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继后难为 >

第46章

继后难为-第46章

小说: 继后难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能压制住世族的陛下失踪了,那些被压制的世族便忍不住开始试探,太后甚至怀疑陛下的遇刺这其中也有某些世族的插手。
  只是如今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帝后,朝堂不能再经波折,所以太后才能容忍某些人不老实。
  等陛下回来了,再由他来亲自算这笔账。
  说完了这些事,太后又想起赵才人的事。
  “竹溪,依你看,赵氏像是能想出那样主意的人?”
  太后是真的讨厌赵静姝,不然也不会不顾先后也姓赵,就这样直接称赵静姝为赵氏。
  孙竹溪想了想之前见到的赵才人,犹豫着道:“奴婢看这赵庶人心大却少谋,而且性情冲动,若是没有人提醒她,她不一定会相出这样的毒计。”
  太后微微点头,她也是这样想的。赵氏这样的人,打一个照面她就能把她猜的七七八八。
  这次惊马这件事她之所以能做成,并不是因为她有多聪明,而是因为先皇后的遗泽罢了。
  当初先皇后还在时,不管是太后还是贺琮,都对她极为信任,将宫务全部交给了她。
  而先后也确实性情温柔贤淑,大方公正,后宫不少宫人都受过她的恩惠。
  虽然她已经去世了,但是还是有不少忠仆记着她的恩情,所以赵静姝才能这么顺利的收买了马场的人,在皇后的马上做手脚。
  “竹溪,你让人告诉傅观,让他继续往下调查,并且看好赵氏,不要让她出了意外,哀家不信这件事只有赵氏一个人的参与。”太后想了想道。
  只希望赵氏不是勾结了谋害陛下的乱党,不然就算是先皇后再世,也保不住她。
  “还有,你让人把宫里的宫人们都调查一遍,哀家倒要看看这些宫人都是哪家的忠仆。”
  “调查完以后你先都记录下来,如今不宜有大动静,等陛下和皇后回来以后,便把该处置的处置了,该送出宫的都送出去。”
  就这样几句话,便定了不少人的命运。
  说完以后,太后有些疲惫的揉了揉额角。虽说之前皇后也清查了一边宫人,但是她那时刚进宫,难免有所顾及,便有了疏漏,如今亡羊补牢,只希望为时未晚。
  ———————————————————
  棠梨宫中,念佛的德妃也听说了赵才人的事情,放下手中的佛珠,德妃起身往外间走去。
  “赵才人年纪轻轻的,倒是可怜了。”德妃语气中温和中带着怜悯。
  “能让太后娘娘这样生气,甚至不顾先皇后的面子,想来赵才人定是犯了大错。”兰心一边扶着德妃往外间走,一边道。
  德妃嘴角轻轻勾了勾,明明是微笑,却又莫名带了几分讽刺,“先皇后聪慧贤淑,在宫里人人交口称赞,赵才人这个嫡亲的妹妹倒是不像先皇后。”
  “如今做了错事,说不得还要耗尽先皇后留下的情分了。”
  “娘娘说的是,大概是因为家中幼女,难免娇惯了些,与长姐便有所差别。”
  兰心想了想又略有些担忧的道:“赵才人如今虽然被关在莹心堂,但是难免不会说出什么,咱们可要做些什么?”
  德妃微微摇了摇了头,柔声道:“如今陛下不在宫里,宫中戒严,咱们便是想要关照一下赵才人也无能为力,还是算了吧。”
  说着,德妃又轻轻勾了勾唇:“再说了,本宫和赵才人也没什么交情,不过是感念昔年先皇后的关照,所以说过几句话罢了,赵才人就算想攀扯旁人,也牵扯不到我们。”
  她与赵才人不过说了几句感念先皇后的话罢了,从来没有给她支过招,更不是合谋,赵才人犯了错与她有什么关系?
