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买个汉子生孩子 >

第65章

重生之买个汉子生孩子-第65章

小说: 重生之买个汉子生孩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巧芸做饭不慢,不过等她把麻辣兔丁和其他菜都端上桌,朱文旭也再一次回来了。
  这一次,温巧芸已经十分淡定了:“回来了?喝点水,洗手吃饭吧。”
  顺便还送上了一碗温水。
  朱文旭顾不上说话,接过碗就一饮而尽,甚至还打了个水嗝,然后才一抹嘴角:“娘子,我在路上观察了一下,因为长时间没下雨,路边的泥地都有些结块了。”
  温巧芸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这种事情也不能随便乱说,要是弄得人心惶惶反而不好,这样吧,等下午李婶子来找我,我跟她稍微提一下,用不了一天,整个村里就会知道了。”
  朱文旭点点头:“也行,要是大家心里都有点准备,最好是攒点粮食在家里,就算真的有什么事情发生,情况也会好很多。”


第157章 一传十十传百
  李婶子最近经常来找温巧芸说话,大多都是挑朱文旭不在家的时候过来,有时候待一下午,有时候只一会儿就走了。
  知道温巧芸喜欢村里的事情,就经常挑着一些村里新鲜事儿讲给她听。
  不过今天下午,李婶子又来跟温巧芸说话的时候,却发现温巧芸一直都是愁眉不展的。
  虽然平日里温巧芸表情也是很淡,不爱笑,跟谁都不热络,可像今天这样,这么明显的表现出自己有心思,那还真是第一次。
  “小芸,你怎么了?难道是富贵欺负你了?”
  除了温巧芸叫他朱文旭,在其他人眼里,温巧芸的汉子,依旧叫张富贵。
  甚至在他跟别人自我介绍的时候,也是自称张富贵。
  倒不是不想告诉别人,只是单纯的不想找麻烦。
  听到李婶子的话,温巧芸眉头皱了皱,露出了一丝为难,不过这也仅仅只是一瞬,她的性格,本来就不是那种会拐弯抹角的。
  所以,微微一皱眉,就直接转头认真的看向李婶子:“李婶子,你跟我来。”
  说完放下手里的东西,也不耽搁,直接带着人往屋后走。
  温巧芸直接带着李婶子到了两个水池面前:“这两个水池,以前水位从来不会下降,今年却下降了这么多。”
  “啊?”李婶子有些没反应过来,“这冬天雨水少,不是很正常吗?”
  “可今年少太多了。”温巧芸摇摇头,“我家盖新房打水井你知道吧?打井的师父说,同样是冬天,今年比去年多挖了一两米,才出水。”
  “这还不止呢,我看不只是我们家,大家今天好像经常在河里挑水浇地,小麦和荞麦的长势都不是很好,我就是担心。”
  李婶子总算是反应过来了,一声惊呼:“小芸,你可别吓唬婶子,没你说的那么吓人吧?”
