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董灵鹫颔首道,“何其脆弱。”
两人并肩走了一段,今日世子大婚,董灵鹫也饮过酒,走过这段路让凉风吹醒了不少。她算算时间,觉得郑玉衡该到了,便跟王妃道:“既然如此,那你就亲手安排他一程吧。哀家也要回宫了。”
慕雪华欲挽留她,但想到太后娘娘没有住在宫外臣子府中的规矩和先例,便道:“请让妾送您。”
董灵鹫同意了。
郑玉衡回来后,王妃亲自将太后送至府门,董灵鹫不愿意再动静那么大地吵嚷一回,便没有让她告知宾客,更不曾有百官行礼相送。
女使撩开车帘,将厚重的车驾帘子别在一旁,由瑞雪搀扶着董灵鹫回到车马之上,她道:“让玉衡也上来。”
瑞雪愣了一下,轻声道:“是。”
于是以太后娘娘旧疾头痛为由,让郑玉衡跟董灵鹫同乘一架马车。
宫中车驾,又是太后娘娘所用,自然豪奢非常,宽阔无比。内里几乎能容人躺下休息,由八匹温顺高大的御马负着缰绳,四角悬铃,帘子上双面异形绣,正面刺着宝相莲花、反面刺着百鸟朝凰。
内里一盏小灯,幽幽地燃着。
郑玉衡上了马车,刚抬手给她把脉、探问娘娘的旧疾,就发觉董灵鹫目光清明,神态平和,并无不适之感。
他不敢确定,因为太后娘娘总能忍痛、忍苦,并且面不改色,他有些拿不准。
董灵鹫见他眼神游移不定,开口道:“无碍,哀家寻个由头见你的。”
光是这区区一句话,郑玉衡就有些被击中了,他摸脉的手停了一下,又重新落到她腕上:“臣……要臣陪着您吗?”
董灵鹫借着烛火看他的脸庞。
郑玉衡从宴会上出来,似乎不曾跟那群朝臣相谈甚欢,他虽然掩饰得很好,但董灵鹫还是能从他的眉眼间看出一点儿沉寂。
“怎么了。”董灵鹫伸出手,将手心覆盖在他的指间,“我以为你跟那群文人很有话说。”
郑玉衡道:“臣一介医官,只知治病救人,并没资格与那样的肱骨之臣坐在一起。”
董灵鹫知道他有些不开心,便很柔和地摸了摸他的脸,跟他道:“是谁欺负你了么?要是有这种事,你尽管把慈宁宫搬出来,难道哀家不算你的靠山?”
她的手指如此温暖,郑玉衡很想蹭蹭她的掌心,但因为这样的举动太有撒娇之嫌,又克制住了,情不自禁地挪近几寸。
他低声道:“娘娘……”
这么唤了一声,随即便像猫一样靠过去,贴在她的腿边,枕在太后娘娘的膝上。华服上的刺绣华丽沉重,衣衫冰冷,但董灵鹫垂下手,抚摸着他的后颈时,他却感觉到了一股无与伦比的安全感。
就像是尚且缩在温暖的巢穴中,被温柔地掌控着、环绕着。
“你倒是跟我说说,”她轻声道,“还难以启齿不成?”
郑玉衡没有答,反而低低地问她:“娘娘……先圣人曾经这样吗?”
董灵鹫不解:“什么?”
郑玉衡很难形容自己的心态,明德帝孟臻,那真是一个他高攀不起的名字,就算知道跟他有几分难以捉摸的相似,这听上去似乎也是他的荣幸——跟圣人相似啊,若是放在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身上,都要立即提笔作诗,写自己跟上位者的甜蜜缘分了。
那些不得重用、壮志未酬的苦叹,常常贯穿于文人才子的整个政治生命中,这些人什么肉麻的比喻诗篇都敢作。就是将先圣人比作娥皇、将自己比作女英,像这种事,郑玉衡预料他们也是做得出来的。
郑玉衡犹豫了片刻,问:“先圣人枕过娘娘的膝吗?”
他这句话问得直率而大胆,稍微抬眼时,那双乌黑的眸赤诚而专注,不蕴含任何其他目的,纯得都能溢出水。
董灵鹫颇感意外,她思索着道:“你这是在吃醋吗?”
