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临门之老李家的四媳妇-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置既能观察瓜果田,又能在第一时间将家里各位喊醒,可谓是最佳的地理位置。
百无聊赖的守夜,秦望舒却没有退出预放界面查看系统交换页面,而是闭眼贾寝,听着家里很快归于寂静,听着远处传来的声音越来越小,最终消失。
“嗒··嗒··滴答··滴,滴,嗒嗒”
从三三两两到稠密清晰并没间隔多久,也就秦望舒前一刻睁开眼,后一刻坐起那么几秒而已。
伸出手,她接了一手的雨水,在许久的时间里都没感觉到冰雹的存在后慢慢收回手臂。
“下雨了”
终于,这场大旱在灾难开始后的第四年初秋结束了,而她穿过来快三年了。
心头感慨,各种心思流淌,不知不觉雨便晴了,天也亮了。
习惯性那个时间醒来的老婆子因睁开眼时帐篷里的微光而蹙眉,而后摇摇头赶紧收拾,片刻功夫便出了帐篷。
脸都没洗,老婆子便往门口走,可走着走着她发现不对劲了。
“老四媳妇?”
不敢瞎猜,老婆子直接上前问,而熬了一夜有些疲惫的秦望舒正好做起关闭系统。闻声挑眼便瞧见老婆子满眼的询问之色。
勾起笑来,她给出肯定答案:“娘,下雨了,不是很大,但下了半个来时辰,没见冰果子”
经历过冰雹,这雨只要能下,大不大都没关系。
“吃点东西赶紧去睡”
“嗯”
秦望舒在起来时已经过了正午,家里一个人影都没有,但火塘上温着给她留的鸡肉粥。
没急着洗漱吃饭,她先看了看后边,在走向门前,在见到大家正在门前整理育苗垄行时她回身洗漱吃粥。
瞧见门口出来的声影,开始点瓜子的小夏笑说:“四嫂,给你留的饭在火塘上呢”
“已经吃了”抬手跟小夏要了点瓜子,她加入大家。
不知是因为大旱过后水分不足,还是因为青城府这一片生成了小气候什么的,一场冰雹一场雨并没让那厚重的乌云散开,反而让它越积越厚,最后形成浓雾,可视不到十米的那种。
当雾气越来越重,每个人身上都散发出一股子霉味,盖在草席下的柴禾都因湿气不好烧时,一场西北风将笼罩青瓦江近两个月积云吹散了,紧接着便是大风艳阳天,在不见云雾。
又一轮播种落幕,官府紧跟着发布了禁止售卖粮食的命令。
一时,那早早卖了粮食的人家嘴都笑歪,而想等等看能不能等个涨价的锤胸挠肝。
当然,这种情绪也没维持多久,因为九月一过,这气候便开始作弄人,早上热得受不了,下午便冷下去,或是一早起来凉丝丝的,下午却热得难受。
在冷,热,热,冷间交替,一年就这么到了尾声,而因九月过后天气就不停变化,这一季的粮食产量低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至于几家的甜瓜,番茄,甜瓜居然比前几回更甜了点,而番茄,大小已经不过拳头大小,只是有致一同的,它们的成熟时间都延长了将近倍数,八月初一栽的苗,十二月初才摘第一批果子。
这天,西北风干裂刺骨,正中午的丽阳都没给破衣烂衫的人们带来多大点暖意,不见孩子的老李家几人与大多猫冬的人们一样围坐火塘,搓麻绳的搓麻绳,打草鞋的打草鞋。
“李老弟~”
村长喜出望外的声音将老李家大大小小的眼神都吸引了过去,而他,那一喊后带着人便直接进了门。
“孩子们送信来了”
“·····”孩子们送信来了,那个孩子?