  温巧芸也是叹了一口气:“婶子,我也不是故意说这些,只是你跟我关系最近,所以才把自己的担心说说。”
  “对了李婶子,这话你可别跟其他人说,要是被传出去了,说我们造谣生事,弄不好可是要见官的。”
  李婶子脸色一白,捂着嘴连连点头,生怕自己不小心说漏嘴了一样。
  随后温巧芸又说了两句,两人就回到了院子里,不过这一次,不等朱文旭回来,李婶子就有些坐不住,回去了。
  温巧芸也没留,甚至在她走的时候,还小声的提醒她,让她手里有余钱了,就买点粮食回来,悄悄的买,买了藏起来等等。
  李婶子那是一个感激再三,就差没直接拜一拜了。
  等送走了李婶子,温巧芸脸上的忧心瞬间就消失了,若是朱文旭在这里的话,怕是又要大惊小怪了。
  不想再编竹筛,温巧芸干脆起身,拿了两碗糯米出来蒸上,准备做个糯米糍粑。
  她之前也做过几次,就是糍粑裹上一层炒熟的黄豆粉,然后淋上一点红糖汁,特别好吃的一道小甜品。
  不过今天,她想做点别的。
  糍粑还是同样的工序,蒸熟,捣烂,手上抹一点点油,这样糍粑才不会沾手,把糍粑团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形状,拿去外面吹一会儿。
  这腊月的天,寒风萧萧的,不到一刻钟,热乎乎的糍粑就凉透了,变得梆梆硬。
  在等糍粑变凉的时候,她又趁机擀了面条,今晚就是手擀面和炸糍粑。
  糍粑被切成两指宽的厚片,然后锅里倒一点点油,等油温升起来之后,放入糍粑,小火慢慢的煎,一定要小火,少油才行。
  等煎到糍粑两面金黄,中间又软又糯,这时候就可以起锅了。
  煎好的糍粑分成了两份,一份刷了辣椒酱,一份刷了红糖蜂蜜,两种口味分别尝了一下,都很好吃。
  而这个时候,天也黑了,朱文旭也回来了。
  “文旭,你回来的太好了,快来尝尝看,这是我刚煎的糍粑,可好吃了。”
  朱文旭刚进门,一双筷子就夹着东西,就喂到了他的嘴边,下面还有一只柔嫩小手接着。
  朱文旭心里一荡,都没看清到底是什么,就一口咬住,随即脸上一皱,嘴里发出「嘶嘶」的声音:“好烫好烫,这是什么啊。”
  整张脸都被汤得皱成了一团,也还是没舍得把嘴里的东西吐出来,反而是囫囵嚼了几下就咽下去了。
  全程看着朱文旭变脸的温巧芸简直惊呆了:“这是糍粑啊,你都不看的吗?不是知道糍粑很烫吗?”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被糍粑烫到了,她以为这人怎么也该长点记性了才对,没想到居然还是这么的莽撞。
  朱文旭总算缓过来,看着桌上的两个盘子:“这跟之前的怎么不太一样。”
  不过吃起来的确是糍粑,虽然味道不一样,可口感是一样的。
  “今天是炸的,我做了两种味道。”温巧芸说完转身去了灶台前:“刚炸好的糍粑,可烫了,谁知道你居然一口就给全部吃了。”
  她刚才尝味道的时候,都是一边吹一边小口吃呢。
  朱文旭干笑了几声,总不能说,刚才因为他家小娘子的忽然靠近,心神荡漾了一下,就没看筷子上到底是什么吧?
  朱文旭去洗手,温巧芸则是煮面条,顺便把下午跟李婶子说的话,又跟他讲了一遍。
  “娘子,你这样吓唬她,叮嘱她不许跟别人说,那她就真的一直瞒着怎么办?”
  毕竟他们的目的,是想在不引起恐慌和慌乱的前提下,让大家悄悄做点准备而已。
  “没事,村里人的嘴巴你不懂,尤其是那些经常三五扎堆的甚至们,你越说不能说,她们就越是能够偷偷摸摸的穿出去。”
  朱文旭面露怀疑,真的假的?
  温巧芸看到了,笑了一声:“你别不信,就算李婶子不说,她如果要买东西,肯定会跟她婆婆说,她婆婆就会告诉其他人,其他人又会告诉另外的人。”
  “而且啊,她们在偷偷传播的时候,肯定还会仔细的叮嘱,别告诉别人什么的。”
  “除了这些,村里那些婶子们谁没个娘家,或是姐妹女儿的,这一传十十传百,即便大家明面上不说,私底下肯定会很多人知道。”
