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变-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花老三要的那二十个大包子和半锅粥,当然是五个人一起吃的了。
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小半个时辰之后,这二十个包子连同那半锅粥,便全都进了花老三一个人的肚子。
花老三擦擦嘴,百无聊赖地在屋里踢起了毽子,夫人出去带着南萍,带着汪安,连那个刚加入没几天的乔远山也带上了,唯独不带他,还让他留下看家,有啥可看的,真没意思啊。
花老三踢了一会儿毽子,还是觉得无聊,想了想,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做的,他索性躺到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第253章 千里寻母的霍公子
明卉带着南萍和汪安、乔远山,早在昨天晚上城门关闭之前,便悄悄出了胙城,午夜时分,便到达了冯氏出现过的那个小镇。
明卉原本还以为要等到天亮后才能进城,到了地方才知道,这小镇上的城门就是摆设,深更半夜大门敞开喜迎八方客。
进城之后,到处黑漆漆的,好不容易看到有一家客栈门前的红灯笼还亮着,几人便住了下来,美美地睡到日上三竿。
小镇只有一条街,最热闹的也是这一条街。
初夏的上午,阳光并不燥热,温暖舒坦。
两名衣着体面的汉子来到这条街上最热闹的地方——钟楼。
钟楼下面一拉熘的摊子,卖菜的、卖肉的、卖包子卖大饼,还有卖针头线脑的。
两名汉子一到这里,便引起所有人的注意,他们是生面孔,看穿着打扮像是外乡人。
再看他们手里,一个手里提着一只小桶,另一个则是拿了一卷纸。
“这是县衙来贴告示的吧。”
“可他们没穿官衣,不像是衙役啊。”
“是啊,常来的那几个衙役咱们都认识,没有这两个。”
小镇距离县城有四十多里,县衙里的衙役常来常往,早就混熟了。
众目睽睽中,两名汉子来到钟楼下面,找到一处不大的空地,便开始贴告示,告示还没有贴完,看热闹的便围了上来。
有识字的大声念了出来:“寻人启事。”
“寻人?莫非是谁家丢了孩子?没听说啊。”
“或许不是咱们镇上的,附近村子里也有可能,我听说那些拐子专往村子里跑,村里小孩没见过世面,心思单纯,很容易就被拐走。”
“瞎说什么,不是找孩子的,是寻老娘,亲娘!”那识字的人不高兴了,高声反驳。
“啥?找老娘的?谁家老娘丢了?”众人议论纷纷,开始催促识字的人继续念下去。
识字的人摇头晃脑,把整纸告示念了出来,这告示写得简单明了,没有咬文嚼字引章据典,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
“可怜啊,真是可怜,也不知道这个当娘的是怎么丢的,儿子找了十几年还没有找到。”
“还能怎么丢,一准儿是让拍花的拍走的。”
“胡说,拍花的只拍小孩,没听说有把大人拍走的。”
“可这告示上说了,是孩子先被拐走,然后当娘的去找孩子,便没有回来,后来孩子被好心人搭救,可当娘的却没有这么好运,再也没有回来,说不定就是同一伙拐子干的。”
“这个儿子是个孝子啊,如今已经长大成人,娶妻成家,念念不忘还是要找亲娘。”
“姓冯?咱们镇上有姓冯的人家吗?对了,他们是外地人,怎么来咱们镇上找人啊?”有人问道。
两名汉子便高声解释:“各位父老乡亲,我们兄弟只是跑腿的,这告示上要寻的人,是我们家的太太,上元节的时候,有人在咱们镇上见到了我们家太太,我家少爷听说之后,便告了假,千里迢迢过来寻母。
竒 書 蛧 W W ω 。 q í s ú W à N G 。 c c
咱家太太姓冯,如今已是三十有八,因着太太是女卷,这画像不能贴出来,还请父老乡亲们见谅,不过,咱家太太身边有位杨妈妈,杨妈妈四十出头,皮肤微黑,与太太形影不离,咱们镇子也不大,像这样的主仆怕是也不多见。
诸位若是有认识的,劳烦给带个话,咱家少爷眼下就在宝来客栈里住着呢,诸位放心,但凡是能提供线索的,每人五十文钱,能把人带过来给一两,若是带来的人,千真万确就是我家太太,给二十两!”
提供线索给五十文?
带个人过去就给一两?
若是真的,给二十两?