眼神一扫杨家,林家,几人顿时明白村长口里的孩子是那个。
激动的,几人站起。
第四百二十章一个模板
听了村长的介绍,那背着偌大一个包袱,一身风尘夹袄,嘴角带着微微笑意的中年男人将手里一叠信件里的其中两分信件送出。
郑重接过,转手,老头子便将信件递给了秦望舒。
垂眼一看,秦望舒点头:“都是给咱家的”
确定信件送到了收信人手里,中年笑道:“我们信行三天后返程,若有需要,各位可在这三天里去集市北面角落找王家信行,我们信行提供笔墨,先生,不会在各处耽搁太久,能尽快将信件送至收信人手中”
送信自古就是一个生意,这几年这个生意因干旱而几近停罢,但如今,因逃难人员,它直接突破了极限,让原本的副业直接成了主业。
虽不知其中奥妙,但听到能给孩子回信,老头子就够高兴了。
只见他激动的抹了下眼角,忙不迭说:“会的,会去拜托贵行的”
“那在下就去下家了”转身,他拜托村长:“还请杨村长在为在下引个路”
村镇对了,让村长带路更加万无一失,而村长,当然愿意帮这个忙。
只见他点着头,抬手让中年跟自己一起。
前脚,村长跟送信人才出门,后脚,两家女人按耐不住的靠近秦望舒。
扫一眼杨婆子,林婆子,秦望舒先将自家的信件递给了老头子。
“嫂子们,先帮你们瞧吧”
“·····”
无声的,几个媳妇看向自家婆母。
自己若不是要等关家自己也忍不住,自然的,两家婆子都点了头。
激动的,几人同时将信件递出来。
笑着,秦望舒先接过杨大嫂的:“杨大嫂先与我进帐篷”
这么久的时间过去,各家的孩子基本的读写都能应付,但孩子就是孩子,让他们去读信件难免让人不放心。
这不大家都聚到了老李家来,也相信关家最终也会上来。
因要等关家,秦望舒先帮杨,林两家媳妇读了各自的来信,而因两家媳妇在前头,关家拿着信来时也让家里的媳妇们先读,之后便打发了她们,将给家里的信件送到秦望舒手里。
因三家女人那十几封大同小异的来信,而好奇给家里的信件是否还是那个模板的秦望舒,心想着人人都该给彼此一分尊重,拿着信便问谁家先。
谁知,各家都觉得没什么好隐瞒彼此的,便拒绝了秦望舒让人进屋的想法。
于是,读了杨家信件的秦望舒在将杨家的信件还给村长后跟林家,关家说了句等我先看看。
然后,在看过两家与自家的信件后,她无语的抬眼:“除了称呼不同,其它一模一样”
众人:“·····”
想到几家女人们手里的信件,秦望舒没忍住:“跟嫂子们的也是一样样的”
众人:“·····”
秦望舒估摸道:“估计请人写信前他们都商量了一通”
众人:“·····”
能说失望吗?!
不能的。
不知不觉明白过来的老头,老太太们深表欣慰。
他们学会了防备,所以,在写信回家前就商量了一番,而为了让媳妇孩子别多心,特异给媳妇孩子一封。
收回自家信件,众人心头只有一个问题。
村长:“都是城门吏?”
老财爷爷:“都看门?”
林老头:“?”
李老头:“?”
在众人的期待里,秦望舒点头:“都是城门吏,正七品”
“嗬~~”
整齐的,听到她那个整七品,众人都倒抽一口凉气。
正七品什么概念:县令那样的,府城主薄那样的。
“老四媳妇,你是不是哪里弄错了”就怕自己大声点,这美梦就会醒过来,老财爷爷将声线压到最低。
至于村长他们,屏气凝神好似多喘两回这三个字就会飞了似的。
并没觉得他们这表现过头,秦望舒解释道:“若他们是城门吏,还是京城的,那必然是正七品,正七品武将,年俸三十六两,禄米三十六斛,养廉银九十两”
信笺上没有说他们什么官品,但以她对官吏制度的了解,他们那个位置就该那个阶品。
而他们为何会成为城门吏,这想都不用多想。
如今的新帝,之前的誉王,运送队伍就是他负责的。
实在有些无法接受家里孩子就这么飞上了枝头,众人静默许久。
在开口,人人都是忧虑。
老财爷爷:“听说京城落片瓦都能砸个官出来,他们可别得罪人才好”
村长:“京城城门可不是那么好看的”
林老头:“他们大字都不识得一个”
李老头:“看门可是个眼力活”
无独有偶,村长跟李老头明显是想到一处去了,而听他们两那么一说,众人便主动将城府守城官差所需面对的种种摘套到自家孩子身上。
顿时愁云惨雾。
“老财爷爷,各位叔伯,婶娘,你们就别多想了,各家大哥会给家里送信,这差事必然是办得还不错的,不然也就不会有那句可在各个城门口询问他们的在处了”
家里都知道他们想去京城,若他们那差办得不好,这在京城等着她们的话就断然不会写上。
既然那么些,那就是表示他们很好,家里人过去也可以。
你看我,我瞅你,最终,大家都将忧思深沉。
他们在青城府,孩子们在京城,想去找找不了,想让回也回不了。
多想不过让自己难受而已。
“这几天这气候与往年腊月相差无几”眉头深锁的,村长转移话题。
突然感觉浑身冰冷的林老头连忙上前凑到火塘边:“也不知开春后情况会不会好些”
“都觉得干旱结束日子就好过了,哪知这气候更折磨人!”叹息着,老财爷爷更靠近火堆一些。
给几人拾了凳子,李老头顺着老财爷爷的话说道:“若是接连如此,怕是比先前还为难人!”
