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亦锦绣-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皇子恭恭敬敬的进来给父皇请安,又欲言又止地看了抚国公一眼。
皇上高昂的谈兴被迫终止,十分不快,很想将话题再继续下去,因此半躺在椅子上,看着六皇子没了耐心:“有话就说,哪里学的这个做作样子!”
六皇子小心翼翼道:“今天是中秋。。。。。。”
皇上一皱眉头:“废话,不是中秋你进宫来干什么?”
虽然不受待见,但六皇子脸上的笑一点也不见少:“儿臣是想起五哥还在府中闭门思过,想求个恩典,让五哥来一起吃顿晚饭。”
皇上听了这话,撑起身体,看向六皇子:“你不说我还忘了,你四哥和五哥。。。。。。老姜,去传个话,让他们两个出来走动走动,还有老四那个不着调的婆娘,也让他接回家去吧。”
姜太监连忙出去吩咐人去皇子府传话。
六皇子又道:“父皇和国公爷在这里说话,倒是清净,外面热闹的很,儿臣在御花园里,还看到陆大人未过门的妻子。。。。。。”
皇上打断他,又大声叫姜太监:“老姜,解家那姑娘来了,你去找找,把人带来朕瞧瞧,
卿云不在,朕得看顾着点儿,又是中秋,朕得赏她点什么,也算是为了卿云放心,你再去珍宝阁,挑件内造的好东西。”
姜太监刚吩咐完皇子们的事,听了皇上的话,又马不停蹄地忙开了。
皇上抬眼看六皇子:“你还站这里干什么?”
六皇子一愣,连忙道:“儿、儿臣想五哥必定会来给父皇谢恩,想等了五哥一起去母妃那里。”
皇上十分不满的瞪他一眼:“你多大人了,儿子都能满地跑了,成天吊在你五哥屁股后面干什么?不成器的混账,难道以后你的儿孙也靠着你五哥吃饭去!”
六皇子一张脸涨的通红:“母妃说要以五哥。。。。。。”
“行了,”皇上打断他,坐正了身体,“朕派个差事给你做。”
他看向抚国公:“你不是说吏部缺人吗,就让老六去吏部历练历练。”
抚国公看六皇子一眼,心中了然一笑,答了声是。
还真是咬人的狗不叫。
六皇子激动的跪下去谢恩,正好这时候,解时雨也到了。
解时雨一进来,就从善如流的往地上一跪,老老实实,一言不发。
六皇子垂着头,悄悄冲解时雨眨了眨眼睛。
然而解时雨后脑勺上没长眼睛,他这一番好意并没有被接收。
他春风般的目光不能送到解时雨那里去,也就没了用处,也干脆眼观鼻、鼻观心。
皇上见了解时雨就隐隐的闹头疼,也没让她起来,六皇子遭了池鱼之殃,也一并跪着。
姜太监从珍宝阁回来,皇上一看姜太监挑了一柄玉如意,便摇头道:“朕记得有库里有几盆红珊瑚,挑一盆三尺高的,给她带回巨门巷去热闹热闹。”
姜太监掩下心中震惊,连忙应声去找。
等他小心翼翼的命人抬来珊瑚盆景,四皇子、五皇子也来了。
解时雨仍然跪伏在地,虽然看不到皇上的表情,却能察觉到大殿中的气息微微凝滞。
姜太监走到解时雨身边,低声道:“解姑娘,请跟我来。”
解时雨站起来,依旧是不抬头,跟着姜太监就走,本以为是要出殿门,可没想到姜太监却是将她带到了玉石屏风后面。
这后面摆着一张桌案,看的出是皇上练字的地方,案上放着一个大瓷瓶,里面插了一根油黑发亮的鸡毛掸子。
姜太监悄无声息的给解时雨搬了张锦凳,低声道:“解姑娘,您在这儿坐着,别出声。”
解时雨不知道皇上想干什么,竟然让她坐在这儿听朝政,点头答应。
姜太监知道她是个能分清轻重的人,就退了出去。
两位皇子先给皇上行了大礼谢恩。
皇上依旧笑呵呵的:“既然出来了,这读书也就不用闭门读了,你们两个也领点差事做做。”
这不仅是解了他们的禁,还要用他们了。
四皇子心中一喜,立刻道:“多谢父皇,儿臣一定竭尽全力。”
