小姐有病-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倏然一阵惧意袭上心头,倒不是怕他,只是怕了那个“疯”字。都说她胎里带着病根,一向未发过,以为是长辈们多余的挂心,想不到是真。
她自己从前是不忌讳说这个的,这会确有其事,竟也忌讳起来,怕给良恭知道。知道了他会怎么想?一个疯丫头,一下就能抵消她千金小姐的那份尊贵。
她忙拂了拂发鬓,把眼泪揩了,不好意思地笑一下,“可不嘛,是我自己在这乌漆嘛黑的地方吓破了胆。不怨你不怨你,你快起来。”
良恭略微抬头没好气地向腿上瞅一眼,“你骑在我身上我怎么起来?”
妙真跟着低头一瞧,真是坐在人家身上。她脸上登时火辣辣的热起来,烧着泪渍,愈发滚烫。她忙让到旁边草地上坐,也不知是为自己突如其来的病心虚,还是打了他心虚,或者是为旁的什么心虚。总之是低着眼,要看不敢看地瞟他。
他也坐起来,脸上同样是火辣辣的,不过是给她打的。为这莫名其妙的窘况,两个人一时沉默着都无话可说,各自回想着这一阵莫秒奇妙的事。
妙真抬头望着那月亮,竭力管着自己。生怕稍有不慎就被摄魂夺魄,有一个陌生的自己在这夜里冲出来,吓退了人。
她盼着尽早天明,然而此夜作怪,比往常的夜长出好多截来,慢慢供人去混乱。
暮色烬去的另一端,看什么都是昏昏的,连三两只蜡烛也像沉默地藏着什么秘密,亮不及天亮,熄也熄不了。
白池就用手里的针将烛芯子挑一挑,光线稍微照得远些,把这正屋照得更空更大,胀着一种寂寞的思绪。
妙真花信皆不在家,她到正屋上夜,也是稍微避开林妈妈的眼睛。她娘那双眼盯她像盯贼,时刻防范着她与安阆靠得太近。其实将来她总是要跟着妙真成为安阆的人,可她娘就是那性子,安分守己,画地为牢,不容许一丁点的越界。
她扭头看东厢,那头的灯烛还没亮起来,大约她娘吃过药便睡了。收眼的功夫,看见场院里走进来一个人,她登时有些慌乱,针线捏在手里,不知该不该放,该不该走去迎。
片刻安阆已走进门来,看见白池在榻上,眼睛故意在屋里巡视一圈,“大妹妹不在家?”
“是安大爷来了,快请坐。”白池这才搁下针线篮子,走去倒茶,请他在椅上坐,“大姑娘二姑娘都陪着太太舅太太往嘉善访亲戚去了。”
“那我来得不巧了。”嘴里虽这样说,人却已安稳地坐到了椅上。
“安大爷吃过晚饭没有?”
“才刚陪着姨父与寇姑爷吃过,四处走走,消消食。”
“就走到我们这里来了。”白池笑着接话,两个人都默契地表现得若无其事,目光却在彼此身上周转。
可四目相接时,目光又似隔烟罩纱,像有说不出的话弯在各自曲折的肚肠里。
不过既然来了,总要与平常有些不一样才好,安阆这样想着,把吃空的茶盅握在手里,垂眼看,“我记得你娘像是大妹妹的奶母,你和大妹妹是自幼一处长大的。我没记岔吧?”
