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人家-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九不皮。”
小九摇摇头,他觉得自己可乖了,一本正经的表情看得几人发笑。
等几人说着话,船从陇水镇的另一条水道出去,那里有一大片的芦苇荡,一串串谷黄色的,吐着白穗,姿态大方。
等过了芦苇荡,尽头就是蒲乡,左右两岸全是木屋,越往里走,就能见到不少人家大门紧闭,有的贴着红封,上头是墨黑色大字,蚕月免进。也有的插几根桃枝,或是廊下挂草帘子。
只要有了这些,就表明这家在育蚕,蚕房重地闲人都不让进,以防蚕得病,此称“关蚕门。”
这里养蚕的人多,大家又称蒲乡为蚕乡。三四月正好到蚕月,育春蚕是头等大事,连春耕都要靠边站。
所以三四月份过蒲乡来时冷冷清清,只不过今日碰上海船回港,海市刚开,十里八乡的人过来,倒显得蒲乡热闹非常。
停靠的港口几艘海船高耸,边上是大小不一的船只,每艘船上立根旗子,扯块认识的布头,或是写个名号,生怕到时候船找不着了。
刚停靠边上,小九捂着肚子哼道:“七哥,我饿。”
太早起来,属实是没吃东西,饿得发慌。
“那先去吃饭再把东西给搬出去。”
盛浔从阿夏怀里接过小九,船搭成的桥并不好走,更别提抱着个孩子。
“那不是有人卖饼,”阿夏隔得老远就闻到了那股味道,朝不远处那艘船招招手,喊道:“船家,这里。”
等船渐渐驶进后,她问,“船家,炉子里有什么饼?”
卖烧饼的是个憨厚的汉子,他声色洪亮,“卖咸饼和甜饼。”
“那来三只咸的,两只甜口的。”
阿夏询问后跟船家说道,船家就走到船中央,那里有只火缸,口径不大,底部还专有个圆开口,能进风让炉子烧得热。烧炉子不用炭,拿一堆的稻草杆烧。
他做的咸饼是又大又圆,里头只有猪油粒和葱花,甜饼又长又扁,卷长抹糖,包拢撒芝麻,烤到外皮酥黄就能取出。
盛浔他们三个爱吃咸的,说咸的烧饼有味,甜的吃着腻味。
但阿夏和小九爱甜口的,那长条的烧饼看似其貌不扬,中间蓬松胀开,气鼓鼓的。掰开一块,糖心白透晶亮,饼内全都是融化的糖浆,还会倒流出来一些。
得吹气咬,不然刚出炉的正烫,指不定得被烫到。阿夏最喜欢糖饼里那层糖心,内皮酥软又甜得不腻。
小九也很爱吃糖饼,他已经能自己吃东西了,不过吃相并不好看。吃糖饼是掰开一块块吃的,还知道撅着小嘴吹气,糖浆十次里有八次都会沾到手上。他就偷摸着把沾了糖的手指头嘬干净,一副生怕别人不知道的样子。
看得大家笑得气喘,等他吃完,盛浔拿巾子沾水给他擦干净,亲哥自己还在那里吃饼,没工夫顾他。
等他们吃完后,又陆陆续续把几个筐的东西给搬到支摊的地方,摊块布将那些铜镜、头花、巾子、布匹等全都摆齐整后,海市将开。
作者有话说:
以后更新时间大概是晚上六七点上下。
炒饭参考的是扬州炒饭,做法来自《吃在扬州:百家扬州饮食文选》,我没吃过正宗的扬州炒饭,但是炒饭吃过不少,三鲜和蛋炒饭都好吃。
感谢在2022…07…07 19:16:58~2022…07…08 18:21: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风雪翩翩 20瓶;zxmomo、你的顾甜甜 10瓶;咸鱼爱吃兔子 6瓶;脸大也能帅 5瓶;春未绿、lucky是个小锦鲤、傅诗迩、流沙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0章 片儿川
