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穿成炮灰原配后她躺赢了 >

第103章

穿成炮灰原配后她躺赢了-第103章

小说: 穿成炮灰原配后她躺赢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夫人也心疼这个小孙女,不过她老人家的眼光更长远一些,“这恐怕不是皇后的意思,而是皇上的意思,事到如今也只能接受了,华姐儿做侧妃虽是委屈了一些,不过如今顾昭的身份也非往日可比。”
  侯夫人却道:“即便如今顾昭成了太子,但我们家的女儿,做太子妃也不是使不得。”
  “老身也这样觉得。”侯老夫人望着自家小孙女天真单纯喜滋滋的脸庞,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不过急什么,今日离太子大婚还有好些日子,变数是一定会存在的,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结局是什么。”
  侯夫人就道:“老夫人的意思是我们。。。。。。”
  侯老夫人摇了摇头说:“不要我们,皇上如今就对我们家起了戒备之心,倘若我们在这个时候妄动,只会令皇上越发不喜我们家,倒不若静观其变,总归还有个孟家在后头呢。”
  刘家五姑娘刘素华确实很高兴,毕竟她打小做梦都想着能嫁给九表哥,即便如今是做侧妃,但不要紧,只要表哥心中只有她一人就好了。
  。。。。。。
  孟阁老府上,孟休接到圣旨之后,这才头一次认真的打量这个庶出的四女儿。
  没谁会想到,孟家将来最有出息的不是按着太子妃礼仪教导出来的大女儿,而是自小在山间长大,待到及笄之日方才领回来的四姑娘。
  平心而论,四姑娘孟秋知在孟家一众女儿之间,只是寻常罢了,这么个女儿嫁过去能笼络住太子顾昭的心吗?
  孟休持怀疑的态度。
  但如今圣旨已下,即便孟秋知不能,也要将她变得能。
  孟阁老将孟秋知叫到书房中,以前所未有的和蔼态度唤她坐下。


第247章 温顺的孟四姑娘
  事态竟会是如此发展,顾昭提前整整两年做了太子。
  孟秋知一时之间有些怀疑,自己所谓的那些前世是否只是一场梦。
  但顾昭确实是做了太子,只是她没如自己所预谋的那样,在顾昭成为太子之前,吸引顾昭的注意,成为顾昭的爱人。
  但她还是成为了他的侧妃,不是正妃又有什么要紧,毕竟世事无绝对,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究竟镇北侯家的嫡女、皇后的嫡亲侄女也与她平起平坐,只是侧妃而已。
  幸运的则是被赐给顾昭的正妃并不是出自什么世家望族的女儿,只是区区商户的女儿,总要好对付的多了。
  想起秦宁,孟秋知的眼底闪过一抹戾气,若非当日这小小的商户女与她抢夺在顾昭面前的存在感,如今她早已成为顾昭唯一的知心人。
  这戾气一闪而过,孟秋知这才抬头,面上浮现出忐忑,看向孟阁老。
  “父亲,府中那么多的姐妹,各个都比我美丽高贵大方,我实是不堪匹配太子殿下,唯恐行差踏错,招了太子的厌烦,也连累府上。”
  孟秋知的温顺听话,很是让孟阁老满意,这个女儿虽然不算出众,从前更不得他重视,但好在听话,好掌控,若是肚皮再争点气,那就更好了。
  想到这里,近几日里因为顾惜被废,大女儿从太子妃成为皇子妃的怨愤不平也散去了些。
  这样想着,孟阁老只觉得孟秋知这个女儿如今是怎么看怎么顺眼,容貌虽不胜大女儿,但也算是小家碧玉,轻易不会招致人怨恨。
  “有父亲在你身后,你怕什么。”孟阁老在能用到的女儿面前,就是最慈爱不过的父亲,“顾昭虽是太子,可他这个太子之位也坐的并不稳当,我孟家立世百年,论理要比这顾家皇族还要源远流长,你是我家的女儿,按理也该有些傲气的。”
  孟秋知抬起剪水双瞳,期期艾艾的问道:“父亲,您真的会保护我吗?”
