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小龙椅-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
宋鸣珂并未忘记与元礼初见时的那一幕,白梅疏枝横斜,他素手轻撷梅萼,纤纤瘦影,堪比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年仙君。
在她恍惚间,元礼以木勺舀了一勺蜜,放入余桐备好的杯盏中。
温水泡开后,被蜜腌渍了两个季度的梅花蕾逐一绽放,煞是好看。
幽香与蜜味弥散于半空,教人心旷神怡。
“这便是元卿家曾提及的梅花泡茶?”
元礼先是微愣,复笑道:“陛下好记性!这与梅花干瓣泡茶颇有区别,此为汤绽梅,是初冬之际以竹刀采下将开的梅花苞,通过蜡封、蜜浸,保存至来年。”
“夏日赏冬梅,不失为雅趣。”
宋鸣珂端起茶盏,浅抿了一口,入口清甜,浅淡笑容缓缓自唇边扬起。
元礼边为她泡第二杯,边悄然窥探她的神色,隐含期待之意。
眼看她数尽饮下,半点不剩,他暗暗松气:“陛下遇到犯难之事?臣愚钝,未能为君分忧,但若陛下信得过,不妨将心中忧思释放,免得郁气影响龙体。。”
宋鸣珂没来由记起,去年第一场雪后,她曾在霍家暖阁内,与霍睿言对坐点茶。
那时,二表哥也说过类似的话。若时光倒流,重回那日,她定会推心置腹。
睁开双眼,对上元礼关切的眼神,宋鸣珂心中一软,道出盘桓小半日的思虑。
“假如有人曾经狠狠伤害过朕,可目下,一切推倒重来,对方已无法作恶。那……朕当初的仇,该怎么报才好?”
元礼愕然,片晌后淡笑:“陛下若问臣,定然无解。”
“为何?”
“臣乃医者,理当怀有济世救人之心,对报仇雪恨之举,半点不擅长。”
“倒也是,”宋鸣珂往软垫上一靠,“朕也不擅长伤害他人。可坐在这位置上,不能一味当软柿子任人揉捏。”
“依臣看,陛下谦和宽仁,恰恰是百姓之福,岂能以软柿子形容?”
“元卿从未吐露恭维之词,今儿嘴怎比这蜜渍梅花还甜?”宋鸣珂放下杯盏,“你的安慰,朕心领了。”
元礼一笑:“臣不善言辞,让陛下见笑了。汤绽梅开胃散郁,活血化淤,臣冬月里做了不少,改日呈至康和宫,供陛下消暑解乏,可好?”
“甚好。”宋鸣珂笑意舒缓。
“春来取桃花露,夏日取莲荷露,秋时取桂花露,冬日采梅上雪,作汤绽梅,效果更佳,陛下若不嫌弃,最好坚持每日一饮。”
“元卿好雅兴,来年行宫小住,四时花露,任由采撷,”宋鸣珂犹记霍锐承曾跃至梅树上为她折梅,笑道,“叫上霍家两位表兄,他们身手好,不费劲。”
元礼听闻“他们”二字,长眉暗挑,嘴唇张合,并未多问。
他细细拭净木勺,将那罐蜜放好,又叮嘱她定时定量饮用。
宋鸣珂细品盏中芳冽,只觉芳冽之气渗入心脾,扩散至全身,悄然融入骨血。
…………
光阴荏苒,夏去秋来,秋尽冬临,霜雪覆盖京城。
太后谢氏自仲夏起闲居山上,亲自照料爱子的起居饮食。
宋显琛虽不能开口说话,在元礼每月两次施针的治疗下,已能发出含糊声音,精神亦爽健了不少。
大概那日宋鸣珂造访延福宫,对常年抱病的赵太妃起了震慑作用,下半年,赵国公及其门生安分了些,朝局相对稳定。