海市并非每年都有; 有时一年都碰不到一次,有时一年能赶上开四五次,全赖于海船回来得多少。这些回来的海船一部分会在海湾卸货; 另外就到蒲乡来,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港口,市集也在这里。
阿夏去过不少庙会、乡市,却是第一次来海市。她坐在摆好的摊子前眼神左右来回看; 只觉得自己还是孤陋寡闻。
卖海货的小贩支的摊不是棚子摊,而是底下有一个很大的轮子; 两根木把手; 有杆子抵住,顶上是正方; 垂下布帘; 四根木杆架着数来根长木棍。
要卖的货物或垂或挂; 阿夏对面的是个专卖线的小贩; 那些线有粗有细; 色泽靓丽,草绿、橘黄、蓝、青紫等; 很是厚实。
或卖织物,海外的毯子大多织的较小; 纯色多而有花色的少; 粗糙并不细腻; 适合拿来放在屋子里踩脚。
更多的是香辛料; 不管往那边走都能看见木架上用油纸包起来; 或用罐子装起来的香料; 味道在好闻和刺激中来回跳跃。
阿夏搬个小凳坐好; 手扶着脸默默看着人群; 不过也没忘记自己是来陪人卖东西的,海货虽吸引人,不过价格还是略微昂贵,哪怕是有瑕疵的。但山亭来的东西价还是算贱的,东西也不错,从旁边路过看的人不少。
她看见有女子路过就要人看看布匹的花色,不买的话,铜镜也要别人照照,嘴别提多甜了,还有个小九眼巴巴地看着买东西的女子,还真卖出不少。
惹得三青在那里笑,“看来我们什么都不用说,只靠阿夏一人就能把货给卖完。”
“那可不,”阿夏仰头,“我要是卖完了,你们还得把银钱分我一些呢。”
“还有小九,”小九掰着手指头,算不明白到底有多少人买,只把语气加重,“我也帮忙了,要吃糖糖。”
小阿七笑得很大声,“买买买,到时候让浔哥带你过去买。”
“成,卖完就去买。”
盛浔低眉浅笑,从一旁的箱子里拿出个木质水壶,拔掉上面的木塞,递给阿夏,“说了那么多话,喝点水。”
不放心又交代了一句,“慢点喝,小心呛到。”
三青挨近他,双臂环胸,啧了声,“你这是在养闺女啊?”
走船桥过都要走人家后面,一路提醒生怕摔到哪里,还嘱咐她别乱跑,小心拍花子。
搞得他以为阿夏是五岁,不是十五。
盛浔拿眼斜他,“养儿子还差不多。”
“嘿,谁是你儿子。”
他慢悠悠道:“谁应声谁是。”
其他几人看他们两个斗嘴,笑得不要太大声。
小九歪着头看他们,突然来了句,“我是我爹的儿子。”
“对对对,”小阿七笑着去抱他,毕竟这是他爹老来得的子,虽然三十几也不算太老。
笑闹着,摊子上的货物一件件变少,本来很大一部分都运到其他城镇里卖掉了,剩下的本来就不算太多。
全部东西被一扫而空,最后几件小的也做了搭头送给买的人。
“卖完啦,”阿夏已经在这里坐了一两个时辰,有些酸痛站起来晃晃脚。
“我和三青先把东西放回去,”盛浔指指远处,“你们别乱跑,在这里等着。回来再去逛。”
他们东西放得很快,阿夏都没有等多久就回来了,大家混到人群看海市都有卖什么。
阿夏准备往前走,盛浔却站住脚,拉她的袖子,她疑惑,“怎么了?”
“喜欢哪块毯子?”
盛浔让她看看小贩挂出来的织物,阿夏摇摇头,“没有哪块喜欢的。”
“那你刚才一直在看这里,我以为你想要。”
“我就是看看,”阿夏确实只是想看看上面的花纹,“这很贵的,我想要大的难不成也给我买?”