郑玉衡:“……太后……”
“没有。”董灵鹫抚摸着他的发梢,手指轻柔地勾出来一缕,极纤细、极孱弱地萦绕在她指尖,“至他病故前,我们已经有五年不曾亲密。”
明德帝对皇后极好,就算核对起居注,也能毫不夸张地这样形容。他常常在董灵鹫的宫中休息,绝无轻视中宫之情状。董灵鹫这么说,是因为两人虽然同床,却不曾行房事。彼此之间的距离,最多也就到那一天抱着小太医那样为止。
“嗯……”郑玉衡沉寂下来,眼神有点放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过了须臾,他又道:“娘娘很想他吗?”
这一次,董灵鹫没有立即回复。
浩荡的车驾驶向宫门,四周围着佩甲坐在马上的麒麟卫。哒哒的马蹄声踩过砖石,灯火与月色交融,辉映着透入窗中。
这道微光笼罩在了郑玉衡的肩上,像是落在他身上的一层薄霜。
她想了好一会儿,才说:“如果有一个陪了你二十年的人,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爱侣,甚至是敌人,他的离世都会让人……”
董灵鹫一时间没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汇去形容。
郑玉衡顿感自己语出冒昧,恐怕提及到了太后的伤心事,自责不已,刚要开口时,又听她道。
“守灵之时,哀家都没有哭一哭。”这时提起,董灵鹫不免有些悔,似乎觉得那时应该为他哭几声的,“孟臻病得太久了,这是早有预料的事情。哀家手里攥着他的遗旨,无论是清田土断、还是延续一年不尽的剿匪调度事,都得有个人清醒着,没有为他哭的时间。”
她不得不清醒,清醒的人即便作痛,也没有为之沉沦的资格。
明德帝离世后,董灵鹫忙得彻夜难眠,阖宫嫔御的哀哭之声从夜间连到了天明,小皇帝给他爹守了三日灵,不寝不食。她那时除了身上的担子忽然又沉重了几分之外,几乎没有来得及产生别的什么感情。
就像是在孟臻临终时,她也没有对明德帝的询问作答一样,董灵鹫实际上是个很无情的人,她可以在最崩溃、最坏的情况下保持冷静,那是一种很清醒的冷静,而非麻木。
就这么忙碌地过了几个月,直到新皇登基后,董灵鹫才有喘一口气的时间。那时是冬日,大雪天,外头的梅花缀了满枝的雪,风一吹,就抖落下来,飘飘地坠进窗棂里。
董灵鹫握着笔沉思,抵唇思虑对策,想到一个或许可行的妙法,便下意识地道:“子荣,你来看看这……”
她抬起眼,扫了一眼孟臻素日与她共同理政时所坐的地方。那里放着一支蝴蝶穿花的花瓶,瓶身里插着几枝鲜嫩的梅。
孟臻,字子荣。
他不坐在那里,二十年来,董灵鹫第一次唤他,而得不到回应。
她一时怔住。
此刻,宫人绕进来关窗,窗纱一遮,外头的天光、雪光,一时朦胧黯淡下来,寒意顷刻消散于无形。
董灵鹫收回视线,笔尖上的墨已经洇透了纸。
直到那个时候,一种光阴摩挲的深深刻痕,才倾轧进她的生命里。董灵鹫终于从这分寂静和无人回应中,感觉到一股积累到极点的哀痛。
马车驶进宫门,深深宫禁,昏暗的树影笼着朱墙。
董灵鹫跟他道:“有时会想他的。”
她正面回答,毫无避讳。
郑玉衡静静地凝望着她的眼,抿了抿唇,垂首靠在她的腕上,低声道:“臣是这样被挑中的么?”
董灵鹫对孟臻的怀念,仅限于一个知己好友,至于夫妻恩爱之情,他们若是真的还有,也不会清清静静地过了五年。
她没有特别猜中郑玉衡所想的点,温和地道:“是因为衡儿生得太俊俏了。”
董灵鹫对他笑了笑:“看着舒心的人,放在眼前日日端详,也是人之常情吧?”
