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强惨男主的作精继母-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映月自己没养过孩子,自然不知道这点。
“你婆婆就算了,你二嫂能对元蛋这么好,也是个不错的。”
另外一个嫂子说道。
“是啊,我二嫂确实很好。”封映月笑道。
几人正说着话呢,赵大嫂忽然低声道:“回来了。”
封映月顺着她们的视线看过去,是提着篮子回来的李婶子。
她埋头走路,似乎不想和人说话,王大嫂也没有出声故意为难人,等李婶子上楼后,封映月问道:“什么时候回来的?”
王大嫂轻嗤一声:“之前一直没人影,才回来呢。”
这样啊,封映月以为回来好几天了呢。
“瞧那样子,应该会消停几天。”
“希望吧,我今晚上煮鱼吃呢,看她往我跟前凑不。”
赵大嫂说。
结果她杀鱼的时候,李婶子笑眯眯地端着瓷盆过来了:“杀鱼呢?这内脏不要吧?给我呗。”
赵大嫂都不知道说啥好了,偏偏人家笑眯眯的,再说这内脏确实拿着也没用,反正她是吃不下的。
这会儿封映月正带着元蛋在洗水池洗手,也对李婶子打了声招呼。
李婶子盯着元蛋看了看,倒没说些乱七八糟的话,封映月带着元蛋回家换了一身衣服,唐文生已经做好饭菜,一家人吃过后,唐文生把元蛋的衣服拿去洗了。
这个时候军子等人来了,元蛋乖乖地坐在一旁,看封映月给他们讲题。
他小手撑着下巴,看着在油灯下似乎身上带着光的封映月,只觉得他娘真厉害,啥都懂。
烧水洗了脚后,唐文生提着两盏油灯走在最后,封映月和元蛋走在前面,到了三楼,封映月拿着另一盏台灯进去了。
唐文生则是一手牵着元蛋,一手提着油灯往一楼去。
睡觉时,元蛋睡二人的中间。
小孩子睡觉快得很,刚躺下没多久,便睡着了。
“今天辛苦了,文生同志。”
“不辛苦,阿月同志。”
因为元蛋睡在中间,所以没办法牵手,想了又想的唐文生坐起身,在封映月的疑惑下,把熟睡的元蛋抱起来,放在了挨着墙的那边,给元蛋盖好被子后,唐文生重新躺下。
然后一把将封映月的手握住,顺带将人往自己这边移了移。
封映月:???
“以后就这么睡。”
唐文生对此非常满意。
封映月扑哧一笑,将头靠在唐文生的肩膀处,唐文生握紧她的手:“睡吧。”
“嗯。”
二人身体相靠,元蛋一个人睡在旁边,离他们一大截,好在身上的被子盖得好好的。
第二天唐文生起来得早,他今天要去纸厂。
封映月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唐文生伸出手盖住她的眼睛:“再睡一会儿。”
等封映月醒来时,元蛋都醒了一会儿了,他自己穿好衣服,坐在一旁看她。
“醒了多久了?”
封映月连忙坐起身,摸了摸元蛋的肚子,“饿了吧,来,我们煮面吃。”
元蛋嘻嘻笑着,十分高兴。
“看你爹不在家,这么高兴?”
封映月笑问道。
元蛋扭捏了两下,还是点了头。
“小家伙真有意思。”整理好后,二人出了里屋,封映月打开大门,发现炉子上的锅还放着,还盖着锅盖。
她一打开,里面蒸着一碗蛋羹,还有四个糙面馒头。
封映月笑了笑,把锅端起来,炉子的柴火已经灭了。
馒头还是热乎的,蛋羹也不老。
看来唐文生掌火还挺熟练。
吃过早饭后,封映月把屋子里里外外收拾了一番,好几天不在家,她觉得到处都是灰,元蛋像小尾巴一样跟在后面,他快乐得很,封映月也就不管他了。
收拾好屋子后,封映月又打开长柜,拿出小箩筐,找出里面的碎布:“元蛋,你坐着我瞧瞧你的脚。”
元蛋照做。
封映月蹲下身,抬起他一只脚看了看,布不够。
“走,娘带你去县里逛逛。”
“好。”
元蛋高兴地点头。
正好赵大嫂也要去县里,于是二人便带着孩子一道出了筒子楼。
“你家那口子有车了咋不骑去呢?”
