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买个汉子生孩子-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好温巧芸也是刚开始学,每天学一个时辰左右,人也不累,马也不累。
来时还稍微好点,回去的时候就更冷了,朱文旭生怕冻着自家娘子,不但穿了厚厚的棉衣,披着狐皮的披风,还在怀里塞了一个大大的暖炉。
若不是温巧芸强烈拒绝,他甚至还想把火盆给搬上车呢,吓得温巧芸大惊失色,这要是一个不好,引发火灾烧了马车可没地儿哭去。
回去的时候依旧是两辆马车,因为是快过年了,戟王妃愣是不知道什么之后给朱文旭他们准备了不少年货,等到他们准备离开的时候,一股脑儿给装满了整整一辆马车。
这番操作弄得朱文旭和温巧芸怪不好意的,毕竟他们这一趟过来,除了两把过了好几天终于想起来,然后送出去的匕首,就只有一车不值钱的土豆了。
不过朱文戟和顾淑雅都认为,这一车土豆不值钱,可温巧芸告诉他们的土豆新的食用方法,那才是真正的价值连城呢。
因为有朱文戟亲笔帮朱文旭写的假条,所以回去的时候也不着急,马车怎么平稳怎么走,尽量让温巧芸舒服点。
外面寒风凛冽,车内也没有特别暖和,不过温巧芸靠着朱文旭,怀里又抱着暖壶,腿上还盖着小棉被,一点都不冷。
“娘子喝点热茶,这是红糖姜茶,是特意晒干的生姜磨粉,跟红糖一起泡水喝,暖身子的。”
朱文旭算着日子,就这几日,差不多就是她娘子月事要来的时间,只是不巧还要赶路,想到之前每次月事的时候,娘子的精神气就不太好,所以他才特意提前准备着。
温巧芸把暖壶放在怀里,用两个手肘支撑着,两只手上捧着紫砂杯,姜糖水的温度有点烫手,但是捧在手里非常舒服。
她就这个姿势,小口小口的喝着红糖水,因为里面有姜粉,也不会觉得腻口。
别说,就这样的姜糖水,就算没有几个暖炉,她觉得也不会冷。
回程的第二天,温巧芸依旧是这个姿势靠在朱文旭的怀里:“我现在坐马车好像也不像之前那样晕了。”
“你原本也不晕车的,估计还是之前坐马车时间太长导致的。”
那可是二三十天,一直在马车里,就算是好人估计也憋坏了。
温巧芸点点头:“对了,你之前说前面有一个回纥的寨子,要不我们去看看吧。”
她来了边关这么久,还没见过的少数民族呢。
虽然平时也没人不许那些少数民族进城,可人家就是很宅,如非必要,那一般是不会离开自己寨子周围的,而温巧芸运气可能不是特别好,到目前还没遇到过。
“回纥啊?这可不是个普通股的夷族寨子,有几乎三万多人呢,都快赶得上一个小点的县城了。”
“真的啊?”温巧芸惊讶,她还以为少数民族的寨子,都是几百人的那种呢,没想到居然这么多。
“当然是真的,回纥人本来就不少,加上他们素来喜爱和平,不喜欢战争,所以就算是战乱时期,一般人也不会去打扰他们。”
朱文旭说着撩开车帘,吩咐了赶马车的来福几句。
“这要是换成别的夷族,我还要犹豫一下,毕竟那么多人,要是遇到什么麻烦我们也不好脱身,不过这个回纥倒是不用担心。”
温巧芸好奇:“只因为他们爱好和平吗?”
