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帝女太玄 >

第45章

帝女太玄-第45章

小说: 帝女太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书回复道:“回大殿下,毅勇侯前几日借了定坤实录去查阅,今日刚还回来。”
  “毅勇侯?”李佑显多了个心思,说道:“你先放下,晚些再来收走。”
  他跟着翻阅起定坤实录,琢磨着顾南野在查什么东西,看着看着,李佑显忽的脸色大变,急匆匆的又往慈宁宫去了。
  喻太后见他去而复返,有些不悦,说道:“你什么时候成了顾南野的说客?”
  李佑显劝道:“皇祖母,儿臣左思右想,实在是想不出还有谁能改变父皇的心意了。与其跟顾侯为敌,不如拉拢他,孙儿未来还要靠他辅佐啊。”
  喻太后却不以为意,说:“你父皇的心意?你那三个弟弟都是不成器的,皇帝除了立你为太子,哪儿还有别的选择?你不必心急,不过是拖些时间。”
  李佑显却不这么想,没办法,他只得下一剂猛药。
  “皇祖母,也许是孙儿多心了,但您不能忘记,顾侯到底是宋太傅的外孙,若把顾侯逼急了,又怂恿着父皇继续当年的变法,那可怎么办?”
  一句话成功激怒了喻太后:“他敢!”
  李佑显趁火浇油说:“顾侯近日在查阅定坤实录,您觉得他是在查什么呢?父皇当年刚刚登基,手中并无实权,就险些变法成功,如今顾侯帮父皇夺回了兵权与政权,若真有心再推行变法,夺了宗室皇权,立谁为太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直没有被挑明的事,被大皇子说了出来,喻太后也不由得慌张了起来。
  雍帝迟迟不立太子,真的是还存着变法心思?
  当年先帝子嗣困难,喻太后所生的先太子坠马死后,就只剩下雍帝一个皇子。
  雍帝自言能力不足,不足以担当大任,国事多嘱托给内阁大臣处理,并允许各地的士林团体议政,设置专门的上听途径,收集各地士林的上书。
  太傅宋勿见团体议政效果颇佳,能够极大的刺激士林献计献策,并可弥补帝王能力不足的缺陷,便向雍帝提出变法建议,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明确君王和宗室的权利,君王统而不治,宗室不再享有政治特权,由内阁治理朝政。
  立宪变法虽然得到了广泛文臣和士林的支持,但得罪了所有皇族宗亲和各地藩王,受到了巨大的阻力,最终以宋勿自裁就义而告终。
  雍帝也就此消沉,任由王权被权臣分割。
  时隔多年,太后以为这事早已消弭,如今被大皇子一提醒,太后不由得担心起来。
  她沉默半晌,说:“如今的顾侯,并不是当年的宋太傅。他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若要变法,谁会支持他?如今的皇帝,也不是当年的皇帝,他尝了二十年的皇权滋味,又怎么肯再拱手送出去?”
  话是如此说,但喻太后到底是动摇了,想着若是把顾南野也变成皇亲国戚,就能极大的降低变法的可能性,倒也不失为一种预防办法。
  她将话说回来:“我不同意顾侯的提亲,也是为太玄着想,她没了母亲,若是嫁的不好,岂不是让天下人骂我苛待她?若是她愿意,这门婚事倒也不是不行。”
  口风已松,大皇子这才欢喜的离开。
  大皇子做了这番苦工,自然要去顾南野面前说道一番。
  顾南野难得逢场作戏,倒是很给情面的在皇上面前称赞了大皇子几回。
  一时之间,大皇子春风得意,信心满满。
  六月初六,喻太后择了吉日宣布大皇子妃人选,在后宫办纳吉宴。
  与前世不同,这一次,喻太后只定了大皇子正妃向思敏一人,而没有同时定下侧妃。
  谢知音的命运已发生了改变,未来的皇长孙也不存在了
  再则,喻太后在宴席上透露口风,说操办完大皇子的婚事,就该操心三公主了。
  众命妇闻得这个风声,再明白不过。
  白家老夫人听说了,匆匆喊了白陶氏过去说话。
  “太后这么早帮太玄张罗婚事,比我们预料的要早,燕北那边到底是什么意思,你打听清楚没有?”