“上阵亲兄弟,”皇上的目光扫过三位皇子,大约是中秋,语气也温情不少,“以后这朝廷上的大事小事,也少不了你们。”
“父皇。。。。。。”四皇子想说什么,却被皇上打断了。
“老四啊,你这急性子得改改,”皇上看向抚国公,“朕是老了,熬一天是一天,还能熬到什么时候去。”
抚国公连忙道:“皇上若是老了,那老臣也可以乞骸骨了。”
皇上笑了一声:“朕熬不动之前,总得给孩子们留点什么,到时候君在上,文武在下,满朝皆能臣,朕也就不愁了。”
抚国公想到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苦笑道:“皇上一片苦心。”
五皇子连忙道:“父皇万岁呢。”
四皇子在一旁听了,就觉得自己和这个老五在一起十分吃亏。
什么肉麻的话老五都说的出来。
皇上果然哈哈一笑:“朕要真是万岁,那就老成精了。”
抚国公袖着手,心想您现在不到百岁,也已经成精了。
明知道这两个儿子是有备而来,就是不搭话茬,看把四皇子急的。
四皇子果然按捺不住了,撩起袍子再次跪了下去。
“父皇,儿臣和五弟有事想禀报父皇,事关社稷,请父皇一听。”
五皇子见状,也跟着跪了下去。
皇上眯起眼睛,看了一眼跪着的两人,慢吞吞坐了下去:“说吧。”
抚国公在一旁,恨不能和解时雨一样走的远远的。
皇上这个人,话越是多,就越是天下太平,话越是少,就越是要动雷霆之怒。
第二百六十一章 抽丝剥茧
皇上“慈”的有限,四、五两位皇子也“孝”的有限,中秋佳节,就亟不可待的开始攻击起兄弟来。
四皇子几乎从年头憋到年尾,如今终于有了强而有力的证据,抢了个头筹。
“父皇,南北漕运自开征以来,一直由太子督运验收,费劲时日,行路千里,终至京仓,
眼下正是云州急需粮草之时,可蠹虫毛贼不止,竟耗国之军粮,使得一船粮草,损失不下五百石!”
五皇子也不甘落后。
“父皇,漕运之中,船船如此,中饱私囊之积习不改,劫民脂民膏而不顾天下,请父皇彻查此事!”
解时雨坐在屏风后面,一字不落的听进了耳朵里。
她听的很仔细。
皇上让她听,就是让陆卿云听。
这个时候,她的眼睛后面藏着陆卿云的眼睛,耳朵后面藏着陆卿云的耳朵,两人同为一体,一起等着这场闹剧掀开。
太子在漕运上的纰漏会被抓住,这是早已经预料到的事,但这其中究竟还会出什么变故,会钓上来哪一条鱼,却不在计划之中。
皇上看着他们递上来的单子,一张一张的看,看完之后,将东西递给姜太监,示意他给抚国公看,随后近乎呵斥道:“叫太子来见朕!”
他说完,又狠狠地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两个儿子。
抚国公看了一眼,白眼几乎翻到后脑勺去。
太子——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对手也聪明不到哪里去,一直保持着一种“只要别人不立功,我就无所谓立功不立功”的天真和愚蠢。
就算是要贪墨,手段也需要高明一些,最好是从量斗的时候做手脚,漕粮都上船了,贪又能贪多少?
不仅贪不了多少,还容易被发现。
四皇子和五皇子的脑子也灵光不到哪里去。
能在码头上发现如此详实的数目,应该是借用了徐家在暗中的人。
皇上苦徐家已久,好不容易有个陆卿云能克制住徐定风,却被自己的儿子拆了台,想想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太子来的很快,往大殿之中一跪,就再没起来过。
汗珠滑过他的眉头,往眼睛里流,糊的他看不清楚皇上的身影。
“你署理兵部,朕让你将兵部的章程都理出来,送去西府,你可都理出来了?”