  从前不曾发现,今日细细一瞧方知,四女儿的这双眼睛也是极漂亮的,仿若会说话一般。
  孟阁老的声音越发轻了一些,生怕吓到这个女儿,“父亲保护女儿是天经地义的,这世上也唯有为父才会不计私心的去保护你。”
  孟秋知顿时笑颜如花,然而心中却是不屑的。
  前世的时候她因生母卑微之缘故,被孟夫人送到山上的尼姑庵里,直到及笄的时候方才被引回来,却也不过是作为孟家联姻的棋子。
  不过因为她这颗棋子实在是太过微不足道了,所以当孟夫人的娘家侄子看上她并奸污了她之后,她被整个孟家的人指指点点,最终受不了人言,自尽而死。
  重活一世,她决定一定要成为人上人,让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匍匐在自己的脚底下瑟瑟发抖。
  嫁给顾昭只是第一步。
  “父亲保护女儿,女儿自也要尽己所能保护父亲。”孟秋知越发恭顺。
  孟阁老又说:“咱们孟家的女儿,生来便是要做凤的,如今你为太子侧妃,不要去理会后宅争斗,且先好好儿的护着自己,生下皇太孙才是最紧要的。”
  “至于那秦氏,微不足道,对付起来也更加简单,所以你不用在她的身上下功夫,倒是可以与她联手,撺掇着她去对付镇北侯家的小女儿。”
  孟秋知闻言道:“我会按着父亲的吩咐去做的。”
  “再者,一些女儿家的小心机,一会儿我让你母亲教给你,从今往后你便是咱们家最出息的女儿了,不要辜负为父对你的期望。”孟阁老又道。
  说起孟夫人,孟秋知就有些恐惧,“母亲一向不喜爱我,我怕。。。。。。”
  孟阁老说:“这个无妨,夫人的这点大局观还是有的,即便你母亲做错了什么事情,你也可以向为父来说。”
  孟秋知领命。
  而得了孟阁老吩咐的孟夫人,却压根并不想给这个最得自己讨厌的庶出女儿铺什么路。
  孟秋和才是孟夫人精心培养的嫡长女,虽说如今顾惜被废,但谁说顾昭就没有被废的一天呢?
  所以孟夫人只意思意思的寻了个老嬷嬷教导孟秋知规矩,实际上却是在磋磨孟秋知。
  但孟秋知也不是逆来顺受的小白话,不经意间向孟阁老的人暗示了孟夫人的所作所为,孟夫人就是被一顿叱责。
  孟夫人不服气,就问孟阁老说:“老爷难道就这样放弃秋和了吗,明明秋和样样拔尖,怎能被个庶女抢了风头。”
  “痴人!”孟阁老却说:“我从未想过要放弃秋和,是皇上放弃了大皇子,除非大皇子能重新被立为太子,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对大皇子府上,究竟也是我们的女婿,便如从前一样对待也不无不可,只是夫人该改改对秋知的态度了。”
  “夫人,不论将来那个女婿做了皇帝,我们都是他的丈人,这不好吗?”
  孟阁老的话并没有说服得了孟夫人,倘若是孟家其他的庶女也还罢,可孟秋知?
