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美强惨男主的作精继母 >

第70章

美强惨男主的作精继母-第70章

小说: 美强惨男主的作精继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偷偷嫁出去了?”
  唐三婶摇头,“我觉得不像,不过我就怕她忽然带走元蛋,所以跟你们提个醒,让元蛋谨慎些。”
  唐母立马把这个事儿放在心里,等唐三婶走后,唐母又拉着唐父说,“这事儿跟老三两口子说说不?万一那乔思雨找到学校胡说八道怎么办?”
  “得说,”唐父清楚唐文生和乔家那边是怎么回事,不管乔思雨去了哪里,都得跟唐文生他们提个醒,以防万一,“等会儿我跟元蛋叮嘱几句,你一个人在筒子楼照看孩子,也要警惕一些。”
  “放心吧,孩子在坝子里玩儿的时候,他守门的吴大爷都瞧着呢。”
  唐母连连点头。
  而第二天封映月下午上完课先回到家时,林婶子就给她送来了宋枝托人带的面糕。
  “一个说自己在县里运输队上班的人送来的,他说还要忙着去西区那边办事儿,所以就把东西暂时放在我这边了。”
  封映月道了谢,还分了些给林婶子,回到家后,洗了手取了一片一边吃一边洗菜。
  唐文生还有一节课,所以得晚一点回来。
  等唐文生和刘大舅在巷子口碰见一起回来时,院子里已经飘满了饭菜香了。
  “我真是有口福啊。”
  刘大舅深吸了一口气后大声道。
  自打这小两口住进来后,做饭这事儿他就没怎么操过心,而且味道也非常好。
  “我媳妇儿以前做过乡厨,”唐文生笑道。
  “是吗?那可真厉害!”
  刘大舅竖起大拇指。
  因为怕他中午吃得不好,所以一般做早饭时,唐文生或者是封映月都会另外给刘大舅做点饼子,或者别的什么让他带去,中午的时候在食堂热一热,算是加一个菜。
  这不,第二天刘大舅带着肉馅饼去水电厂,中午就在食堂请师傅热热,再打一铁盒的饭菜一起吃。
  旁人闻见香味儿,忍不住问他,“你那侄儿媳妇儿做饭的手艺咋这么好啊?”
  “她啊以前做过乡厨,这饼子还算是一般的,”刘大舅嘚瑟道,“那家常菜可好吃了!”
  “做过乡厨?”背对着他坐的一个大爷转过头,“老刘啊,我老娘马上就要过七十六的寿了,正愁席面呢,你侄儿媳妇儿得空不?”
  刘大舅一愣,仔细想了想,又算了算日子,“哟,还巧了,你娘过寿那天是周六,我侄儿媳妇儿是大学生,平日里也不得空,这样,老黄等我回家问问她再回你话。”
  “成,”老黄高兴地应下了。
  于是刘大舅下班的时候,把自行车踩得老快了,就为了跟封映月说这个事儿。
  结果回到家发现唐文生在做饭,封映月不在家,她去还借来的书。
  还是永平陪着她去的。
  “元蛋知道我了吗?他会不会给我写信啊。”
  封映月把永平也写在信中,跟元蛋提了提。
  闻言,封映月笑道:“他还不识几个大字呢,不过肯定会请人帮他写的。”
  永平高兴极了,“我也会给他写的!”
  他认的字可比元蛋多。
  回到家,听刘大舅和唐文生在堂屋说话,便洗了手进去,刚好可以吃饭。
  “映月啊,我们水电厂的老黄,他娘马上过七十六岁的寿,我提了一句你做过乡厨,他就想请你做席面,那天正好是下周六,你要是得空想接,我就回他话,不得空或者是不怎么想接,那也没关系。”
  “接!麻烦大舅帮我回个话,只要是周末,我都得空,”封映月笑眯了眼。
  “好好好,”刘大舅也笑着点头,“他这个人啊,挑剔得很,不然也不会找不到做席面的,这样,为了不扯皮,明儿我请他过来吃晚饭怎么样?”