白池坐回榻上去,又捧起绣绷子,“安大爷好记性,读书读得好,连这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记得劳。”
安阆腿架在腿上,歪着身子斜斜地看进罩屏内,“这怎么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呢,只要是个人,就都是大事。”
白池老远笑看他一眼,“唷,那人同人可不一样,有的人生来就是要紧的人物,有的人就是死了,不过随便找个坑一埋,也没人计较他是怎么死的。”
“姑娘这话倒是招出我一些伤心。从前未有功名时,我就是你说的这种人,死了也就死了,没人计较,也没人怀念。”
“怎么会呢,就是我,”说到此节,白池又看他一眼,低下笑脸,“就是我们大姑娘,也不知道要哭多少回。”
安阆把着茶上的盅闲闷地笑着,“大妹妹是爱哭。有时候哭起来,简直叫我不知如何招架,也只得硬着头皮去招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叫姨父待我有再造之恩。”
椅畔的桌上有盏银釭,炕桌上也点着只蜡烛,共同被夜风拨动两下,共同跳出某种奄奄一息的哀愁。
白池缓缓把绣绷垂在腿上,仰着连无奈又凄丽地笑一下,“所谓‘恩重如山’,有时候也是能压得死人的。”
紧着安阆便郑而重之地凝望她,好像一个心封锁半生,总算听见了一阵温柔的叩墙。但那不过是朵隔墙之花。
当她把眼对上来,也意识到他们之间隔着一堵墙。彼此的目光磕在墙上,双双跌落了下去。两人却都没有觉得尴尬,只有一片微妙的伤感。
第22章 风度云移 (十一)
月色朦胧,又有着清透的冷意。就连良恭近在眼前的背影也似乎不切实,妙真坐在石头上望着,觉得两个人离经叛道流落到这里来,是做着个荒诞的梦。
这梦没头没尾,只有绰约的几个片段,就是联也联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她没缘由地想到这些,莫名感到点怅惘。
良恭蹲在前头,不知在鼓捣些什么。她想问却没问,总觉今夜连哭带嚎地喊他“救命”,后头又风声鹤唳地发了一场疯,已是跌惨了身份。
她在他背后,把脸高贵地偏到一边,眼睛又不由瞥着他,总像是偷瞄。
四野安静得容易叫人东想西想,她又怕这时节有毒蛇出没。想到这些毒蛇猛兽,又想起方才他一路追她的情形,觉得他奔命的模样像极了一匹凶悍的狼。她不觉笑着,有个男人为她奔波,实在是件为女人那份骄傲添砖加瓦的事。
女人总是容易迷恋男人身上的一点野性,偏偏安阆就缺乏这点野性。安阆过于文质彬彬,古板守旧,什么都好,却是美中不足。
“笑什么?”
来了一簇火光,将良恭冷淡的面孔照在眼前。原来他是在那里生火。
妙真被这忽如其来的光线照得慌张,忙敛了笑意,凶巴巴地剜他一眼,“这时候谁还笑得出来?我又冷、又饿、身上又疼!”
她平日就挑剔,当下身陷窘境,更是少不得抱怨。良恭单膝蹲在跟前架柴火,歪着脑袋学着她的口吻抱怨,“我也是又冤、又屈、脸上又疼!”
那嗓子学得十分怪异别扭,妙真怄得牙根痒痒,捡了块石子丢他,“我都说了抱歉了,你还紧抓着不放!”
他不过逗个趣,想着要叫她松缓些。也不知她在那里是愁是怕,揪着眉头半晌不说话,静得真不像她。
火光渐渐在他两道浓眉间跳起来,照暖了一点他的眼睛,“才从周家席上出来,这会又饿?”
“他们家的席面不好吃,我没吃两口。”妙真翻着眼皮辩驳,生怕他认为她是个饭桶。
他心里不知怎样想,反正嘴上再没话说。火窜在二人中间,妙真把两个胳膊肘撑在腿上,隔着流动的火焰暗自看他。他拿一截木棍扒着火堆,翻出飞灰,那五官就被尘与火刻画得十分萧瑟,也十分深刻。
即便后来妙真几经辗转,痛的恨的都快忘尽了,也始终没能忘了他的脸。他这张脸,成为这残酷世间里一点温情的印记。
正发呆,良恭竟走到她身边掀她裙子。她吓一跳,忙缩起脚警惕地瞪他,“你做什么?”
良恭直起身,故意居高临下地露出一抹奸邪的笑,就这么盯她一阵。盯得妙真心里毛毛的,恨不该落在这荒郊,简直叫天天不应。
见她眼圈又红起来,他才敛了那笑落膝下来,“我看看你的膝盖怎么样。放心,你还没美到叫我为非作歹的地步。”
妙真两眼由惧转愧,又由愧转恨,就势揣了他小腿一下,赌气地把裙子翻到腿上,一下卷起裤管子,把膝伸到他眼前去,“今晚上的事敢告诉一个人,我一定叫瞿爷爷打折你的腿。”
良恭一面低着头看她的膝,一面笑,“你知不知道他孙子瞿尧和我十分要好,少不得替我求情。我的腿折不了。”
妙真马上想到,这人不分三六九等,跟谁都要好,唯独爱与她作对。
她这里正恨呢,偏他又抬起头来说:“不妨事,骨头是好的,就是皮肉磕青了而已。”口吻十分轻巧。
妙真何曾受过这种委屈,在家破了点皮肉就是了不得的事,谁不抢着嘘寒问暖的关心?
