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神笔聊斋 >

第175章

神笔聊斋-第175章

小说: 神笔聊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圣帝君庙就修在城北正面的山腰上面,坐北朝南,苏阳来到这里的时候,关圣帝庙的神官正和人一起清理这里杂物,看这些出力干活的人,大多数都只是平常百姓。
  庙宇已经被拆了过半,四下里多是断壁残垣,苏阳走进关圣庙中,看到这关圣庙中的大梁摇摇欲坠,房间内四下漆黑一片,唯有关圣帝君像一如往常,只是失了双眼。
  整个关圣帝君庙恐怕都要拆了重建。
  “关圣帝君庙坐北朝南,我们修在北山,就是为了让关圣帝君能够眺望整个淄川,护佑淄川百姓。”
  关圣帝君庙的神官五十来岁,和苏阳攀谈,眼见关圣庙如此模样,心中凄凉,说道:“修建这个关圣帝君庙,我存了半辈子的钱,但是现在全没了……”
  苏阳看着关圣帝君神像,这众多神像之中,唯有关圣神像不曾染黑,傲然伫立。
  “神像上的双眼是什么做的?”
  苏阳询问神官。
  “两颗翡翠石。”
  神官看着关圣神像,说道:“我在幼年的时候,父母去了,无人照应,生了一场大病,八九岁的寒冬,衣不遮体,病恹恹的躺在关圣帝君庙前面,夜里的时候忽然梦到了关圣帝君,关圣帝君说我父母皆是贼盗,前人有过,后人承负,这一支本该绝后,但他看我孤苦伶仃,遭受苦难,实在不忍,就赐给了我两块翡翠石,等我梦醒的时候,这两块翡翠石就在我的胸前,病症也自然好了。这两颗翡翠石被我带着,百病不生,便是隆冬腊月,六月暑天,皆如平常,因为关圣帝君曾说我这一家合该绝后,我也不娶妻,这么多年走南闯北,辛勤耕耘,已经能够顾及自己冷暖,也有钱能立一个关圣庙,将这两块翡翠石作为眼睛还回去……不想竟然如此。”
  苏阳拍拍神官肩膀,兴许是这一个关圣庙别有意义,关圣才会让苏阳来此写幅对联。
  “没事,翡翠石会回来的。”
  苏阳安慰神官道:“关圣帝君庙也会立起来的。”
  “但愿如此……”
  神官点头,说道:“我也报官了……”
  关圣帝君像上的眼睛,分明就是被人所挖,再看庙中一切,苏阳觉得他能够找到这两颗玉石的下落,不过在那之前,应当去看看许大。
  苏阳带着陆岩,来到了山坳中的小山村里,和村民们见过之后,就专程来到了许大家中。
  这家中是一个低矮泥土房,院内跑着几个母鸡,正院中也有一年近三十的端丽女子正在纺线织布,一个体格健壮,络腮胡子的大汉坐在院中桌上,手中拿着酒,就着桌子上面的野猪,鱼肉大口吃着,看到有客人来,在这乡下,女子也并不回避,而那体格健壮的人抬起头来,连忙迎了上来。
  这人就是许大。
  看到苏阳和陆岩来此,甭管认不认识,先就请两人入席,纺线的女子则移步后厨,准备再添两个菜。
  苏阳和陆岩也不曾吃过饭,索性就留在这里,陪着喝上两口酒,然后询问此事。
  “我是打鱼的。”
  许大听苏阳询问此事,说道:“我们这些打鱼的都是晚上出门打鱼,白天就在家中睡觉,昨天关圣帝君庙之事,我似梦似醒,听到轰隆的一声,就看到关圣帝君庙里缠绕着一阵阵黑烟,当时我喝了不少,看的没有那么真切,但是雷声和黑烟真是有的……唉,这事我应该烂在肚子里,就因为天亮酒醒,多说了两句话,可能都惹上官司了……”
  听说县令要来审问此事,他们这些穷苦人家,招惹到这些当官的准没好事。
  “你再想想,究竟是先听到了雷声,而后起的黑烟,还是先起的黑烟,接着听到的雷声?”
  苏阳认真问道。
  许大皱眉想想,问道:“这有什么分别吗?”
