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继后难为 >

第2章

继后难为-第2章

小说: 继后难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如今看来,在外名声不显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最起码不会被人注意到。
  孟氏已经想好了,这段时间一定要约束着顾华清,让她在家老实呆着。等到陛下选出新后,一切尘埃落定以后,才能让她出门。
  顾华清还不知道她已经在孟氏那里被单方面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不能再随意出门的事实。
  一听到孟氏提到她的亲事便完全丧失了兴趣,乖乖的在自己的位置坐下,笑着转移话题:“母亲,快开始用膳吧,澈儿刚才就说他已经饿了。”
  顾澈看了一眼让自己“早就饿了”的姐姐,默默在她身边坐下。对于他姐姐拉他出来转移话题的行为,顾澈已经再习惯不过了,对此完全不想说什么。
  孟氏看着他们姐弟的样子,就知道顾华清是在转移话题,不过她今日也不欲多说,便顺了她的意,吩咐一旁的侍女上菜。
  顾华清自觉逃过一劫,很是感激的把顾澈最喜欢的水晶虾饺给他夹了一个放到碗里,笑意盈盈的看着他。
  顾澈看着顾华清脸上的笑容,有些无奈,但还是把水晶虾饺吃了下去,以示自己接受了姐姐的补偿,并不介意她方才把他推出去挡枪。
  孟氏和顾惟看着一双小儿女的动作,眼中都带着笑意。
  ——————…————
  顾华清最近觉得她母亲变了,而且她有证据。
  曾经她宁愿在家练武也不愿意出门参加那些贵女们的赏梅宴,赏菊宴的时候,孟氏非要她多出门走走。
  而现在,她想出门看看了,孟氏又让她老实在家待着,不要总想着出门。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反正顾华清脑子里有很多问号,怎么忽然之间母亲就变了态度了呢?
  事有反常必为妖,顾华清觉得肯定是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发生了。
  不过顾华清也知道,孟氏总归是绝对不会害她的。既然母亲觉得自己不应该出去,那她就不出门吧。
  其实孟氏倒也不是非要瞒着不让她知道。只是她了解自己的女儿,清清她性子懒散淡漠,必然是不会愿意和皇宫这种麻烦的地方有牵扯的。
  孟氏也觉得她大概率是不会被选中的,便也不想让她知道了徒增烦恼。
  顾华清若是想知道,让人打听一下也就清楚了,但是她自己没想明白,也懒得让人去打听,索性就十分心大的把这件事放下了。
  左右出不出门对她的影响也不大。
  ————————————
  太极宫紫宸殿中,景元帝贺琮正在看着沈相和内阁几位首辅在这段时间里选出的继后人选名单。
  先皇后赵氏是他的发妻,陪伴他多年,却在生产的时候去世,只留下了一个小公主。
  贺琮的后宫妃嫔不多,他倒也不着急再册立一位皇后。所以先后去世以后,宫里是由贵妃,德妃和惠妃三个人共同掌管的,三人相互制衡,又有太后在上边看着,她们自然不敢胡来。
  只是先皇后去世已有两年,寻常人家尚需主母主持中馈,更何况是后宫。几位妃嫔共同掌管,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而且因为他迟迟不肯立后的原因,日子一久,后宫和前朝都有些人心浮动。
  贺琮如今还年轻,又没有嫡子,不管从什么方面考虑,他都需要再册立一位皇后。
  因此在这次有心之人上奏以后,贺琮索性便顺水推舟,下旨让沈相和内阁负责拟定继后的人选。
  毕竟是册立皇后这样的大事,皇后主理后宫,是万民之母,自然该母仪天下,德才兼备。可是这样的女子怎么会是好选的?
