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有病-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鹿瑛来了家书节礼,太太叫我去回信。”
花信将茶盅掩在口鼻处,又向白池瞟一眼,“亲戚里,就只二姑娘来了信和节礼?常州那头呢?”
常州住着妙真的外祖家,姓胡。如今外祖父外祖母早过身去了,是妙真庶出的舅舅当了家。子承父业,做着染坊生意。一并也住着妙真未来的婆家,姓安。这两家的人情往来一向都是一道来的,今年倒怪,谁家的节礼都还未送达。
妙真揪着眉说:“听说今年梅雨大,运河上涨潮,想必是耽搁在路上了。”
“那安家呢?”花信才问出口,就见白池的眼睛里亮了亮。她暗暗一笑,搁下盅来自问自答,“对,安家一向是托舅老爷家的下人送节礼书信的,一定都给耽误在路上了。”
妙真这才醒悟过来,“呀”了一声,“表哥今年要秋闱了吧,我怎么把这椿事给忘了。这可不成,趁着中秋那夜,咱们得摆个香案求表哥高中举人!”
说的这安家“表哥”正是妙真的未婚丈夫,名安阆,与妙真本没有血缘上的干系。是妙真的姨妈嫁了安家,因两年无所出,便替那位安姨父纳了一房小妾,这安阆正是那小妾所生。
她这姨妈也是命苦,第三年好容易怀了一胎,偏偏与那安姨父上山还愿时,夫妻双双不留神跌下山崖。姨妈并腹中骨肉一并摔死了,安姨父侥幸活了下来,只得将这生有子嗣的小妾扶了正。
因此在名分上,妙真得叫安阆一声“表哥”。
那时妙真尚未出生,都是后来听人说的。自她记事起,只看见那安姨父伤心断肠,无心周全家业,好好一个富裕之家竟日渐萎败,致使安阆也在十来岁上失学。
这安阆原要弃学做个小买卖,偏尤老爷体恤连襟之苦,大发善心,见他是个读书的材料,便与安姨父商议着将妙真许给了他,经年资助其学业。
于情于理,安阆受了尤家资助,又定了亲,今年秋闱就该来封书信的。花信计较着,白池绕来绕去的言辞里,可不是有意来打听安阆的消息?
果然说到此节,白池来了精神,扭头向妙真道:“以安大爷的才学,我看必定是要高中的,说不定明年开春,他就趁着拜年的功夫来给老爷报喜了。”
花信冷眼旁观,看见白池腮畔有种异样的荣光,皮肤上生着细细的绒毛,水蜜桃一般鲜艳可爱,甚至能品尝到她身上甜蜜的气息。不知是给这秋高气爽的天气映衬的,还是从她心底里翻涌出来。
花信暗有几分猜测,很有些看不惯,趁机半讥半讽地调侃,“姑娘还没急,你急什么?你想着将来姑娘出阁,你必定是要陪嫁过去的,也就跟着做个‘二奶奶’了,所以十分关心未来当家老爷的前程。”
妙真出阁,少不得花信白池都是要跟着去。将陪嫁丫头收用为屋里人,也是寻常事,曾太太也是如此出身。
因此妙真倒不大介意,不仅不介意,听见花信有些讽刺白池的意思,反替白池趣了回去,“你还不是要跟着我过去,怎么你就不关心未来老爷的前程呢?可见你也不关心我。”
花信一面羞红了脸,一面拿扇打她一下,“真是好心当做驴肝肺!”
妙真也笑着打她一下,“你害臊了?你臊什么,又不要你坐花轿拜堂,新娘子我去充,你们只悄悄地跟着我就是了。”
花信益发臊了,两个人登时嬉闹扭打起来。妙真被摁倒在榻上,窗上金色的光撒在她脸上,照着一对没有心事的、清澈透亮的眼珠子。
她仰望着东天的太阳,只想到那油锅里才捞出来的黄澄澄的椒盐果子。哪里会想得到,婚姻是一山不容二虎的。
第8章 乱入珠帘 (〇八)
酥酥脆脆黄澄澄的椒盐果子打锅里捞出来,沥了片刻油,用桐油纸包好,麻绳栓着,交到客官手上。
良恭拧起来嗅了嗅,肉香混着椒盐香,连他这个素来不好吃的人也吞咽一下,想必味道很好。因问店家,“你们都是几时开门?”
