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人生赢家的对照组[快穿]-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如何不让百姓们怨声载道,畏官府如虎?
他过去的时候是打着巡视河道的目的,结果百姓们以为他是来找人重修河道的,一个个吓得连夜逃跑。
可河道能不修吗?他只是轻轻砸了一下,就出现了裂缝,这样的破烂工程,汛期来了,那是妥妥被冲垮的命。
所以四贝勒当机立断,把洪大人和他相关的一干党羽全部下狱,然后那几个参与的富商之家,全部抄家。
至于河道,必须在汛期之前修好。
可是因为之前官府的作为,让百姓们都害怕,吓得躲到深山里不敢出来,或者去亲戚家避难。
这样的情况下,四贝勒不好强硬征调,要知道这里的气氛之紧张,差一点就要官逼民反了。
最后四贝勒做主,把抄出来的财务,全部用来修建新的河道,也不用按服役的名义了,直接出钱雇人。
刚开始百姓还不敢相信,四贝勒就下令,工钱一天一结,绝不拖到第二天。百姓们听到衙役们来宣传,做主的是皇子,有那实在吃不起饭的,抱着试试的心态来了。
果然当天就拿到了工钱,还比预期的多了一点,另外干一天活,还包两餐,中午和晚上都能分到一个大馒头,这条件就算可以了。
之后愿意来的百姓越来越多,四贝勒见步入了正轨,就把事情交给了当地剩下的官员,自己写了折子呈到御前,之后就回京了。
在这件事上,四贝勒有几件事不合规矩,其一没有上报,经过皇帝的允许,就私自抓捕官员。其二抄家抄来的财务,没有经过户部,就直接被他挪用,拿去修建河道了。其三,把服役直接改成了雇人付薪水。
这表面上看着没什么,却是打破了官场的规矩。
为什么古代服役那么苦,人人闻之色变,还不是服役有硬性的规定,是百姓不得不干的事,而且是苦活累活,像修水道修路建庙。
服役也就算了,还吃不好睡不好,每年死在上面的百姓不计其数,就算没死,几个月劳役下来,人也得脱层皮。
这么苦这么累,百姓当然不愿意干。
可这是不愿意就能不干的吗?要是百姓不干,路谁去修,河道谁去清理?
路不通会影响中央对地方的掌控,这是动摇皇权,动摇国本的事。
河道不修理,往往面临的就是洪涝,黄河沿岸那么多百姓,涝一次就是伤筋动骨,几十万百姓颗粒无收,流离失所。
这是不得不干的活,官府必须强制百姓去干,百姓不仅得干,还不能有怨言。
可现在四贝勒这么做,就是打破这一规则。
人家都能拿钱给百姓干,为什么你不行,还非打即骂的。
是不是因为钱都被你们这些贪官贪污了,所以你们逼着我们死命干,补上你们贪污的漏洞?
百姓会不会这么想?
会,而且是一定会这么想!
在百姓眼里,天下无官不贪,官即是他们头上的枷锁,也是剥削他们的人。
一旦这个想法形成了,那所有的劳役都变成了剥削。
这样一来,就存下了怨气了,是真的会反的。
所以四贝勒这事做的非常不地道,不讲究。但你能说他做错了吗?
修建河道刻不容缓,这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最快的办法。
至于那些后遗症,他已经提前做了预防,让当地官府每天都要宣传一遍康熙的恩典。
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百姓们,皇上知道你们已经服过徭役了,知道你们辛苦了,可因为贪官不做人,害得你们白白辛苦。现在贪官们已经被皇上惩治了,可河道不得不修,不然汛期来了,大家的庄稼,房子都全没了。可皇上也不忍你们再来一次徭役,所以把贪官和奸商家抄出来的钱财都用在了修建新的河道上。而这一次,你们不仅能吃的饱,还有工钱拿,感谢皇上的恩德。’
百姓们不懂大道理,但一些生存的智慧还是有的。
知道河道必须要修,如果不修,他们一年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可能因为一次发大水,就全毁了。
现在修还有工钱拿,心气一下子就平了,卖力干活不说,也在官府的带动下,感谢皇上。
至于第二年徭役恢复正常,那不是去年是特殊情况嘛,是皇上额外开恩,没什么好说的。
四贝勒把康熙处处摆在前面,避免了邀功之嫌,又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隐患,算是完美解决了这件事。
至于那些不合规矩的做法,康熙也只是轻轻敲打了一下,让他避避风头,回府里待着就算了。
这事不算大,唯一有点麻烦的是,那个洪大人是索额图门人,算得上太子一党,四贝勒这样做,有打太子脸面的嫌疑。
在回京之前,他给太子去了一封信,专门说了此事。
太子有点不高兴,但也没说什么。
河道有多重要,他这个太子的当然知道,皇父年年都要派人巡视,隔几年还会亲自去,就代表了它的重要性。
所以四弟做的也不算错,他一个大清太子,容人的雅量还是有的。
当下,他本打算揭过去了,还专门找人和索相说了。
没想到索额图压根不听他的,还在今天的朝会上,让人弹劾四贝勒。
被皇阿玛问到脸上,太子的神情也不好,死死盯着那个出面的官员,就想他看到自己的脸色,自觉的退下去。
然而那官员一直跪着头垂下,没有看任何人,只嘴里一条条说着弹劾四贝勒的话。
太子恨不得直接一脚踢过去,可他不能,他是一国太子,再大的事也不能失了从容和稳重。
他抬头看了皇阿玛一眼,此时康熙的脸上已经满是怒火,那怒火中还夹杂着一丝心疼。
太子从小就是康熙带大的,认了解康熙,兄弟中没一个比得上他的。
康熙这翻表现,显然中间还有别的事啊,绝不仅仅是因为有人弹劾四弟,就这幅表现。
不说别的,就他们这些兄弟,自观政以来,被弹劾的还少吗?
