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有一项颇为不巧。
许是董灵鹫睡前被他缠得太多了,郑玉衡那个令人头痛的“咱仨合葬”与“名分之论”,再加上“大房二房”的争辩,里头既荒唐、又提了许多关乎先皇帝孟臻的话。
就是因为这些话,让好几年都没梦见这人的董灵鹫,居然在郑玉衡的怀抱里梦见了他……这实在是件让人头绪纷乱万千、又无从说起,令人麻木的事情。
而且对方的形象也跟着扭曲了。
董灵鹫这辈子也没想到孟臻能用那张冷酷无情的帝王脸,质问自己是不是三心二意、三夫四侍、宋玉东墙、红杏出墙……太过荒诞,让人只得沉默。
作者有话说:
我都要四十万字了……计划50之前写完(掰掰手指头)
第106章
孟臻气不过; 一身停留在他二十五岁的潇洒装束,来回踱步; 在她面前拍桌子; 道:“这么倒反天罡的事儿!你是不是因为他才不肯说有没有恋慕过我的?啊?”
董灵鹫面不改色,如实道:“不是,那工夫还没有他呢。”
孟臻刚松口气儿,而后又追问:“那是因为……”
“那是因为; ”董灵鹫默默道; “我是真不喜欢你了。”
孟臻:“……”
然后他仿佛就散去了。
这梦也没做多久; 大概就这点内容。董灵鹫平白被一个昔日故人骂了一顿——好不容易梦见; 这么个老朋友; 不说坐下一起喝喝茶谈谈心,还能暂宽她的忧思念旧之情,反倒被郑玉衡那套话搅乱了她的梦; 净是一些乱七八糟没有用的。
又过了几日,入了夏; 雨水越来越丰沛,虽然还没有到炎热之时,但宫中长廊一侧的池水中已经遍布着荷花。
这也是北肃使者进京议和的时候。
不过这样好的京中美景; 都无法让孟诚的火气稍微平息一下。
原因倒也简单,就落在这个什么狗屁使者身上——此人竟然是一个大殷人; 说着一口纯正地道的京都官话; 面貌也有几分熟悉,几个未出征的武臣从旁认了认,很快发觉他居然是李宗光身边的亲信; 一个名叫“易文琢”的属下。
此人虽是亲信; 又常与武将们混在一处; 但实际上却是个文官出身,在军中处理一应庶务,概不管行军打仗的事。自从徐尚书确认李宗光通敌叛国,将其亲众论罪惩处之后,此人虽然前来,但实际上却算是大殷的戴罪之身。
易文啄一身胡服,已然投靠了肃国。他光是出现在这儿,就已经让众人心中发怒,火气难掩了,自然不敢倨傲以对,反而非常谦卑……只是一口一个外臣,还是把孟诚气得够呛。
小皇帝很是气愤,面色阴晴不定,不知道这北肃国主的脑子是不是从水里泡大的?!一个叛徒,因为投靠了你们,就能拿出来用了?!这不是偷狗人在原主人面前放狗,是什么!
孟诚接见到一半,只吩咐此前任命来专司谈判议和的官员留在万世阁,与这个易文啄详谈,他自己则拂袖而去,根本连面也不想露了。
不知道那头究竟是个什么成算,难道他们的储君也不要了?还是说……
孟诚暗自思索,忽而想起一个缘由来——储君太子,是这世上最不好当的一个身份,君臣君臣,太子又为君、又为臣,上对着在位父皇的猜疑和审视,下对着群臣的环绕与耸动,这是一个如走钢丝的地位,世上多少翻天的兄弟阋墙,不是从这个太子身份上来的?
他是唯一嫡子,而父皇,即已故明德帝,不知是为了母后的缘故,还是因为宗法血缘留下来的父子之情,明德帝对孟诚非常好,温厚亲和,纵容无比,将孟诚养得乖巧却不经事……他本人其实没有经历过太子位置的尴尬处境。
但明德帝对他的娇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难道不算是另一种防备吗?特别是他自三十五岁后,身体每况愈下,即便他不堪,也有董灵鹫在身后……
孟诚想到这里,心中忽然一紧,掐了自己大腿一下,暗暗骂自己道:“枉为人子,还怀疑起你皇帝老子来了,父皇何等人物,会算计你?”