  “有。”
  苏阳笑道:“若先有黑烟乌云,再有雷声,那是天雷,若是先有声音,再有黑烟,那是地雷。”
  许大只是一个渔民,不懂这天雷地雷的分别,但是仔细想想之后,说道:“我喝酒之后睡的很沉,应当是先有声音让我醒来,才看到关圣帝君庙。”
  苏阳点头,那这就说的通了,就是有人挖了关圣神像中的眼睛,然后引雷爆破,本想消除痕迹,但关圣神像屹立不倒,让他露出了马脚。
  “许大,县令来了……”
  外面有人急匆匆的跑来呼喊。
  许大和陆岩连忙站起来,唯有苏阳轻轻倒了一碗酒。
  来的正好!


第301章 百缘凑巧
  淄川县令王舜英昨天刚刚来此上任,今日就听闻关圣帝君庙中有异,匆匆处理了手边之事,便是天已昏黑,仍旧是来到了这边的小山村里,而他对此事这么上心,则全因来这里的路上遭遇鬼物,路途中得一仙人帮助,而这仙人来到淄川,便是为了给关圣帝君庙写对联。
  来到关圣帝君庙这边,兴许能碰到仙人,即便没有碰到,处理此事,定也和仙人心意。
  这些关节,王舜英盘算的很清楚。
  轿子在村外落下,王舜英被捕头杨刚,师爷封章四的带领下,随着乡贤,里长一并往许大的家中而来。
  “许大,这就是我们淄川的县令王大人。”
  里长走早最前,先行介绍,又看苏阳穿一身堇色衣服,自顾的吃肉喝酒,丝毫不将县令放在眼中,伸手便来拉苏阳,便意欲让苏阳站起来,只是苏阳态度安闲,身体却若生根,里长的这一点力气根本拉不起苏阳。
  许大迎了出来,在里长介绍后,连忙行礼,毕恭毕敬。
  “苏先生,您在这里!”
  王舜英却在许大行礼之时,看到了坐在后面的苏阳,满是欣喜,伸手略扶一下许大,便来到了苏阳跟前,说道:“柳沟寺里,先生清晨不告而别,我只道我们缘尽于此,不想竟还有相见之日。”
  里长连忙缩回了手,原本他当苏阳没有眼色,看到了县令来此,居然如此坐在酒桌前面,实在对县令不敬,故此伸手相拉,但此时此刻,里长却感觉是自己没有眼色……看到县令来了,仍然能坐在酒桌前面的会是普通人吗?
  苏阳转过脸来,看向王舜英,扫视一圈,在这人群中还看到了慧胜和尚,一身袈裟双手合十,看到苏阳也不胜欣喜。
  “我虽先走,却比你们后来淄川。”
  苏阳瞧着王舜英笑道:“也正因我来迟了,这一耽搁,关圣帝君庙就有了祸端,神官按在关圣帝君塑像双眼处的翡翠石都被人挖走了。”
  苏阳对丢翡翠石之事下了定性。
  此事并非是妖魔作乱,而是有人在暗中作祟,并且将这想法传达给了王舜英。
  “我便是因此而来啊。”
  王舜英听苏阳说及关圣帝君庙之事,说道:“昨日我来到了淄川城内,任职就有一大堆的事情,一直忙活到了今日,方才将淄川政务,大体概况有所了然,今日先通传了柳沟寺中的劫案,下了文书,便又听到了关圣帝君庙中的事情,猜想到先生可能来此,便赶忙过来。”
  王舜英将这两日琐碎之事略略说了,看着苏阳问道:“先生,您既然知道关圣帝君庙之事是人所做,可知道做下此事的凶犯何处?”