  正说着话,莲心从外边走了进来,福了福身,垂首道:“娘娘,方才惠妃去了仁寿宫一趟,听人说出来的时候面色很是轻松。”
  自从上次的花灯一事以后,娘娘便不喜欢她在身边服侍了,平日里带着身边的多是兰心,而她就只能做些通报消息之类的事情了。
  莲心抬头看了眼跟着德妃身边十分受重用的兰心,又低头掩饰住眼中的不满。
  自从兰心得了娘娘的重用以后,棠梨宫的宫人们也开始拜高踩低,对着兰心一口一个兰心姑姑,亲热的不行,对她反而没有了往日的热情。
  都是一群狗眼看人低的家伙,迟早有一天她要让他们跪在她面前给她道歉。还有兰心,她会让娘娘知道谁才是更有用的那个。
  德妃没有注意莲心,听到她的话,慢声细语的道:“惠妃这个蠢货,难成大器。”
  身为皇长子的生母,也算是拿着一手好牌了,可是整日里畏畏缩缩,不求上进的,怕这个怕那个,真是小家子气。
  德妃身边的兰心倒是觉得莲心有些不对劲,目光落在她身上片刻。
  但是自从德妃训斥过莲心以后,她便一直是这样谨小慎微,沉默不语的样子。兰心没有看出什么不对,便放下了心中的奇怪。
  德妃能说惠妃,但是兰心却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所以像是没有听到德妃的话一样,垂首沉默着。
  德妃最满意的就是兰心的审时度势,也不在意她的沉默。想到如今还不知在何处的陛下,德妃有些忧心的道:
  “罢了,惠妃怎么选择是她的事情,左右这些事情和咱们没有关系,咱们还是多抄着些经书在佛前供奉,祈求陛下能早日平安归来。”


第七十九章 世族
  紫宸殿书房
  太后与朝中的几位重臣商议着朝中政务。
  仁寿宫地处内宫; 朝臣们不方便出入,所以平日里处理政务便多是在紫宸殿。
  大周这些年风调雨顺,物阜民丰; 虽说如今陛下失踪,但是这些时日倒也没什么大事发生; 政务也多是一些寻常的调度。
  将事情都安排妥当,往日里本该就此离去的朝臣们今日却并没有立刻离开。
  太后看着下首坐着的众臣; 眸光微闪; 拢在广袖中的手微微紧了紧。
  下首左侧第三位吏部尚书崔尧想到昨日见过的人; 在心中思索了一番; 终于下了决心。
  崔尧抬手捋了捋胡须; 开口道:“太后,都说国不可一日无君; 如今已经七天了,还没有陛下的消息; 您还是要早做打算啊。”
  崔尧此言一出,书房中沉寂了一瞬; 然后便像是一滴水掉进了油锅一样; 热闹了起来。
  太后看着率先开口的吏部尚书,崔尧出身清河崔氏,也是大周有名望的世族之一。崔尧是清河崔氏的嫡系; 他如今站出来说这种话; 想来是清河崔氏的意思。
  大周建立之前; 各方势力割据一方,世家大族林立。大周建立的建立也少不了这些世族的支持,不少世家子都是跟随太祖皇帝南征北战的谋士,因此大周建立之初世族颇为强大。
  只是近些年来; 历代陛下察觉出了世族坐大的弊端,开始启用寒门子弟,打压世族的势力。
  这些年来,家中子嗣出众的世族倒还好,那些子弟不肖的世族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清河崔氏便是其中之一,清河崔氏的年轻子弟大多不成器,如今撑门面的还是老一辈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到这些老一辈的都过世以后,清河崔氏便要泯然众世家了。
  所以清河崔氏自然是急于反抗贺琮的压制的,崔尧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太后也不足为奇。
  看着下边和清河崔氏立场一样的世家出身的朝臣,大多都是家中子弟难以为继,只有一些老家伙在朝堂上撑着,也难怪他们着急。
  看来今日发难是他们早已经商量好的。
  太后又看了看稳如泰山,沉默的坐着的几人。顾惟是皇后的父亲,顾家如今又并没有败落的迹象,想来他不会掺和进这些事情。
  坐在左侧首位的是沈丞相,看着朝臣们争执不休,他同样是保持沉默,微微垂首不知在想些什么。
  沈丞相出身寒门,在世族林立的朝堂上能做到丞相之位,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
  能够从一介寒门子弟爬到一国丞相的位置上,沈丞相自然是学识出众,智谋过人,但是同样也离不开文帝的扶持。
  文帝在时,对沈丞相多有庇护提拔之恩,陛下在时对他也多有倚重,因此沈丞相应该不会与那些衰落的世族一道。
  太后在心中思索着沈丞相的立场,看着下首争执的朝臣,敲了敲面前的书案,等到争执不休的朝臣们安静下来,太后才开口问道:“诸位大人所言都有道理,不知沈相是如何看的呢?”