郑玉衡心中有些酸涩,可仔细一想,他之前确实没有想透娘娘对他的特别关照,如此的亲厚照顾,必定有个缘由,如今,他算是寻到了这个缘由。
他吐出一口气,不知道从哪儿又找点了一点点安慰,小声道:“那他也没有枕过娘娘的膝。”
董灵鹫:“……什么?”
“没什么。”小太医闷闷不乐地靠着她,飞快地说,“臣说先圣人真是一个……好人。”
作者有话说:
小郑:先圣人真是个好人,把娘娘留给了我(感动)
前夫哥:?朕就该早点砍了你的脑袋。
夹子结束,浅浅掏个存稿箱三更叭!
第27章
次日; 神武军中。
洪豪酩酊大醉,被同僚们搬进马车上; 运回了府中。他还一路胡言乱语、时喜时悲; 追忆到往昔时,大哭不止,嚎得前后两条巷子里都能听见。
这事儿一出,洪豪再回到军营里; 这些本来就跟他不太对付的同僚们; 更是大开玩笑。
“洪将军这酒量不行啊。”对方大笑道; “拉着一个小太医的袖子嚎哭; 看把人家给吓得; 脸都白了。”
“那太医本就生得白,压根儿没被吓住,说不定心里在想——哪儿来的粗鲁军汉; 灌了两口黄汤就浑认错了人,真丢神武军的脸。”
“世子竟然也没追究你。”洪豪的好友惊奇地拍着他胳膊; “世子的脾气你还不知道?平常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你要真惹了事,他这人不讲情面的。”
洪豪梗着脖子道:“就临安世子; 他刚进神武军的时候,老洪我一只手就能撂倒他; 这人成亲娶妻了; 日后也回封地去,还能一辈子在咱军营里晃?”
好友笑道:“听他们说,世子跟那小太医还说了几句话; 看起来颇为和气似的; 你究竟将他认成了谁?”
这么一问; 忽而没人接话了,洪豪老脸一热,道:“让鹰啄了眼了,我也真是瞎子,怎么就以为是先帝在那儿呢。”
武将们大多直爽,不跟文臣那边说句话八百个心眼子,就是听了他的话,也没人大做文章,只以为他把酒喝浑了,众人正哄笑着,身后的兵器架旁,站定了一个高大的身影。
一道低沉的男声插入进来。
“你们说得是谁?”
听见这个声音,众人脊背一麻,凉气儿直接从脚后跟蹿到天灵盖儿。将士们立即转过身来,收敛笑容,拱手行礼,皆道:“耿将军。”
耿哲鹰眸一抬,扫过众人,道:“洪豪,你来说。”
洪豪站出队列,老实道:“末将昨夜受邀去王府参宴,正礼过后,跟同僚们喝多了酒,将席上一位宫廷医官错认成了先圣人。”
耿哲皱着眉头:“知道叫什么吗?”
洪豪一脸憨厚:“末将不知。”
他不知道,一旁却有人知晓,一个曾从文的儒将开口道:“是太医院郑玉衡,现今在侍奉慈宁宫。那是郑节的嫡长子,他母亲在京中名门里名气很大,温婉贤淑,是女医圣手,医治过属下的发妻。”
有人道:“不对啊,郑侍御史的正妻不是刘家的那位……”
“原配已亡故了。”那儒将道,“内子曾去吊唁。”
众人一阵惋惜,加上又知道耿哲耿将军是慈宁宫娘娘的心腹,有些话自家说是没事的,便又大着胆子,窥着将军的脸色嘀咕起来。
“侍奉慈宁宫?怪不得能坐在几位老先生身边……”
“太后娘娘的垂青,可不是谁都有的。他能被抬举倒是很有福气。”
“娘娘一生圣明,要是因此昏庸了,就是拼了脑袋不要,也得把这人——”
“够了。”耿哲道,“这是太后的事。”
众人才安静下来。
神武军之所以掌握在太后手里,是因为只有太后娘娘发得出粮响,养得起这十几万人,要知道,国朝的生产力虽然不弱,但常年豢养操练着十几万军队,那也是一笔所费甚多的豪资。