  孟夫人想想自己曾经对这个庶女以及这个庶女的娘所做过的那些事情,心下便凉凉的。
  但她也不敢不听孟阁老的话,不曾提点过孟秋知什么,却也没再为难过孟秋知了。
  。。。。。。
  鄞县秦家在接到圣上的赐婚圣旨的时候,已是秋日里。
  因着秦家人早在顾昭离开的时候就已知道了顾昭的身份,故而对于这份圣旨虽惊讶,但也不至于那样的惊讶。
  小云氏就拿着圣旨对秦大爷道:“我当初说什么,小九是个好孩子,如今可不印证了。”
  他们虽远在北郡,与皇城相对甚远,但也知天家意味着什么,圣旨又是意味着什么。
  天家与商户秦家,一个天一个地,要说服皇上同意这样一门婚事,其间自然是要下许多的功夫的。
  秦大爷道:“还是夫人有先见之明,如今还要劳累夫人帮着操办起来。”
  因为伴随着圣旨而来的还有顾昭的来信,来信中说他也已带着迎亲的队伍在路上了,约莫月余后就会到来。


第248章 送亲
  说到婚嫁事宜,有简也有繁。
  而皇家的婚嫁事宜,自然更是繁之又繁。
  顾昭为了向天下人表示自己对秦宁的重视,还不远万里来到鄞县迎亲。
  小云氏一时之间有些忙的脚不沾地,秦宁开口想要帮她,但被小云氏拒绝了。
  “你只要等着做你美美的新娘子就是了。”小云氏就将秦宁给推回到了房间里。
  这不是她第一次嫁人,但因前尘往事太过久远,所以她还蛮激动的。
  想着自己与顾昭相识的点点滴滴,动心有之,更惊叹于一个人竟能在真诚的肯定与鼓励中有这么大的爆发力。
  顾昭能当真向文帝求来允婚的圣旨,着实在她的意料之外。
  她有看到顾昭为她所做的努力,由此三分喜爱是有的。
  也会感到烦心,如今顾昭如今提前被册太子,等着她的将会是更多的麻烦,尤其还有一个在原书中让顾昭万分宠爱甚至为此殒命的孟秋知。
  不过她也并不怕。
  毕竟如今事情的轨迹已与书中有很大的不同,即便后来顾昭仍旧喜爱上孟秋和,那她走便是了。
  三分喜爱,其实正好。
  至于文帝同为顾昭赐下的两名侧妃,秦宁虽然打心眼里有些不喜,但也深知入乡随俗的道理,尤其顾昭如今不过刚成为太子,根基不稳。
  毕竟成为太子妃,代表着她从今往后将与顾昭成为夫妻,从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肩上的担子和责任一样很重,情情爱爱相对来说反而微不足道。
  秦家在鄞县原本就是大户,闻说秦家的女儿被许作了太子妃,起先是本地的人前来贺喜,渐渐的,鄞县之外欲与未来的太子妃以及太子妃的娘家人攀附的也是络绎不绝。
  小云氏对此就很烦,她已经太忙了,可偏偏这些人还要忙上加忙,有心拒绝但又怕倘若轻易拒绝了,这些人会对秦宁为微词,毕竟秦家家世不显,能给秦宁提供的支持原本就不是太多。
  好在这时三夫人陈氏自动揽下了这个差事,帮着小云氏应承这些人。
  又过了几日,信王与信王妃亲自来到鄞县,给秦宁添妆。
  信王其实与秦大爷是老熟人了,二人私下里一直有往来,跟着秦大爷,信王其实赚了不少的钱。
  秦大爷就也没同信王客气,让秦宁谢过信王。
  信王妃却直道:“阿宁也是我认下的义女,我又没有亲女儿,便拿她当亲女儿看到,亲女儿出嫁,我出嫁妆,简直理所应当。”
  世子妃秦思也有为秦宁添的妆,有了秦思在前,秦姝和秦萱多少也有些表示。
  从前与秦家关系已经不那么亲近的远枝亲戚们也纷纷给秦宁添妆,拒都拒绝不了。
  就这样,忙忙碌碌的便到了深秋时节,天公不作美,顾昭接近北郡的时候,北方就接连几天飘起了小雨。
  但文帝给他的时间有限,所以顾昭只能冒雨前行。
  直至鄞县时,雨水方才有停下的迹象。
  顾昭并没有径直去到秦府,而是先到了秦宁先前租的那个小院子里,将被淋湿的衣裳给换了下来,再清点了一下聘礼,于次日带着聘礼到了秦府的门前。
  帝王家的聘礼,自是珍之贵之惜之,惹来许多人的围观。
  秦家父母将聘礼给装箱抬了进去,又与顾昭寒暄了许多。
  因着礼制,秦宁这一次并没有见到顾昭。
  大婚的日子是由钦天监算下来的,乃是次月初二,距今还有小半个月的时间。