  沈丞相和内阁几位首辅为了此事简直是吃不好睡不着,忙的头都要秃了,才选出了四位不论家世,品貌,还是才学都兼备的贵女,递到了陛下的御案上,让他决定最后的人选。
  贺琮看着名单上的四人,除了姓名家世,亲族背景,上边还记录了几位娘子的性格,为人处世和在外的名声,不可谓不详实。
  安国公嫡长孙女杜氏,内阁唐次辅嫡三女唐氏,安阳候嫡女顾氏,还有吏部尚书嫡长女崔氏。
  确实是几位首辅精心挑选出来的,她们无论哪一个,都是上京城贵女中的佼佼者。
  贺琮之所以同意册立继后,一则是想找个人来管理后宫,二则也是为嫡子计,还有先皇后留下的小公主,后宫中没有人有资格抚养这位嫡长公主。
  原本小公主是在太后宫里教养,可是太后又要料理后宫,最近精神越发不济。而且小公主越来越大,也开始调皮。太后实在是分身乏术,确实需要一位皇后来名正言顺的抚养小公主。
  所以贺琮对这个继后最首先的要求就是性情沉稳,贤良淑德,既能镇得住后宫,也能照顾好公主。
  贺琮知道这对即将成为继后的贵女或许有些不公平,但是只要她能做好这个皇后,贺琮就会对她恩宠有加,让她皇后的地位无人能撼动,给她在后宫绝对的权力。
  贺琮看着名单上的四人,又看了负责此事的几位大臣的建言,沉吟了良久。
  辅国公嫡长孙女杜氏和内阁唐次辅嫡三女唐氏,在京中素有令名,甚至被称为“大周双姝”,在一众贵女中很是出名。
  只是她们也代表了朝中一文一武两个派系,不论是哪一个在贺琮看来都不是好的选择。
  大周建朝以来,颇有重文轻武的意味,直到贺琮的祖父周文帝在位时,因为边境战乱,武将的地位才慢慢上升。
  周文帝认为朝堂之上不宜哪一派系太过突出,不然不利于朝堂的稳定,所以一直辛苦维系着文武双方官员在朝堂上的分量。
  贺琮自小得文帝教导,执政理念与文帝颇为一致,好不容易得来的朝堂平衡稳定的局面,他并不准备因此而打破。
  如此一来,便只剩下安阳侯嫡女顾氏和吏部尚书嫡长女崔氏了。
  吏部尚书属于清流一派,他的嫡长女倒也还算合适。
  只是宫里的贵妃出身伯爵之家,吏部尚书乃是寒门出身。若是贵妃的家世高于皇后,恐怕未来易生风波。
  而顾氏出身阳平顾氏,是有名的世族之家,但同时顾家先祖是大周的开国功臣,顾家也属于有爵位的勋贵之流。
  顾氏这样的出身,自然是比贵妃要高。
  但是沈相他们大概是考虑到了勋贵和世家的面子,才把她算上充数,并没有推举她的意思。
  毕竟大周朝为防止外戚干政,极少立世族出身的女儿为后。
  “顾氏······”贺琮的手有一下没一下的扣着御案,在心中细细思索着。


第三章 自不量力
  春和景明,天朗气清。
  温煦的阳光自窗棂透过,斜斜的照进来。
  照到人的身上,带着柔柔的暖意,让人忍不住困倦了起来。
  顾华清坐在窗下的软塌上,手里拿着一本游记,有一搭没一搭的翻看着,只觉得双眼就要黏在了一起。
  古人说春困秋乏,诚不欺我。顾华清在心里迷迷糊糊的想到。
  只是还不等顾华清彻底睡过去,就隐约听到外边朝云说话的声音。
  顾华清有些疑惑的透过窗户看出去,就看到她母亲身边的侍女连翘来了。
  连翘进门的时候,顾华清已经清醒了不少,见她进来问道:“可是母亲有什么事?”