这是精锐之军,而其余编制的禁军、京卫尽数加起来,大约有八十万之巨,其中,神武军的军备、粮饷、操练所用,是其余兵力的三倍以上。能够堪堪在精锐程度上超过神武军的,只有董灵鹫手下的麒麟卫、和直属于皇帝的紫微卫。但麒麟卫统共五千人,紫微卫更是只有三千余众,跟十几万大军无法相比。
只不过这两部近卫的地位不同,紫微卫是皇帝直属,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是历代皇帝专属的所有物。而麒麟卫则是明德帝在熙宁五年组建,一开始只是帝后两人的贴身侍卫,十二年过去,从区区五十人的小团体,膨胀到了如今这个规模。
耿哲一贯地阴着脸,从这位将军脸上几乎看不到什么晴朗的时候,他道:“我找你们,是为了剿匪时的粮饷途中损费一事,要将相关的案牍记录报知给娘娘。要亲入内廷觐见。”
话音一落,人群中负责此事的几人立即站出来,回到营中取相关的文书。而其余人等也是面露惊喜,凑上前来:“憋了这么久,将军终于盘算起这事儿了。”
耿哲道:“原本朝中老臣势盛,陛下说不上什么话,我担心太后的身体,不可因为此事操劳过度,所以才暂时按下。自张魁那件案子一出,慈宁宫娘娘动了刚硬手腕,朝野上下肃清过一遍,那么这个情形下……这件事也可以提一提了。”
他的副将道:“四十万石的粮草,近省运输至水地,路上居然有超过十万石的损耗,粮草官竟说因气候原因,粮食发霉腐烂,皆是途中所费,末将看来,此事揭发,足以杀头!”
耿哲面沉如水,令人将留存的证据和记录带好,转身意欲离开,又停了停步,转身告诫道:“宫禁中的事,不要再提。”
……
午后,董灵鹫小憩过后,起身梳妆,望见宣靖云擎着一只彩尾鹦鹉过来,低首笑道:“娘娘您看,宫中新调/教出的玩意儿,先送到慈宁宫给您解闷儿,来,叫一个。”
鹦鹉经过训练,张口饶舌:“娘娘如意、娘娘如意。”
董灵鹫轻轻扫过一眼,随口道:“哀家都到了闲得要解闷儿的时候么,有这工夫,你不如料理好后省。”
宣靖云脸色一垮,将鹦鹉递给李瑞雪,自打脸道:“都是奴婢不好,该打。小郑太医在何处?奴婢得叫他来哄娘娘,奴婢没这个体面。”
就是这群慈宁宫内侍总开玩笑,郑玉衡脸皮又这么薄,才不好意思陪她午睡的。
董灵鹫这么想着,忍不住凉飕飕地晲了他一眼,宣靖云立即低下头。
此时,负责梳妆的女官正好垂手退下。董灵鹫起身进入正殿,一眼便看见坐在案侧整理文书的郑玉衡。
小太医有从仕的资质,董灵鹫也没避讳着他,所以短短一段时间以来,他的才学见地就已经发挥出来了,能给董灵鹫不少行之有效的建议,文辞优美、书道工整,比宫中的典籍女官更为出众。
郑玉衡未穿官服,一身素色常衣,领口上绣着几片竹叶,衣领系得整齐,一直掩到脖颈,衣冠整齐,宽袖挽到手腕处。
董灵鹫坐到他身边,手旁是八分热的仰天雪绿。
她先喝了口茶,没有直接看午睡前的公文,而是捧着杯盏,不经意道:“你这位置有点挡光。”
郑玉衡怔了一下,看了一眼光华正盛的窗外,又审视了一下自己的位置,乖顺地往董灵鹫的身边挪了挪。
他本就离得不远,这么一挪过来,就更显得近了。董灵鹫面露满意,伸手拉过他的衣襟,郑玉衡便贴在她身侧,几乎能闻到太后娘娘身边的淡淡檀香。
董灵鹫摸了摸他的脸颊,没有跟小猫咪一起午睡的冷气终于消散出去,轻道:“就在这儿吧。”
郑玉衡喉结微动,脊背笔直:“……是。”
他不是不想跟太后贴得近一点。
但郑玉衡很有自知之明,他只要靠近董灵鹫身边的某个范围,就很贪慕她手心的温度——这样实在不好,他如今所得的一切,都是因为与明德帝几分命运般的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