店家道:“唷,那可早了,天不亮就得取下门板迎客。我们这条街好些铺子,又近着码头,都是天不亮就卸货上货,那些下苦力的人起得早。”
这条街离尤府与良家皆远,良恭是特地打听到这里来的,都说他们家的椒盐肉馅果子好吃。他于吃上不大精通,也不讲究,愿意听人的话。
再又细问店到底几时开门,店家在油烟里瞅着他笑,“卯时初刻。相公不必急,我这里开门到下晌呢,只要日头没下去,你来都买得着。”
良恭噙着一丝狡猾笑意垂眼看他的油锅,“我是知道的,你们这一锅都是油翻来覆去炸,炸一日也不算完,次日接着炸。明日你换一锅新油,我头一个来,出锅先给我,我多给你钱。”
店家听他如此讲究,少不得打量他的穿着。看他不过穿一件平常的粗麻衣裳,便不吱声。
谁知“哗啦啦”,他丢下十几个铜板在案上,“赏钱先给你,务必换油。”说着扬长去了。
至午晌归家,日头正毒,凤凰里阗咽着撕心裂肺的蝉鸣。分明是一眼望到头的巷弄,这蝉声却像被久困在这里,有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苦闷。
阔别多日,这凤凰里还是旧模样,几户人家的院墙连着院墙,墙是矮的,可以看得见墙内残旧的屋舍与一段段破败的人生。
他在这里长大,满心要做头一只金凤凰。可是此刻,他心里匆遽想起尤府各处的亭台楼阁,对这条陋巷,感到一种无力的酸楚。
低着头走到家门口,就听见他姑妈在院里一声接一声地向人叹着,“我们良恭好端端的怎么去给人家府上做下人?他是个心高的人,哪里受得了主子打骂?他受不得那个气呀!他读过书,受不得那个气的呀!我情愿他学了他爹做伞的手艺,也弄点小买卖,也不想他去受人家的气!”
院内有个女人搭腔:“您老人家硬是多思多虑,他又不是孩子了,这么个大男人,哪里不去受点气?就是当官的,顶头也有比他还大的官压着呢。您老人家随他去,他能挣着银子回来,就是他成材了不是?”
是易寡妇,因遵了良恭早前的嘱咐,每日到这头来瞧瞧。这日良姑妈留客,她领着儿子在这头吃午饭。
她儿子机灵,鼻子四处嗅嗅,扯了下她的袖管子,“娘,有肉果子吃。”
“小鬼头,哪里来的肉果子?”
易寡妇正翻眼皮,扭头就望见良恭推门进来。她心里弹动一下,好像一些相思之意有了着落。笑就不免带着点久违的温柔,迎上前去,“唷,你今日怎么想着回来了?”
良恭将果子递过去,叫他们打开吃,笑说:“眼看中秋,东家许了假放我回来歇一日。”
她笑嘻嘻地接了搁在那张掉漆的桌案上,转去井前打了半盆水给他洗脸。良恭洗过脸坐到饭桌上,见那孩子抱着个果子吃得满脸油,便摸摸他的脑袋,“好吃么?”
那孩子点头不迭,易寡妇顺势将面巾拿来给他揩了一把脸,扭头笑嗔了良恭一眼,“就还只你想着他,他老子活着的时候都不见得给他买这些东西吃。”
良恭笑而无话,她又忙丢下面巾,往厨房里新盛了碗白登登的饭来。良姑妈在桌前用一对模糊的眼睛看着,时下心念转动。
用罢午饭,严癞头不知哪里听见良恭归家,也忙赶来打听消息。良恭阖上东厢的门,怕他姑妈在隔壁没睡着,眼睛不好的人耳朵最灵,他将声音放得低低的,却字节沉稳,“历大官人那头有没有限咱们日子?”
严癞头捏着袖口把头上的汗揩两回,呷着冷茶道:“那倒没有。听于三说,他早回京城去了,走时撂下的定钱,说事成后把人送上京去,他自然结下剩的银子。像这样的贵公子,想必不把那一百两的定钱放在心里,只是咱们想要底下的钱,就得抓紧了办。”
见良恭坐在窗下若有所思,因问道:“怎么,是有什么难处?”
