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买个汉子生孩子-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翠英则是根据领队统计的人数,把工钱发给领队,等下午的时候,领队再发到每个人手里。
领队的人是翠英亲自挑选的,属于那种干活认真,还有点脾气的人,没找那种太老实的,主要是担心非但管理不好其他人,还会被欺负。
其中有两个还是女人呢,据说是男人当兵阵亡了,家里就靠她们一把抓,脾气性格自然是有的,也不会不讲理。
至于这些领队会不会克扣的工钱,那倒是完全不担心。
因为翠英有明确告诉他们,每个领队每天多领另个铜板,但如果敢私下昧了别人的工钱,那就永远不许再来温家庄干活了。
嗯,没错,还是温家庄,翠英当时顺口就将在明月村用的名字给搬了过来。
而且若是领队昧下工钱,或是领队自己偷懒什么的,只要有人发现了就可以举报,举报者还能得到十个铜板!
当然,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都有半个时辰的休息时间,或是干活太累了伸伸懒腰活动一下身体这些,是不会那么严苛的。
主要防的是那些偷奸耍滑一天到晚啥事儿没干,惹得众人心里怨气,还要领工钱的。
温巧芸:“没想到翠英还是个管事的小能手呢,以前天天让你在家里干活洗衣服,还真是大材小用了。”
翠英有些不好意思:“哪有,小夫人你就别取笑我了,地里怎么收拾,不是你走之前就安排好了的吗?”
不过心底还是很高兴的,毕竟早上才刚担心过要是小夫人小少爷不需要自己了咋办,虽然中午得到保证不是那个意思,但现在能够被肯定自己的能力,当然还是很高兴啊。
温巧芸:“我那也只是说了地里的活怎么做,可没说怎么管理那么多干活的工人啊。”
尤其是柳姨还出手收拾了那些不听话的刺头,现在地里那些人都老实得很,只要好好干活,就能每天按时结算工钱,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想必也是十分诱人的。
毕竟在外做工,最害怕的就是忙了好久,结果一分钱领不到,或是要几个月后才能领,尤其是现在即将过年,大家都需要钱准备年货。
而且翠英把这些人却管理的很好,他们自己就有人监督了不说,连统计人数发工钱的事儿都省了心。
要知道这一个村子一百人,五个村子就是五百人,据说人数最多的时候,五个村子加起来近一千人!
这么多人,要是全都让他们一个个的来发工钱,那得发到什么时候。
不过温巧芸还有一个疑问:“今天也没见你给他们发工钱,还有另外四个村子也还没去,那怎么办?”
而且根据翠英和柳姨所说,平时也不是每天都会去地里的。
“放心吧小夫人,这个我也安排好了。”
“每人每天二十五个铜板,一个村子最多也一两多银子,我给每个村的村长都留了十两,领队每天中午休息的时候就去村长那里说一声自己这一队人的人数,到下午了,再去村长哪里零钱发下去的。”
村长必须是识字的人,所以他们会统计今天拔草的有多少人,挖地的有多少人等等。
一般来说,活轻松的,干活的人就少些,累人的活儿就多些人干活,算下来其实也差不多。
这样等上几天,等到翠英放在他那里的银子用光了,就拿着这些账本跟翠英结算,作为报酬,村长每人每天五个铜板,笔墨纸翠英提供。
听完这些,温巧芸只能说一句:“果然,还是要多读书多识字,才能更轻松的赚钱。”
温巧芸是有感而发,翠英却是认认真真的点头:“那是当然,但凡认得一些字,去外面做工都不会被骗,只是读书太贵了,很多人都读不起。”
读书不但束脩贵,连笔墨纸砚哪一样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是天价?
很多时候,一家老小兄弟几个七八个主要劳动力,也才只能供养一个人读书罢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会识文断字的人,就格外珍贵。
这种事情,温巧芸也没办法,她既不会造纸术,也不知道怎么降低笔墨的成本,她唯一懂得的,就是关于粮食这一块儿。
所以最后,温巧芸只是轻叹了一声:“现在还是努力让更多人都能吃饱饭吧,尤其是地里的产量提高了,可以卖的粮食多了,手里余钱多了,自然就会送孩子上学了。”
比起其他人,温巧芸更能体会到,眼看着别人上学,自己却连靠近学校都会被骂的那种心酸的感觉。
而且她还不是因为家里供不起,毕竟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还有贫困教学补助,小学初中几乎不花钱,只是需要时间去学校学习罢了。
可因为父母的原因,她却一次都没有去过学校。
若不是遇到郑老师,她现在可能也跟其他人没什么两样吧?
说不定,现在还在明月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为了一亩三分地累断腰,然后辛苦买个汉子回来,生个孩子,这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第294章 朱文旭的安排
对于她跟朱文旭的事情,温巧芸其实看得很清楚,她知道朱文旭喜欢她,也是真的对她很好。
可如果她跟其他人没区别的话,朱文旭凭什么喜欢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别的谁?
喜欢一个人,总是需要有能够被喜欢的地方。
即便最开始,她是以救命恩人的身份跟朱文旭接触,可若她跟村里其他人一样,那朱文旭凭什么就对她跟对别人不一样?
