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太多办法阻止,仅仅是每次缩短鞫问的时间。
是日,大雪。
雪落纷纷,宫中的朱墙绿瓦上下一白,望之洁净。孟诚派人将郑玉衡从麒麟卫刑狱内接了回来,没让他行礼,直接让他坐下歇着。
另一边的鞫问也在皇帝的干预下暂时到此为止了。
郑玉衡沉默地捧着茶杯,坐在小皇帝下首,润了润干裂口渴的唇舌,好半晌都没说话。
孟诚一开始没理他,继续批折子,等他批得手酸乏累,站在窗前放松筋骨时,发觉郑玉衡还是一个字都没说,顿觉这么下去不是办法,皱了下眉,转头看了他一眼:“傻了?”
郑玉衡低头喝水,默默地道:“差不多吧……”
孟诚也没生气,看了一眼他手腕上缠着的层层绷带白布,道:“手还没好?”
“越来越痛了。”郑玉衡低低地道,有点没精神,“没事……”
“平日里一天能跟朕吵八百次架,如今八天都吵不上一次,真新鲜啊。”孟诚道,“能写字吗?给朕拟道旨。”
郑玉衡动都没动,整个瘫软地垂头压在胳膊上,说:“……你杀了我吧。”
孟诚无语凝噎,半晌后问:“你这样,母后知道吗?”
郑玉衡幽怨地说:“我已经有五日没见她了。”
“哦……”小皇帝拉长了音,边看雪边想,然后又纳闷道,“不对啊,那我怎么感觉母后这几日越来越不高兴了,我到她哪儿去,连大声喘气都觉得犯错了。”
郑玉衡蔫蔫地不说话。
小皇帝自言自语道:“卫老爷子也太不地道了,连为难人都做得这么明显。这怎么能耗得下去呢……你这么无精打采的,也说不上几句话,朕批折子都有点嫌安静。”
郑玉衡还是闷头装死。
孟诚自语了半天才转过身,看见郑玉衡已经累得快要睡着了。他捏了捏鼻梁,刚要让紫微卫把他们顶头上司带回去睡,一个小内侍忽然急匆匆地赶来,扑通一声跪倒在门槛外,吊门儿有些高:“陛下,慈宁宫的宣都知传过来消息,太后娘娘出宫了——”
孟诚愣了一下,一旁刚刚还半死不活的郑玉衡猛地站起来,盯着门外的小内侍。
“娘娘去国寺进香祈福,说顺道去看望一下卫大夫家的女眷,卫老夫人前日过了七十大寿,向内廷上书,正给孙子媳妇请诰封呢。”
“知道了,你退下吧。”
孟诚摆着严肃的架子说完,转头看了一眼郑玉衡,道:“朕怎么觉得……”
“……不是顺路吧……”郑玉衡喃喃道。
作者有话说:
不要什么时候都想舔舔啊小郑!
第131章
卫府。
“娘娘亲自驾临; 敝府蓬荜生辉,请太后恕老身未能远迎之罪。”
卫老夫人年过七十; 拄着龙头拐杖; 身躯伛偻,头发花白,但慈眉善目,面容和蔼。在她身后; 卫府上下大大小小二十余女眷; 其中按照辈分诰命; 有诰封者在前; 年小无诰封者在后; 长房嫡系在前,唯独一个大约十六七岁的小丫头跟在卫老夫人的右手后方,梳拢成已成亲的发髻; 面容青涩,怯生生的; 是卫府的长房嫡孙媳。
“老夫人请起。”董灵鹫伸手虚扶了她一把,“未下请帖书函,擅自拜访; 是哀家的不是。”
“娘娘何曾有什么不是?这是老身,还有这些小辈的福分。”卫老夫人慈祥笑道; 她将另一只手放在董灵鹫的手背上;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请娘娘入内。”
两人顺着卫老夫人手指的方向,向卫府内宅行去; 而后方的女眷小辈们; 皆是面露畏惧惶恐、而又略微有些洋洋自得的神色; 显然对太后娘娘懿驾降临颇为自傲,认为是卫府受到朝廷的看中才有此殊荣。
但老夫人脸上虽然和气,眼中却不见一丁点高兴——她上了年纪,虽然已有年迈体衰之兆,但却能较常人更快嗅到空气中的不安意味。
进入内宅之后,老夫人将董灵鹫请到上首,命人奉茶,陪她坐下说到:“有劳娘娘记挂,我这把老骨头都要散了架埋在土里了,未曾想还有这样大的恩典和体面。”
董灵鹫道:“哀家跟夫人第一次相见,尔来已有……”
“已有二十三载了。”卫老夫人道。
“二十三年……”董灵鹫声音和婉,“昔日我尚年幼,还未及笄。随父亲来到府中,老夫人劝我说,不要以四书五经为要,多读些《女训》、《女则》,才有一个好前程。”
卫老夫人脸色微微一滞,接话道:“老身是个糊涂人,昔日见到娘娘,实在是太过欢喜、太过钟爱,不忍释手,可娘娘是翱翔九天的凤凰,我等凡俗小人之见,怎会困住娘娘呢?”