听赵大嫂这么说,封映月才发现他们家的自行车停在那没动呢。
“回来我问问。”封映月笑道。
“留给你用的吧?”
赵大嫂挤眉弄眼道。
封映月脸一红,却没有否认,因为唐文生确实是这么想的。
囡囡和元蛋已经熟了,两个孩子走在前面一蹦一跳的,囡囡比元蛋大一岁多一点,一副姐姐的样子,时不时还要拉一下元蛋,不让他走大路中间。
“会有牛车的。”
囡囡严肃道。
“哦。”
元蛋听话地跟着她走边上。
作者有话说:
第三十三章
或许还是不怎么放心; 囡囡停下脚步,等到元蛋走到跟前后,伸手牵住他的手。
小孩子的童言童语; 大概只有他们自己能理解。
封映月二人不紧不慢地跟在二人后面; 赵大嫂问起元蛋晚上有没有找爷爷奶奶什么的。
“没有,倒头就睡了; 我看是昨天玩得疯,睡觉也比老家要晚一点,所以没想到,今晚上会想的。”
封映月昨天也担心这个事儿呢; 结果小家伙直接睡着了。
“一直是他们带大的,找也能理解; 那说明人家带得好啊,”赵大嫂又提起囡囡; “她就没找过; 这说明啥?我都不好意思指出来了; 可人家还是一口咬定一个月要交二十块钱外加十斤粮票回家!”
说起这个,赵大嫂就觉得来气。
“天哥一个月就赚三十块钱,二十块钱交到老家去; 我们一家三口喝冷风啊?现在囡囡也没让他们带了,这钱我是不愿意给这么多的。”
不是不给,是不给那么多。
封映月知道赵天能进纸厂; 除了他自己的努力外; 还有当年赵家四处凑钱的原因。
所以赵天进了纸厂后,他爹娘就定下了每个月往家里交十五块钱的规矩。
那个时候赵天已经和赵大嫂结婚; 赵大嫂想着反正自家男人是工人; 家里也确实帮了忙; 那这钱是该交的。
后来她为了让赵天有口热乎饭吃,便搬到了筒子楼,赵母说囡囡去不方便,那边房子小,住着太挤。
于是囡囡就被留在老家,而虽说每个月是交十五,但赵母时不时就过来要钱。
“要得最多的一个月,有二十三块钱!那个月我和天哥可以说是咬紧牙度过的,可就是那个月开始,我婆婆觉得我们俩就是六七块钱一月也能过日子,所以每个月都来要,我也手紧,要得多了,说没有就没有。”
“她就拿囡囡说事儿,我心疼姑娘,有时候也逼着拿出几块,”赵大嫂叹了口气,“可我没想到,在我偷偷回去看孩子的时候,却发现我孩子好东西那是啥也吃不着,还被我婆婆骂赔钱货。”
“都过去了,现在囡囡就在你们身边,至于钱,你们也交了那么多年,当年借的钱早就还清了吧?”
见她眼睛都红了,封映月便安抚道。
赵大嫂点头:“早两年前就还清了,可这一大家子,也没分家,就出这么一个工人,不往家里交钱那是不可能的,可也没想到他们要得那么多!从这个月起,我每个月就给他们十块,要觉得不够,那就自己挣去!”
这四五年下来,家里的侄子都是靠着他们的钱养大的,这情啊,早就还完了!
说完自家那些人,赵大嫂又羡慕起封映月的婆家人了。
“我听天哥说,小唐同志的家里,让他结了婚以后就不要往家里拿钱了,这是真的吗?”