对其他人来说,她的脾气有些古怪,至少以前是这样,毕竟她一直一个人,很少跟别人交流,自然也不知道人与人相处,也还是需要一点智慧一点心机的。
可谁知道朱文旭是不是正好就是因为那古怪的脾气,从而才会对她和对其他人不一样呢?
至于后面两人互相看对眼,那也是基于本来就对彼此不一样的前提之上。
所以,温巧芸一直觉得的,她能够有现在的生活,完全得益于郑老师当初教的她那近十年。
那十年,她或许没有正统的上过学,但是郑老师教她认字看书,教她上网冲浪,看电视看新闻看各种资讯。
她现在所拥有的知识,百分之九十都来自于当初那十年。
也正是因为那些知识,才是她能够脱离当初的窘状,有了现在的生活。
“小夫人,小夫人?”眼前一只手在挥动,是翠英:“小夫人你怎么了?”
原来是刚才温巧芸想事情的时候走神了,有些发呆。
温巧芸回神,才发现已经回城了:“没什么,就想了一些事情,快到家了吧?晚上我们随便做点吃的吧,免得麻烦。”
翠英没有多问:“好。”
让温巧芸意外的是,等她们回到家,朱文旭居然也回来了。
“你不是两天才回来一次吗?怎么今天就回来了。”
虽然惊讶,但更多的还是惊喜,尤其是在路上想了一些事情,这会儿一到家就看到正等着自己的汉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朱文旭含笑将娘子拥进怀里:“当然是得益于我家娘子的好姐妹啊,也不知道二姐到底让二哥写了什么,那统领居然说我正值新婚,加上冬天反正没事,让我每天都回家休息。”
翠英福了个礼就去做饭了,朱文旭则是摸了摸娘子的手,眉头微皱:“怎么手都凉了,没拿暖炉吗?”
“拿了,但是忘记带替换的木炭了,不过还好,也不是很冷。”
朱文旭摇摇头:“看来要快点找几个人回来才行,以后让翠英就别管其他琐事了,专门照顾娘子就是。”
温巧芸迟疑了片刻,道:“我倒是觉得,可以让翠英管理一下地里的事情,比跟着我强多了,而且她明显比我更适合管理那些人。”
说着,温巧芸就把翠英这段时间的安排仔细讲了一遍,最后总结:“她比我安排的好多了,好多我没想到的她都想到了,所以我觉得让她去管地里的事情,肯定会很好。”
温巧芸说话的时候,朱文旭就静静地听着,这会儿他们已经回到了卧房,朱文旭正在给温巧芸手里的暖炉换上新的木炭。
等温巧芸说完,朱文旭的想了想才问:“娘子,若是地里的事情全部交给翠英的话,那你呢?你还去地里吗?还是什么都不管了,就在家里待着?”
“当然也要去啊,天天在家里多无聊啊,何况……”本来还理所当然的温巧芸,说话说到一半忽然就停了下来,她也反应过来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让翠英跟我一起打理地里的事情吗?”
朱文旭笑着点头:“对啊,而且翠英毕竟是大嫂跟前的人,学识手段都不缺,以前只是没有施展的机会,现在让她专门跟着娘子,不但可以照顾好娘子,也能帮忙打理地里的事情。”
至于他娘子,就不需要为怎么让干活的人听话不闹事,怎么安排大家干活这种琐事操心了,然后在有什么新想法冒出来的时候,也能够快速抽身去实施。
“那这么说起来,让翠英以后就跟着我还真是最好的办法了,可家里……”
“家里交给来福,他本来就不喜欢跟外人打交道,但是在自己府里,想必也没人敢多做什么,正好两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刚好。”
地里的事情,朱文旭不是很了解,最多就是在明月村的时候,跟着娘子了解了一些,但是不多。
可安排一些府里的人事,让每个人都去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还是难不倒他的。
温巧芸仔细想了想,这的确是最好最合适的安排了。
“那就听你的,等晚点我跟翠英和来福说一声。”
然而朱文旭想了一下却道:“还是我来说吧。”
温巧芸倒是没意见,反正她跟朱文旭谁说都一样。
随后两人又说起了棉花的事情,种棉花需要买种子,而这棉花种子却不好卖,要提前预定才行。
棉花在采收的时候,种子就在白色棉花瓤里,被松软的棉花包裹着,要把种子剔出来倒也简单,只是这样务必会把棉花撕开。
而一些工坊收棉花的时候,是不喜欢那种被撕开的棉花,他们更喜欢自己去处理。
而棉花种子也要经过挑选才能种,所以除非有人留了棉花自己处理自己用。不然的话,大家种棉花都要去买种子。
“这事儿我还真不清楚,不过不管什么种子,粮庄总是能买到的,不是说明天就不去地里了吗?到时候专门去问问。”
“嗯,我也是这样打算的,今天在杨柳村的时候,问了一下村里人,种棉花的话,一亩地需要大概一斤种子,算上损耗,二十五亩荒地,大概需要二十七八斤种子。”
说起种植,温巧芸侃侃而谈,半点也看不出原本那沉默,不愿意搭理人的别扭性格。
“种子价格不便宜,加上产量也不是很高,所以虽然这边种棉花的人有,但是不多,大家也就在家里需要棉花做衣服的时候,才会种上一亩半亩的。”
这样留下一些棉花做衣服,剩下的卖掉,还能换点本钱回来。
朱文旭也不打断,就坐在旁边看着自家娘子,安静的听她说着自己的打算。
“二十七斤种子,粮庄肯定不会拒绝,到时候我们提前拿回家……”
第295章 小夫人有所不知
温巧芸第二天一早就去粮庄定种子了,二十七斤种子,别说拒绝了,人家连犹豫都没有。
掌柜的在账本上记下温巧芸需要的数额,收了定金,掌柜的甚至还表示,等棉花种子回来了,会亲自送到温府,还亲自把温巧芸给送了出来呢。
粮庄当然不会拒绝,别说二十几斤了,就算是一斤,只要提前预定就行,毕竟棉花种子放上一年就没什么用了,而且还不能吃不能用的,所以粮庄都不会拿太多。
从粮庄出来,温巧芸无奈:“这掌柜的也太热情了。”
热情的她好像买了几千上万斤的东西一样,简直让人不适应。
“做生意嘛,都是这样的,何况我们定了这么多种子。”翠英扶着温巧芸:“再说了,温夫人的名号,现在在川安州可是如雷贯耳呢,那掌柜的当然要好生伺候着了。”
温巧芸惊讶:“我?很出名吗?为什么?”