对于滞留在京的定王宋显扬,她有意观察他与上一世的差别,也不催促他就藩,还大肆赐予珍贵花木。
宋显扬除去探望赵太妃、与乐平郡王小聚,其余时间留在定王府内,表面上栽花种草、逗鸟喂鱼的闲散宗亲,背地里是否有见不得人的勾当,暂未能断定。
宋鸣珂在朝臣面前力夸晋王勤勉、宁王聪慧,私底下也让谢家和霍家多关照他们,以致原本默默无闻的两位亲王,获得空前关注。
一来弥补过往遗憾,二来扶植亲信,三来以平衡亲王们之间的势力,四来为兄长与弟弟们的友爱关系,可谓一举多得。
霍锐承顺利考上武举头名,进入禁军当中的上四军,担任副职;而霍睿言则遂父心愿,积极备战文举的经纶文章。
对于端坐龙椅上的宋鸣珂来说,诸事越是顺心,这份宁静就越不寻常。
如同暴风雨前的彩霞,漫天绚丽多彩,却于目不暇接间,酝酿不为人知的新危机。
继位一年后的初春,宋鸣珂迎来了二次人生的第十三个年头。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久未散心的皇族响应皇帝号召,在禁军护送下,前往保翠山行宫,进行为期二十四日的春搜。
早年先帝身体康健时,春搜、夏苗、秋狝、冬狩总会择机而行,近几年患病,兴致大减,是以整整三年未再举办。
今年宋鸣珂重办春搜,在京的宗亲、勋贵、文臣、武将等无不欢呼雀跃,皆以获出行资格而骄傲。
霍家兄弟身为侯府子弟,又是皇帝表亲,毫无疑问被列入其中。
这一日,和风畅畅,流云如丝,圣驾择吉时启程,随驾队伍浩浩荡荡出城,穿过春意盎然的城郊,向青山绿水处进发。
宽敞奢华的马车内,宋鸣珂斜倚在精绣靠垫上,慵懒得如同刚从春睡中惺忪睁目的猫咪。
她昨夜翻书到三更才歇,夜里做了大堆乱七八糟的梦。
此时路途颠簸,困顿不堪,不多时,她便陷入半梦半醒中。
待觉马车停下,余桐低声轻唤,她才知,队伍早已抵达行宫多时。
帘子被掀开,她伸了个懒腰,整理袍裳,行至车头。
在她适应耀眼阳光的过程中,数千人有序跪于保翠山行宫前,叩首齐声山呼。
“吾皇万岁万万岁——”
震天动地,响彻云霄,连逶迤青山亦透着肃然。
宋鸣珂差点没忍住哈欠,摆手命众人平身。
马车旁的两人同时伸手,意欲搀扶。
她定了定神,方认出并非剪兰缝菊,亦不是刘盛或余桐,而是俊美无俦的霍睿言,以及容颜清雅的元礼。
两名少年对望一眼,各自蹙眉,均不撒手,莫名予人针锋相对的错觉。
欸……平日从不献殷勤的两人,在闹哪一出?倒有点像……争宠?
细看左侧的骨节分明,手指修长,微有薄茧;右边的白皙如玉,纤巧柔美,暗带药香。
她犹豫了极短一瞬间,干脆落落大方地搭上两人的手掌。
霍睿言的手瞬即由温热变得滚烫,而元礼的手,竟冰凉如秋霜,且渗出细密的薄汗。
然而,宋鸣珂并未关注二人微妙的变化,正当她准备走下马车,睡眼不经意投扫向前方密密麻麻的人群,目光如被磁石吸附了一般。
第二十二章 。。。
碧天流云下,千人礼毕,整顿衣裳,庄容正色,静候圣驾进驻行宫。
而宋鸣珂一身绛罗团龙袍,屹立龙舆之上,半眯眼睛,狭长眸光潋滟狐惑与震惊,惹得众人侧目。
天子视线的所在,是一众勋贵女眷,或娇或媚,或妍或丽,姿态各异。
一贯稳重的朝臣们个个捋须,会心而笑——小皇帝,长!大!了!
霍睿言暗暗称奇,却觉掌心的小手陡然加重了力度,使得他不由自主回握,“陛下?”