良恭扣着眉遥头,“不好说。外头都说尤家如今是空架子了,可我看他们家发放月钱,是一天都不耽误。要说气数将尽,恐怕还有些日子。”
“你上回不是说,咱们的府台大人任期将至,他一走,尤家不就难办了么?”
“我那也是听说。”良恭睇他一眼,把脑袋欹到窗台上去,歪着嘴笑,“官场上的事情我哪里能知道笃定的消息,也是听人家议论。倘或府台大人还是在这里连任,那日子可就有得耗了。”
严癞头眼睛一转,把茶碗扣在桌上,走来坐在他身边,“要我说,逮着个时机,把那尤大小姐拐带出来。你自然是不能惹这个官司的,日后不好科考。就交给我来办,这位小姐出门,不都是你跟着?哪日你给我传个话,我带两个弟兄,拿布袋子一套就能抬走。”
良恭望着他好笑,“那人你怎么带出城去?我在尤家这些日子是看见的,满府里都拿这位小姐当宝贝。只要她前脚失踪,后脚满城的路都得给拦上。尤家再不如前,这点面子衙门也是要给的。”
闻言,严癞头把脑袋苦恼地抓几下,摆出一不做二不休的架势,“怕他什么,山路水路,我不信他们就没个疏忽之处。就是真惹上官司,你也只管往我头上推,横竖我严癞头无亲无故,没什么拖累。有朝一日兄弟你混出头,总不会放着我不管。”
良恭思索片刻,对这下策不置可否,只长长慢慢地泄了口气,“只要历大官人那头没限定日子,咱们也不必心急。你要是缺银子使,我这里还有几两。”
说着把领的三两月钱掏出来。严癞头只瞥一眼便摆手,“我东混西混的,缺不了一口饭吃。我是为你着急,兄弟,有了这笔钱,再四处凑一些,就是不科考,通些门路捐个小官做做也使得。”
“门路又岂是那么好找的?你不必急,且走一步看一步。反正咱们收了人家的定,是赖不掉的。”
良恭依旧将银子收回去,低头笑着,脸上有些微醺的潮红,是被秋风与烈日吹晒出的一点痕迹。
天干物燥,妙真这头吃过团圆饭回房,也觉得脸上有些发痒,对着镜子照了半晌,发现两颊上不知几时晒出些癣出来。她摸着脸向白池要搽癣的膏子,白池却在榻上发呆,喊了她好几声也没听见。
妙真捉着裙垫着脚过去,猝地将炕桌拍一下,“白池!”吓得白池浑身一抖,她掩着嘴笑,“只管在这里发什么怔呢?”
白池勉强一笑,像竹箔外哨探一眼,见花信不在,她才一面去寻搽脸的膏子,一面假装不经意地提起,“不是说今夜要设香案向嫦娥娘娘祈祝,我在想那香案该摆在哪里。”
原来是为安阆秋闱之事。妙真一时倒忘了,她旋回妆台前,把膏子挖一点出来在手心里慢慢匀着,“就摆在咱们院外头那拱桥上好了,在那里望月亮是最圆最明的。”
“也不知道这嫦娥娘娘灵不灵……”白池走到外头吩咐了小丫头摆案,又回来坐到榻上去,把渐渐西落的太阳呆望着,“我看咱们还是拣个日子,正经到庙里去求求。”
妙真在镜中窥她,实在是弄不懂,她怎能如此费心呢?大约是为自己的前程吧。
真论起来,妙真的前程才是正儿八经挂在安阆身上。可她却常年是一副不大挂心的态度。横竖她的下半生都由老爷太太打算好了,不要她自己操一点心。
尤老爷一向看中安阆,说他是个飘翔高举之人才。最要紧的,此时他受尤家恩惠,日后娶了妙真,纵然妙真病发,就为这恩,他也断不会放着妙真不管。
妙真一贯觉得她爹是杞人忧天,却体谅他们的一片苦心,并不反驳,反正婚姻大事都是父母做主。况安阆偶时节下来家拜祝,她与他打过交道,看他也是个安稳踏实之人,便安心待嫁。
在这上头,想不到是白池比她浮躁些。她少不得宽慰几句,“你放心好了,表哥考秀才的时候就是前三甲,纵然这回名次差一点,也能中举。你实在不放心,等我陪太太应酬完,咱们就到庙里去。”
见她答应,白池止不住欣喜。稍后自觉高兴太过,反拔了妙真的头,又收殓起些笑脸,郑重道:“我是为你操的心。老爷常说,咱们家买卖做得再大,终归只是商户人家,不够体面。要是安大爷日后高中状元,你能做状元夫人,岂不是天大的脸面?”