  白陶氏说:“若能替世子娶到公主,燕北王自然是高兴的,但他们去年才帮世子相看了一个姑娘,虽没有定婚约,但在燕北已有不少人知道了,他们需要先把这个问题解决妥了,才能名正言顺的求娶公主。”
  白老夫人催促道:“你再写信过去,让他们抓紧一些。如今皇上、太后都喜欢太玄,若是遇到合适的人,这婚事很快就会定下来,等不了他们了。”
  白陶氏犹豫道:“要不要跟公主商量一下?万一她不同意,咱们岂不是瞎忙活了?”
  白老夫人有些头疼,她很清楚自家这位公主是个主意大的,她们这样越俎代庖,的确有可能遭到反对。
  “现在还不能说,小姑娘家不懂得与燕北联姻的好处,只会觉得燕北是苦寒之地,不想远嫁。这样,你先写一封信,让世子到京城来做客,两个孩子若有感情了,便好办了。”
  “是,媳妇这就去办。”


第113章 
  燕北王霍朗是太长公主之孙,霍家历代镇守雍朝东北边境,是雍朝四大异姓王之一。
  霍朗的王妃陶氏与白陶氏是共祖父的族亲姐妹,陶王妃之子霍旭还得喊白陶氏一声姨母。
  这些事,曲慕歌原本是不知道的,但偏偏白灵婷是个爱在家中管事的,从白陶氏身边的管婆子嘴中知道了白陶氏在给太玄公主和燕北世子张罗婚事,便有些吃味,跟自家哥哥白渊回抱怨起来。
  “咱们兄妹俩的婚事都没个着落,母亲倒好,替太玄操这个闲心。她有太后做主,什么好人家嫁不得?”
  白渊回听说之后,吓了一跳。
  他是知道太玄与顾侯的事的,自家母亲怎么又在中间自找麻烦?
  他匆忙找到母亲,说:“咱们虽然是公主的外家,但公主毕竟是李家的女儿,她的婚事,皇上心中已有人选,你可千万别管闲事!”
  白陶氏惊讶问道:“皇上已有定了人选?”
  白渊回说:“是的,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就自作主张,到时候不仅让咱们家得罪了皇上和燕北王,两面不讨好,还有可能让燕北王和皇上生出嫌隙,影响社稷!”
  白陶氏被儿子一顿说,有些不高兴:“你现在能耐大了,张嘴就拿社稷来压我。我操心公主的婚事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
  白渊回不解:“与我什么关系?”
  白陶氏说:“你做为长房长孙,却弃文从武,又进京军卫做了锦衣卫。族中长辈,对你早有非议,眼下是念在你颇得皇上重用,公主又亲近你,才一直隐而不提。你父亲是个游手好闲的,平日根本不管族里的事,整日在外游山玩水、诗词歌赋的,你祖母指望你接任家主之位,那到时候必有人拿这些说嘴。你若没些个外力支持,如何坐得住白家家主之位?所以,你祖母想给你求娶明媚郡主,王妃没有反对,但燕北王嫌你官职低了。咱家若是能帮世子求娶到公主,燕北王必会看在这个情面上同意把郡主嫁给你的!”
  白渊回气的脸通红,说道:“我会凭我自己本事在族中立足,何用借妻子之势?我不会娶郡主的,你也别插手公主的婚事,你若听不进,我找祖父和祖母说去。”
  “你去找谁都一样!”白陶氏也生气了,说:“难道婷儿说的是真的,你真的看上谢家小姐?”
  白渊回心中一惊,他的确对谢知音有好感,但两人并未做任何逾矩的事,怎么母亲都知道了?
  “谢小姐明辨是非、文采斐然、秀外慧中,我很欣赏她,但母亲你不要乱说,坏了人家名声。”
  “看看你,处处夸别人维护别人,还不承认。她有什么好,值得你顶撞我?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没志向的儿子,你们都要气死我!”