“也不全是,前朝末期,皇帝昏庸,这回纥族自然也是备受压迫,祖上起义的时候,回纥也有大力支持过,到现在朝廷里也有回纥出来的官员呢,跟大云朝普通百姓没什么区别,也不排外。”
当然,人家自个儿比较宅,不乐意到处跑那又是另一回事。
温巧芸重新靠近温巧芸怀里,听着他说一些关于回纥族的事情,顺便分个心。
她上辈子虽然没读过书,但也知道自己是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就算历史各种变迁,这个也是一直不变的。
而这个世界,大云王朝跟郑老师教她的那些历史完全不一样,但很多地方又特别的像,比如文字,而且连少数民族都有呢。
不仅有少数民族,而且这些少数民族跟大云朝的关系;
就同上辈子华夏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模一样。
虽然有各自的习俗,但大家都承认彼此都是同一个国家的人。
这也太巧合了,简直就是缘分啊。
缘分到感觉好奇怪啊。
第279章 居然都是普通话
回纥虽然在川安州和九州府之间,可实际上却还要绕上一圈,三个地方在地形图上,就是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回纥正好在中间。
路上,朱文旭给温巧芸讲了一些回纥的禁忌习俗,比如他们不吃猪马驴骡狗,也不食用一切自然死亡的动物,更不喜欢食用动物的血,比如鸡血鸭血等。
“对了,还有形象丑陋的飞禽走兽,他们都不吃的。”朱文旭从准备来边关的时候,就做了不少功课,这会儿把自己的了解娓娓道来,听得温巧芸大感意外。
“这都禁了这么多了,那他们到底吃什么啊?”这不吃那不吃的,得错过多少美味啊。
朱文旭无奈一笑:“他们的风俗习惯跟我们不一样,所以禁忌比较多,不过这种无伤大雅的风俗,既不影响朝政,也不影响民生,所以咱们这些外人就不要批判那么多了。”
温巧芸理解的点头,同时也庆幸,听说少数民族的规矩都挺多的,幸好她不是。
随即又推了推朱文旭:“你还没说他们到底吃什么呢。”
“牛羊骆驼和鸡禽,而且还不是随便宰杀的,要等阿訇念了安拉之后才能宰杀,否则是不能食用的。”
“阿訇?安拉?那又是什么?”温巧芸更迷糊了,她一直引以为傲的郑老师,从来没跟她说过这些!
“怎么说呢。”朱文旭努力想着形容词,“就是他们的一种民族信仰,叫伊斯兰教吧,阿訇是里面的一个教职的称谓,大概就跟我们的夫子学者差不多意思吧。”
“安拉就等于是这个伊斯兰教的神,嗯,对比一下,就跟我们烧香拜佛的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差不多。”
可能会有点差别,但意思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
“对了,回纥人不喝酒也不抽烟,回纥城内也几乎没有烟酒的存在,不过他们都很喜欢喝茶的,若是我们运气好,说不定还能买到一点他们特色的好茶呢。”
温巧芸:“我现在说不去还来得及吗?”
她有点后悔了,光吃的就这么多禁忌,生活中会不会禁忌更多啊?
万一不小心犯了一件两件的,惹了众怒事小,坏了回纥跟大云朝的关系才糟糕呢。
“吁……”车外传来来福的声音,随即马车就停了下来:“小夫人小少爷,回纥城到了。”
朱文旭看向娘子,无奈的摊手:“已经到了。”
好吧,到都到了,也不至于转身离开,温巧芸在心里告诫自己少说少做,尽量不出错,然后就跟着朱文旭一起下车了。
城门口同样有士兵守着,所有进出回纥城的马车和行人都要经过检查。
温巧芸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让来福赶着马车去另一边排队,她和朱文旭则是跟在其他行人身后慢慢排队。
行人和马车是分开检查的,这样比较方便,两人身上没有包袱,也没有藏东西的地方,直接就让他们进去了。
温巧芸还是第一次见到少数民族,特别的好奇。
只见城里的每个人头上都带着一个白色的帽子,而且男子和女子的还不一样。
男子都是戴着无檐小帽,多是灰色和黑色的;
而女子则是戴着白圆撮口帽,而且颜色也各不一样。
经过温巧芸仔细观察,发现少女一般都是带着绿色的帽子;已婚女子则是戴黑色;上了年纪的则多是白色帽子。
而除了这些,回纥人跟他们的外貌也不太一样,体型普遍比较瘦长,男子多是连鬓胡,眼睛有点不一样。
区别比较细微,但一眼就能看出来。
朱文旭同样好奇的打量着四周:“书中说,回纥族男子是按照季节来戴帽子的,春夏秋戴白色的居多,冬季主要是戴黑色的,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温巧芸:“你也第一次来吗?”