“在世为凡俗,这天下就是万万千千的凡俗众人组成的,哀家也未能免。”董灵鹫道,“众口铄金,人言可畏,谁又能全然不记得?”
老夫人用手绢一角擦了擦霜白鬓发,并没出汗,声音却已经小心翼翼起来:“您太过谦了。老身眼界浅,终生止步在这府中,只窥得井底天地,请娘娘恕罪。”
“老夫人没有罪,何来恕罪?”董灵鹫转头望着她,目光柔和如水波,“只是有一问,当年还未问清,夫人说得好前程,是什么前程?”
这根本不用回答。
在这个时代、这个封建王朝当中,还有什么叫做“女子的好前程”?自然是嫁予一个有出息上进的郎君,荣华富贵,受到尊重,若是能让娘家因此借力,就算是“光宗耀祖”了。
但这能对董灵鹫说吗?
谁敢跟她这么说?是嫌还没有彻底惹怒她吗?
这位主儿在先帝还在时,就跟这种安于后宅的“前程”背道而驰。二十年来,上书奏表的、当面觐见的,甚至以此为名做反贼、行刺杀之事的……如此种种,又不是没有过!董灵鹫陪明德帝坐过金殿,这世上想要她死的男人多如繁星、数不胜数,这话说给她听,那不是自取灭亡吗?
卫老夫人心中急转,匆匆地思量着,这都过去二十三年了,她多年都不曾在意过,怎么今日偏偏提起?
“娘娘……”她才叫出这两个字来,董灵鹫便抬了抬手,示意她不用一定回答。
老夫人也就顺势沉默下来。
董灵鹫低头喝了一口茶,环顾四周,忽然笑了笑,指着卫府后宅左侧的屏风和轩窗,温和地跟她道:“一去多年,夫人这里倒是陈设不改,这架屏风还是这么不显眼,上头的画都晒褪了色,我当年在这儿撞了一下。”
卫老夫人换上笑容,回忆一番,道:“娘娘那时就说,这屏风的设色太淡了,固然清雅高洁,可过高世同嫌。”
“儿时玩笑,夫人还记得。”董灵鹫道,“物未变,人亦未变,你们家还是到处都充斥着一股陈朽笔墨味儿。”
她说得不是真正的味道,而是卫府的家风,就像这架晒褪色的屏风一样,固执、陈朽,充斥书卷笔墨腐烂的味道。
“去把香换了。”卫老夫人故作不知,不敢继续这个话题,只转头吩咐丫鬟。
董灵鹫没在意,道:“你孙子靠着恩荫得了个官,你这孙媳想讨个诰封,恐怕不太容易……孩子,你过来。”
女眷当中,几个有身份的皆是正襟危坐,在下首低眉顺眼地不作声,不敢打扰太后娘娘与老祖宗的对话,唯有那个嫡长孙媳方才飞快地抬起眼,看了看董灵鹫,又立马低头压下去。
这女孩子站起身,紧张得有点发抖,她走上前,身段窈窕地跪了下去,俯首拜道:“昙奴拜见皇太后,请太后娘娘福寿绵延,安泰永康。”
董灵鹫喝茶不语,一旁的卫老夫人已经骤然惊觉了什么,她脸色忽变,董灵鹫身后的女官便已然开口。
“大胆,檀字犯了尊上之讳。”
老夫人立即从座椅上起身,撑着拐杖刚要开口,就被董灵鹫按住了胳膊,轻柔但又压迫力十足地摁了回去。
她道:“这是哪个字?”