  秦家早就为秦宁做好了嫁衣,不过顾昭也带来了宫里赶制的凤冠霞帔,与之相比,秦家寻人做的嫁衣就有些小家子气,更何况皇宫有皇宫的规矩。
  虽然还有小半个月二人才成婚,但好在小云氏之前紧赶慢赶,将所有的事情大概都安置妥当了,好不容易空闲下来,小云氏便日日都来寻秦宁说话。
  毕竟这一嫁,往后她是轻易见不得这个女儿的。
  一想到这个,小云氏就撺掇着秦大爷将生意给扩展到国都去。
  其实秦家在国都也有生意的,不过因为秦大爷的重心不在那里,规模就小一些。
  但想着女儿往后是要做太子妃的,他这个做父亲的无能,不能在官场上给女儿诸多庇护,就也只能捡起自己的老本行,将生意越做越大,从钱财上给女儿诸多支持了。
  秦宁笑看着父母为自己思量,却只觉得圆满。
  父疼母爱,这样的人生不可谓不圆满。
  转眼便到了大婚这一日,秦宁与顾昭向秦大爷与小云氏一一见礼,小云氏微笑着对女儿与女婿诸多嘱咐,事无巨细。
  二人拜别父亲母亲,临分别的一瞬间,小云氏一滴泪水不经意间滑落,忙用帕子拭去,面上又端起和蔼可亲的微笑。
  秦大爷用宽厚的大掌拍了拍小云氏的手背,无声安慰。
  这不是他们头一次嫁女,但意义却是不一样的。
  相比于其他女儿,秦宁的前半生,着实太苦了一些。
  秦宁虽戴着凤冠,但隐约也能看到小云氏是在强颜欢笑,没有哪家的父母在女儿嫁人那天时候毫无忧愁的高兴的,尤其是在这交通极为不发达的古代,一出嫁可能再见的时候就已大半辈子过去了。
  她想过去抱抱小云氏,这个平素里有些软弱但为了自己的女儿也能变得坚强的母亲,她也当真就这样做了,带着深秋的寒意扑进小云氏的怀中。
  “母亲勿念我,等女儿以后在国都里站稳脚跟了,就将母亲一家人接过去,这样我们一家人就能时常见到了。”
  小云氏不住的点头,悄声说道:“我女儿一定会出息的,东宫艰险,好在你父亲有提前训练的会些武功的人,就混在送亲的队伍里,有什么不便的便与你四叔说。”
  秦宁惊讶了一瞬,转而动容。
  从鄞县离去,一路往南,送亲的人里头有秦宁的胞弟,也有信王府的世子,自然还有小哲皓。
  不过他小人儿是同秦宁一起坐在花轿里的。
  秦宁对他嘱咐说:“跟着母亲到了国都里,母亲让人带着你玩上几天,便同你舅舅们一同回到你外祖母身边。”
  国都危险,小哲皓并不适合在国都中久居。


第249章 保护
  小哲皓闻言有些伤心,但他素来懂事,尤其在走之前,外祖母也同自己说过这其间的道理,他心知母亲是为自己好,只在心中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好生学习,这样往后他便能成为母亲的助力。
  是以小哲皓只黯然了一瞬,抬头就继续说道:“母亲,我知道了,皓儿还要回来继续上学呢。”
  秦宁摸摸小哲皓的额头,“嗯,这分别的时间也不会太久,等母亲在国都里站稳脚跟了,母亲便让人接你过来,国都这边也是同样可以上学的,而且这里的先生们学识也更为丰富一些。”
  小哲皓闻言眼睛亮晶晶的,脆生生道了声“好”。
  等到北郡的时候正好天色将黑,顾昭一行人便在早就准备好的驿馆中歇息了下来。
  行了一整日的路,秦宁也很是困乏,先哄着小哲皓睡着了,这才到了外间。
  信王妃给的陪嫁之一钟嬷嬷是个经验老到又不失慈祥的老嬷嬷,唤人进来给秦宁卸了妆容,换上宽松的衣裳,这才带着人下去,守在了外头。
  秦宁在榻上躺了一会儿,分明很累了,偏就睡不着。
  窗外偶尔会传来几声猫叫,一阵窸窣声,身材高大的男子跳窗而入。
  他穿了一身夜行衣,但秦宁仅从其背影上就认出了这是顾昭。
  顾昭回身见秦宁一派镇定自若,还慵懒的打了个哈欠,就长吁短叹道:“原还想着吓一吓你的。”
  “你好端端的皇子不做,偏要做那梁上君子。”秦宁累的有些不想起身,“说罢,今夜前来可有什么事要说。”
  顾昭搬了个小凳子,就坐在了秦宁的榻边,仔细的端详她,“就不能是因为想你了,过来瞧瞧你?”
  “外头的嬷嬷们规矩都忒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