宋鸣珂僵立在车头,脸上欢悦如凝。
另一侧的元礼显然也觉察她的异常,“陛下车马劳顿,或感不适?臣这儿有药……”
“没……没事。”
宋鸣珂喉底艰涩,由二人牵下马车,改乘软轿,进入雅致清幽的保翠山行宫。
霍睿言紧跟在侧,忧心之余免不了好奇。
她究竟在看谁?幽怨、哀伤、愤懑掺杂其中,教人琢磨不透。
见她倦意深浓,他心下纠结,想陪她,又怕打扰她休息。
待她将元礼、刘盛、余桐等人全数屏退,他才揪着一颗心,慢吞吞回院落。
操办行宫诸事的少府监灵活机变,知霍家兄弟与小皇帝感情深厚,特意将二人居所安排在亲王殿院附近。
霍睿言安顿好诸物没多久,晋王宁王同时遣人来请,他便沐浴更衣,与两位亲王相伴迎候圣驾,准备参加酉时的筵席。
素来低调简朴的他,换了件天青色云纹澜袍,配以银灰色发带,腰悬羊脂玉扣,整个人看上去雅正疏淡,又不失精致华贵。
沿途人人皆有眼前一亮之感,就连宋鸣珂从殿内缓步行出,骤然见到他一身俊逸儒雅,禁不住多看了几眼,脚下玉阶差点踩空。
霍睿言捕捉到她戏谑的笑意,半点摸不着头脑,又为她心情好转而欣慰。
…………
一行人簇拥宋鸣珂前往依山而建的拂云殿,宗亲重臣们早已于殿前恭候,纷纷礼迎。
而女眷们不便与男宾同席,另设宴席于后殿。因太后谢氏、太妃赵氏和“熙明长公主”未随行,均由安王妃主持。
此际,女宾们羞于公然露面,仅由安王妃带领数位诰命夫人作为代表,朝宋鸣珂行礼。
“既是出游玩赏,无需多礼。”
宋鸣珂经过整整一年的锻炼,举手投足间尽是丰神俊朗的王者章姿。
纵然眉眼犹存秀美之色,但孪生兄长宋显琛本是唇红齿白的清秀绝俗少年,因而未曾有人生疑。
寒暄声中,众人踏上白玉石桥,步入殿阁。
殿中灯火辉煌,两侧分立九根雕龙金柱,梁上悬有飘逸纱罗飘逸,流彩华美。
宋鸣珂高坐于九层高阶上的主位,免去繁琐跪拜,命大伙儿依次入席。
席间觥筹交错,虽无歌舞助兴,但了望殿外山色澄明,花林绚然,主宾尽欢,一派融融景象。
安王仍着亲王紫袍,风度翩翩。
他起身举酒,躬身道:“我朝圣德,有此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少年英主!臣借薄酒敬陛下,愿陛下福泽延绵,圣寿万年!”
“安王叔辛苦了!”宋鸣珂端起铜爵,以示回敬,又笑道,“这次王妃婶婶也为行宫出游劳心劳力,待回宫后,朕定要多加奖赏。”
“谢陛下隆恩,此乃臣之本份,岂敢领受?”安王意欲推辞。
“安王世子久未进京,今年何不带他同来?”
安王歉然道:“犬子纨绔无能,胸无大志,非可造之材,劳陛下挂怀,臣惶恐。”
“安王叔过谦了!既明堂兄为性情中人,不拘礼俗。下次务必叫上他。咱们哥儿多年不见,很是挂念。”
宋鸣珂含笑叮嘱,安王隐有错愕,尴尬应允。
朝野内外人人皆知,安王宋博衍容姿不凡,气宇轩昂,才华横溢,无奈膝下仅有一子。
其子文不成武不就,终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不好功名,不问正事,是出了名的膏粱子弟。
前世,宋鸣珂去安王蕃地小住数月,与这位堂兄有过接触,知他为人不坏,只是被王妃宠得过分闲散,而安王在京摄政期间未免疏于教导,才导致他一发不可收拾。
今生,她自问对庶弟的鼓励与提拔极有成效,便决定引导纨绔堂兄,助其成材,不辱安王威名。
旁人全当小皇帝其爱屋及乌,好生附和了一阵。
唯有宋显扬,一声不吭,埋头喝闷酒。
先帝尚在时,二皇子提前开府,风头无两,堪可将和顺谦恭的宋显琛比下去。
时隔一年多,他遭削权后,非赵氏一系的朝臣均怕跟他扯上干系,仅剩应分客套。
此一时,彼一时。
酒过三巡,他借洗手避席,领了一名亲随,往殿后踱步。
朗月当空,清晖影影绰绰,困住连绵山色与亭台楼阁,也困住了他忿懑的心。
殿中的欢声笑语似乎与他无关,行宫内的辉煌陈设也与他无关。
明明是天之骄子,自诩才貌双全,却落得孑然一身,游走于寂静廊下。
“殿下!戌时将至,圣上说要登阁赏月……要不先回拂云殿?”亲随小声相劝。
“烦死了!滚远点!”