  “没问题,我明天下午就两节课,大把的时间呢,”封映月喝了一口汤。
  唐文生感慨了一句,“这有手艺啊,走在哪里都吃香。”
  “你也有手艺啊,小唐技术员,”封映月给他夹了筷子菜。
  “而且,你现在还正在学更大的手艺,”刘大舅也夸着,“以后造福百姓啊!”
  三人吃饭说说笑笑,倒是挺温馨,隔壁林家的饭桌上,气氛就有些不好了。
  原因就是林小叔再次拒绝了相亲的事儿。
  林婶瞪眼:“你多大的人了?还挑三拣四,人家可是煤气厂上班的,和你相比也不差。”
  永平坐在林叔身旁吃饭,闻言看向林小叔。
  林小叔一脸平静地喝汤,“我知道对方条件不差,但我的事不着急,大哥还没成家呢。”
  “他……”
  林婶子抿了抿唇,看向林叔。
  林叔给永平夹了块头,“吃饭吧,老大不结婚,老幺肯定不愿意相看的,你急也没用。”
  “我是造了什么孽还生了你们两个儿子哦!”
  林婶子气得眼睛都红了。
  当年老大下乡,是偷偷报名,跟着二巷那边一个姑娘去的同一个地方,这名单都下来了,他们做父母的才知道,这些年一直跟那姑娘纠缠着,没成家。
  而老二呢,总觉得老大是为了他、替了他去下乡的,所以万事都想着哥哥先办,他靠后,可把二人愁死了。
  作者有话说:


第九十一章 
  唐文生出门丢垃圾的时候; 便碰见站在院门外抽烟的林小叔。
  “有心事?”
  二人还算有话说。
  林小叔瞥了一眼他手里的木桶,“等我一下。”
  不一会儿出来,手里也提着装有垃圾的木桶; 二人一起往巷子口走去。
  这大垃圾桶就在每个巷口; 每天早上都会有人来拉去倒的。
  “我爹娘又在提相亲的事,”把垃圾倒了后; 二人找了个地儿,把木桶放下,靠着墙说话,“我没那个心思; 就想着找个机会,把大哥弄回来; 安顿好他的生活后,我再考虑。”
  唐文生婉拒了他递过来的烟; 关于林家的事儿; 唐文生是知道一点点的; 闻言笑了笑。
  “其实很简单,你给林大哥写封信,问问他是怎么想的; 就算有机会,在那位姑娘没回城之前,他真愿意回来吗?”
  林小叔闻言更烦躁了; 连抽了好几口烟; 直到都烧到烟屁股后,他才扔下; 用脚碾灭。
  “真不知道我哥怎么想的; 人家有对象!他跟着去凑什么热闹?”
  用热脸贴了人家那么多年的冷屁股; 还觉得美滋滋的。
  林小叔不理解。
  “感情的事,谁能说得清楚呢,”唐文生看了看天,“回去吧。”
  “我再待会儿,你回去吧,”林小叔摆了摆手。
  “行,”唐文生还想着和封映月说说话呢,所以就先回去了。
  刚转过两个弯儿,就遇见打着电筒过来找林小叔的林婶。
  得知林小叔在哪里后,林婶一边骂一边快步往那边去。
  封映月正在把三、四月穿的鞋子和衣服收拾出来挂在小书房那边,等天好的时候,拿到院子里晒一晒。
  而刘大舅呢,此时正坐在大堂屋那泡脚。
  唐文生回来就把院门给扣上了,先去灶房看了看锅里的水,觉得还不够热就加了两块柴进去。
  别看这进了城,用柴火的人家还是不少,不过这柴火得买,一车一车地被拉过来,然后大伙儿一起去买。
  冬天用炉子多的时候,里面则是蜂窝煤。
  水烧好后,唐文生泡了茶,给刘大舅一杯,他们夫妻两杯。
  搪瓷杯还是他们在筒子楼用的,一起带上来了。
  “我来吧,”把杯子放下后,唐文生过去接替了封映月手里的活儿。
  封映月也没拒绝,坐下看书。
  二人就这么说着家常,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就关了灯,上床歇息了。
  老黄跟着刘大舅来到家里时,封映月正在做饭,林婶子帮着她烧灶火。
  “真香!”
