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慈宁宫里点着檀香,跟药香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又苦、又涩的木质香气,浓浓地萦绕在衣袖间。但他贴近太后身侧,从她的袖摆下闻到一股不可捉摸的淡香。
郑玉衡一开始怀疑这是衣物的熏香,而后又觉得并不像。他几番思索,想起民间一些关于体香的传闻,倏忽一怔,耳垂猛地热起来,像被一根细针扎了一下坐立不安,连忙收敛心绪。
为了定心神,郑玉衡再不深思这股香气的来由,而是从刺绣一直看到董太后的手畔。
董灵鹫曾经用这只手捧起过他的脸颊,肌肤细腻温暖,而在执笔时,指节又修长如玉。沿着御笔延伸,是看不太清的字迹。
郑玉衡没有探看的心思,只是又望了望对方忽然紧蹙起来的眉尖。
正当此时,董灵鹫搁置下奏章,由女官瑞雪侍奉着喝药,喝完汤药后,女官奉来清水漱口。她漱口过后,抬指推开呈上来的蜜饯糖糕。
她一有了动静,郑玉衡又很乖巧地低下头去。董灵鹫垂手过来,想要拍拍他的肩膀,并让这孩子起来回话,没想到郑玉衡会错了意,想了想,试探地将手搭上去。
董灵鹫一下笑出了声。
小郑太医的手迅速蜷起,从冷玉般的耳垂下透出血色。
在郑玉衡更年少的时候,摔倒、磕碰、受到了爹爹的惩罚、就会有疼爱他的长辈伸出手,将年少的孩子牵起来,温暖地抱住他。
他总是频频从这个皇朝最尊贵的女人身上,感受到那股阔如山海的关怀。但这关怀并不是只给他一个人的,而是太后娘娘身上被岁月打磨出的气质。
就在他要缩回去时,董灵鹫却反而握住了他的手,将小太医牵起来。
郑玉衡站起身,膝盖已经跪得酸了。他的手被对方扣在案边,压在案卷旁边。
董灵鹫道:“看着生嫩,胆子倒不小。”
郑玉衡轻声:“是臣想错了。”
“不错,你没想错。”董灵鹫偏头看他,从这雍容的音调里流露出笑意,“哀家是要请小郑太医起来的。”
她这么说,郑玉衡更加无地自容,艰难道:“小……小……”
“不小了么?”董灵鹫温和道,“你知道哀家为什么把你留下么?”
郑玉衡心道,难道不是看上我的才华和医术了吗?还是看上了我矫健敏捷的捉猫技术、能治理那位“照夜太子”?或是看我这么容易犯错,所以指点我……
董灵鹫见他久久不语,眼神几度变化,颇为纠结,并不知晓这小年轻在想什么,顺手拈起一本请安折子,敲了敲小郑太医的官帽。
他确实嫩得要滴水,这么让奏折敲打一下,额头居然泛红。郑玉衡抬手想要护住,又看了看董灵鹫温润深邃的目光,忽然就不敢了,于是袖手而立,道:“太后……”
“我看你像聪明人,原来也很笨拙。”董灵鹫道,“你虽然年轻、胆大、不知事、不谨慎……却实在俊美。”
郑玉衡愣了一下。
“哀家见到你之前,确实头痛欲裂。”董灵鹫慢条斯理地接过热茶,提起盏盖,轻轻吹了吹,“但现下好多了,小郑太医,你是什么药呢?”
郑玉衡如遭雷击,前几夜佩春姑姑所说的话在耳畔响起,他口干舌燥,欲言又止,最后只压低了嗓音,慢慢道:“娘娘觉得臣有用,臣就是肝脑涂地,也愿意侍奉娘娘安康,只是太后娘娘如天边皓月,臣低陋,不堪娘娘垂爱。”
董灵鹫仍旧微笑,没有对他这番话起了什么怒意,而是顺着他说:“肝脑涂地,侍奉安康,对于一个太医来说,已经十足忠诚。”
她的话让郑玉衡暂且放心。
董灵鹫道:“前几日皇后派人赏赐你,可曾跟你说了别的什么话?”