她才来川安州多久啊,何况来了没几天就去九州府了,前天下午才回来呢。
这前前后后算起来,她在川安州待的时间,也就大半个月而已,怎么就「如雷贯耳」了?
柳姨:“小夫人有所不知,您走之前不是教了大家做土豆淀粉吗?还有用土豆做各种吃食,还在春香他们的小吃摊上吃了狼牙土豆。”
“后来有人问春香小夫人的身份,春香也如实说了,还说了您教的其他的土豆的吃法,这消息慢慢的就传开了。”
翠英在一旁连连点头:“嗯嗯,是呢,后来你和小少爷去了戟王妃那里,戟王妃贴了关于土豆的各种告示出来的时候,咱们川安州关于土豆的事情已经传开了。”
“正好那会儿不知道哪里传来的消息,说是小夫人去九州府探望戟王妃,然后就有人猜测这告示上的内容肯定也是小夫人告诉戟王妃的。”
“加上那会儿我们的荒田大量招人干活,于是「温夫人」这个名字,就快速的在川安州传开了。”
翠英和柳姨说的是慷慨激昂,温巧芸听的是晕晕乎乎的,好一阵之后才哭笑不得的反应过来:“这些人怎么这么八卦啊,这都猜的七七八八了。”
倒不是别的,就是怕麻烦,就跟之前提前预警干旱和洪水那次也是一样,她就想偷偷摸摸做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不想被人知道太多,关注太多。
尤其是她还关心一件事,那就是当初皇上赐婚的时候,虽然没有提到闲王的名讳,但却有明明白白的写了赐婚给温巧芸的。
她以前倒是不怎么在意,现在想想,让堂堂皇子入赘给一个农家女,确实是有损朱文旭的名声。
这边关到底跟消息不通的明月村不一样,全国各地往来的商人很多就算了,还有不少当官的。
能够镇守边关官员,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那肯定都是有本事的,即便没见过朱文旭,可消息一定还是灵通的。
这要是跟着她的名字,猜到朱文旭的身份,那……
尤其是自家汉子一点都没有可能会丢脸的自觉,虽然隐瞒了自己是闲王的身份,但却大张旗鼓的宣扬自己是被买回去的汉子,简直让人不知道怎么想的。
温巧芸小声的把自己的担忧,跟柳姨和翠英说了一遍,忧心问:“你们说,会不会有人顺着这些线索,猜到文旭的身份啊?”
然而翠英和柳姨却是相视一笑:“放心吧小夫人,就算别人心里怀疑,也肯定不会相信的。”
“啊?为什么?”
柳姨失笑:“小夫人可能不知道,咱们大云朝的本来就只有三位皇子,一是太子,二是戟王,三是闲王。”
“三人同胞手足,太子打理朝政,戟王镇守边关,唯独闲王自幼身体虚弱,虽有习武强身,奈何依旧病体缠身,甚至时常卧病在床,别说帮着父兄打理大云朝,连看会书写会字都会累倒……”
翠英在旁边用力点头,就是那忍笑的表情,怎么看怎么觉得奇奇怪怪的。
温巧芸更加觉得晕乎乎的了:“身体虚弱?”
身体不好,那三天两头去山上打猎的是谁?两次都去招惹同一批山匪的是谁?每天晚上……的是谁?
就这还身体虚弱?那这世上还有不虚弱的人吗?
翠英耸耸肩:“小夫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外,闲王就是这样的,所以现在的闲王,还在闲王府养病呢!”
柳姨:“而且我们还听到一个消息,小夫人你肯定想不到,还有人说,陛下把闲王赐婚给一个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