方才太过激动没感觉到冷,这会好似浑身的细胞都想起今天的严寒似的,简直骨头都要哆嗦散架了。
不约而同的,众人都往火塘边凑,嘴里全都是对如今这气候的担忧。
当然,这些话说着说着就又转了回来。
然后,众人一致决定这回信不用那么麻烦,一家写一封就行了。
第四百二十一章时光匆匆
干洌冷风刺骨,虽然有兔子皮御寒,但出门还是受罪。
而各家如今都将家里担子转移到了年轻一辈身上,自然的,这出门寄信的事就落到了各家女人身上。
既然都要去城门外的市集了,又怎么能浪费这一趟来去。
自然的,第二天一早,女人们便推着板车绳索,穿戴着裁制合适的兔子皮袄裤,挎着装满涨开水的铜壶出发。
因剧烈的天气变化,这阵子谁家田地里都没有瓜瓜菜菜了,而因官府禁止售卖粮食这一禁令,如今的集市可谓萧条。
若非那时的那些兔子皮,这会子,这集市断然不会有人。
直接将板车推进集市找到王家信行,看着那长长排起的人龙,听着书信者与信行管事的讨价还价,女人们有些担心。
一封信笔墨纸砚都不算钱,书写也不要酬务,但送信的价钱奇高,经一个府就要三两银子。
从青城府到京城得经过铜城府,东山府,西山府这才到京城,也就是说她们送一封信得十二两银子。
这几季下来,各家手里都有一笔大钱,都不愁这点银子,可眼前这个信行却只有一个书信先生,而他还得寄信者跟管事讨论好价钱才动手。
“妹子,这得什么时候才到咱?”这一个人就要讲一刻钟,前头这么多人,轮到她们时天怕是都黑了:“要不,你留着排队,咱先去砍柴?”
“不用”摇摇头,秦望舒让大家先等等。
错过队伍,秦望舒来到管事面前,大声询问:“可否能提供我笔墨纸砚?”
正与一个妇人扯皮的管事一听,挑眉看了过来。
在见秦望舒身上那一身细致的兔皮袄裤后点头:“自然,不过这价钱?”
“你这娘皮怎么回事,不知道先来后到啊”插着腰,那妇人很不满秦望舒这种插队行为,鼓着气便开轰。
也知道自己这种行为不好,可自己实在不想在这干耗,她笑脸相迎:“大娘,实在不好意思”
“知道不好意思还来插嘴”气呼呼的,大娘鼓着眼,想用眼神将秦望舒逼退。
然而,这主动开口的与按部就班排着队等着讲价的可不一样。
顿时,管事便对那大娘道:“我们信行的价钱绝对童叟无欺,你若觉得贵,找其他人问问去吧”
这会若有其它信行能问,他王家信行也不用排这么长的队伍。
夸着脸,那妇人一眼一眼的剜秦望舒,而秦望舒,为了不在这吹冷风,只能当一回别人眼里的插队者。
“我们有四封,到京城”
“到京城,一封十二两”
“好”
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管事在秦望舒点头后立即转身给她拿了笔墨纸砚跟信封,封蜡。
于是,在临近老少,男女的怨怼里,她拿着文房四宝后退到板车边。
研磨,就着板车书写,一气呵成的将各家情况写好后,她问向各家媳妇,然而,深知家里情况不适合细说的她们拒接了私话。
停笔,落封,拿钱,那叫一个快速。
于是,回头的她又被那大娘白眼了。
低头看了眼收信人与地址,管事脸上染上了三分讨好之意。
“我们信行每致一府城都会停脚三天,而我们这一队人马的终点就是京城,最多三个月,咱又会回至青城府”
“望届时还能见到先生”
“希望能继续为小娘子服务”
轻轻一笑,秦望舒点头告辞,而那大娘,张口又开始与掌柜磨价钱。
“妹子,多亏有你”这一会就没见人挪过的林二嫂感慨。
回头正好与某个妇人对视上,然后被人瞪了眼的秦望舒呐呐道:“回头我买点纸,到时咱就不用来了”
这种场面她实在不想面对第二次。
插队真不是什么能养的好习惯。
听秦望舒说买纸,各家女人心思活动了起来。
家里孩子学了这么久的读写,这信应该能写了,而如今家里都不缺钱,给孩子配套纸笔好似也应该了。
男人就这么当了官,这孩子还有这么好的机会,这简直就是无比光明灿烂的未来,只要想着,心就无法平静。
满怀期待与憧憬,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在大旱开始后的第五个年头,惊雷乍起春雨如约而至,虽然接下来的几个月都没下过什么大雨,但相比前一年多的剧烈天气变化,如今情况已经好了许多,该热时热,该凉时凉。
可能估摸着继续留在江边也没什么江水可用了,在这年初冬,雪花飘落之时,官府发布了返乡命令。
减免三年的赋税今年已经到底,而人均二亩二的地变成了一亩与全国统一。
白捡的地一亩就一亩了,聊胜于无,可这一亩目前还不得播种,得挖积水潭,以备来年用水。
也就是说,你原本有多少田的就种多少田,没有的只能继续做佃户。
经历了这几年的安逸日子,这一消息发布无疑是在平静的水面投了颗威力不小的炮仗,嘭一声,炸得接连过了几年好日子的人们头晕目眩。
“这地基本没了,还得交税,三成税下去还有多大点剩余”
“这不是不给老百姓活路吗”
“可不···”
“安静~”听到各村村长嘀咕的大坪镇镇长脸色难看到极限:“田地对于现在的各位根本就不是难事,而赋税自来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