太子从皇上的语气中听出来大事不妙。
再一看到这两个弟弟,心里就“咯噔”一下,低声道:“还没有。”
皇上道:“还没有?”
太子硬着头皮:“儿臣这一向都在忙着漕粮的事,有所耽搁,回去之后,一定尽快理出来。”
皇上又是一声冷笑,让抚国公将那单子上的数目一个一个的念出来。
姜太监在皇上训子之前,迅速将解时雨送了出去,并且是一路将她送出了宫,以免她在宫宴上说了什么,让中秋团圆宴显得不那么团圆。
其察言观色的本领,当真是无人能出其右。
解时雨滚滚而来,滚滚而去,别说赏月,连口饭都没吃上,抬着三尺高的珊瑚树,就这么回到了巨门巷。
将红珊瑚随意一放,她让吴影将胡邦叫了过来。
“你现在就去找李旭,让他给我找一个人,姓王,曾在朝为官,现在虽然不做官了,但是还活着,人不在京城。”
胡邦随即道:“这范围会不会。。。。。。”
王是大姓,朝廷官员又众多,真要找,这张单子可以从街头拉到巷尾。
解时雨立刻道:“三品以上。”
胡邦看她神色不虞,连忙从小鹤手里接过一匣子月饼,去了李家。
李旭听小厮通报的时候,还端着碗,一听来的人是胡邦,将碗放下,问夫人:“我的披风呢,给我拿来。”
“什么大事?”李夫人蹙眉道:“连顿饭都不让人吃,是不是舅舅叫你?”
她说完又觉得不对,姜庆是送了帖子来,让他们去赏月,可没说一起吃晚饭。
李旭笑道:“正事儿。”
他夫人什么都好,就是醋意太大。
要是说他为了个姑娘东奔西走,中秋都不在家吃晚饭,她恐怕能跑到巨门巷去将解时雨给活嚼了。
不过解姑娘在他眼里,是蛰伏在草丛中按兵不动的蛇,蛇这个东西,看着是个细长条,可是敢吞象的。
谁活嚼了谁,还不一定。
穿了披风,他拔腿就走,李夫人将他送到门口,看他确实是和个男人往吏部走了,这才调头回去。
而李旭听了胡邦的话,笑道:“我还以为多大的事,上了三品的官能有几个,现在又不在京城,不是辞官就是外任了,很快就能找出来。”
他去吏部查了册,不出半个时辰就将名单给了胡邦。
胡邦带着东西,火速去了巨门巷。
在门口,他还碰到了南彪。
南彪拎着一篮子炒板栗和炒瓜子,将篮子一扬:“你也没地方过中秋?”
胡邦抓了一把板栗放兜里:“我有正事。”
南彪踩着薄薄一层竹叶往里走:“那你忙完了来芭蕉园,我们喝点,我再找秦娘子拌两个凉菜去。”
胡邦不知不觉加快了脚步。
解时雨拿到单子,挥手让胡邦出去。
李旭办事十分妥帖,不仅写了名字,就连生平也大略的写在了后面。
她的目光很快就捕捉到了一个人的名字。
王知微。
这个人是在皇帝登基十年后冒的头,很得赏识,后来因贪驻军将领海运之功被弹劾,去了太仆寺养马。
此时皇上有意重提官员考课、并废县,他积极上疏言事,十分坚定的站在皇上这一边,又得了皇上赏识,重回吏部,主考课一事。
回吏部不到两年,他再次被弹劾,皇上将他调去江南路任官,三年后因政绩出色,再回朝廷,做了吏部侍郎。
他在吏部后,一度兼过吏部尚书一职。
但是他心胸狭窄,尤其是对曾经弹劾过他的督查院官员,抓小错不放,其中两人甚至被流放至死,督查院群起而攻之,皇上只能将其罢免。
此人十分奸猾老道,有才华,无心胸,常沐必定是找的他。
只是常沐找他做什么?