盛浔伸手摸她的头发,“想要就给你买。”
阿夏很不解风情,“那还是算了,我有很多想要的东西,到时候你家底都得掏空。”
他无语凝噎,最后只能上手捏一下她的脸。阿夏白他一眼。
两个人再往前走时,三青几个连个人影都瞧不了,反正她是没看熟脸的,放下踮起的脚。
她摇摇头,“看来只能我们两个逛了。”
盛浔想的却是,三青这小子还挺识趣。
“也许等会儿能碰到。”
他随口说了一句,两人一起往前走,海市不仅有海货,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挑着东西过来卖,诸如编的席子,头花,或者是鱼虾干货,琳琅满目。
阿夏打从那些摊子面前走过,眼睛一错不错地看着,也没有什么想买的,就是瞧个新鲜。
她路过那么多衣衫首饰摊子,却没有说一件要买的,简直跟其他的小娘子一点都不一样。
“阿夏,这簪子不错。”
盛浔叫住她,从旁边的摊子上挑了只簪子,不得不说他的眼光挺好,是一只红玛瑙镶珠的簪子,颜色不错,样式也好看。
“是挺不错。”
她觉得还行。盛浔拿过那只簪子,在她头上打量,最后直接插到她发髻上。
他觉得是好看的,阿夏惯常素净,偶尔扎几根发绳或点点珠子,带个红色的显得俏皮。
他很满意,毫不犹豫付了一两银子。
阿夏摸着簪子,她说:“干吗要买这个。”
“想给你买就买了,”盛浔说的很认真,他觉得好那就买了,至于几两,他也不在意。
“下次别给我买了,要是被我娘知道,她会骂我的。”
阿夏其实说过盛浔不少好东西,从织毯到大小的海珠、簪子等,收的她不好意思。不过买了东西还回去,他下次就能送更好的。
久而久之她就默默收下了。
“你不是把我当哥吗,”盛浔笑了声,问她,“你会跟你自己的哥哥算这笔账吗?”
“那不一样。”
“什么不一样,”盛浔低声道:“难不成你意识到我与你哥是不一样的?”
阿夏眨眨眼睛看他,“当然是不一样的,我大哥是大哥,你只能算二哥。”
“算了。”
他略微摇摇头,“你要是真觉得过意不去,也可以送我东西。但我不要买的,我要你做的。”
阿夏觉得他是在为难自己,“万一我做的你不喜欢呢?”
“没事,我不挑。”
“真的不挑?”阿夏很怀疑,“那我随便做什么都成?”
“都成。”
他说完,又转口道:“我带你去吃点东西。”
“吃什么去?”
说到这个,阿夏不再纠结其他的,她的声音有点雀跃。
“这里最多吃的是面,我知道有家是外面镇上来的,做的面是陇水镇没有的。”
盛浔低头和阿夏说话,侧脸柔和,“我想想,叫片儿川。”
“名字有点奇怪。”
“不过味道还不错。”
他边说边带她从人群里钻过去,对面的三青和小阿七就看着两人跟旁若无人似的,从他们面前走过去。
三青一脸无奈地摇摇头,“人心不古啊,这老盛眼里还有我们吗?”
“没有。”
“没有。”
小阿七和小九异口同声地说,这么显眼都看不见,只顾侧着跟阿夏说话。
三青越想越气不过,走上前几步,从背后给了盛浔一拳,勾住他的脖子,“我们站在那里,你都没瞧见?”
“看见了。”
盛浔又不瞎。
“看见了你不知道叫我们一声啊,你这个人简直是,”
重色轻友,三青无声地吐出这四个字。
“你没长腿吗?”
盛浔都懒得搭理这个活宝。
“哎呀,三青哥,”阿夏打圆场,“我们刚才再说去吃面呢。”
三青立马说道:“去,我都饿了。点他个几大碗,这面钱让老盛掏,省得他一日日的眼里没人。”
“我有钱。”
小九正是爱接嘴的时候,他拍拍自己的胸口,那里有个钱袋子。盛浔从小阿七的手里抱过他,摸摸他的脸,“不用你出,哥哥带你去吃面,喜欢吃面吗?”