  而这就够了,只要不大张旗鼓的「胡说八道」,就不会有什么影响,最多大家私底下多存点粮而已。


第158章 家具送来了
  朱文旭其实不太相信温巧芸那番说辞,不过现在也没时间多想了。
  新房已经收拾好了,除了院子里还光秃秃的没来得及种上花,只需要等家具放入,就可以直接入住了。
  第二天腊月二十二,就是他们约定好的时间,两人一大早就起来了,等他们刚吃完早饭,就有一队人赶着一队马车进了明月村。
  正是他们之前做家具的管事,带着手底下一群人,送家具来了。
  因为不知道温家在什么地方,这会儿正在村里闻着呢,朱文旭连忙收拾好了下去,刚好跟的送家具的管事一起到了新家门口。
  “劳烦管事跑一趟了,本以为会等到下午,没想到这么早你们就来了。”朱文旭打开新家的门,那管事就招呼手下的人搬东西。
  “这不是大家都想忙完这趟,就早点回家准备过年嘛,明天就过小年了,都想早点回家陪老婆孩子呢,所以昨天晚上我们就出发了。”
  从县城到明月村,赶马车怎么得也要一天的时间,晚上更慢,难怪昨晚走到这会儿。
  “辛苦大家了,我家娘子在熬热汤,待会各位兄弟都喝一碗再走。”
  知道大家惦记早点回家,朱文旭也不耽搁,告诉大家那些家具放在哪个房间。
  不过实际上,他也只定了内院的家具而已,除了正房和书房,还有厨房和几间厢房。
  至于外院则暂时空着,等以后有需要了,看是定家具还是用来做别的。
  十几辆马车,二十几个人,而这些家具,也不是成品,毕竟床,梳妆台,书桌书架等,都不小,若是直接运送成品,这十几辆马车根本就不够什么。
  所以这些家具,都是做好了,却没有拼接,这最后的一道工序,是直接在顾客的房间里完成的。
  这些人都是各种好手,两个人一起干活,朱文旭还没反应过来什么呢,他们就已经拼好半个书架了。
  正忙着,温巧芸在外面喊了一声,朱文旭连忙跟管事的打了招呼,就出去了。
  新宅子就在温家老房子的斜下方,距离并不远,温巧芸是站在院子外面喊的,这个地方虽然看不到院子里的情况,但声音却能传过去。
  朱文旭听到声音就连忙出来,温巧芸手里还拿着一个勺子。
  “我估计他们这么早过来,肯定还没吃早饭,就煮了点面疙瘩汤,不过煮太多了,我拿不动。”
  朱文旭大步跟着温巧芸进了厨房,看到那一大锅疙瘩汤,连忙道:“拿得动也不能拿啊,这么多这么烫,要是烫着了怎么办?”
  温巧芸找了一个干净的大缸,又洗了两遍,直接用水瓢把疙瘩汤舀进去:“中午要不要做饭?要的话,我就让李婶子和刘婆婆再来忙一天。”
  装着疙瘩汤的大水缸被放在一个背篓里,盖上盖子,朱文旭就直接背了起来,温巧芸则是提着十几副碗筷跟上。
  “煮一顿吧,管事的说他们昨晚连夜从县城出发,估计回去的时候也不会歇,别的咱们帮不上,做一顿饭还是可以的。”
  温巧芸点点头,算是同意了。
  面疙瘩汤不是什么好东西,可至少暖和啊,对连夜赶路,本来就冻坏了还要继续干活的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几乎每人都喝了两大碗,一边喝还一边道谢。
  温巧芸把碗筷送到之后就离开了,在村里转了一圈,找到了正在地里干活的李婶子和刘婆婆,让她们再帮忙做一顿饭,工钱照样给。
  刚才她听那管事的说,组装家具也很快,最多一个半时辰就好了,温巧芸就让李婶子和刘婆婆现在就开始准备饭菜,等那些工人忙完,正好吃了午饭就可以回去了。
  两人自然没什么不答应的,只是在跟温巧芸一起回去的时候,李婶子的忽然说了一句。
  “小芸,我婆婆今天去镇上了,说是打算买点粗面回来,明天就小年了,你们新房子也好了,准备什么时候搬家啊。”
  这前言后语的,也没什么关联,不过温巧芸倒是一下子就明白李婶子的意思了。
  这是准备趁着过年过节的,偷偷摸摸买一些粮食回来存着呢。
  而且这也说明,李婶子的婆婆肯定知道这件事了,那就好。
  “我们看好日子了,后天就搬家,文旭说还要办个乔迁酒,今天下午或者明天一早,我们就去镇上买东西。”