请他为太子出谋划策?
皇上知道这件事吗?
应该是知道的。
东宫的一举一动,全都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就算不是由他指使,必定也是他所默许的。
她目光晦暗不明,在纸上写上一行字。
皇上、太子、王知微、皇孙。
她看了半晌,没看出眉目。
第二百六十二章 蛛丝马迹
这时候,外面忽然“轰隆”一声,不绝于耳,嗡嗡作响,是个极大的闷雷。
突如其来的雷声将解时雨吓了一跳,笔尖狠狠一抖,墨滴在纸上,将太子和王知微的名字糊了起来。
解时雨放下笔,走到窗外往外看,就见黑云压城,大风刮过,发出尖锐的啸声,冷意逼人。
大雨将至。
已经秋天了,竟然还会有这样的雷鸣声,真是难得一见。
她看着秦娘子拎着裙子一路的跑,大约是要去收干菜,外面开始点起了灯火,自己又坐回了椅子上,盯着纸上的字和墨点看个不停。
看了不到片刻,她忽然眼神一变,直勾勾地盯着“皇上”两个字,脸色刷的一下白了。
一通百通,她忽然明白了皇上所有的布局。
之前她以为皇上如此重用陆卿云,一旦皇上驾崩,陆卿云难免不保,所以他们需要将手伸的更高一些。
最好是能将东府也收入囊中,再交好极有可能成为皇太孙的赵显玉,确保万无一失。
可要是皇上的本意,就是要让陆卿云死呢?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皇上要做明君,他一手教导的赵显玉也要做明君,所以他们不能手刃功臣。
那谁能担这个骂名?
蠢太子和奸臣王知微。
皇上已经把一切算计到他死后了。
他肃清云州,打到北梁十年之内不能还手,再让昏聩无能的太子将朝廷中权利过大的老一派血洗干净,以免权臣盖主。
最后留给赵显玉一个朝气蓬勃的新朝廷!
太子登基之后,必定是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王知微执掌东府,到时候吏部、户部,全都会换成他的人。
她现如今布局的一切都将没有任何意义。
皇上任凭她蹦跶,恐怕也是认定了她所做的全是无用功。
若非她今天从常悠心口中得到一点蛛丝马迹,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
至于皇上,他对陆卿云的愧疚和疼爱是真,但是最后都淹没在了他的百年大计之下。
她要如何才能破这个局?
窗外又是一波雷鸣电闪,树木摇风,天色阴沉,屋子里的灯火被风吹灭,成了一个阴暗深沉的世界。
整个巨门巷,仿佛是坐在了风暴中心。
解时雨从头到脚都僵硬着,身体冰冷,血在身体里越流越慢,只有脑子在疯狂的转动。
她无知无觉的咀嚼着半块月饼,亟需这种麻木的动作掩盖她的失常。
吴影进门点灯的时候,就看到她像个鬼似的藏在阴影中,没有多少活气,目光阴沉又悲伤,像是在替谁不值得,嘴里一直在咀嚼,仿佛是饮了谁的血,吃了谁的肉。
他一瞬间感觉自己是置身于某个噩梦之中,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将灯点上,看着解时雨的脸一点点映在温暖的灯火中,他才悄悄松了口气。
解时雨抬头看他一眼,将口中的东西咽下去,冷笑一声:“皇上真以为自己是条神龙,能遮天蔽日,施云布雨?”
吴影低头,两手垂在身侧,恭恭敬敬的站在原地,仿佛是个泥人,没有听到她的话。
解时雨的脸色这才慢慢恢复了端庄的样子。
束手就擒四个字,还不会出现在她身上,就算是真到了绝地,她也得反击。
她这颗棋子,偏就要让皇上攥不住!
“让南彪、胡邦和程东来见我。”
吴影赶紧去了。
解时雨站起来,活动一下手,因为有了一个暂时的想法,心中渐渐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