  白渊回觉得跟母亲多说无益,不如直接找祖父祖母。
  白家老太爷白以诚和白老夫人也正在商议和燕北王府议亲的事,见孙子气冲冲的跑进来,两人对视一眼,脸色也拉了下来。
  白以诚冷冷说道:“你如今能耐了,见到祖父祖母,半点礼数也没有,也不知哪里又不合你心意,竟然来给长辈脸色看。”
  白渊回压下心中的怒气,尽可能恭敬的说:“问祖父、祖母安,孙儿刚刚从母亲那里得知,二老有意替孙儿求娶明媚郡主,还要替燕北世子出面求娶太玄公主,孙儿想知道二老是怎么想的?”
  白以诚身为家主,但这一年来,屡次被自己孙子质疑,心中早有不满,正要训他,白老夫人却出面拦了下来。
  白老夫人面色淡淡的,指着一旁桌子上的一本册子说:“去,把这个月的账本拿过来,你既然想当家做主,那家里的事,祖母就该好好教教你。”
  白渊回不解,但还是依言把账本拿过来了。
  白老夫人翻开账本,问:“渊回,你可知白家每月开支多少?不算酉阳老家的旁支,只说咱们京城两房。”
  白渊回答不出,家中的开支,他是不清楚的。
  白老夫人也没指望他回答,直接说道:“仅上个月,咱们家开支就是三百万两。”
  白渊回震惊的立在原地,没有料到开销这么大,他每月的俸禄,才三十两!
  三百万两,够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吃喝三个月了!
  “怎么会”
  白老夫人老神在在的,同他罗列着大的开支项:“咱们家修建的藏书馆和书院十二座,每月修缮费用三十五万两;资助贡生一千五百余人,每月善款五十万两;购置书画藏品、出书立著,费用一百七十万两;族中上下一百多口人,日常用度、穿衣吃食、宴请送礼,共计四十五万两。”
  念完之后,她合上账簿,说:“这真金白银流水似的花着,你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以为你们这锦衣玉食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你以为白家的名声真是靠读书读出来的吗?是靠写几幅字、画几幅画弄出来的?不是咱们几十年如一日的资助各书院的贡生,不是咱们不计成本的著书立说,士林的人怎么会唯白家马首是瞻?如今你得了公主一点支持,就想在家里做主,你有这个本事吗?”
  白老夫人的语气渐渐有些不屑,在她眼里,白渊回和太玄公主,到底是两个不懂事的孩子。
  白渊回羞红了脸,赔罪道:“孙儿不该对祖父、祖母不敬,也没有想当家做主的意思,只是觉得公主的婚事不是咱们家能插手的。”
  白老夫人继续道:“这世上的事,没有什么能不能、行不行,只有想不想!我再问你,咱们家的银子,是哪里赚来的?”
  白渊回并不是完全不知族中庶务,回答道:“家中经营的有书院、拍卖行,还做木料、珠宝生意,各位叔伯的字画,也能卖些钱,还有各处田庄、商铺的产业。”
  白老夫人又追问:“出木料的林场,和出珠宝的矿场,这么挣钱,为什么轮得到白家?”
  如醍醐灌顶,白渊回懂了。
  白家的林场和矿场都在东北境内,白家是靠燕北王吃饭的!
  白老夫人见他受打击不小,于是说:“既然想明白了,就该知道你们的婚事由不得你们自己做主。”
  白渊回手心冒汗,脑门却发凉。
  他生在白家、长在白家,却一点也不懂白家。
  自幼以来,他只看到家中的男丁们两袖清风的读书,赶赴着一场又一场的高雅集会,既不想着入仕当官,也不想着从军报国,连家中的庶务和生意都是丢给女眷操持,甚至还要仰着女儿们的姻亲在京中立足。
  他觉得他们这样没意思透了,便毅然做了家中的另类,习武投了锦衣卫,几乎不管家里的事。
  若不是太玄公主的原因,他根本不会了解到这些。
  可如今了解了,他才发觉自己这般的无力又无能!