他将这番心思按下去,又继续想着六太子朱里阿力台的处境。对方的处境看起来就十足尴尬了,国主年迈,而他年轻骁勇,战功赫赫,这次应战要是胜了,那说不准就是功高震主,有逼宫之嫌,上下没有不防着他的,所以国主发现这位储君被抓了,派出这么个人来,似乎期待着孟诚一怒之下将人质给撕了,再恐吓他们一番……国主正要顺理成章地派来正经议和的人,还可以因为太子已失、少出些血。
孟诚想到这里,已经感觉十分明悟,前后格外剔透,就连前期战场上,阿力台单独作战,经历多场战役的乞列合赤不仅不帮他,还总是慢来一步、支援不及……这也有了解释。
这些人竟然将一位骁勇储君舍弃至此,即便分属两国,孟诚也不由得感到心寒。
他怒意稍平,去慈宁宫跟董灵鹫讲了此事,又将自己的猜测一一道出。
董灵鹫没在宫里闷着,让瑞雪搬了张藤椅在外面的荷花池边,上头盖着内侍擎着的华盖,遮住日光,小几案上摆着茶水、糕点、香炉。她独自坐在椅子上,拿鱼食喂着荷花莲叶底下的游鱼。
郑玉衡去太医院取新药了,因此没在这儿。
董灵鹫一个人在前面坐着,近处只有瑞雪、赵清两人服侍。其余人等皆站得稍远几步,婢女婆子、内侍宫人,各自捧着伺候的物品,见皇帝的龙辇到来,乌压压地跪了一片。
孟诚免去了这些人的礼,把自己的想法这么一说。
董灵鹫望着莲叶之下的锦鲤游荡痕迹,心情颇为不错,笑意微露:“看来是上苍给哀家积福,皇帝也生出一个会盘算的脑袋了。”
孟诚脸上一热,羞愧道:“母后……”
“好好,我不该打趣你的。”董灵鹫道,“脸皮薄,说不得。”
孟诚更有些着急了,心道都是郑玉衡那个混账东西把母后引的,她可是越来越会开这种让人不好意思的玩笑了。
“儿臣怎么敢不让母后说,先祖以孝治天下,这岂不是让儿臣无地自容了?”
董灵鹫点了点头,看着鱼群抢食,慢悠悠地道:“你的想法倒是差得不离,哀家估摸着也是如此。连在外征战的人都如此算计陷害,这北肃的王廷都烂进根子里去了。”
皇帝道:“蛮夷荒僻之人,想来就是有些目光短浅的。”
董灵鹫瞥了他一眼,道:“你才觉得阿力台是个能人,难道他不是从蛮夷荒僻之地出身的?为君为主,切不可有偏见私情,难道大殷地界上一个礼教不通、民风剽悍的地方出个状元,你也偏见生疑不成?”
孟诚当即警醒,立刻将自己的思绪摆正,道:“母后说得是。”
董灵鹫也没有继续深究,这些时日以来,他对孟诚倒是放心了不少。小皇帝最大的优点就是听得进去劝,他这个人若是类比各代先祖,资质算不上好,稍稍平庸了一些,但好在孟诚心态极好、乖巧温顺,有长者和老师的劝说和训诫,他都能立刻找到自己的缺陷而改之,并且不记恨、不发怒。
这已经算是一个金光灿灿的优点了,可以说是古贤者必备的一个品质。董灵鹫考量自己的亲生儿子较为严苛,觉得他此刻至少当一个守成之君,勤政爱民,应该大抵是不会出太大错的。
只是辅佐他的人还需再选一选、定一定。
董灵鹫的思绪飘出去这么远,打了一个转儿又收回来,这也就是几息之间的事情,她很快便道:“他们想让你发怒苛责,甚至斩杀来使,你便不那么做,不让这些人如愿,更不能动气杀了阿力台,反而要重重施恩。”
孟诚道:“母后的意思是……”
“你心里猜出来了,就直说吧。”董灵鹫没开口,反而想听他的想法。
孟诚琢磨了一会儿,试探地道:“这么做,即便是在天下道义上,也是我们占理。大殷如此深恩厚待,儿臣这些许气算什么,我们直接同这个叛徒议和,可以狠狠割他们一笔。”
“这想法是好。”董灵鹫道,“一个在军中做文职的反叛之人,有几分外交使臣的资质呢?北肃这个仓促任命,不过是想让你一怒之下杀了他、或是再杀了储君,这样肃国即便战败,也有还口的余地。然而你脾气好,于国事又谨慎,只顾着自己生气。”
孟诚一时间没听出来娘亲这是在夸他还是在骂他,有点儿愣住了。
“你派那些认识他的人,加入到商议官员的列中,也不说话,只在旁边怒目相视、痛心哀伤即可,然后只跟这个人商议对方战败的各项事宜,不许那些女真人插话……而且,还要看好他们。”
“看好……他们?”