女孩儿吓得大气也不敢出,眼中水光泛滥,嗫嚅道:“上日下云……”
“嗯,不碍事。”董灵鹫轻轻揭过,“读过书吗?”
女孩儿踌躇半晌,道:“不曾……只略微认识几个字。”
“在你家,能略微认识几个字,已经算是不错了。”董灵鹫道,“看得不会又是《女则》、《女训》吧?”
女孩儿的手纠结地握紧在一起,垂着头不敢回话。
董灵鹫又笑着说:“没关系,你进宫来,我教你读书,就当作……当作公主的伴读吧。盈盈比你大几岁,如今在大理寺随王先生修撰律法,你不必去大理寺,就在宫里跟女尚书读书、写字,不过这样的话,你这婆家祖奶奶大概就不喜欢你了,愚昧笨拙,夹缝求存,容易摆弄,才是众多弱势生灵得到宠爱和好处的求生之道啊。”
她感叹似的这么说。
室内静寂无声,卫老夫人的鼻尖已经沁了汗珠,她握着拐杖的手紧了又松、松了又紧,心思已经联结到了前朝,推测出今日这一出估计少不了前朝的因果。
董灵鹫继续问:“你愿意吗?”
女孩儿的脸上也明显见汗,不知道是害怕还是紧张,声音有点哆嗦地说:“我……我……”
她偷偷地看向卫老夫人,老夫人却不敢有什么明确的表示。董灵鹫既然多问了这一句,就是问她自己的意思,一旦老夫人有什么明确的指使,都有可能会让董太后不悦。
见祖奶奶没有任何提示,女孩儿又大着胆子鼓起勇气看了看董灵鹫,她这么近的距离直面对方,不禁呆了一刹,然后牙齿打架似的说了一句:“……愿、愿意……”
董灵鹫微笑着看她,点点头。
女官上前,将女孩儿扶起,领在手中,带到董灵鹫身后。
这套流程太熟练,看得卫老夫人齿根直泛酸——她这是来干什么来了?怎么说到这个节骨眼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就把我孙媳带到宫里上学去了?
老夫人心中思绪万千,百种情绪交杂,混乱地回想着。
董灵鹫又喝了一盏茶,跟她闲话家常,大约到了临近日暮之时,两人在后宅与众女眷用过了膳,董灵鹫终于等来迟迟不露面的卫泽方。
卫大夫将董太后请进堂中议事,留下女官和他在朝中亦有官职的儿子,陪侍了一整天的卫家女眷尽皆退出。
日暮余晖,昏沉的金光洒落在阶陛之上。
卫泽方俯身向她行礼。
董灵鹫立在正中,手指落在瓷器的盏盖上,手指抚摸着细腻的茶具表面:“你倒是能忍。”
“太后娘娘——”卫泽方加重了语气,“老臣虽然愚钝,但也知道娘娘亲自前来所为何事!此事非老臣纠缠不休,而是于天理不合,于人伦道义不合啊!”
董灵鹫等了他一日,已经失去耐心,声音泛着凉气四溢的凛冽之感:“什么是天理伦常,什么是人伦道义?别拿那些场面话教我犯恶心了!”
她跟郑钧之既不是亲戚、又各自并无家室,能让卫泽方拿这八个字说嘴的,只有两点。
“你是觉得我一个女子,行事不羁,不乖乖守寡,就是淫/秽放/荡,还是觉得我为长不尊,贪恋青春?”她将这两点切实地说出来,省去卫泽方质问她的时间,还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补了一条,“又或者,你是觉得,先圣人碰过的女人,就应该被包装成一种贞洁象征,供人参拜,但凡有丁点染指,都是对先圣人的挑衅?”
说到最后,董灵鹫几乎因为这份可笑湮灭了怒火,语气复又沉缓。
“这不是对先帝的挑衅吧,”董灵鹫看向他,“是对你们。我发觉有时候人很有意思,对这种事情格外能够感同身受,为之愤慨。”
“娘娘!”卫泽方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卫大夫,你这把年纪,哀家可不忍心。”董灵鹫说完,一旁的女官内侍已经上前搀扶。
“娘娘,老臣对先帝至忠之心日月可鉴!对娘娘敬佩之情天地可表!但您……您终究是女子啊,此人荒唐至极,祸乱宫闱,众人都心知肚明,哪怕不十分准,也有八分把握。就算不曾取得罪证,可这、这种事怎么能够让朝野上下,都忍得下来呢!”