说他这个太子奢侈,用度花费甚至超过了皇帝,说他的奶父凌普贪污受贿,重奴行凶。
说大阿哥逞匹夫之勇,粗鄙无礼,既然拿鞭子责打下属官员。
说三阿哥爱结交文人,常常与人寻欢作乐。
说四阿哥性情尖厉,为人刻薄寡恩,等等等等。
只要细数,在场的从大哥,到十四,就没有一个不被弹劾的。
十五那是还没有上朝,等着吧,只要他一旦领了差事,就免不了被人吹毛求疵。
可这些康熙都心知肚明,甚至他自己,也能接到指责他做的不对的折子,御史嘛,专门就是干这个的。
那为什么今天康熙表现得如此愤怒呢?
太子不由偷偷去看梁九功,只见他垂下眼,一动不动好似一尊雕像。
太子心里一咯噔,平日里梁九功对他们这些皇子可谓是恭恭敬敬,而且是能提点就提点。也不是为了他们以后多照顾,只是希望他们表现好点,别让皇阿玛生气,他这个贴身奴才也好做点。
可现在梁九功这幅做派,就说明一定出事了,还是大事。
他心里不由惴惴,旁边的大阿哥还在火上浇油,“就是,太子旗下的门人贪污河道的银两,本就罪该万死。居然还有脸弹劾别人,太子您也不管管,哪里有一国储君的风范。”
太子狠狠闭了闭眼,老大,你这个棒槌!
他二话不说,立刻跪下来请示,“贪污决不能容忍,四弟办的好,请皇阿玛重罚那些官员。另外李御史污蔑皇子,以莫须有的事构陷皇子,可见对皇家的心不臣,儿臣怀疑他结党营私,因为私情就构陷皇子,还请皇阿玛彻查,并重重惩罚。”
太子这话里有几层意思,首先,四贝勒拿下的那批以洪大人为首的官员必须严惩,他这个太子不会保。其次,这个李御史敢弹劾皇子,一定是受了别人的指示,让皇帝彻查。无论查出是他太子门下所为,还是有人构陷这个太子,顶着太子门下的名义,去对付四皇子,好让兄弟阋墙,都要查清楚,绝对不能放过这种在皇家兄弟之间搞嫌隙的人。
太子这一翻表态,满堂皆惊,就连索额图都忍不住焦急的看他。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李御史就是索额图的人,就是太子的人。
太子这一表态,就代表他放弃了这些人,这于太子党而言,是个沉重的打击。
原因也很简单,这是给了康熙借口,狠狠削弱太子党的势力。
太子胤礽自从被封为太子,身边渐渐聚拢了一股庞大的势力,而这势力是以索额图为首的。
随着太子表现越来越好,而康熙则渐渐年老,太子的势力已经威胁到了皇权,这让康熙非常不满。
然而太子是他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又一向做的很好,他对太子还是满意的。
所谓打鼠怕伤了玉瓶,康熙现在就是这样的状态,他想削弱索额图的党羽,然而难免伤及太子,所以一直迟迟下不了手。
现在太子亲自请旨,让康熙直接查,往深了查。
也就是说,李御史将作为一条引线,可以牵扯出后面无数太子党,至于要弄下去多少,全看康熙的心意。
这如何不让众人惊讶,如何不让索额图大惊?
康熙听完,眼中闪过满意之色。他扫视了周围人一眼。
几个皇子知机,马上跪下来请旨,“请皇阿玛下旨彻查。”
其他大臣见有人带头,也都纷纷跪下来请旨。
至于索额图和索额图一党,各个面无血色,身上冒出冷汗。他们不敢埋怨太子,更不敢怨恨高高在上的皇帝,只拿愤恨的目光盯着李御史。
此时李御史哪里还有刚刚的意气风发,整个人惊慌失措,恨不得晕过去。
他知道自己完了,不仅是他,他一家甚至是一族都完了!
御史弹劾本不是错,可他被打上党争的标签,还涉及包庇贪污,就是大错特错。
他拿希冀的目光看向索额图,索相,这都是您让我做的啊!
然而索额图也是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康熙离开,然后太子以及众皇子跟着离开。
出了大殿,大阿哥看着皇阿玛远去的龙辇,“我说,太子你今天发什么疯,怎么好端端的就愿意舍弃你那些走狗了呢?”