“喜欢。”
三青就在后头跟阿夏抱怨了一路盛浔这个人,说他眼里一点都没有兄弟情,那语气跟怨妇一样,让阿夏都笑得合不拢嘴。
磨磨蹭蹭也走到了一家小面馆前,真的是家很小的面馆,里头只摆了两张桌子,旁边一溜的泥瓦缸,只不过全是倒着的,腌菜味道特别浓。
卖面的是个面相和蔼的大娘,见到有人来就问,“吃面呀,只有片儿川,要不要?”
盛浔说:“大娘,来四碗面。”
“好嘞。”
这面煮的很快,好似就扔面,用竹爪篱捞上来,放到碗里,浇头就腌菜、笋片和肉。
跟阿夏吃过的雪菜面也没两样。
可大娘却说,别看着简单,做好可不容易。她的面用得是碱水面,不是扁面,扁面吃着没那个味。面一定要搓圆,圆面才好,筋道。
那一缸子的腌菜其实叫倒笃菜,跟雪菜可不大相同,拿九头芥腌的,讲究先摘黄叶后晾晒,晒到干瘪,一层盐一层菜扑到大瓦缸里,等菜水全都舀出来,再拿泥去封坛倒扣罐子。
这样腌出来的菜口感与雪菜大不相同,色泽黄绿,吃起来更有本味一些。
笋要当季的鲜笋,提早氽好,肉要猪里脊的肉,又嫩又滑。这样的片儿川做出来才好,可不是随便拿点腌菜糊弄一下就成的。
阿夏有点半信半疑,她夹起一筷子面,跟之前盛浔做的不一样,这次的碱水面做面手法更加老道,嚼的时候就能感觉到面有点弹牙,筋道十足。
倒笃菜确实好吃,能在腌菜中尝到鲜甜的口感,其实也不算太过多见。鲜笋也格外脆,肉软不柴。
最让阿夏惊喜的是这个汤,能称的上是一啜鲜。浮着点薄油,平平无奇,入口却没有任何油腻感,有笋片、倒笃菜和肉揉杂的口感,极好。
小九也张着嘴就要吃面,他让盛浔抱着,他不会吃面,盛浔就一筷子夹给他吃,确保不会让他呛到,比他哥要贴心得多。
三青就笑着问道:“老盛,你怕不是想要有个孩子来养吧?”
盛浔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怕不是想要当爹了吧。其实像他将近十八的岁数,还真有不少当爹的。
他不紧不慢地继续喂小九,说道:“我练练手不行吗?”
“行,行。”
三青真说不过他。
作者有话说:
今天下午发生了一点事情,今天就更得晚了点,抱歉。
片儿川在我去杭州吃过几回后,我一度以为它就是一碗很普通的面,很家常没什么特色。但是直到我在一家小巷子里不起眼的小店吃到一碗片儿川,我才明白,之前做的一点也不够正宗。感谢在2022…07…08 18:21:58~2022…07…09 19:01:4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春未绿、吱吱吱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zxmomo、小C、吱吱吱 10瓶;滕腻腻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1章 油爆虾
阿夏总是能被两个人的对话给笑到; 她放下筷子说了句,“想要个孩子还不容易,小九之后让浔哥开蒙不就好了。”
没有想到盛浔和三青齐齐看向她。
三青拍拍盛浔的肩膀; 憋笑,“我觉得未尝不可,你在书院读得还挺好。”
盛浔确实在书院时读书还算不错的,但他根本不喜欢看书; 更爱跟船,十六过后就没再继续读下去。三青和小阿七两个在上头更是一点天分都没有。
“吃你的面; 少说话。”
盛浔心平气和地说完这句话。
阿夏也闭了嘴; 专心吃自己的面,最后她连汤都喝完了。
午后反而是海市最热闹的时候; 几人站在墙边上; 都没敢挤进去; 廊棚底下小贩推着车到处跑; 每个摊子前都围着一堆人。
他们坐在廊桥底的栏杆上; 阿夏抬头望见对面楼上的红封,随口道:“过了四月; 应当就出蚕月了吧?”
盛浔道:“嗯,等立夏茧行又会忙起来。”
年年出蚕月后; 春蚕就会开始结茧; 到立夏时边; 这些蚕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