  老黄站在灶房门口,鼻子微动。
  停好自行车的刘大舅嘴角勾起,“那当然了!你以为她那么多年乡厨是白干的?”
  “我哪里敢说这种话,”老黄只觉得闻着都这么香,那这席面肯定能做得好,等吃到嘴里的时候,更是赞不绝口。
  饭后,就和封映月确定了辛苦钱以及一些食材。
  老黄的家里人会跟着一起打杂,封映月只需要掌勺。
  做两顿,中午和晚上。
  至于辛苦钱,居然是按照桌数来的,一桌菜辛苦费一块钱。
  等老黄走后,刘大舅笑着对封映月道:“他们家老太太可受人尊敬了,每年过寿都是三十多桌,这还是一顿饭的人。”
  那两顿岂不是快七十桌?
  “那算下来差不多七十多块钱,这开支有点大啊。”
  封映月惊讶道。
  “是啊,不过他们家家底厚,老黄可以说是他们几兄弟里面混得最差的,不用替他省!”
  周六一大早,封映月就被唐文生送过去了,他也留下打打下手。
  虽然是做午饭和晚饭,可这备菜就是一上午和一下午呢。
  黄家住的房子是别墅,瞧着挺老了,但底蕴在呢,而且来的人大多数都是单位上班的。
  封映月和唐文生是大学生,而且还接了他们后厨的活儿,这也被喝了点酒的老黄,略带得意地跟亲戚、客人们说了。
  于是便有好些客人都往灶房来看封映月和唐文生,大学生做厨子,还是挺少见的。
  封映月夫妇并没有因为大家各种眼神而不悦。
  “要是觉得菜可口,可以联系我们做厨,不过因为在念书的关系,只有周末得空,别的时间我们是不接单子的。”
  还真有几个人找他们要了联系的地址,唐文生随身都带着笔呢,直接给他们留下巷子的位置。
  晚饭上桌后,黄家给他们结了账,二人便拿着钱准备离开,结果被老黄媳妇儿拉着吃晚饭。
  “老黄那人喝了点猫尿就嘚瑟得很,你们别和他计较,来,吃了饭再走,不然我可不高兴啊。”
  黄婶子是个直性子,硬是拉着他们吃了晚饭后,再放他们离开。
  还不到八点,还有一趟车,封映月和唐文生来到站点,等上了车后,二人并排坐在一起,唐文生握住了她的手。
  “辛苦了。”
  “虽然有一点辛苦,可赚钱嘛,”封映月摸了摸兜里的钱,对他浅笑道,“这个最重要。”
  唐文生抬起手给她理了理头发,然后让她靠着自己的肩膀眯一会儿。
  车窗上倒映着二人相互依偎的影子,窗外的风景一一掠过,等到巷子的时候,封映月差点都睡着了。
  回到家发现刘大舅还没休息,锅里烧着热水,他们回来也方便用些。
  今天确实有些累,封映月洗漱好后,几乎倒头就睡。
  唐文生则是给她按了好一会儿的肩膀和手臂后,这才抱着她休息。
  第二天二人都晚起了。
  刘大舅正好休息,没去上班,见他们起来便笑道:“锅里温着馒头,洗洗吃吧,我去找你们林叔下棋。”
  “林叔今天也休息啊?”
  封映月问道。
  “是啊,我们同一个班表,”刘大舅背着手笑眯眯地去了隔壁。
  吃过早饭后,二人去书房看书做题,下午则是借了刘大舅的自行车,唐文生带着封映月四处溜达,回来时还买了点小吃。
  他们已经吃过了,带回来的是给刘大舅的。
  刘大舅美滋滋地吃着,自打他们住进来后,他这日子过得又热乎起来了。
  可一想几年后他们又会离开,刘大舅盯着手里的吃食叹了口气。
  作者有话说:


第九十一二章 
  接到老家来信的是唐文生; 他去邮政局签收稿费,正好工作人员在分巷子那边的信件,唐文生就瞥见老家寄过来的信; 于是便顺带一起拿回家。
  封映月在洗菜; 准备做晚饭。
  唐文生先把稿费给她,“上个月的; 一共十二块。”
  “又是一笔入账,”封映月擦了擦手,笑眯眯地揣进兜里了,“这又是什么?”
