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的兴亡-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决定,但另一方面,关于结束战争问题,此时也希望不拘泥于历来的想法,从速进行具体研究,力求促其实现。”梅津参谋总长声称在实施终战方策时需要慎重,天皇当即以可能失掉时机为由予以反驳,重申从速进行对苏谈判。
24日,广田再次拜访马立克,提出用日本的橡胶、锡、铅和钨交换苏联的石油,并且暗示日苏两国可以将陆海军联合起来组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苏联大使不为广田的引诱所动,声称日本方面必须拿出具体计划来,他才能向本国政府报告。
没过一个星期,心急火燎的广田拿着东乡外相草拟的提案去找马立克。作为换取日苏间签订互相支持、互不侵犯条约的条件,日本答应让伪“满洲国”独立,放弃在苏联水域的渔业权,以及考虑苏联希望的其他各项条件。苏联大使只是答应转告本国政府,不肯再做其他允诺。日本方面此时尚未正式提出由苏联居间调停、结束战争的请求。
苏联政府的答复迟迟不到,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尚武约见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一事也定不下来。裕仁坐不住了,7月7日,他召见铃木首相,督促加快关于居间调停的谈判,并建议明确提出恳请调停或者派遣携带天皇亲笔信的特使赴苏。至于特使人选,天皇同意由近卫文公爵担任。
日本此时已获悉美、英、苏三国首脑即将在波茨坦举行会谈,磋商结束对日战争及重建战后世界秩序等问题。为了抢占先机,12日深夜,东乡外相发出紧急电报,指令佐藤大使向苏联交涉,请求为近卫及其随员赴苏提供便利,并转达天皇关于结束战争的意图。电报声称: 天皇陛下对此次战争给所有交战各国国民造成的灾难和牺牲与日俱增,感到痛心,希望迅速结束战争。但在大东亚战争中,只要美、英坚持无条件投降,帝国为祖国的荣誉与生存计,只好举国一致,战斗到底。由此,增大彼此交战国国民的牺牲,实非所愿。兹为人类幸福计,切望迅速恢复和平。
第五部分灭顶之灾(3)
佐藤大使接到外务省电报后,立即要求会见莫洛托夫。但是,莫洛托夫以赴波茨坦行期仓促为理由,拒绝会见。佐藤于13日傍晚只好会见副外交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面交关于天皇结束战争意图的文件以及关于派遣近卫使节征求苏联政府同意的文件,请求转达给莫洛托夫。洛佐夫斯基同意转达,但是他说,实际上已来不及在莫洛托夫动身前做出答复。
《波茨坦公告》美国新总统哈里·杜鲁门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前往波茨坦的旅程的。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总统因脑溢血去世,时任副总统的杜鲁门按照宪法有关规定接任了合众国总统一职。第一次内阁会议散会后,77岁的陆军部长史汀生就向新总统简要讲述了正在进行中的一项重大计划——制造一种预期将发展成新的、具有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破坏力的爆炸物。
与此同时,美军在冲绳岛登陆作战中遭到出乎意料的巨大损失。副国务卿、前驻日大使格鲁提出,为了促使日本早日投降,可由总统宣布,如果日本国民愿意,无条件投降就不意味着废除现在的皇统。据此,他与下属杜曼共同起草了对日宣言,并于5月下旬提交给总统。杜鲁门认为这个想法不错,下令有关人员商讨此事。陆海两军部长史汀生、福雷斯特尔和参谋长马歇尔等人原则上赞成。但由于冲绳战役正在进行,何时公布则另行安排。
格鲁的意见在国务院内部受到了拉铁摩尔、文森特、艾奇逊等人的反对,其最大的根据是公众舆论普遍对日本抱有反感。他们指责格鲁违背历史潮流,企图利用天皇使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复活。拉铁摩尔甚至主张把天皇交给中国处置。
6月1日,负责研究原子弹爆炸后在政治、军事和科学各方面将会产生何种后果的“临时委员会”得出结论:应该尽快使用原子弹,轰炸一个能明确显示其破坏力的目标,而不事先提出警告。16日,制造原子弹的奥本海默、费米等人也得出结论:技术性的示威不大可能结束战争,除直接在军事上使用外,找不到其他可以接受的替代办法。
18日,杜鲁门召开会议,讨论降伏日本的办法。大多数人同意马歇尔将军的意见,在11月发动在日本南部九州登陆的“奥林匹亚”战役。但是,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麦克洛伊提出,杜鲁门应该以总统名义致函日本天皇或铃木政府,一方面允许日本在立宪的基础上保留天皇,另一方面威胁说,如果再不投降,那么美国只好使用新式武器——原子弹。这样一个程序便有可能在不再造成美军更大伤亡的情况下结束战争。即使无法结束而不得不使用原子弹,美国在道义上也能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杜鲁门认为,使用原子弹是“很有可能的”。在格鲁和福雷斯特尔的协助下,他开始整理归纳主张在使用原子弹前先警告日本的论点。与此同时,麦克洛伊、杜曼等人着手草拟对日宣言,阐明投降条件。该宣言预定在波茨坦会议期间由美国、英国和中国联名发出。其中的第 12条阐述的是无条件投降的惟一例外: 一旦这些目标达到,一旦根据日本人民自由表达的愿望建立起倾向和平的及负责任的政府,盟国占领军就从日本撤出。如果爱好和平的国家确信这样一个政府真正决心奉行和平政策,使日本将来不可能发展侵略成性的帝国主义,这个政府可以包括现在天皇统治下的君主立宪制。