  之前因为不确定房子能不能按时完工,所以这乔迁酒的事情,还没告诉过别人。
  刘婆婆一听,连忙道:“真的啊?小芸你怎么不早说?这乔迁酒可忙着呢,明天婆婆去给你帮忙。”
  李婶子也说:“还有我,不过只有我们两个人还不够,待会儿我们做完饭回去了,到处给你说一说,到时候肯定不少人会来帮忙的。”
  毕竟村里今年因为温家盖猪圈盖房子,前后加起来三个多月的时间,村里好多人都挣了不少呢。
  这种时候,若是温家有事却还不去帮忙的话,被人说闲话事小,小心以后温家还要人干活赚钱,可就没机会了。
  温巧芸不知道李婶子心中所想,不过还是道谢:“那就谢谢婶子了,等晚上的时候,我再跟文旭商量商量。”
  她还没亲自主持过办酒这些事,这辈子没有,上辈子也没有,很多东西都还不懂,可不得跟朱文旭好好商量一下。
  做饭的地方距离新宅子不远,当初为了方便,简单搭了一个茅屋,砌了一个土灶,现在土灶还在,做饭的家伙事儿,昨晚全部收在新家前院的一个房间里。
  除了锅碗瓢盆,还有一些粮食等,温巧芸又回家提了两只兔子过来。
  前几天家里的兔子又下了两窝,原本只有几只兔子,现在已经发展到快一百只了,若不是正好等两天办乔迁酒也能用得上,她都准备卖掉了。
  蔬菜都在地里,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两人主厨自己商量着来,既不会浪费,又不会给东家丢面子就行,别的,温巧芸就不过问了。


第159章 准备乔迁酒的菜单
  说是跟朱文旭商量,其实完全不用,毕竟办乔迁酒这种事情,他肯定没主持过,何况在乡下办酒,也确实不用太隆重。
  不过温巧芸以前也没参加过宴席,毕竟她以前确实没人缘,不过根据上次李婶子家办事来看,一般来吃席的,每家每户也只出一个人。
  整个明月村也就六七十户人家而已,再加上帮忙干活的,十桌差不多就够了。
  除了这些,两人在这边也没什么朋友,毕竟以前的温巧芸在明月村人见人怕,出了明月村也是瞒了身份,谁也不知道她。
  朱文旭就更不用说了,亲朋好友都在京城,除非是提前一个月给那边送信,否则没人能赶得上后天的乔迁酒。
  想着,温巧芸就去拿了笔和纸,她用的笔都是炭笔,没烧完的柳树枝,裹上一层布帛,写着娟秀小字。
  之前李婶子家因为是白事,白事不成双,所以是七个菜。
  她这乔迁酒又不一样,好事可以成双,八个菜正好。
  温巧芸一边琢磨,一边提笔写下。
  红烧兔肉;
  干笋炖鸡,芹菜炒肉,再上一个蒸蛋,四个荤菜也就差不多了。
  家里的花生还有不少,她平时也没怎么弄了吃,正好这次可以做一个椒盐花生,也顺便让大家认识认识这个东西。
  不出意外的话,等她先种一轮,拥有更多的花生之后,是会把种子推广出去的。
  这就五个菜了,再来一个蔬菜汤,用少量红薯淀粉做的那种蔬菜汤,正好家里还有前段时间做的皮蛋,切一份,再来个素菜,八个菜就差不多了。
  琢磨完这些,温巧芸又在下面记上明天要买的东西,之前李婶子家办事的时候,桌椅碗筷都是村里人拿来的。
  这倒是很常见,她上辈子的时候,邻居们办酒也是这样的,东西都是东家一些西家一些,凑起来。
  毕竟谁家也不会天天办酒,用不上那么多的东西,而且村里人也不会那么富裕,买太多东西回家搁置,反而浪费钱。
  不过温巧芸想了想,决定还是全部自己买。
  先不说她跟村里人来往比较少,接这些东西不方便,再说对她来说,这些东西以后也不一定就会全部搁置了。
  就买几张便宜的桌子,和一些碗碟筷子什么的,也用不了多少银子。
  想了想,温巧芸在菜谱上又加了一个红烧肉和一个清蒸鱼。
  至于主食,自然是红薯高粱饭;
  再用荞麦和精面粉蒸一大锅馒头,想吃馒头吃馒头,想吃饭的就吃饭。
  刚写好,朱文旭就回来了,温巧芸顺手就把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