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临门之老李家的四媳妇-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只有分发的土地种出来的清白菜,粮食等,也总有人将之省下来卖钱,更不要说有她的水果添补。
他们分析得对,这时候的难民,是最有钱的。
而趁着这时候让商人将粮食运到各处,这灾情若还坚持下去,至少,这些手里有钱的能在下次震灾粮食到手前吊着性命。
相比自己早预料的有大批商人闻讯未来,官府不过是早一步将官方允许的商人叫来而已。
相通了,秦望舒收敛情绪,说:“咱的肉干怎么都不能卖”
现在肉干贵,之后只会更贵。
只要手里有肉干,市面上有粮食,什么时候想换都行,便是市面上没有粮食了,肉干的营养也比一般粮食好。
相比银钱,一家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才好。
说出这话,想来估摸也是这么个意思,而这意思影射了灾情会更加严重的想法。
老财爷爷怅然道:“我与你爹,你村长叔,林叔他们也是这么想的”想起正事,老财爷爷转移过话题:“这事,之后在看,现在让你爹说吧”
旁事都说了,这正事当然要开始。
只听得李老头道:“大房无人,小夏又不抵事,我跟你们娘就想着少拖累你们些,虽然,在你们男人不在家时说分家有些不好看,但你们都清楚,咱这家想要聚齐了不容易···”
普一听,张氏错愕了。
居然不是为了敲打,责骂她,在一听,直接呆住。
两老居然要分家!?
“家里有多少粮食你们都清楚,有多少钱,你们也心里明白,如今扯的地也摆在那里,大家都清清楚楚的,那我就不多说了,就说说这分法”
示意老婆子去将家里的银钱拿来,李老头接着说道“你们三兄弟各一份,小夏还小,得给她一份,而我们老两口,按道理也是一份,不过,今天说清楚了,我们老两个跟大房,并带着小夏,以后,你们两房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不说老人在不分家,但小姑都没说人家就分家,这让别人怎么看。
然而,刚听下来的是不适合大量存粮做买卖了,更不适合在卖了肉干后就买存粮。
粮食更多,价钱就会掉落,若是现在将家里的粮食卖了,回头就是差价都有一笔。
可这么明显的挣头,秦氏却没想到,或许,她想到了却不想让家里进钱,毕竟是员外家出来的,就想好吃好喝的,而自己的话向来没人听,就是劝了也只会让人觉得她心思不轨。
现在,若是能分家,肉干她就能拿百来斤,不说粮食,就是这肉干都能进一大笔,若是立刻将全部粮食都换成钱,等粮价下去在买粮食,她手里的钱便又能增不少。
心思翻转,张氏偷眼看向被分的另一位,只见她神色不变,一点异样都没有。
不由,她有些怀疑。
然而,下一瞬,她又推翻了自己的怀疑。
昨天晚上回来,两老的都没机会跟她接触,而今天早上,老婆子进她帐篷的时间也很短,根本就来不及说。
那么,她是吓傻了,还是早就知道?
相比吓傻了,她更相信她早就知道了。
攥着拳头片刻,她小声问:“弟妹是怎么想的?”
抬眼,秦望舒满眼问号:“什么怎么想?”
迟疑了下,她道:“爹说的事”
“我听两老的安排”想我做你的台阶,美着,转头,她看向公公:“我不会做饭,更不会种田,分家了我也得找你们两老要饭吃”
闻言,张氏心头一慌,很是担心事情变卦。
这时,去拿钱的李婆子回来了,手里的包布往中间的八仙桌上一放:“家里的银子都在这了,共八十一两四百二十七文”
看着桌子上的银子,张氏心头的算盘噼里啪啦的打了起来,在将家里一笔笔进项,开销都罗列出来后,垂下眼皮。
老大家没人,若是此时不分家,以后还得养着他一房四个儿子,而小姑的嫁妆也变成她们的负担。
虽然,现在分家不好听,但怎么说现在分家对自己一房的好处远远大于名声。
在来,分家是两老提出来的,别人就是闲话,她也有话头堵人家的嘴。
老姑娘跟大朗没有发言权,老四媳妇态度明确,现在,只有老二媳妇的决定了。
还别说,还真担心她不想分。
“老二家的,你怎么说?”李老头沉着脸问。
偏头,见公公脸色不是太好,张氏心里顿时打鼓,可要让她跟秦氏一样,说分不分都无所谓,她又说不出来。
呐呐纠结了一阵,她艰难道:“都听爹的安排”
第一百六十七章空头支票
内心大大松了口气,李老头直接抓向银子:“八十一两四百二十七文,分成五分,大朗,你来算一下一家多少”
心算很不错的李大朗分分钟将答案说出:“十六两,两百八十五文,余两文”