“对。”董灵鹫抬手洒了些许鱼食,轻轻笑了,“这种计划,怎么能全仰赖在你的脾气上呢?那几个随行的女真人才是背负使命的正主,只不过他们的使命是——伺机杀了易文啄,务必让他死在京中,甚至死在皇宫大内。”
孟诚宛如当头棒喝,背后涌起一阵凉风,他立刻道:“儿臣明白了。”
“你虽然好,总还是纯良一些。”董灵鹫平和地道,“钧之倒是比你的心眼多点儿,这种肮脏事,他虽然不屑于干,但应该能看穿,也能起到提防警备之心,你要是用他帮你,就从太医院逮走吧,正好名正言顺地作为参过战的人,从旁以供建议。”
孟诚听到这名字,都觉得牙齿泛酸,他跟郑玉衡十句话能谈拢五句就算是双方都给面子了,上回让他问问母后的意见,他人还没回去,母后就已经派人通知他打消此想,不许盈盈再嫁。
小皇帝道:“……是,儿臣明白。”
董灵鹫最后说了一句:“要是你们有幸……”
孟诚追问道:“有幸什么?”
“设计个圈套,有幸将这群女真人行凶之举抓个现行,众目睽睽,千真万确,那我们就又得了一个天大的优势,但对方如此侮辱、设计、栽赃,再想体面的过下去,可就不行了。“
董灵鹫盯着池中一个抢食最多、却被活活撑死,浮上水面翻肚的锦鲤,轻言细语,温温柔柔地道:“他们老实,彼此安静,他们狡诈,就放开对耿哲按兵不动的旨意,让他想打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吧。他不是在信上说,要把北肃国主的脑袋摘下来,给哀家当蹴鞠玩儿么?”
孟诚怔了好半晌,回过神来,喃喃道:“……这……这不太礼貌吧……”
“哀家不爱玩蹴鞠,”董灵鹫笑眯眯地转头看他,“给你踢吧。”
孟诚当即呆住。
作者有话说:
叼着麻雀的郑猫猫和叼着野鸡的耿狗狗并排坐在台阶上。
小皇帝:……救命……别再往我家报恩了……QAQ
写得出来就双更哈,写不出来就单更,大家暑假快乐!啵啵啵=3=
第107章
这对母子商议过后的结果; 就是郑玉衡被孟诚从太医院逮走了。
他还在重翻脉案、面前修撰注释的医术上墨痕未干。由于郑玉衡在名义上还是后勤督运、因受了伤而奉旨回京,所以户部暂时他还不必去。
郑玉衡原本晾干了墨迹、收好医书就要回慈宁宫的。结果两个面白无须、一身繁复华贵公服的天子近侍亲自来邀请; 在一旁药童和仆役们惊讶的视线当中; 被皇帝“请”到归元宫。
说是“请”……不如说在孟诚面前,“邀请”和“绑架”也没什么区别吧。
郑玉衡还不知道小皇帝忽然叫自己的原因,只深深叹气,觉得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说不定又要吵架……如此思量着; 进入殿中。
归元宫跟慈宁宫的陈设大不相同; 左侧是一架几乎有一面墙那么大、那么广的书架; 里面只有少部分是古卷孤本、画卷书册; 大部分其实是各种政务所需的先帝遗训、驭人之术等等。
书架靠近御案处,摆着一尊鎏金含珠摆尾蟠龙香炉,香气幽深飘渺。另一边则是各色华贵器皿、并一架水晶玻璃屏风; 件件少见罕有,将整个正殿映得颇有“不近人情”似的孤高尊贵感。
孟诚正站在屏风一侧; 背着手,视线穿过微开的窗牖,落到远处天际飞远的孤鸿之上。
郑玉衡行礼入内; 小皇帝稍微抬了抬手,一旁的太监便将座椅特意搬到他面前; 让小郑大人坐下来; 然后又礼遇奉茶。
郑玉衡第一次待遇这么优异,受宠若惊,捧着茶不敢喝; 心想难道陛下这么单纯的人也学会了官场上的那套?弄出什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道德要挟路子来逼他离开?