“对啊,参军后很少有时间出来,不过队伍里正好有一个回纥族的,平时训练完了,会听他说起一些自己族里的事情。”
朱文旭一边解释,一边努力回忆:“我记得他说起过,他家也在回纥城里,在西城区,城门进来第三个巷子。正好,就是咱们现在这个城门。”
正好这时候来福和柳叔也赶着马车过来了,连忙招呼他们一声:“那儿有家客栈,你们先去定两个房间休息下,我和娘子去走走。”
西城门是进入人流最多的地方,主街就是一条商业街,这里不只有回纥族人,也有很多大云人,细看的话,还能发现很多其他夷族,甚至是番外人员。
吩咐了来福他们,朱文旭就拉着温巧芸先去了旁边一家银饰铺子。
“我刚想起来,上次见到速简的时候,他说起自家娘子怀孕了,生产日期正好也是十一月,也不知道现在生了没有,咱们既然来了,干脆买点东西去拜访一下。”
既然是小孩子,两人干脆买了一个小银锁,然后用红色的绸布包着放在一个木盒里,看着也好看些。
随后又去隔壁的点心铺子买了一些小零嘴,果脯果干瓜子花生什么的,路过茶叶铺的时候,又买了一两茶叶。
回纥族人不饮酒不抽烟,但是也很喜欢喝茶,不但有自己特色的茶文化,对大云人的茶也是很喜欢。
茶叶朱文旭也选的是好喝却很常见的,从关内传来的大云人自己做的茶叶。
“速简说他家境不是很好,咱们买东西也就别买太贵重的,寻常好一点的就可以了,免得人家拿着东西心里也不舒坦。”
每一件东西都好好的包装着,看着也还算体面。
在走之前,温巧芸又回去买了几斤红糖:“生了孩子喝红糖水对身体也好,说不定用得上呢。”
这红糖对普通百姓来说,价格也不便宜,能够跟朱文旭熟识,说明两人关系也比较好,既然来了,去拜访一下也是应该的。
准备妥当之后,两人就朝着朱文旭记忆中的地址找过去了,从城门离开,越往里,环境也慢慢变得差了起来,等找到第三个巷子,他们却发现这里面住了好多人家。
好在问了一下在路边洗衣服的老人,都是一条街上的,对于速简也认得。
老人给他们指了一个方向,还说:“你们来的也巧,上午就看到速简她娘匆忙找了稳婆回来,估计是速简妻子要生了。”
朱文旭连忙道谢,温巧芸的第一反应则是,没想到还是说的普通话!
第280章 唯一的办法
告别老人,朱文旭一手拿着礼物,一只手护着娘子:“娘子你在想什么?从之前就一直不怎么说话了。”
应该说,从进了回纥城之后,他娘子就没怎么说话了。
“少说少错嘛,我怕自己说错话了,犯了人家的禁忌怎么办。”
温巧芸解释,心里则想的是,为什么大家说的都是普通话呢?