  面对苏阳这等神仙人物,王舜英自当时时讨教。
  苏阳手中端着酒碗,瞧了瞧王舜英,笑道:“我已经知道了凶犯是谁,但这凶犯,应当由你去抓,我若告诉你,淄川百姓便不知你的贤明。”
  我若说现在我也不知道,就伤了自己的格调……
  出门在外,苏公子也是个体面人。
  “是及,是及。”
  王舜英听苏阳此言,连连点头,暗叹神仙果然想的深远。
  他刚到淄川,自当做出几件大事,让淄川的百姓们知道他的贤名,也知道他做事和宋县令截然不同,若是仅靠苏阳指点,便是抓到了凶犯,淄川百姓将只听苏阳神通,而不知他作为县令的本事,这个案子便是一个开端。
  “虽如此,还是要请先生指点一二。”
  王舜英对苏阳请道。
  “好说,好说。”
  苏阳端起酒碗,喝了一碗酒,让王舜英附耳过来,小声说道:“关圣帝君庙中境况,非是天雷所劈,而是地雷所发,你只要回去,让捕头暗访城中,近日来谁在城中购买许多火药,该有所得。”
  苏阳把自己的线索和破案思路告诉了王舜英。
  王舜英听苏阳所说,连连点头称妙。
  “去吧。”
  苏阳对王舜英说道:“早日将此案破了,把这个窃取翡翠石的匪徒捉拿归案,也让翡翠石物归原主。”
  王舜英点头,却并不动弹。
  苏阳看向许大。
  许大自知道苏阳和县令关系匪浅之后,此时被苏阳一看,便有些不知所措,连忙低下头去。
  “端是好酒。”
  苏阳看着许大称赞,问道:“你的酒是从什么地方买的?”
  许大听苏阳询问,呐呐道:“些许薄酒,都是在淄川街头白老头家中买的,这是白老头家中数代相传的酿酒秘方。”自从知道苏阳身份不凡之后,许大有些不知应当如何跟苏阳说话。
  两人自然便拉开了许多距离,不复适才热切。
  “不必如此拘谨。”
  苏阳看许大如此,说道:“你常年夜里外出打鱼,饮酒睡在水潭边上,浑身上下多有湿寒,此时你正当壮年,尚且不觉,但年常日久,必有祸害,恰好我知道一个方子,这方子是皇帝赐下来的药酒,你可要听仔细了。”
  许大热情好客,颇对苏阳胃口,并且苏阳看他身体之中,隐隐絮绕阴气,大约是和鬼物相处时间不短,才有这般病症,不由让苏阳想到了聊斋中的一个人,兴致起来,便给他开一酒方,疗他病症。
  聊斋里面有一故事叫做《王六郎》,讲的便是在淄川这里的渔民许姓人嗜好饮酒,因此交了冥间酒友之事。
  故事中,许姓人家住淄川城北,嗜好饮酒,每天夜里都是撒网之后,就躺在一边喝酒,每一次喝酒之前,都要倒下一杯叫“河里的溺死鬼得饮”,和许姓一起打鱼的人往往空着,唯有许姓每每满载而归。
  这般不知过了多久,夜里忽然有人上岸和他同饮,这个人便是王六郎。
  历来都是许姓人往水中倒酒,而王六郎在水中帮他驱鱼,后来两人相处半载,王六郎在水中终于等到了替死鬼,但在要将此人抓成替身的时候,王六郎却将那个人推上岸去,宁愿自己永久沉在冰冷水中,也因此一善,成为了招远县的土地,到了招远县后果然庇护一方百姓,而许姓人一平凡常人,家中一般,仍然愿意奔波千里,去招远县见见王六郎。王六郎也彰显灵异,让招远县的人济度许姓,回来之后,许姓人家中稍富,不再从事渔业。
  苏阳仅仅是看许大气度和身上阴气,自觉许大该是那人,却也没有详细求证,是也好,不是也好,对苏阳并不重要。
  “蜜炙箭芪二两,当归一两二钱,茯神二两,党参二两,麦冬一两,茯苓一两,白术一两,熟地一两二钱,生地一两二钱,肉桂六钱,五味子八钱,枣皮一两,川穹一两,龟胶一两,羌活八钱,防风一两,枸杞一两,广皮一两共十八味药材。”
  苏阳自顾的说起了方子,待到这一十八副药材说完,看着许大说道:“这药方最能祛寒,对你来说大有益处,外加红枣二斤,冰糖二斤,泡高粱酒二十斤,你用此法泡酒,常年饮用,强身健体,寿数自长。”
  这药酒方法,苏阳平直说来,在场众人均能听到,不少人也在竖耳倾听,但是这一十八副药材有多有少,早已经让他们听的晕头转向,若不是专业大夫,仅凭听一遍,可记不住这些药材,唯有许大被苏阳点名,缘法最深,记的清清楚楚。
  这酒可以让许大平常饮用,倘若当真是《王六郎》篇目男主,这酒也可以让王六郎来饮用,水火相济,这酒活人死鬼都能喝,当然,对人的益处是更大几分的。
  “多谢先生。”
  许大对苏阳诚心感谢。
  苏阳笑笑,自顾倒上一碗,一饮而尽。
  “先生。”
  王舜英听到这个药方,皱眉思索一阵儿,看苏阳问道:“先生,这是哪一个皇帝赐下的药酒?我怎么不曾听闻?”