  连翘向顾华清福了福身,开口道:“是二姑奶奶来了,夫人请姑娘一起去老夫人的庆安堂见客。”
  顾华清微微点头:“好,我知道了,你先去回了母亲,我换身衣服就去。”
  等连翘走以后,顾华清便让朝云暮雨给她重新梳妆打扮。
  她在家时向来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此时身上只穿了一件九成新的素色常服,还有头发也是随便挽了一个发髻。完全不像一个侯门贵女,猛一看还不如她院子里的丫鬟鲜亮。
  重新挽发上妆,换了件能见客的衣裳,顾华清才带着朝云暮雨往孟氏的正院走去。
  对于这位来做客的二姑母,顾华清不怎么熟悉,比起在京中经常见面的大姑母,与这位不常见面的二姑母更是不怎么亲近。
  顾华清只知道这个二姑母是她祖父的庶女,后来被嫁给了一个家世普通的王姓进士,后来跟着在外做官的丈夫出京,很少回到京城。
  “母亲,二姑父不是在湖州做官吗?二姑母怎么回京了?”见到孟氏以后,顾华清有些疑惑的问。
  孟氏一边带着顾华清往庆安堂走,一边解释道:“月前你二姑父被陛下召回京,你二姑母他们也都回来了,今日是来拜见你祖母的。”
  顾华清跟着孟氏来到庆安堂的时候,正厅里除了她二婶和两位堂妹,便是一位穿着秋香色衣裙的妇人和一位穿着淡黄色襦裙的十六七岁的少女,正在陪着老夫人说话。
  安阳侯顾惟兄弟三人,还有两个妹妹,除了二房顾恪和顾华清的大姑母是顾惟的同母弟妹,三房的顾恒和如今的这个二姑母皆是庶出。
  顾家三兄弟的关系还算不错,并没有分家,只是为了避免麻烦,并不住在一起。
  顾恪一家住在距离侯府不远的一处院子里,而顾恒如今外放,一家并不在京中。
  顾华清今早听说二婶带着两个堂妹来给祖母请安,看来是还没走就正好碰上了来拜见祖母的二姑母。不然以二叔家的距离,二婶他们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过来了。
  看到孟氏和顾华清过来,正厅中说话的声音停了下来,还不等孟氏和顾华清行礼,老夫人周氏便开口道:“不必那么多礼,快坐下吧。”
  又笑着把顾华清叫道身边,看着她身上水红色的织锦撒花裙,有些担忧的道:“虽然已经春天了,但还是寒意未除,怎么不穿的厚一些。”
  在一众的孙子孙女中,周氏最喜欢的就是顾华清,不仅是因为顾华清的眉眼有三分像她,更是因为这个孙女的性子也最像她。
  周氏亦是出身将门,性格中少了几分女子的娇柔,当年老侯爷在外打仗,侯府上下都是她一个人撑着。
  而她这么多孙辈之中,只有顾华清,虽然看起来懒散,但是骨子里最是坚毅,和她最像。所以侯府里都知道,老夫人最疼爱三姑娘。
  顾华清对周氏也十分亲近,闻言伸手握住周氏的手,笑着道:“我不冷,祖母摸摸我的手,一点都不凉。”
  周氏摸着她的手确实温热,但也不忘嘱咐一句:“若是觉得冷了,千万要记得加衣裳。”
  看着顾华清乖乖点头,周氏才又看向一旁的王顾氏,笑着对顾华清道:“那是你二姑母和表妹,快去见过她们。”
  “二姑母。”顾华清上前行了个礼,又看向她身边淡黄色襦裙的少女,笑着点了点头;“王表妹。”
  站在母亲身后的王茹馨看着面前这个面容精致,气质出众,一进门就让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她身上的表姐,心里有些不服气,僵硬的回礼道:“三表姐。”
  王茹馨在湖州的时候,也是一方长官的嫡女,来往的人大多都捧着她,她母亲又宠着她,让她颇有些心高气傲。
  来到安阳侯府以后,先见到的两个表妹不管是穿衣打扮都并没有比她强多少,让王茹馨觉得,侯府贵女也不过如此。
  没想到后来过来的这个表姐,不仅容貌姣好,衣饰精致,就连原本对她亲切有加的外祖母也把她抛到了一边,对着顾华清嘘寒问暖,让王茹馨心中十分的不服气。
  在坐的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人,自然很轻易就能看出王茹馨心中的嫉妒。周氏和孟氏只是笑着喝了一口茶,并不把她放在心上。