孟诚要是真的学会了; 也就不至于在跟他的交流当中如此被动。
小皇帝转过了身; 上下审视他片刻,道:“是母后让我找你的。”
郑玉衡心中一松。
孟诚坐了回去,讲他今日讲给董灵鹫的话,连同她的示意都不打折扣地直接告诉对方,而后直言问道:“你的伤好得差不多了吗?也休息了好几日,能不能参与到对北肃使臣的接待当中?”
郑玉衡的手上已经好了,如今绷带已经拆除,手背上只有一道浅浅的红痕,再愈合一阵子恐怕才能祛除痕迹。掌心被破损多次的地方也完全长合,能够碰水,唯一不足之处,是他这双嫩生生的文人双手,留下一些暂时无可消退的薄茧。
至于肩膀上的伤……跟人打架、拉弓射箭是不行了,写字走路还是不妨碍的。
郑玉衡犹豫了一小会儿,道:“臣已经无恙,不过这事应当不是户部来做……”
“这朕知道。”孟诚说,“朕既然叫你来,就不会名不正言不顺的……温侍郎有意提拔你,朕看得出,但他这想要个得力助手的算盘恐怕要落空了。”
他双手交叉,压在御案上,似乎想了有一会儿了:“朕想把你调进殿前司。”
“……殿前司?”郑玉衡微微一怔,“那个是……”
“你放心,你虽然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文弱至此,但殿前司也不全是一杆子武臣。要你办的事,也不需要你亲自动手,你只要坐着吩咐就行了。”
殿前司就是皇帝亲卫——紫微卫的官方名称,这个机构非常直接,就是直属于皇帝的一份私人武装力量,可以在任何事件当中代表皇帝出面。麒麟卫和紫微卫,在京中合成“两司两卫”,就是指紫微卫为“殿前都指挥使司”,麒麟卫为“侍卫亲军禁军都指挥使司”。
这是两方京卫的正式名称。
他这身份是由许祥许秉笔办的,里面有许多讯息都不堪推敲,但要是进了殿前司,就有皇帝陛下为他做背书,即便有人生疑,也不好从皇帝这方面下手。
郑玉衡虽然“文弱至此”,但对于殿前司并不打怵,只是有一点:“这样……陛下就要跟臣朝夕相对了。”
这句话一出,孟诚的脸色也有点怪怪的,他扶着额头,觉得眉心已经预警般地跳起来了,道:“正好监督你。”
郑玉衡叹道:“臣对陛下之心日月可表,何必如此监督一个纯澈之人呢。”
孟诚盯着他道:“不愿意就直说。”
郑玉衡违心地道:“臣不敢。”
他的鬼话,孟诚一个字也不信,哼了一声,继续道:“冯劲已经老了,朕以表彰你北伐之功的名义,调你过来为诸班指挥使,权主管殿前司公事。”
冯劲是目前的殿前司指挥使,也被群臣尊称为“殿帅”,三朝老臣,如今六十有五,孟诚体恤他腿脚上的旧疾,让他出面的时候不多。
“权主管殿前司公事……”郑玉衡垂首沉思,开口道,“这是不是有些太招摇了。”
“要不是因为你资历太浅,朕就不必加这个‘权’字了。”孟诚道,“招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