  “嗯……这不重要。”
  苏阳直接岔过此话题,看着王舜英问道:“你还有事?”
  王舜英听苏阳如此,多看苏阳一眼,这皇帝该不会是您随口杜撰的吧。
  “还有一事,我想烦劳先生跟我去韩家赴宴。”
  王舜英刚刚上任,淄川县丞便联络当地豪强,要晚上和王舜英见见,就在淄川韩家花园中摆开酒席,为王舜英接风洗尘,而他一个外来的县令,自然要和当地的豪强们搞好关系,但同时也要显出自己的能耐,如此才能在淄川当地吃的开。
  韩家就是白日苏阳所见的韩月蓉家中。
  “先生。”
  王舜英凑在苏阳耳边,说道:“韩家是淄川望族,名声很大,但是据我秘闻,韩家的内宅有秽物,让韩家内院不得安宁,故此我请先生广施妙手,为韩家除去此祸。”
  若是他能带着苏阳除了韩家灾祸,韩家必然对他感激涕零,王舜英在淄川的位置就稳了。
  作祟……
  昨夜苏阳神魂出游,曾经在韩家走过一圈,对韩家情况了然于胸,韩家内宅作祟之事也了解,却没有插手,此时又听说起韩家之事,苏阳掐指一算,笑道:“甚好甚好,百缘凑巧。”


第302章 两者皆贼
  淄川县城,韩家是为望族。
  苏阳带着陆岩,随县令王舜英来到了韩家的时候,陆岩见韩家果然是楼台高阔,处处不凡,进入到了韩家之后,王舜英和韩家的家主,月蓉的父亲韩忠良寒暄一阵儿,方才引领着苏阳等人往后院花台,在这后院里面自然有假山水榭,池塘花景,陆岩走在这里,只见处处明净,自己一身脏衣裳,不免便有自惭形秽之心。
  “坦荡点。”
  苏阳对陆岩笑道:“你只是衣服脏了点,手却是白的,他们这些人衣服虽然干净,手都是脏的。”
  陆岩虽不明苏阳话意,但无端便放下心来。
  在这后院之中穿了几个小院,方到了一处戏台,在这戏台上面,戏班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王舜英亲至,方才点戏开唱。
  “这一位是苏仙师。”
  王舜英拉着苏阳,对前来见他的诸位士绅说道:“在柳沟寺中,曾经遇到一个大鬼,其大能顶房梁,便是苏仙师出手,将那大鬼化作石头,方才让我幸免于难。”
  能够将苏阳带到这里来,王舜英自然不敢有丝毫亏待,周围的士绅们围着他说了不少话,王舜英生怕冷落苏阳,连忙将苏阳介绍出去,又说道:“柳沟寺中大鬼石头,你们皆可以亲自去看,我身旁的这个慧胜和尚,便可以作为明证。”
  慧胜和尚也随着来到这里,在这酒席场合中,慧胜和尚略略低头,对着诸位士绅们行一礼。
  “原来是柳沟寺中的禅师。”
  韩忠良听闻如此,连忙请慧胜和尚移步静室,吩咐下去,让人给慧胜和尚准备素斋,而后问苏阳道:“敢问仙师在哪一座名山修行?”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苏阳平平淡淡说道。
  道在方寸,何必山林。
  斜月三星,是一颗心。
  心无染著,便是在车水马龙,比肩接踵的环境中,仍然可以作为仙都乐土,心有挂牵,便是置身名山秀水,也会做出种种丑事,二龙山的玄真观,青云山的普贤寺皆是如此。
  乐境苦海,欲界仙都,皆由心来把控。
  只是眼前这些士绅却不明白苏阳的哑谜,听到苏阳说这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皆是想到了西游记,个个哈哈大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