郑玉衡悄悄看她。这种举动在董灵鹫眼里,跟她养得猫也相差不多,有一种试探和揣摩的味道。这种举止放在别人身上,或许显得谄媚,但郑玉衡却太纯澈,只让人觉得他很小心。
他道:“……皇后娘娘……没说什么。”
董灵鹫道:“没让你安分守己么?”
郑玉衡哑口无言,他道:“娘娘为什么明知故问。”
董灵鹫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奏章的表面,细腻圆润的指甲扣在纸封上:“小郑太医为什么不照实说?”
两人四目相对。郑玉衡想了想,温顺地道:“臣说错了,那位内贵人确实这么嘱咐臣了。”
董灵鹫笑道:“那哀家也错了,确实心里早有答案,明知故问,有意试探你的。”
郑玉衡怔愣一瞬,然后突然发觉董太后居然向他说“哀家也错了”。他的心中突然受到一股莫名的震动,像是天边皓月专门洒下一抹光华,拂落在他的肩头。
因此,小太医蓦地道:“臣以后都对娘娘说实话。”
董灵鹫点头微笑,又问:“那你是个听话的人么?你听从皇后的嘱托么?”
就像郑父认为的,郑玉衡只是表面顺从而已。他的骨子里有一种从君子典范中压迫而出的、如孤竹般的不驯。
如有条件,郑玉衡应当从政入仕,为国家天下效死,做真正的清流文士,成为一代贤臣。他的意志、性情里,都有一种弹压不断的品质。
郑玉衡先是静默,然后低低道:“臣愿向心而行。”
董灵鹫有耳鸣的症状,其实没有听清他的话。她对这个答案的需求也不是很重,多是随口一问。董太后识人,向来以眼睛去看,而不是用耳朵听对方的陈词和效忠。
就在她伸手去拿下一本奏章时,案边的烛台蜡泪凝固,光影微动。她凝神望着瑞雪去挑拨灯芯,左手畔突然传来一股轻轻的力道。
董灵鹫转过头,见是郑玉衡扯着她的衣角,轻微地拽了拽。可她目光望去,却从小太医脸上看出一种隐隐着急的神情,他不知道哪儿来的胆子,忽然说:“太后娘娘,不能再看了,您要休息。”
董太后认真点头,然后跟女官道:“把皑皑抱来,让他俩一边儿玩去。”
于是,一只肥硕的白猫被扔进他怀里。瑞雪姑姑引着他入座,就在太后抬眼能见的地方候着。白猫激烈挣扎,冲着郑玉衡喵呜怒斥,郑玉衡盯着它,也没什么好脸色,一人一猫相看两厌,互不搭理。
只是皑皑想要跳出怀抱,去找太后时,郑玉衡又一把勒住它的后颈,神情淡淡地拽回来。
作者有话说:
小郑:请您再讲一次从诸多太医里挑中我的故事吧,一定有什么冥冥之中的指引owo
太后:因为你长得很好看。
第4章
慈宁宫整个寂冷的前半夜,曾经唯有灯烛光影为伴。
董灵鹫从奏折案卷中抬眸时,除了朦胧漫漫的烛火外,还望见端正地、抱着白猫的小郑太医。他实在太年轻,连按在白猫脊背上画着圈的手指都像一节抽叶的新枝,浑身沐浴着清风惠畅的气息。
她于是合卷,支颔凝视这个年轻的孩子,从他的眉眼姿态中,如捉影般窥见她自己的年少青春,窥见当年还未踏入东宫的那个董家女郎,娇俏天真,不谙世事。
或许董太后对于他这种突兀而生的怜惜,就有追忆曾经的成分。她只是借着郑玉衡的身影想起了十几年前烂漫的纯真。
小太医熬了半夜,已经疲倦了,垂着手跟御猫较劲,手指缠在皑皑的尾巴上,而猫太子也寸步不让,一会儿呲牙哈气,一会儿又甩开长尾。
他垂着眼,等得思绪散荡,故而没有发觉董灵鹫的凝视,等到这目光逼近到不可忽略时,太后娘娘已经到了他的面前。