她不肯放下裤子,腿又朝他前头伸了下,“你再看看,哪里都疼。在马车上东撞来西磕去的,是不是哪里撞坏了?”
良恭又看了两眼,道:“这点皮外伤,哪值得小题大做的?过几日自然淤青就散了。”
妙真恨他恨得不得了,狠狠地把裙子翻下来。想发火又没个由头,只好眼睁睁望着他转到火堆对过去。
良恭也拣了块石头坐,双肘撑在两边膝上。他把膝盖分得很开,妙真不小心瞟到当中,想起方才坐在他身上,感觉给个什么硌着,心里也像给硌了下,有些横不是竖不是的别扭,脸上又红又烫。
她怨这火,隔着火堆睇他一眼,“烧得太旺了,有些热。”
良恭随手拾起根细长的棍子把火堆翻一翻,天上那轮月亮似乎沉得很,压的他很少抬头。
可那月光,还是溢到他脚下来,轻轻柔柔地引诱。他不经意地抬眼,妙真就正好偏开了眼。两个人都好像刻意管紧自己的目光,不使它们撞到一处。
潺潺的水声与风声以外,是庞然的静。这静犹如噬人的虫蚁,慢慢爬到骨髓里去,痒得人总想说话。
寻遍千机,妙真憋不住开口,“我饿得很,周家的人到底几时才找得到这里来?”满不高兴的样子。
良恭仍是那懒得理睬的面孔,“我哪里说得准,总是能找来的。”
妙真急道:“我真的饿了!”
他不搭腔,妙真心里是一半不高兴,又一半喜欢。喜欢的是,她正好顺理成章地跛着脚跳到他身边踢他一下,“你是聋的?我说我饿得很!”
良恭带着不耐烦的笑意看她一眼,把一条胳膊举上去,“那你把我吃了抵饿?”
不防胳膊还不及放下,就给妙真两手把住。她一下蹲到那条胳膊后头,狠狠朝着那坚实的小臂上咬了一口。
“你还真啃?”良恭惊骇地看着她,她对上眼来,却咬得更狠。
也不知是什么深仇大恨,妙真咬得卖力。好像心里关着个什么,想冲是瘸的,想喊是哑的,只能是狂躁地耗着傻力气。
直到牙关下渗出血来,她自己也惊,忙松开嘴,“你怎的不躲?”
良恭忘了躲,胳膊也不觉怎样疼,倒是因为受了这刺激,脉搏跳得格外强悍有力。他把袖子往下放,然而这中衣袖口太短,只局促地盖住半个牙印。
浮云飘来,又遮住了半个月亮。月光在二人中间落了纱,妙真沉默下来,老老实实地坐在身边。他以为她是在自责,其实她却在心里傻呵呵地高兴。
这夜的星月不比寻常,倏暗倏明,怪异得很,大概是命运的伏线在漆黑中渐渐都抽丝剥茧,露出人生凄冷的一面。
因为天暗,周家的闹哄哄的戏台子总算歇下来,三位太太并鹿瑛挪进一间敞厅里,将几个小戏也请进来,设了围屏叫他们轻轻唱,众人还是寒暄为主,听戏是其次。
鹿瑛是有了夫家的女人,与她们也说得上话。几人绕来绕去,总算叫胡夫人见缝插针地说起她小女与那黄大人家的婚事,“真是岁不饶人,连你们家两位小姐也快出阁了。就是我们雀香最小,虽然如今定下来,也还得等几年才能送出去。”
周家太太眼色一亮,“雀香也定下人家了?是谁家呢?”