亲随伺候他多年,知他喜怒无常,又见回廊上有守卫巡逻,遂放心离他稍远,予以足够的空间。
宋显扬出了廊子,走向石灯照耀的台阶,忽闻数人脚步匆匆,他回头一瞥,厌烦神色略减,语气则火气冲冲。
“有酒有肉你不享受,跟着我做什么!”
来者为乐平郡王。
自宋显扬离席,乐平郡王已猜出他反感小皇帝对安王的拉拢,如今遭他当仆从之面,劈头盖脸一吼,倒也没多生气,摆手命仆役退开,苦笑跟在其后。
宋显扬目视对方谈不上英俊的面容,一肚子气无处可撒,闷声道:“也就只有你,还把我当个人。”
“殿下说的什么话!我把你当哥们呢!”乐平郡王叹了口气。
“你说宋显琛这毛头小子是在故意羞辱我吗?他和安王家那烂泥堂兄何时有交情?起码五六年前的事了!他那时才屁点大小!挂念个鬼!”
“哎呀我的殿下!您发牢骚也得看场合……这行宫,谁知藏了多少双耳朵?”
宋显扬沉浸在愤怒中,毫不理会:“他和霍家兄弟好得跟连体人似的,捧完蹩脚四弟,又捧没人疼没人爱的六弟,不就为多两个援手么?可扶持远在东海之滨的宋既明,却让我闲在府上种花?不怕天下人笑话?”
“依我看,那番话是哄着安王爷的,您莫要多想了。”
“我留在京城无所事事,若去定州就蕃,母妃和外公又割舍不得,两头不是人!”
“既然在京,得空多来我府上小坐,美酒陈肴、佳人美姬,任君选择。”
宋显扬发了顿脾气,乐平郡王劝勉一番,依稀听拂云殿方向人声喧闹,料想筵席已散。
踌躇片刻,平定心气,他不耐烦地一甩袖子,与乐平郡王原路返回。
月移花影动,后殿的近百名女眷们迤迤然自阶前行出。
清朗月色下,美人如玉,衣香鬓影,莺莺燕燕,瞬息间攫取了二人的目光。
出人意料的是,除去年长的夫人们,妙龄女子大多穿了翠绿缎裳,其余的则穿竹青色罗裙,一个个跟约好了似的,远望如愁云惨绿。
独独一名少女身着浅紫色织金褙子,配以蜜色百蝶戏花罗裙,素雅中不失奢华。
她在人群中尤为夺目,兼之其身形苗条,螺黛描眉,香脂点唇,瓜子脸,杏仁眼,美不可方物。
眉心贴了兰花钿,点染一抹娇态,更是道不尽的风情。
她持团扇而立,仪态端庄,却又处处撩人。
宋显扬平素佳人缭绕,今夜也不知是月色惑人,还是心头沉郁之故,只与她矜娇的眸子远远一对上,莫名喉头发紧,口干舌燥,离奇的躁动从心底最深处涌向周身。
恰恰此刻,以小皇帝为首的大队男宾们也朝山边信步而近。
女眷们退至一旁,盈盈福礼,各自低头,眼神复杂,偷偷瞪视那紫衫少女。
少女螓首低垂,眼波柔柔,觑向意气飞扬的小皇帝。
不料,对方忙于与身边的霍二公子谈天说地,竟连个正眼也没往她身上瞧,只随意抬了抬手,示意众人免礼。
被无视了?
少女轻咬下唇,眉目娇色未变,可手上的团扇坠穗,已拧成了麻花状。
宋显扬看在眼里,没来由锥心难言,过后嘴角一歪,冷冷哂笑。
——宋显琛这小子,果然不解风情!
…………
事实上,宋鸣珂花了一下午,勉强适应必将面对的现实。
宴席散后,瞧年轻少女们一片绿油油的,假装羞涩,却目不转睛盯着自己,她大致猜测,这出戏冲的是迟迟未定的皇后之位。
饶相千金又使出什么奇怪手段?能让其他同龄女子跟风换同色衣裳,以彰显她的一枝独秀?
估摸着,无非是找人散布她这小皇帝偏爱某种颜色的谣言吧?
鬼才喜欢这惨绿惨绿!小姐姐们,少费点心吧!朕也是个娇滴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