卫泽方越说越激动,最后老泪纵横,若不是周围内侍搀着,简直要倒在地上痛哭流涕了。
与之相应的,是董灵鹫突如其来的平静,她在听到“终究”两个字时,就已经习惯到免疫了。因此她反而怒意消散,随意地转着手里的红珊瑚手串,立在屏风之前,抬指抚了抚上面的绘着的青色远山。
董灵鹫淡淡地道:“可哀家让你们忍。”
卫泽方望着她的背影,颓丧地倒了下来。
堂外寒风潇潇。
“哀家若在这里逼死你,朝野上下定然激愤,但你想撞柱而死,周全御史台之名,也得想一想老夫人的年纪。”董灵鹫转过身,垂眸看着他,“卫大夫,我记得在我参政的第一日,你就嚷着前朝后宫要泾渭分明,甚至上书过让先帝废后……这多年来,你劝阻我的事,大大小小,为数不少,可有做成的吗?”
她上前几步,亲手将卫泽方扶了起来,话锋一转,忽然道:“你的长房孙媳钟灵毓秀,哀家把她接到身边,亲自教导她几年。”
卫泽方的手猛地叩紧。
“希望她能……真有个好前程吧。”她说。
作者有话说:
上联:慈爱垂悯爱护百官,下联:英明神武天下典范。横批:给我忍着。
第132章
郑玉衡和孟诚都没能了解具体发生了什么。
两人只是模模糊糊有一种预感; 并没有来得及问。第二日,御史台的态度转脸大变; 连为难人的邢御史也面色铁青、却不发一言; 显然是受到了某种告诫和提醒。
郑玉衡卸下了手镣,看着文吏将此事的案卷笔录封了起来。他手上的伤因为磨损太久,伤上加伤,所以需要养一段时间; 只不过这次重物卸除; 不必再受到更多的磨损; 倒是令人轻松不少。
小郑大人养足了精神; 脑子也转得过来了。他协助孟诚解决了此事的首尾; 而后终于按捺不住地悄悄到分别数日的慈宁宫去探望。
腊月二十,两个小丫鬟在外头点一盏鲜亮的小灯笼,挂在宫人值夜处的小门上。因为杜尚仪去尚宫局帮忙; 宫里的气氛显然活泛闹腾得多了,不当值的宫女在宫侍所居的矮房子里摆炉子吃暖锅; 还有一些靠在小榻上绣花、打络子。
挂小灯笼的门帘哗啦一响,一人迈进来,拍拍肩上的雪; 转头道:“我就知道你们在这儿躲懒呢,娘娘喜欢清静; 殿里才留几个人伺候; 你们就都跑来歇着了,那屋炉子上煨得肉是谁的?香得我要馋死了。”
“崔女使,那是曼曼姐煨的; 你要吃吗?我给你盛一碗。”一个年轻丫头撂下针线; 起身说。
“我不吃; 你坐吧。”崔灵道,“侍药间也就留了两个丫头看炉子,今早娘娘服了药,说苦得不爱喝,我是告诉膳房的张婆子一声,晚上给炖一碗冰糖燕窝,你们谁见着她了可告诉一声。”
“嗳,您放心。”小丫头们齐齐应道。
几人正说话,外头窗纱里映出模糊的雪地来。靠窗的那个宫人把眼睛贴过去,说:“郑太医来了,看来今日服药吃饭的事儿,也不用我们操心。”
一众人挤上去看,见小郑大人披着一件玄黑的披风,那披风有点眼熟,仿佛是慈宁宫里的形制,应该是娘娘给他的。他身上的手镣已经卸除了,脚步轻快。
“这可有四五日了吧。”崔灵闻言微愣。
“是啊崔姐姐,你不用去伺候了,过来跟我们一起吃吧,郑太医在殿里,谁有他贴心?”
说着,几人便将崔灵拉过来,在小榻另一边坐下,暖炉热乎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