郑玉衡蓦然惊醒,仓促地欲起身,又被一只手按住肩膀压下。
董灵鹫的手搭在他肩头,又垂下去,越过郑玉衡的襟怀,摸了摸皑皑的猫耳。白猫发出舒适地喵呜、以及微微的呼噜声。
“哀家遣人送你回去?”董灵鹫道,“夜这么深,宫闱长廊繁复,远了些,也冷,不若你去暖阁去睡。”
她这话才出口,不待郑玉衡回复,一旁的瑞雪姑姑已经面露犹豫之色,上前跟太后道:“娘娘,刘太医也没有在宫中整夜侍药不归的前例。”
经她提醒,董灵鹫仍不回复,而是平静地看着郑玉衡。
郑玉衡怎么可能留在宫中呢?不说王皇后此前派人的提醒,就是董灵鹫在前,他就只有无限的尊敬、无限的敬畏。
少年郎欠身一礼,说:“娘娘好生休息。”
随即,郑玉衡想了想,抬起眼睫悄悄地看着她,补了一句:“要听医官的嘱托。”
他总觉得自己被视为小孩子了,也可能地位跟怀里这只坏脾气的猫咪相差仿佛。董太后对他的建议总是和气颔首,却并不遵循,可在郑玉衡心中,他虽年轻,也是医官,医者之言,娘娘即便身份高如日月,也该听取。
董灵鹫微笑地看着他,她的精神看上去尚可,在此漫漫长夜下,居然珠翠不动、流苏平稳,可见仪态究竟有多么庄重端正,这种庄重好像刻在了董灵鹫的身体里,成为她的符号、她的象征、她生命的一部分。
先皇帝死后,冥冥之中,她被填满的生命也缺失出一份,割裂出一片目不能见的断层。
“等你长成一个大人的时候,哀家会认真听取你的话。”她说。
郑玉衡不甘道:“臣还有两年便弱冠,可行元服之礼。”
董灵鹫依旧双目温润地看着他,眼中含着一丝柔柔的笑意。他忽然发觉自己这样的争辩,并不像个稳重的大人,倍感挫败。
少顷,郑玉衡问:“要到什么程度,娘娘才会觉得,这个人是值得托付的呢?是年岁、经验、还是地位?”
董灵鹫稍许意外,不答反问:“小小年纪,为什么将‘托付’这么沉重的字挂在嘴边。”
郑玉衡哑口无言,闷闷低头,半晌道:“臣不知娘娘什么时候才会像听取老师的意见那样,听臣的医嘱。”
董灵鹫抬起手,她只需一个眼神的示意,瑞雪已经会意地捧出披风。在小太医尚未反应过来时,她便将披风拢在了他的身上。
郑家公子高而清瘦,肩头不似寻常成年男子般粗厚,还有几分少年的单薄。从周正的衣帽下溜出一缕细细的墨发,顿在颈后。董灵鹫见了,却没提醒,只是围上披风时,听见他轰隆急切的心音。
她扫过去一眼,郑玉衡立即垂下眼睛,可他耳垂已经绯红,指骨攥得很紧,迸出一声声脆响,话语随着紧张的心跳,一直顶到喉咙里。
他受宠若惊,亲眼看着那双养尊处优的手离开领口、离开系带的前襟。
董太后说:“好了,哀家命人送你回去。”
郑玉衡一夜没怎么喝水,至此刻才觉得口干得厉害,几乎影响到了他清澈低柔的音调,让他的声音变得微微沙哑:“娘娘一定去休息吗?”
董灵鹫说:“一定。”
小太医便骤然放心,合掌躬身,又端正地行了一礼,才按着披风的边角,随内廷女官离去。
那只猫终于逃脱了坏人的魔爪,连连蹭着太后娘娘华贵的衣角。董灵鹫却没安慰它,而是命人去妆更衣,步入寝殿。
沉重的珠玉环佩尽皆卸下,瑞雪服侍她睡下,正待吹了灯烛,在屏风外忽传来门响,夜中细密的雨声飘摇而来,吹进屏风上的山海靖平图上。
月华昏暗,一个内侍省眼熟的少监跪在地上,在屏风外双手呈着什么东西,出声禀告道:“甘州剿匪受阻,神武军耿哲将军请慈宁宫娘娘示下。”
殿门口的女官斥道:“娘娘睡下了,外面那些混账怎么放你进来!”