“小夏”李老头又问向老姑娘。
“我算的也是这个数”李小姑垮着脸说。
在老财爷爷,村长三人的欣慰目光里,李老头将银子分作三份,其中两份为十六两,两百八十六文。
“这是你们的,你们点点”分开,李老头分别将银子推向两个方向。
人就不是会耍花招的人,那里还需要多点,不过,为了不让张氏以后有什么话说,秦望舒还是当着大家的面将银子给点了点,然后扬着笑脸:“多谢爹多给的一文”
同样多点出一文的张氏,捻着那一文钱不知是该还回去还是也来句谢谢。
“多了两文,给你们两房正好”李老头说。
张氏嘴角扯了下,最终说了句:“谢谢爹”
“嗯”李老头点头,收起面前的银子,并道:“粮食,用具也同样,铺盖各房归各房,这桌椅板凳的,大家先一起用,回头,我给你们打两张小的,过滤的木桶那些也先将就着用,回头等麦种下地,我在慢慢给你们打”
说道地,李老头接着道:“田也一样分,一份四分”
全青城府的人都聚集在青瓦江边,一家能分到的地自然有限,只是,在别人看来少得可怜的地,在秦望舒眼里完全多余。
她学了好多回,这地却始终不会锄,不是将土刨做堆,就是差点挖到脚趾,而拔草,浇水什么的,她充其量也只能充个数,让她自己种田,成功率不高,而她若自己种,两老肯定会帮忙,他们这一帮忙,张氏怕是又得有话讲。
“爹,我都不会种田,这田我就不要了,权当孝敬两老的”
心头咯噔一下,张氏诺诺一句:“让两老自己种田当孝敬的我还是头回听说”
“那只能说你孤陋寡闻”一句怼过去,秦望舒忽然问:“爹,这之后的孝敬怎么说”
两老都没提过孝敬的话,那以后张氏完全有不给的理由,然,就冲她刚才这句,她就要让她疼一下。
自认自己的几个孩子都还算正值,两老也就没刻意去想这个问题,但老四媳妇既然说了,那便顺口说一句吧。
只听得李老头道:“你们有什么能耐就怎么孝敬,我与你们娘,能养活自己”
“那可不行,孝敬父母,天经地义”神色一肃,秦望舒张口一句:“我记得我祖母一个月有五十两的月银,那我一个月就给两老一百两吧”
“吸~”
一百两!
老财爷爷,村长,林旺叔倒吸凉气。
张氏脸黑如锅底,李小姑跟李大朗被震得瞠目结舌,便是李婆子都心跳加速。
不过,她可不觉得老四媳妇在说大话。
于是,在众人的各种眼神里,秦望舒一点害羞都没有的说:“现在我没钱,今年的得先欠一下”
“······”
这翻转!
换个人,一定会觉得她开空口话。
心头十分舒服,李老头脸上都多了两分笑意:“老四媳妇,你的心意我跟你娘领了,这孝敬,我们却不能要”
“怎么就不能要了,你们辛辛苦苦将李江养大又对我这么好,给多少都是该的”话锋一转,她呛呛:“只是现在我没钱,所以,只能先给这点,还得先欠着”
历来,只有媳妇嫌给公婆的孝敬多的,这公婆不要上赶着塞的还是头回见,更不要说这一塞还就是一个月各五十两。
不羡慕是不可能的,老财爷爷三人心里都有点羡慕。
更相信她说到做到。
然而,与他们的相信不同,张氏一听她这话,心头鄙夷升起。
“弟妹,爹娘是随和,可不能这么忽悠”眼神一转,她对着两老说:“村里分家的人不是没有,而各家孝敬是多少,媳妇也有所耳闻,比上,咱是比不起,比下却绰绰有余,今后,媳妇每个月给两老二百文,逢年过节手礼不落”
说罢张氏挑着银子就给出一两:“这是今年五个月的”
七月中旬,她给出一两,都多出半月了。
这手笔,在张氏看来,已经是大气大方了,可才听了一个一百两的,对于这个两百文,很难不升起种打法叫花子的感觉来。
不过,村里分家怎么个分法,孝敬银子又是怎么个孝敬法,大家心头都有数。
确实,她给的两百文,不算多,不算少,属于中等。
“老四媳妇,你便也给两百文吧”李老头神色不明的收下那一两银子。
自己会那么说,就是为了让张氏出点血,谁知道她这血一年都不到三两。
简直了,都不知该说什么了。
呐呐的,手一推,她将面前的银子全推向李老头。
“爹,我一向说话算话,这些你先拿着,回头我有钱了,会一起补上的”
“老四媳妇~”李婆子想说她的心意他们都明白,不需要她这么表明。
“娘~”秦望舒打断老婆子:“你们说了,能给多少给多少,五十两,这只会是我能给的最少的”
众人再次无语。
她要有能力还想给更多?
···说来也是不怀疑的。
一个几两银子一条的香蕉都能毫不犹豫的给几家分去的人,手里有钱又怎么会亏待了自家人。
只有这张氏糊涂···总有她后悔的一天。
心思翻转,村长几人的脸色就更好看了。
轻咳一声,到底还是老财爷爷撑得住:“来银,老四媳妇不是会放着你们自己过好日子的人,你们便收着吧,往后她让你们怎么享福你们就想着”
推来推去的,他都想甩手离开了。
太气人了!