  “老家来的信; 我给你念?”
  见她又开始洗菜,唐文生便道。
  “好; 把火也生起来。”
  于是唐文生一边生灶火,一边念信上的内容; 念完后; 他眉头紧皱; 封映月转过身来。
  “你说她会不会去找元蛋爹了?”
  “那就是个二混子,没有家的人,不好找的。”
  封映月倒是觉得乔思雨干得出来; “听她上次跟元蛋说的那些话,我看十有八九是去找那个人了,不过没开介绍信; 身上也没什么钱; 找不找到人另说,就怕人出事。”
  唐文生耸肩; “自作自受。”
  知道他不待见乔家人; 封映月倒是没再多说这个; “给爹娘回一封信,顺带把给元蛋做的夏衣寄回去,还有给娘还有二嫂文慧她们买的头花。”
  “好,”唐文生点头,听见院门被推开的声音,还以为是刘大舅回来了,结果是端着玉米馒头的永平。
  “封姨,唐叔,这是奶奶让我端来给你们尝尝的。”
  一共六个馒头。
  封映月笑眯眯地接过,给他换好盘子,然后从橱柜里拿了几个红糖发糕出来装进去,“那也请你们尝尝我做的发糕,要是味儿不对一定要跟我说说,我下次改一改。”
  永平小脸红红地道了谢,端着红糖发糕回去,林奶奶听完他的话后,笑着把红糖发糕蒸热一起吃。
  林小叔回来就见饭桌上有玉米馒头,还有红糖发糕,“去国营三号店买的?”
  “不是,是隔壁永平封姨做的,味道可好了,”林婶把碗筷摆好,笑着在林叔身旁坐下道。
  尝过以后,林小叔双眼一亮,“好吃!”
  “好吃吧?你要是能娶一个媳妇儿回来,你就能天天吃。”
  林婶立马道。
  林小叔:。。。。。。
  吃饭都吃不安宁的林小叔饭后就来到了隔壁,和唐文生还有刘大舅坐在堂屋聊天。
  封映月洗漱好后,就回房看书去了。
  等唐文生回来时,封映月刚准备上床休息,“走了?”
  “走了,”唐文生笑了笑,“就是不想听林婶子说结婚的事。”
  封映月也是一笑,“快去洗洗睡了。”
  “好。”
  第二天去上课的时候,封映月发现罗清红的神情有些不对,上课心不在焉,下课也在发呆,书本上什么记录也没有,一看就是没有听进去。
  “清红,你怎么了?”
  一直到下午她还是那样子,封映月忍不住问道,“可不能再这么下去,今天的课挺重要的。”
  还把上午的笔记给她,让她抄下来回去好好复习一下。
  听着听着,罗清红的眼泪就下来了,“我、我下乡的时候,家里人都说我很勇敢,是咱们家的小英雄,可为什么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回城的时候,我就成了家里多余的人呢?”
  “怎么说?”
  封映月揽住她瘦弱的肩膀。
  罗清红小声说起自己的事儿。
  她在家排行老三,上面两个哥哥,下面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在家的时候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父母都是工人,爷爷也有退休金。
  在通知每家不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都得要一个孩子下乡时,罗家父母陷入了沉默。
  两个哥哥刚刚结婚不久,弟弟和妹妹才十几岁,只有罗清红,属于不尴不尬的年纪,又没有定亲,又刚好成年。
  在嫂子和母亲有意无意地劝说下,罗清红自己也想为祖国做出一点奉献,所以她去报名了。
  “我记得我要走的那天,我爹娘给了塞了几十块钱,还有不少粮票,我大嫂给我做了洗涤良的上衣,二嫂给我做了蓝包裤,弟弟妹妹攒钱给我买了一双布鞋,大哥二哥亲自送我上车,还一直说,等我回城后,就给我找个好工作,好归宿。”
  罗清红的声音都在发抖。
  “乡下的日子确实难,可我不觉得苦,和知青所的同志们相处得很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