胡夫人噙起既谦虚又得意的笑,“苏州府台黄大人家的公子,跟我我们雀香同年生的。他们家偏就看中我们雀香。其实我心里是不想雀香嫁得那么老远,做亲娘的,到底舍不得。”
周家太太眼睛“嚯”一下,又一亮,“唷,这可是上好的婚事!咱们做生意的人家,若能得官场上的亲家,那可是几处有益!况且常州离苏州也不算很远。你看鹿瑛,还不是嫁到了湖州,还不是照样往娘家来。”
既说到鹿瑛,她就得搭话,“我们在家也是闲着,本来上年年关底下就说要回来探望父母的,偏年后有些事情绊住了,春天才到。”
周家太太摇着扇,“也是你的孝心了,难得姑爷也肯跟着来。”
曾太太陪了胡夫人这些时日,常听着她炫耀卖弄,也不免把一颗虚荣心激发起来。
捡着这个空子,便要狠赞几句寇立与安阆,“我们寇姑爷不是外人,亲上加亲,我们看着他长大的,性情品行都知道,是个孝顺孩子。再说安阆那孩子,去年秋天中了举了,想必这两年开恩科就要入京考个进士回来。我也算是了结了心头的大事,只等着送妙妙出阁。”
安阆也是胡家的外甥,入京有了功名,胡夫人自然也要称赞,“安阆是好的,学问好,人品也贵重。说起他和妙妙的婚事,到底定在什么时候?”
“老爷与安老爷几年前就商议好的嚜,就等他考中进士,好作一个双喜临门。”
“噢,我是记得有这话。”胡夫人点着头,又好奇妙真的嫁妆,好比着将来为她女儿预备,便问:“给妙妙陪嫁些什么可定好了?”
曾太太叫她暗里弹压了几日,此刻攀比之心上来,也就顾不得许多,竟一骨碌说漏了嘴,“除了些该有的家具头面首饰人口不算,老爷还拿这里的两处庄地置换到了常州,将来他们打理起来也便宜。怕她过日子没算计,又搭了现银六万八。”
两位太太一听,都是一时张着嘴说不出话来。简直是大手笔,嫁个女儿竟如此舍得。曾太太见她二人吃惊,心下好不得意,没留意鹿瑛就坐在下首听着。
鹿瑛怎样呢?她托茶碗的手禁不住抖了下,心里猛地一阵天摇地动后,还有余撼不断。
第23章 风度云移 (十二)
鹿瑛老早就想到妙真的嫁妆会比她的多,父母偏心,似乎是打她出生就注定好的事情。做爹娘的左右都是做姐姐的有病,做妹子的要体谅的话。
她自幼体谅起来,也体谅习惯了,没想过要计较。可这会妙真的那份嫁妆单子简直太重,把她这头翘起来,致使她悬在半空中,整个头晕目眩。
她没敢插嘴,仍是吃自己的茶。几位太太还在那里议论妙真的嫁妆,一字一砸,敲得她一颗心有些摇摇欲坠。
恰是此刻,忽见周家两位小姐并三两个下人慌慌张张跑进厅来,把屋里的一干人都奇得立起身。
两位小姐喘得说不出话,是下人扑通跪下去,禀道:“尤大小姐的马忽然发起狂来,在街上跑没了影。小的几个沿着路找了一阵,没找见,只怕跑到城外头去了!请太太多遣些人,大家打着火把一齐到城外去找!”
曾太太只听了半截就吓得要不得,忙问:“我们姑娘跟前那小厮呢?”
那下人道:“他也追着马车去了,也没找见。”
鹿瑛听见,赶忙来宽慰曾太太,“娘别怕,有良恭跟着,想必是没什么事。姐姐说他很是机灵。”
曾太太仍是发急,向着她吼,“他人机灵管什么用?就怕那马把妙妙摔坏了!我怎么向你爹交代?下晌出门时还是好好的!”
人是跟着周家的姑娘出去跑丢的,周家太太自然也急,忙一面宽曾胡二人的心,一面汇了十来个家丁,点着火把,打着灯笼,沿路去寻。
时下众人皆不敢歇,均在厅上坐等。眼见夜深露重,大家都是急火焚心。
夜间凉气渐渐上来,袭得人身上寒噤噤的。野风一片一片地拂过去,黑魆魆的草地里发着“簌簌”的声音,像有一群蛇在吐信。
妙真禁不住荒郊野岭的风吹,渐渐把身子抱缩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