两人斗了这么久,都知道对方的性格,如果不是发生什么事,太子绝对不会这样做。
他好面子又爱惜羽毛,即便知道是错的,也会按下去然后自己处理好,绝对不会在朝会上,不管不顾的就让皇上去查。
那查出来什么,他还能控制的住吗?
别阴沟里翻船才好,大阿哥幸灾乐祸的笑着。
太子讥讽的看他一眼,懒得和这个不动脑子的蠢货说什么,询问其他人,“老四人呢?”
四阿哥胤禛绝对是最勤勉的,从来不会缺席早朝,除非病得起不来床。
可他前两天才回来,看着除了消瘦点,人精神奕奕的,也不像生病的样子啊!
“对啊,老四呢。”大阿哥也疑惑,刚刚在朝上他不好问,现在终于能好奇问出口了。
众位皇阿哥都摇摇头,表示他们并不知道。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很快,太子的贴身太监过来了,太子见他脸色沉重,问道,“出了什么事?”
太子看着众位阿哥都在,想到刚刚梁九功派人来传的话,忙以众人都能听到的声音道,“昨晚四贝勒府的大阿哥没了,是时疫。四爷连夜把棺椁送出了城,皇上正为此事难过呢。”
众人先是一愣,十四呆呆的道,“你没说错吧,是大阿哥,不是二阿哥?”
弘盼的病弱京城皆闻,可弘辉是个健康的啊!
那太监低低的垂下头,“是大阿哥。”
完了!
众人心里一凸,那可是四弟/四哥的嫡子,皇阿玛皇孙不少,但嫡孙真是凤毛麟角,满打满算也不过三个。弘辉是其一,还有大阿哥的嫡子,和三阿哥嫡子。
现在三个还去其一,而且四弟/四哥的儿子本来就少,那就怪不得皇阿玛心疼了。
在人家嫡长子去世送葬的时候,你去弹劾人家,这不是撞到皇阿玛的心坎上吗?
太子知道后,遗憾之余,不由为自己刚刚的机智点赞。
他是亲身感受过的,皇阿玛对于自己的儿子有多好,可随着他们这些儿子渐渐长大,掌握了权柄,皇阿玛感受到了威胁,就把这些感情转嫁给了更小的阿哥们。
至于他们这些成年的,大部分是防备了吧?
可现在四弟那事,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本身没大错,还能说得上是功劳,毕竟他成功阻止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洪灾,大功一件。
可皇阿玛顾及自己这个太子的颜面,不仅没有赏赐,还让四弟回府休息。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苛待功臣,而这功臣还是他亲生儿子,皇阿玛岂有不愧疚之礼。
偏偏在这个时候,四弟的儿子没了,还是寄予厚望的嫡长子,想想都知道,皇阿玛对四弟的心疼肯定到达了顶峰。
可偏偏索额图作死,让李御史在这个时候弹劾四弟,这不是老虎头上拔须,什么算是?
刚刚皇阿玛那语气,如果不是他反应快,估计下一秒,怒火就全到自己身上了吧?
太子庆幸的时候,其他阿哥也恹恹的。
他们和老四是政治敌手不错,可也是兄弟,兄弟没了嫡长子,他们心里也提不起劲。
众人没多说什么,都散了,回府后各自打发了贴身奴才,去送丧仪。
他们不能亲自去,因为弘辉是夭折,还是时疫没的,只能这样表示表示。
紫禁城内发生的事,很快就传到了郊外的皇家寺庙。
离开京城后,他们就来到了此处,由方丈亲自主持,念经,超度,焚烧,然后入殓。
虽然是火葬,但骨灰盒还是要放入棺椁的,然后在庙里享受一年的香火供奉,再下葬。
在主持这些仪式的时候,即便卫其轩身体不舒服,仍然全程参与。
并且,他还亲自为弘辉点了一盏长明灯。
此举作秀的成分居多,然而对于四爷来说,却是真真切切的感动了。他的二阿哥,果然有情有义!
只要这长明灯还在,他就可以和四福晋来这里悼念弘辉,并且希望借此保佑这个孩子未来可以投个好胎。
等到所有的仪式都走完,卫其轩累惨了,被太监背着回了斋房,灌下一大碗药后就沉沉睡去。
而四爷这时请庙里懂医术的大师给他把了脉,知道没有问题后,就去了前殿,打算多抄几遍经书,多念几卷经文,为弘辉祈福。
傍晚的时候,卫其轩终于醒了,被伺候着吃了斋饭。
收拾好后,他估摸着京城的消息已经到了,于是让人扶着他去前殿。
果然,苏培盛正在和四爷禀告今□□堂上发生的事,以及皇上后续的处理。
等到他说完,卫其轩才上前见礼。
四爷看他,惊奇不已,“这就是你坚持让我寅时就出发的原因?”
原本四爷是打算等到城门开的时间再出发的,那会儿人也少,还有护卫在两边护着,不担心惊扰了百姓。
可凌晨三点的时候,卫其轩却提醒他,“可以出发了。”
四爷以为儿子不懂,细心的教他,“城门是寅时四刻开门,现在出发,只能让你大哥停棺等着。”
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