  但是在孟氏下首坐着的二房夫人张氏有些看不上的撇了撇嘴。
  张氏嫁进来的时候,王顾氏还没有出阁,两人曾经闹过好大的不愉快,张氏十分看不上王顾氏,如今看来,她的女儿也不怎么样。
  倒是王顾氏似乎没有注意到自己女儿的态度,笑着拉着顾华清称赞道:“这就是清姐儿了吧,果然是个标致的人物。”说着又对孟氏道:“大嫂真是好福气。”
  孟氏拿出手帕拭了拭嘴角,笑着道:“二妹妹过奖了,她可是个不经夸的,你可别再夸她了。”
  “怎么会呢,我看清姐儿可是出众的紧,大嫂太谦虚了。”王顾氏又笑着说了几句,才放过顾华清。
  顾华清羞涩的笑了笑,和两位堂妹坐在了一起,打定主意要做一个壁花。
  她可是感觉到了,刚才见到的那个王表妹对自己的敌意,顾华清也不想和她有什么交流了。
  二房的两个姐妹顾华溪和顾华溶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也能感觉到方才王茹馨看她们时的不屑,并不喜欢这个新来的表姐。看到顾华清坐过来,两个人拉着顾华清小声的说起话来。
  长辈们在一起说话,她们三姐妹又凑到了一起,倒是显得王茹馨有些孤单了。
  王顾氏转过身有些责怪的看了王茹馨一眼:“你这个孩子,就是认生,清姐儿溪姐儿她们都是你的表姐妹,去和她们一起玩儿吧。”
  王茹馨想到今日过来的时候母亲和她说的话,知道母亲是不满了,只好顺着王顾氏给的梯子,去和顾华清她们说话。
  王顾氏看着她听话,才松了一口气。她们家老爷刚被召进京城,还需要侯府的扶持,所以她们今天过来说白了就来联络感情的。
  她听说长兄夫妻最是疼爱唯一的女儿,来之前便嘱咐女儿与顾华清好好相处,结果都是她把人宠坏了,让她看不起形势。
  好在女儿还算听话,王顾氏放心了一些,余光看着女儿和顾华清说话,王顾氏的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
  她的长子才华出众,今年就要参加秋闱,肯定能进士及第。而他与清姐儿年纪差不多大,如今尚未娶妻,若是能娶到清姐儿,有了侯府这个岳家,未来肯定是前途无量。
  虽然王顾氏也知道,王家的门第不高,但是他们家老爷如今被召回京,据说陛下属意他工部侍郎之位,而且她的长子不论才华还是样貌都是出众的,也是能配上侯府的千金的。
  再说还有她又是清姐儿的姑母,若是清姐儿嫁到他们家,岂不是亲上加亲,越想王顾氏越觉得这么亲事也不是不可能的。
  心中有了这个念头,王顾氏便忍不住把话题往姑娘们的亲事上引:“我们一家如今刚到长安,对这里也不熟悉,馨姐儿的年纪也不小了,以后相看的事情还需要母亲和两位嫂嫂多看顾一二。”
  “这是自然,馨姐儿才貌双全,二妹妹不必担心。”孟氏笑着道。
  王顾氏笑着谦虚了几句,又道:“说起来,清姐儿年纪也不小了,可有相看人家?”
  顾华清听到她们说到自己的婚事,整个人像是炸了猫的猫一样,紧张的听着她们的对话。
  然后就听到她那位二姑母道:“我家睿哥儿年纪倒是与清姐儿差不多,如今正在准备秋闱,也还未娶妻,若是······”
  王顾氏还没有说完,周氏她们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孟氏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淡声道:“我和侯爷觉得清儿还小,想多留她几年,暂时没有考虑这些。”
  上首的周氏脸上还带着笑意,但是却也没有反驳孟氏的话。一旁的张氏看向王顾氏的眼神有些不屑,没想到她能这么不自量力。
  王顾氏一看就知道她想的成不了,虽然心里恼怒她们看不上自己的儿子,但是也知道她不能翻脸,只能有些僵硬的笑着道:“可不是,做父母的总是觉得孩子还小。”
  顾华清她们也听了个大概,顾华溪和顾华溶姐妹面面相觑,看了一眼堂姐,不知该说些什么。
  顾华清听到孟氏说多留几年,虽然知道她可能是搪塞二姑母的,但是也不是没有可能成真,很是高兴。倒是没有把王顾氏的话放在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