老财爷爷都这么说了,村长,林旺又都一脸的羡慕嫉妒,李老头只能呛呛将银子扒拉过去,当然,他只是表面看着像被迫,心里可开心死了。
老四那样的儿子,别人没有,老四媳妇这样的儿媳妇,放眼开去也不多见。
这时,张氏一长脸黑得都能滴墨了。
要不是使劲攥着拳头,使紧咬着牙关,她怕是都会一巴掌甩过去。
有这么埋汰人的?
有秦氏这样侮辱人的?
当然,让她跟着夸海口,她根本就夸不出来。
第一百六十八章该是发挥运气的时候了
不管张氏心里怎么想,家就这么分了下来,好在,被气得差点心梗的她,在将肉干,小麦,栗子面,干菜,干鱼,锅碗瓢盆,菜种那些分下来后好了那么一点点。
当然,也就好了那么一会会。
因为。
“娘,我都不会煮饭,跟你们拼火吧”秦望舒根本就不动自己的那一份。
眼皮撩了下,李婆子说:“我们人多,你人少,跟我们拼火你不划算”
“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呢!”脸色一转,秦望舒腆着笑脸靠近老婆子:“我就出粮食,其它活,我一律不干”
“你想干我还嫌”没好气的,李婆子说,同时,同意了小儿媳妇的搭伙,让老头将小儿媳妇的粮食背回自己的帐篷。
突然觉得,这被分出来的只有自己的张氏郁郁了。
这时,背着手,老财爷爷站了起来:“田里我们就不去了,面积糊弄不了”
跟着,村长起身:“想着今天做一对水桶的”
“我那边有几片削好的木板,给你拿过去用”林旺叔边说,边跟上村长。
目送了他们离开后,秦望舒帮着抬粮食,在全部搬完时,小姑凑近:“四嫂,你今天有空不?”
与小姑子四目相对,秦望舒眨巴着眼:“我突然,好似,每天,都有空了!”
愣冲几息,李小姑呵呵笑了起来:“那正好,我们能快些学”
都一个来月了,他们连太祖勋志都没听完,在不赶紧的,笔墨恐怕就没有了。
忽然的,李小姑担心起来。
“四嫂,你都没钱了,怎么给我们买笔墨啊?”
“这真是一个大问题”托着下巴,秦望舒仔细思考起来。
秦家的那些钱,她不能拿出来,李老四那里的,明面上的没多大点,说在自己手里也不够霍霍,所以,她才会说自己没钱。
而没钱才能名正言顺的想办法···现在,她手里不止没钱,还没粮,这买卖只能往无本的去想了。
“我砍柴去”秦望舒站起“一捆三百文呢”
李小姑:“·····”
砍柴什么时候能给我们买笔墨,而你去砍柴了,我们怎么学?
“爷说地得过遍草”李大朗忽然说。
转头,李小姑看着大侄儿,却只见他跟着自家四婶的脚步,背着个背篓,拿起把柴刀就去了。
“喂~”居然也要去砍柴!
没细想,李小姑跟着背上背篓,没柴刀可拿就拿了把斧头。
扯了两下眉心,李婆子暗说一句今天没他们什么事转身与张氏说道:“地里草大,我们过了两遍火,你爹说火烧不干净,得在把一道,才浇了水,得过两天才有草拔,便过两天一起去分吧”
摆在外头的东西,她自然不会觉得两老的想做手脚,只道:“听娘的”
“那我先洗衣衫去了”说罢,李婆子去找衣裳。
看了眼大木桶里的水,李老头拾起扁担:“我去挑水”
不多时,家里,独留张氏一人。
恍惚的站了一会,她将属于自己的锅碗瓢盆搬到自己的帐篷前,在进进出出,从江边背回些石头,搭起火塘。
复又回帐篷看了下,脸上的笑意怎么都抑制不住。
终于,看够了,满足了,她拿起砍柴刀,背着背篓出门。
与此同时,秦望舒与李小姑,李大朗三人直径往山头去,一路而来,她并没响应李小姑的要求背诵太祖勋志给两人听,只是教了两人一首诗。
当然,这诗依然是当代名人的,并非她现代所学。
教完,讲解清楚,在等两人背诵出来,说出自己的见解。
砍柴的地方也到了。
因心头有个想法,秦望舒带着两人偏移了人多的地方,只往山上爬。
见四嫂一直往上,心里想着反正今天也没什么事,这山边也没有动物,不如看看能不能捡点漏,李小姑二话不说。
她们两都不讲话只往上走,李大朗就更不会讲,只是在自家小姑砍来跟小棍扒拉大树下枯草时,福至心灵的跟着砍了树枝,扒拉草丛。
“就这里吧”终于停下脚步,秦望舒回头远眺着山下。
此时,山下成排的草棚沿着江岸仿若无尽,油绿泼洒间一小簇,一小簇的村落点缀其间。
视线拉近,蚂蚁大的人影游移而动,或往田间走,或往山里来,或往家里归,忙忙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