封映月点头:“是,但该拿的还是要拿,元蛋就是他们一手带大的,还教得这么好,这钱应该给。”
“是这个道理,人家说不给,那也不能一点都不给,也不至于到养一大家子的地步,一个月倒也轻松。”
赵大嫂又想问他们是不是分家了,可一想孩子都养在老家,那应该是没有分的。
不多时,封映月等人就到农贸市场这边了,封映月是来看杂布的,赵大嫂也是,她想给囡囡做一身衣服。
于是一行人便进了布坊。
杂布的意思,就是七零八碎的布,有大有小,不过大的运气好才能抢到,剩下的多数是碎布,给大人做衣服那是不够的 ,但孩子没问题。
杂布用钱不用票,封映月牵着元蛋来到那一大箩筐面前挑选。
这个年代除了的确良布料是带艳丽的颜色外,其余麻布或者是棉布都是很单一的颜色。
比如黑、灰、深蓝、浅蓝。
这几个颜色就是最常见的。
所以当的确良那么艳丽的颜色出现时,即便它的布料偏硬,穿上也没有那么舒适,但依旧受到大家的追捧。
在这个小地方,自然是没有的确良的。
小孩子的衣服或者是鞋子,颜色越耐脏越好。
封映月挑选了黑色的鞋布,又选了能做一身衣服的深蓝色布。
另外一边,赵大嫂给囡囡选的则是浅蓝色,女孩子大多数都是穿浅蓝色的好看。
“纽扣你们是买,还是自己做布扣?”
卖布的人问道。
封映月看了看元蛋身上的衣服,是唐二嫂给做的布扣,牢固又好看,还不会硌人。
“自己做。”
她道。
赵大嫂也是说自己做。
这买下来才花三毛钱,路过供销社的时候,封映月买了两块米花糖,还有一斤黄纸糖,以及五斤白面。
回到筒子楼,囡囡和元蛋要在坝子里玩儿,封映月再三叮嘱后,这才上楼。
在开门放好东西后,封映月又出来,站在走廊台上往下看,见元蛋和囡囡还有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在滚铁环后,这才开始忙自己的。
她先做的布鞋,元蛋的脚小,鞋垫纳得也快,赵大嫂也端来凳子,和她坐在家门口缝衣服。
二人轻声说着话,时不时就会起身往下看看孩子们。
中午,筒子楼飘着饭菜香,站在走廊上吼自家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一个接着一个。
其中就有封映月的。
元蛋一听见封映月的声音,就起身往楼上走。
到了洗水池,小家伙还踮起脚想要拧开水管头洗手。
一旁的田婶子瞧见后,笑眯眯地帮忙拧开:“元蛋可真爱干净,和你爹娘一样。”
元蛋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认真道了谢,洗好手后便往家里走。
因为现在走廊上做饭的人不少,他记得封映月的话,这个时候不要跑,慢慢靠着外面的墙走就是了。
“洗手了吗?”
封映月正在舀青菜煎蛋汤,见他背着小手回来便问道。
“洗了。”
元蛋举起双手让她检查。
“真乖,等我看看你背心里的毛巾,”把汤放在桌上后,封映月让元蛋背对着自己,把他背心里的衣巾拿出来摸了摸,有一点润,于是又给塞了一块干衣巾进去,“好了,吃饭。”
中午吃青菜煎蛋汤加韭菜白面饼,以及泡了一天多的野葱头。
吃过饭后,封映月想出去放放风,于是带着元蛋骑着自行车出了筒子楼大门。
元蛋可高兴了,小手紧紧地抱着封映月的腰,快乐地看着身侧远去的树木杂草。
“抱紧哦。”
“好!”