  听到太后的问话,沈丞相像是刚刚被从梦中吵醒一样,恍然抬头看了太后一眼,“让太后和诸位见笑了,微臣年事已高,便有些精神不济,太后方才问微臣什么?”
  “无妨,哀家近些时日也总觉得精力不济,到底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不中用了。”太后感慨了两句,便又把方才的事情和沈丞相说了一遍。
  “崔尚书说陛下迟迟不归,国不可一日无君,提议哀家早做打算,沈相以为如何?”
  “微臣认为崔尚书言之有理。”
  听到沈丞相的话,太后的面色微变,然后又听沈丞相微笑着道:“既然崔尚书有此提议,向来心中已经有了章法,不如崔尚书说说自己的打算,让在坐的诸位都听一听。”
  听到沈丞相的话,崔尧的面色一僵。
  什么打算?
  不就是让大皇子尽快继位的打算吗?只是虽然在坐的众人心中都一清二楚,但是这个话是绝对不能从他口中说出来的。
  崔尧本来就知道今日不可能成事,只是配合着把水搅浑罢了,但是没想到自己被沈丞相将了一君,如今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这,事关国本,下官也只是建议,没有万全之策,不敢轻言。”
  沈丞相并没有抓住崔尧不放,听他这样说便放过了他,看向那些支持崔尧的朝臣:“诸位可有何看法?”
  崔尧都败下阵来了,剩下的这些人自然也坚持不住,一一避开沈丞相的目光。
  太后在上首看着,此时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便请诸位回去好好想想,此事咱们改日再议。”
  看着朝臣们一一离开紫宸殿,太后才吐了一口浊气,放松了下来。
  “让陆阳加派人手,扩大范围,务必要尽快找回陛下和皇后。”
  今日之事只是一个开始,若是陛下再不回来,这件事就没有这么好解决了。
  出了紫宸殿,朝臣们三三两两的往宫门走去,沈丞相回头看了一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紫宸殿,轻轻叹了口气,收回视线转身离开了。
  ————————————————
  端王府中,贺琦也正在和身边的幕僚说起今日之事。
  虽说贺琦是来给陛下祝寿的,早便该回荆州了,但是如今陛下失踪,长安城戒严,他一时也回不去,便只能留在长安。
  “倒是没想到沈丞相这样在宦海沉浮多年的老狐狸今日会这样旗帜鲜明的站出来。”一个身着青衣,面容普通的幕僚开口道。
  贺琦在面前的棋盘上落下一子,温和的笑着开口道:“沈相出身寒门,这么多年多亏了文帝他才能如今的地位,当今陛下对他亦是不薄,他自然投桃报李。今日有这样的作为并不难猜。”
  毕竟他身为陛下一派的臣子,若是今日他不站出来,陛下一派的人从今以后势必会被世族压制。沈丞相这样的人物,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今日之事本来就不可能成功,如今不过是在意料之中罢了。”
  如今贺琮虽然失踪了,但是并没有坏消息传来,他很有可能会回来,那些世族们自然不会真把事情做绝。
  若想今日之事有个结果,那便是贺琮消息传来的时候,如果是好消息,那这些世族就已经败了,如果是坏消息,那就是太后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如今的关键还在贺琮身上。
  贺琦端起一旁的茶杯喝了口茶,开口问:“如今还是没有陛下和皇后的消息吗?”