妙真将那张清艳的脸匀着,左右照照,“状元夫人……听起来的确是很争光的事。等我真做了状元夫人,看冯二小姐还怎么背地里说我。你不知道,上回我听见她们私底下议论,说我只不过是个商户之女,长得再好,也是副空架子。”
“她们那不是笑话你,是嫉妒你。”
“嫉妒我?”妙真不信,转过身来,“嫉妒我什么?她们可都是官家小姐。”
白池远远望住她那张脸,心里涌出一点酸,“自然是嫉妒你生得好啊,女人嚜,就是做了皇后娘娘也放不下这张脸,总是美中不足。”
妙真的美却是十足十的,没有瑕疵与差错。这也是她自己的底气。
她立起身,笑着向窗畔走来,一眼就望到院门外那几棵湘妃竹,随即联想到良恭对她不大臣服的态度。这满满的底气,难免受到一点挫折。
此刻小丫头们摆好案在院门处喊,她挥挥袖,把这一点挫折姑且抛到脑后,并几位女娇娘聚在桥上,眼巴巴盼着月亮高升。
好容易月亮升到梢头,众人纷纷跪在案下叩拜。妙真在心里祈祝一回,眼睛一歪,又歪到良恭那间屋子的窗上,便又郑重阖上眼,口里念念有词。
她所念的,无非是一个女人小小的虚荣与野心,要他不论是哪里来的“柳下惠”,都要为她折服才好。
第9章 乱入珠帘 (〇九)
却说良家这头,良恭往街上买了酒菜来,交给易寡妇与良姑妈,加上个严癞头,几个孤家寡人也会了一个团圆席面。
饭毕各自家去,场面一度冷清,只一轮皎洁的月亮悬在院墙上头。良恭站在墙下,听着邻居们茶余饭后的闲话,都是残碎凌乱的,怎么拼也拼不成话中人一段合满的人生。
良姑妈收拾了屋子,不忙歇下,掌上灯将良恭叫进正屋里说话,起头问了些他在尤家的境况。良恭撩着一件蓝灰的直身在椅上笑着坐下,“都好,大户人家倒不为难下人,姑妈不要为我担忧。”
孤灯不明,良姑妈顺着针脚把新做的棉被理一理,接着一针一线地缝,“倒是听说这尤家老爷是位善人,可在人屋檐下,哪有个不低头?我晓得你,从小就有些心高气傲,要不是为那五两银子,哪能甘心与人为奴?”
“这还不是没有办法的事。”
姑妈扭头睇他一眼,“怎么没办法?你手上又不是没有你爹的手艺,要我说,攒点银钱寻个铺面,也做那卖伞的小生意。过二三年,手上有了十几二十两银子,请个媒人讨房媳妇,就算我对你爹娘有个交代了。”
每逢说到做伞的买卖,良恭就闷声不语。当下也是一样,良姑妈晓得,无非是因为他父母的原因。
他爹早年因手艺好,生意也比别家好,便有那财大气粗的同行请他去做伞骨,他不答应,自然得罪人。兴许还有另一个缘故,他娘生得太好,招人得过分。
总之那一年也不知是买卖还是女人的事,惹了几个地痞流氓将他爹一顿好打,捱了几日到底没捱过去。
他爹一死,就有官贵寻上门来纠缠他娘,她娘两手空空跑遍各大衙门,终是有冤无处诉,也吊死了。
他爹临终前对他说过一句,“男儿在世,无权就要有钱。”
良恭因记着这话,虽有手艺,也不愿再做那不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