封映月就在附近转了一圈,熟悉一下环境,见元蛋意犹未尽,于是又带着他去县里转了一圈。
结果就瞅见了封大哥。
“她”的亲大哥。
封大哥自然也看见了她和元蛋,封映月停下车,脚踩着地,却没有下来,只是淡淡地打了个招呼:“大哥。”
“嗯。”封大哥三十二岁,一身黄皮,身板壮阔,有着庄稼人的力气。
他比封映月大十三岁,和她并不怎么亲近,要说封映月和唐文生这门亲事,还是封大哥点了头后,封母才开始琢磨收多少彩礼钱的。
封父过世了,长兄如父,封大哥就是封家的顶梁柱,封母大事儿都听他的。
封大哥看着小妹骑着新自行车,就知道日子过得不错。
当初家里要了八十多块钱的彩礼,其实就有一点卖姑娘的心思,这点封大哥不觉得羞愧,因为他觉得女孩子早晚都要嫁出去的,就算嫁过去做后娘,守活寡,那生活条件也比嫁给庄稼汉强得多。
能用自身价值,为家里人奉献一点钱财,也是封映月作为女儿应该做的。
“看来你日子过得不错。”
封大哥看了一眼元蛋后说道。
“是不错,”封映月点头,“这是我儿子元蛋。”
“我知道,”封大哥觉得小妹有些变了,以往可不敢这么和自己说话,“这嫁出去也不是完全断了亲,得了空回家看看。”
“我要是得空会回去的,大哥你忙吧,我们先走了。”
封映月说完不等封大哥回话,就让元蛋抱紧自己,踩着自行车唰地一下就蹿过去了。
封大哥吃了一鼻子的灰,他打了两个喷嚏,眉头微微一皱却没说什么。
封映月翻着白眼跟后面疑惑的元蛋说起那个人是谁,和自己什么关系。
元蛋抱着她,听完后大声道:“是坏人吗?”
他没见过自己的舅舅,但是知道阿壮哥哥和栓子哥哥有舅舅,阿壮的舅舅有点坏,老是去他们家借钱,栓子哥哥的舅舅很好,还带着他们下河摸鱼呢。
就是他太小了,每一次都不让他下水,就在河边守着木桶。
“算是吧。”封映月笑回道。
“那跟爹说!跟爷爷奶奶二伯二伯娘他们说!”
打不过就群殴,这是二伯说的。
元蛋记得很清楚。
“好,等你爹回来,我就跟他说。”
封映月把自行车停在县河边,带着元蛋在河边转了转,还捡了几个白色的小石头。
“这个给燕子姐姐,这个给囡囡姐姐,这个给军子哥哥……”
元蛋很认真地在那想着石头该怎么分配。
现在的河边并没有后世那么干净,这河岸上不仅有半人高的杂草,还有大树呢。
随手摘了一片大树叶,封映月将那些石头给包了起来,然后用野草捆在大单杠上,就这么带着元蛋又回到了筒子楼。
“元蛋你去哪里玩儿了!”
燕子正在坝子里和小姐妹们跳格子,见他坐在自行车上回来,立马和小姐妹围了过来。
“去了好多地方!我还捡了石头!”
元蛋被封映月抱下车时,脸还红红的。
封映月给他后背垫了巾子后,照常叮嘱了一番,便上楼去了。
她烧水洗了头洗了澡。
等烧好元蛋的洗澡水后,又把元蛋喊回家,就在洗水池那边给元蛋洗了澡。
李婶子挎着篮子路过,忍不住嘀咕道:“真会浪费柴火。”
封映月就当没听见。
唐文生回来时,在坝子里没瞧见元蛋的身影,上了楼发现他和燕子还有囡囡在洗水池那围着木桶不知道说什么。
“在干什么?”
他走过去问道。
燕子和囡囡立马站得笔直,元蛋有些紧张地把着木桶的边:“看石头。”
唐文生垂头一看,里面装着一点水,水里放着五六个白色的石头。
木桶是他们家的。
扫了一眼元蛋有些打湿了的衣袖,他伸手一提:“回家吧。”
元蛋把手藏在身后,跟在他身后走了。
燕子和囡囡对视一眼。
“我就说唐叔叔在元蛋面前凶得很吧,娘还骂我胡说。”
“就是,和平时的唐叔叔都不一样。”
回到家,唐文生把木桶放在一旁,然后从布包里拿出两块包好的米花糖:“和你娘分着吃。”
封映月从里屋出来,见到桌上的米花糖笑道:“我今儿也买了,还说等你晚上回来一道吃呢。”
“那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