7月2日,杜鲁门大体批准这个宣言。但是,新任国务卿詹姆斯·贝尔纳斯对第12条最后一句话提出疑问。罗斯福时代的国务卿赫尔也认为,它听上去“太像姑息迁就”了。他给贝尔纳斯献策说:“必须剥夺天皇以及统治阶级的一切特权,使之在法律面前与其他人平等。”美国舆论也持同样看法,在刚举行过的一次民意测验中,1/3的人主张处决裕仁,37%的人主张审判他,判处无期徒刑或处决,只有7%的人认为不必管他或留作傀儡。
在乘坐“奥古斯塔 ”号巡洋舰前往波茨坦的途中,杜鲁门与贝尔纳斯最终决定把第12条的最后一句话删去。
7月15日,杜鲁门率先抵达首脑会议会址波茨坦郊外一个名叫巴贝尔斯堡的小镇。五分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专机也降落了。第二天中午,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乘专列抵达柏林。
会议定于17日下午5点开幕。
16日晚7点30分,在波茨坦的史汀生接到了从华盛顿发出的一封电报: 今晨进行了手术。诊断尚未全部结束,但结果似令人满意,并已超出预料。必须发布当地新闻,因为关注甚为广泛。格罗夫斯医生极为高兴。他明天回来。我将继续向你发报。
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于当地时间清晨5点30分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成功地爆炸了。负责制造原子弹工程(即“曼哈顿计划”)的莱斯利·格罗夫斯将军和他的副手托马斯·法雷尔在1万码的距离外观看了爆炸情况。史无前例的巨大爆炸令法雷尔肃然起敬。他不禁喊道: “战争结束了!”格罗夫斯答道:“不错,结束了。只要在日本扔它一两颗,战争就结束了。” 17日中午,斯大林、莫洛托夫和翻译巴甫洛夫对美国总统进行了礼节性拜访。在交谈中,斯大林通知杜鲁门,苏联准备在8月中旬参加对日作战,就像在雅尔塔会议上商定的那样。杜鲁门由于尚未接到有关原子弹的详细报告,没有向斯大林吐露真相。
第五部分灭顶之灾(4)
18日下午,杜鲁门回拜斯大林。斯大林把天皇要求把近卫公爵当作和平使者加以接待的电报让杜鲁门过目。由于美国早已能够破译日本外务省与莫斯科大使馆的来往电文,杜鲁门对上述电报了如指掌。为了掩饰这一点,他请斯大林自行决定如何处置。
就这样,留守莫斯科的洛佐夫斯基,在让佐藤大使坐等五天之后,于18日深夜交给他一封密函,声称由于天皇的建议含糊不清,近卫的使命也不明确,苏联政府无法做出任何确定答复。
苏联政府的回答令日本政府乱了方寸。经过几日研究后,东乡外相于21日夜间不得不让佐藤大使向苏联转告日本打算结束战争的真实意图: 近卫特使的使命,是奉天皇意旨,请求苏联政府尽力斡旋和平,以结束战争,面陈有关这一问题的具体意图,同时商谈关于建立包括战时及战后作为帝国外交基础的日苏合作关系事宜。
尽管日本人一再恳求,苏联却再也没有做出任何答复。日本企图破坏盟国间的团结、改变自身不利地位的阴谋彻底破了产。
同一天,史汀生向杜鲁门和贝尔纳斯宣读了一份原子弹爆炸目击者的报告,详尽地描述了发生在阿拉莫戈多的可怕情景。杜鲁门听后精神振奋,觉得这是上帝对美国的垂青。得知消息的丘吉尔也认为,原子弹是愤怒的基督再临人间。
24日,得意忘形的杜鲁门在当天会议结束时,假装漫不经心地向斯大林说了一句,美国如今 “具有一种破坏力异乎寻常的新式武器”,却没提“核”或“原子”一词。斯大林立刻明白了杜鲁门所说的是什么,但他表面上很冷静地回答说,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希望美国人“ 好好用它对付日本人”。
杜鲁门本以为他的话会对斯大林产生威吓作用,他很想看看苏联人害怕的样子。然而,他的愿望未能实现,他只得失望地离去。斯大林一回到住地,就打电话找到苏联负责研究原子弹的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命令他加速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同时,他命令苏联远东红军加速进行对日作战准备,争取早日开战。
杜鲁门回到住地,下定决心对日本投掷原子弹,以检验原子弹在战争中的实际效果,并且让世界上所有人都明白美国才是这个星球的主宰力量。不出24个小时,马歇尔和史汀生向新上任的战略空军司令卡尔·斯帕茨将军下达了投掷原子弹的命令: 1945年8月3日后,一俟天气条件允许目视轰炸,第20航空队第509混合大队将对下列目标之一投放第一颗特种炸弹:广岛、小仓、新NFDE7和长崎。为运载陆军部军职及文职科研人员对此炸弹之爆炸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另派飞机随携带炸弹之飞机同行。观察机将呆在炸弹爆心点若干英里外…… 随着投放原子弹的准备一切就绪,剩下的就是要向日本发出最后警告了。7月2 6日,杜鲁门下令由华盛顿的战略情报局公开向日本播发这个最后警告——《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的全文如下: 一、余等:美国总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和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争。
二、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的陆海空部队,经由西方调来的军队和空军的增援,业已增强多倍。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军事力量受所有盟国之决心之支持及鼓励,对日作战,直至其停止抵抗为止。