第114章 
  六月初十,是林有仪的生日。
  林家兄妹在酒楼包了席,请朋友吃饭,京城里相熟的人基本上都邀了。
  曲慕歌跟白家三姐妹同坐一辆车去酒楼赴宴,大家在车上讨论起各自准备的什么礼物。
  大家的礼物大多是买的,就数白灵秀的礼物最用心,是亲手做的一直万花镜。
  白灵嘉新奇的拿着万花镜把玩,喜欢的恨不得把礼物抢下来。
  曲慕歌也拿过来看了一下,这个万花镜虽不如现代的水银镜面那么清晰,但是打磨晶亮的银镜与里面璀璨的琉璃珠宝花片搭配着能变出许多绚烂的图样,不论是工艺还是构思,都极为上乘。
  她想到白灵秀在无涯书院是修墨学的,今日才感受到她并不只是说说而已,物理光学和手工技艺,已非常出色了。
  这个万花镜不仅在白家姐妹中得到好评,在酒席上传开了,众人也是轮番的观看把玩,都想找白灵秀定做。
  林有典做为林有仪的哥哥,今日帮忙主持张罗生辰宴,一直很忙碌,直到下午茶歇时,才有机会跟大家一起看稀奇。
  他本就是个画痴,见到万花镜中各种千奇百怪的图案都是由一个个花片和镜像组合而成,瞬间就被吸引住了,再看向白灵秀的目光,也充满了赞赏。
  大家正在说笑玩乐,一整天都像是有心事的白灵婷终于忍不住,单独拉了曲慕歌到一旁,跟她说了燕北王家一双子女想联姻的事。
  “祖母、母亲和哥哥都是为你好,但他们三人现在意见不同,哥哥说不赢他们,现在很消沉,有一晚还喝醉酒了,说自己没用这到底是你的婚事,还是要看你自己的想法。”
  曲慕歌听到燕北王妃姓陶,诧异的问道:“白家跟燕北王竟然是姻亲啊?”
  白老太太那么势利的人,能选陶氏成为白家长媳,看来陶氏还是有些背景的,她以前倒是疏忽了。
  燕北王前世造反了,这一世雍朝若是安定,他可能不敢有这个心思,但到底是个不安定的炸弹,白家跟他们绑在一起可不是个好事。
  曲慕歌道:“我的事倒不怕,纵然外祖母有心,还得过父皇和皇祖母那两关。但你哥哥的事就有些棘手,若真被逼的娶了明媚郡主,知音姐姐可怎么办呐?”
  白灵婷看了眼不远处的谢知音,叹气道:“谢小姐的事,祖母和母亲也都知道了,她们也不同意,急死人了。要我说,我哥就少点魄力,真要想娶就算私奔也要娶了,生米煮成熟饭,娘和祖母还能不承认?”
  这是什么馊主意?
  曲慕歌忙摇头说:“不行不行,渊回哥和知音姐姐做为长孙、长媳,以后白家还指望他们呢,哪儿能面子里子都不要了,总有别的办法的。”
  对于这两人的事,曲慕歌也犯难了,她又不能强行命令白家接受谢知音当孙媳妇。
  思来想去,曲慕歌打算去请教一下顾夫人,长辈们应该能有好的建议。
  林家生辰宴散了后,曲慕歌直接去了毅勇侯府,但府里静悄悄的,东院里也少有人走动。
  辛妈妈出来迎她,抱歉的说:“夫人歇下了。”
  曲慕歌看看天色,还没到吃完饭的时间,怎么歇这么早?
  “夫人怎么了,是身体不适吗?”
  辛妈妈点头:“来京城的时候赶路赶的急,一直没休息好,后来为提亲的事奔波,还受了点气,这两天好不容易听说太后松了口大,但皇上却坚决不同意。夫人一着急,便有些受不住了。”
  皇上不同意???
  曲慕歌是万万没想到的,前世时,皇上明明还想帮她和顾南野赐婚的!
  曲慕歌拉着辛妈妈细问,知道了顾夫人跟太后的陈年过节,以及顾夫人进宫受过气。
  曲慕歌心疼不已,长辈为了他们的事,竟然去赔罪道歉、看人脸色!
  但她怎么也想不通,雍帝为什么不同意!
  宋太傅是为了保住他的皇位而主动牺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