内侍少监衣冠湿润,哆哆嗦嗦地道:“求娘娘……”
瑞雪从帷幕中拨出,抬手令诸人噤声,然而门扉未关,雨声密而延绵,仿佛慢慢大了起来。从最深最深的重重纱帐内,传来太后的声音。
“拿来我看。”
她有时不会自称“哀家”,但往往在这个时候,她最为怀念那个埋在土里的先皇帝。
瑞雪连忙上前,接过信报递入屏风内。
董灵鹫散发素衣,借着女官暂时点起的一盏小烛,除去混着羽毛的封泥,一边看过去,一边问:“皇帝那里知道了吗?”
传信的内侍诺诺道:“军中只说请娘娘的示下,内侍省许都知也说先递送慈宁宫。”
董灵鹫看了一半,道:“誊写一份给皇帝送去。”
她不再看下去,闭眼躺回卧榻上,将信中未湿的余纸盖在眼前,口述道:“不许让耿哲动用火器、不许占用平民一粮一田,让横州团练使协助神武军,可劝降的水贼营寨,以劝降为要,不许招安,三劝不降者,杀。”
瑞雪将此一一记下,重复一遍,叫了好几个得力女官共同拟旨,让她们务必协同内侍省送入中书门下。此旨得太后宝印、由参知政事阅览后,即可发还甘州……至于皇帝的意见,按照现下各方的共识,可以事后再填补这道程序。
夜中风雨突至,原本宁静的宫殿楼宇变得忙碌起来,前后人来人往的声音持续了很久。董灵鹫指点诸人后,侧过身,没入锦被的绸面当中。
在孟臻没有死的时候,每逢这个时刻,遇到非要夜入内廷不可的急事,她那个相处了十几年的皇帝陛下,就会从卧榻间披衣而起,挑起灯烛,跟诸人悄声说,不必吵醒皇后。
孟臻不是一个她属意的男人,但确实是一位治国理政的贤帝。
他上董家府邸、跟老太师提亲礼聘时,满目星华,躬身摆出十成十的诚意,求聘董家女郎。而后入主东宫、登位九五,悠悠十数年,董灵鹫都记得他那双明灿如星的眼,她隔着屏风聆听,听到孟臻说:“我永远将她当作身边最尊贵的女子。”
于是明德帝的一生中,董家女郎都是他身边最尊贵的那位。是太子妃、是皇后、是他储君的亲生母亲,两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甚至共议朝政、共参案卷,寝食不离。但到明德帝临终时,他才敢私语叩问,夫妻二十载,梓潼可曾对朕恋慕否?
董灵鹫只是握着他的手,说,臣妾会为陛下保护好陛下最重视的东西。
是芸芸苍生。
悠悠天下。
董灵鹫含着倦意睡去时,没有梦到已故的皇帝孟臻,也没有梦到她寻来的稚嫩小太医,而是梦到远在千万里之外的甘州剿匪之况,梦到那些安营扎寨、为祸一方的水匪山贼,在大殷的旌旗和鼓点声中被攥紧、割断、连根拔起,血和着雨,洗净曾经丧生于此的百姓亡魂。
平生,又了却一桩心愿。
……
后半夜的雨来得突兀。
郑玉衡的衣服沾湿了,他回到太医院,将只濡湿了边角的披风整理一番,叠放在一旁,然后忽然呆坐,不知如何处置。
但他没想到老师会这么早来到太医院值守班中。
此刻天色昏暗雾濛,老太医仿佛早有预料,特意来见他,所以一进房中,便扔去手中的手炉、披风,拉开椅子坐在郑玉衡的对面,盯视着自己的弟子。
郑玉衡起身道:“老师……”
“你才回来?”虽是问句,老太医却陈述道。
“是。”郑玉衡硬着头皮道,“太后娘娘犯了头痛旧疾,学生依令前往。”
老太医仍看着他,伸手从旁倒了杯茶,送到郑玉衡手中。郑玉衡这才发现自己的唇早已干燥开裂,迸出丝丝血色,有一种难忍的刺痛感。
郑玉衡饮过了茶,冒烟的喉咙终于得到缓解,听到老太医道:“娘娘可曾许诺你什么吗?”
郑玉衡思考再三,懵然摇首。
老太医长叹一声:“我怕你为了权势,而去冒失地攀附,反而会弄巧成拙、落得小人下场。但我又知道,你实在并非这样的人,侍奉太后,侍奉他人,都一样尽心。”
郑玉衡道:“是,学生不曾贪慕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