之前接触的一直都是大云人就罢了,大家都说一样的语言,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可是现在到了回纥城,听着这些少数民族依旧说着同样的语言,她终于后知后觉的发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了。
朱文旭失笑:“娘子不用那么紧张,我之前不是跟你说过了吗?不管是哪一族的人,其实只要不是故意挑衅人家的禁忌,其实大家都不会过度追究的。”
“那也小心为上嘛,你好好找人吧,别管我了。”
朱文旭只能无奈答应,好在他娘子本来就不是那种跳脱的性子,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被闷坏了。
朱文旭继续找着刚才跟那老人说的地方,温巧芸被朱文旭带着,然后分神。
她之前一直没注意,刚才才忽然想起,就算是大云人,按理来说,相距太远的地方,也是有各自方言的,她上辈子生活的地方,就算是去镇上赶集,也可能会听到不同的方言呢。
可她从明月村到边关,一直不停地赶路也走了二十多天;
去年太子他们从京城到明月村,走走停停也用了一个多月。
如此之广的地域面积,可大家说的话,全都是普通话,没有一点方言口音什么的,比她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说的话还要标准!
嗯,她上辈子没上过学,也就郑老师教了她一些普通话的发音而已,所以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还偷偷摸摸的练习了好久呢。
可越是如此,温巧芸就越是觉得不可思议。
“找到了。”朱文旭的声音打断了温巧芸的思路,刚回神,就听到声音不对,还不等她问,就听朱文旭继续道:“好像孩子还没生,我们来的是不是不是时候?”
温巧芸眉心微皱,屋里的声音很着急,而且听路口的那个老人说,早上就找了稳婆回来,到现在已经快中午了,孩子居然还没生出来。
“先进去看看吧。”温巧芸说着就抬头敲门,结果手刚碰到大门,大门就自动开了,里面居然没上栓。
随着大门敞开,里面的声音也更加清晰的传了出来,这是一个很常见也很普通的小院子,院子里没有种花,而是一些葱蒜小菜等。
偏房门口站着一个老汉和一个小孩,一老一少都是焦急的走来走去,而偏房里面,则是一声声哀嚎,还有人在加油打气和指示孕妇如何用力声音。
两人对视一眼,温巧芸动作比声音更快:“我们进去看看。”
瞧着,有种不好的预感。
两人大步走近,终于让那老汉注意到了,连忙站定,皱着眉看着这两个不速之客:“你们是谁,来我家做什么。”
“大叔别误会,我们是速简的朋友,正好路过回纥城,才特意来拜访。”朱文旭说着还把手里的礼物递了出去。
老汉松了一口气:“是简儿的朋友啊,这来的可不巧,我儿媳……”
大概是担心儿媳和孙儿,老汉根本没心思注意朱文旭递过去的是什么,接过来就顺手放在了旁边的石阶上。
温巧芸没有说话,反而示意朱文旭放开自己,几步就走到了偏房门口,靠近了听里面的动静。
老汉见她动作急忙想阻止,毕竟生孩子这种事情,那里是谁都能去看的,看到温巧芸没有进屋的动作,这才压下了话头。
朱文旭毕竟是外男,不好跟着娘子靠近产房,就跟老汉在院子里一起站着。
而这时候,里面忽然传来一声惊呼:“是横胎,居然是横胎!”
紧跟着就是另一声惊呼,随即就是一阵哭嚎,应该一个是稳婆,另一个就是那速简的母亲了。
与此同时,门外听到「横胎」二字的老汉也是两眼一翻,直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完了,完了,这下子完了……”
那六神无主的样子,好像天都要塌了,不仅是他,连一旁的朱文旭也是脸色一变:“怎么会这样。”
“横胎是什么?”在场唯一还比较茫然的,就是温巧芸,还有那个只有几岁的小孩子了。
产房里的惊呼和哀嚎还在继续,隐约还能听到一个年轻女子细弱无力的声音,一个劲的在说抱孩子之类的话。
温巧芸大概知道这是难产了,可这横胎究竟是什么,她是真的不知道。
屋里的人根本听不到温巧芸的声音,院里的老汉更是失了神智一样,也就朱文旭定了定心神:“就是孩子的胳膊先出来,这样几乎就是九死一生,母亲和孩子都……”
朱文旭的语气很沉重,九死一生已经是保守的估计了,横胎,用十死无生来形容也不为过,不管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