  青衣幕僚微微摇头:“说来也怪了,陛下和皇后分明没有出事,进出长安的各个关口也都有人守着,却一直没有人见过他们。”
  贺琦微微笑了笑,如沐春风,轻声感慨道:“陛下有个好皇后。”
  感慨完以后,贺琦又收敛了脸上的笑容,对着一旁站着的贴身侍卫招了招手,附耳低声交代了什么。
  那侍卫听完以后正色道:“是,属下这就去。”
  ——————————————
  临近黄昏,晚霞绚烂的挂在天边,泛着金黄的光芒,整座皇宫笼在夕阳中,房顶的琉璃瓦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仁寿宫中太后放下手中的奏折,有些疲惫的揉了揉额角。然后就见到有宫人从外边进来,激动的道:“太后,陆统领说有陛下和皇后娘娘的消息了。”


第八十章 心软
  自从帝后失踪; 陆阳便派人把上林苑和长安城周边都查了个遍,直到查到吴家村。
  吴老丈把顾华清他们带回来的时候已经入夜了,没有多少人知道; 但是第二天一早吴老大带着顾华清与贺琮往清水镇去却是不少人都知道的。
  因此禁军来到这里一问,便有村民说吴老丈家中曾来过一对年轻的男女。
  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丝消息; 陆阳便亲自前往吴老丈家中询问。
  陆阳拿着帝后二人的画像,对着吴家人道:“听村中人说; 老丈家中曾收留了一对年轻男女; 不知可是这两位?”
  吴老丈看了看画像; 发现正是顾娘子和周公子。他还一直以为顾华清与贺琮是私奔出逃的; 还以为陆阳是顾华清家中长辈派来抓他们的。
  但是陆阳态度温和; 彬彬有礼,吴老丈心中也有些犯嘀咕。
  虽然有心帮他们隐瞒; 但是村中人已经说了出来,他们家也得罪不起这些官爷。
  吴老丈点了点头; “是这两位,但是他们已经走了; 你们是来捉顾娘子和周公子回去的?”
  听到吴老丈的回答; 陆阳心中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有了陛下与皇后娘娘的消息。虽然不知道陛下为何说说自己姓周,但总算是有消息了。
  又听到吴老丈最后一句; 陆阳连忙否认:
  “不; 您误会了; 这两位是京中的贵人,前些时日遇害,我们是来接他们回去的。”
  “老丈说他们已经离开了,不知您可知道他们去了何处?”
  吴老丈有些狐疑的看了看陆阳; 在心中思索着怎么和顾娘子说的不一样。
  陆阳看他不信任自己,连忙道:“我们真的是正经的官差,您尽管放心。”说着还拿出了自己的禁军统领令牌。
  吴老丈看不懂什么令牌,但是看他一脸真诚,还是开口道:“顾娘子说要带周公子去清水镇看大夫,我们家老大送他们去了清水镇以后就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看大夫?可是他们有人受伤?”陆阳连忙问道。
  吴老丈把遇到顾华清他们的时候的情况说了一变,又把顾华清留下的红玉耳坠拿出来交给陆阳。
  “顾娘子和周公子在清水镇帮我们出了药钱,已经是还了我们的恩。这个我们实在是不能收,既然你们说是来接他们的,这个就请您先拿回去吧。”
  那天他们家老婆子在枕头下看到这耳坠子的时候,他们就觉得不能收,只是不知顾娘子和周公子的去向,只能暂时收着。如今这位官爷说认识那两位,那就把这个交给他吧。
  从吴老丈口中知道陛下的头部受伤了以后,陆阳便面色一变。吴老丈一家知道的都已经说了,陆阳也顾不得其他,收下了红玉耳坠,匆匆往清水镇赶去。
  在清水镇调查了一番,从当铺把那枚玉佩赎出来,陆阳便往宫中赶去。
  太后看着那红玉耳坠和玉佩,激动的问道:“陆阳,你的意思是陛下和皇后可能是去了兴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