三、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此种力量当其对付抵抗之纳粹时,不得不将德国人民全体之土地、工业及其生活方式摧残殆尽。但现在集中对付日本之力量则较之更为庞大,不可衡量。吾等之军力,加以吾人之坚决意志为后盾,若予以全部实施,必将使日本军队完全毁灭,无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也必终归全部摧毁。
四、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其将继续受其一意孤行计算错误,使日本帝国已陷于完全毁灭境地之军人之统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五、以下为吾人之条件。吾人绝不更改。也无其他另一方式。犹豫迁延,更为吾人所不容许。
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盖吾人坚持非将不负责任之穷兵黩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
七、在如此之新秩序建立前,及在日本制造战争之力量业已毁灭有确实可信之证据前,日本领土上经盟国指定之地点,必须予以占领,俾吾人在此陈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第五部分灭顶之灾(5)
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且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九、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其家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机会。
十、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者在内,将处以法律之严厉裁判。日本政府必须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碍予以消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建立。
十一、日本将被允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
为此目的,可准其获得原料,以别于统制原料。日本最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被允许。
十二、上述目的达到及依据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倾向和平的及负责任的政府以后,盟国占领军队当即撤退。
十三、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及充分之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7月27日上午6点,东京的“海外放送受信局”收听到了《波茨坦公告》。东乡外相在研究公告内容后,得出两点看法:从苏联未参加公告的签署来看,似乎苏联仍维持对于日本的法律上的中立;同盟国已放弃以前的绝对无条件投降的主张,而是提出了同日本建立和平的八项特殊条件。东乡认为,美、英、中三国从苏联方面听到了日本要结束战争的愿望,便一改一直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态度,代之提出了和平条件。
基于以上判断,东乡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为给今后和平谈判留下后路,对《波茨坦公告》不予拒绝是必要的;第二,应等苏联对于派遣近卫特使一事做出最后答复后,再决定日本的态度。
东乡亲自将这一结论上奏天皇,并敦请“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应极其慎重地”对待《波茨坦公告》。在随后举行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上,虽然丰田军令部总长要求明确拒绝三国的最后通牒,但东乡的意见还是得到了通过。
在下午的内阁会议上,对是否在日本国内发表《波茨坦公告》,争论相当激烈。最后决定予以发表,但其中可能挫伤国民战斗意志的词句(如允许军队解甲归田和无意奴役日本民族等条款),暂时不予发表;同时,政府坚决不发表任何意见。各报刊登时应低调处理,用小号字体印刷。
第二天清晨,各报遵照内阁方针发表了有关消息,没有刊载社论。但是,《每日新闻》用大字标题宣称三国公告是“可笑的事件”,《朝日新闻》则表示《波茨坦公告》“并不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只能加强我国政府不屈不挠地将战争进行到底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心”。
东乡外相认为军方在其中捣了鬼。军方则更进一步,要求铃木首相发表声明,表明政府反对三国公告的立场。铃木被逼无奈,只得在下午4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