这年头,谁家里能一下子掏出二十两银子啊,能有十两八两,日子过得就已经挺不错了,至少衣食不缺。
围观的人议论纷纷,两名汉子见效果达到了,便抱抱拳,道:“就先这么着,咱们回客栈等着啦。”
两名汉子当然就是汪安和乔远山,乔远山是真脸,汪安则是易容过的,这是他强烈要求的,他现在觉得,出门在外,没有几张假脸替换着,他就没有安全感。
此时,京城来的霍公子,此时正在和一名中年女子说话,这名中年女子一副市井妇人打扮,手里还拎着一个菜篮子,刚刚她就在围观百姓当中,百姓们看完告示后的反应,她全都看到了。
“大多数人议论纷纷,但是也有几个人悄悄走了,这几个恐怕都是有想法的,不想让别人抢了先,便什么也不说,悄悄去找人了。”
霍公子叹了口气,沙哑着声音说道:“但愿如此吧。”
他看一眼墙角的沙漏,嗯,时间差不多了,要来的也该来了。
这个念头刚刚闪过,门外便传来小二的声音:“霍公子就住这间屋。”
霍公子使个眼色,南萍便转身进了里屋,接着,外面便响起了敲门声,小二大声说道:“霍公子,有人找。”
“请进。”霍公子说道。
进来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看到霍公子,少年怔了怔,显然没想到这位霍公子会这样年轻,这和自己也差不多大吧。
霍公子正襟危坐,沉声问道:“你姓甚名谁,可否是见过告示上的人?”
少年摸摸后脑勺,有点怯场,这位霍公子看上去很不好惹。
“我,我叫杨三,你,你们说,说的那个姓杨,姓杨的婆子,我娘,我娘说,说她可,可能是,可能是以前在我姥姥家,以前在我姥姥家租房的那个,这是,这是我娘说的。”
霍公子点点头,问道:“是你娘说的?你娘自己为何不来?”
杨三忙道:“我我我,我娘,我娘说,说那杨,杨婆子,杨婆子不让她和人说。”
霍公子又问:“杨婆子以前在你姥姥家租过房住,只有她一个人吗?她什么时候搬走的?”
“那我,那我说不知道了,我娘,我娘没说。”杨三说完,便眼巴巴看着霍公子,给钱,五十文呢。
霍公子拿过一只钱袋子,从里面数出五十文来,却没有交给杨三,而是问道:“你姥姥家姓什么?”
“姓张,就是鱼塘边上,鱼塘边上老张家,镇上人都,都,都知道。”杨三说道。
第254章 三位热心人
打发走了杨三,只用了半炷香的功夫,霍公子便迎来了第二位提供线索的热心人。
这位是常在鱼塘钓鱼的老孙头,他说鱼塘旁边住着一对主仆,他是正经人,不会偷看女子,但那对主仆中的婆子却没事找事,说他盯着自己瞧,还说他臭不要脸,为此,他和那婆子吵过一次,那婆子黄黑面皮,褶子深的能夹死蚊子。
霍公子谢过,给了老孙头五十文。
老孙头前脚刚走,又来了一位胖大婶。
胖大婶说她家是开杂货铺的,前就有一个杨婆子常来买东西,那杨婆子租的老张家的房子,一来二去,也就混熟了,偶尔还会赊帐,可一个月前,那杨婆子忽然就不来了,刚巧老张婆子过来,胖大婶这才知道,原来杨婆子主仆搬走了。
为此,胖大婶气得不成,那杨婆子还欠着三十多文钱没给呢。
好在没过几天,杨婆子又来了,这次是专程来给她送钱的。
看到杨婆子讲信用,胖大婶先前的气也就全消了,又和杨婆子拉起了家常,一问才知,杨婆子主仆搬去了城外刘家大院。
霍公子连声道谢,给了胖大婶五十文。
胖大婶走后,霍公子等了足足半个时辰,也没见有第四人登门。
这时,汪安和乔远山也从外面回来,霍公子便让他们去打听打听这个刘家大院。
两人出去,只用了一盏茶的时间就回来了,连客栈都没出,从小二嘴里便打听出来了。
刘家大院就是刘员外家的老宅,刘员外十几年前去世了,他死时儿子只有五岁,家里没有能支撑门户之人,没过两年,家财就被亲戚们占去大半,他的遗霜索性变卖了余下的产业,带着一双儿女搬去了城外的老宅子,或许是刘太太手头拮据,据说把大半个宅子都租了出去,如今的刘家大院,就像个大杂院,做生意的、跑江湖的,什么人都有,新近还有一个从广平府过来的罗戏班子,也是租住在刘家大院。
霍公子站起身来,南萍不忍直视,您还是坐着吧,坐着看不出高矮。
霍公子冷哼,她有自知之明,所以她才一直坐着啊。
她对南萍说道:“你想个法子混进刘家大院认人,尤其要记住那婆子的长相,不要惊动她们,快去快回。”
南萍看看身上的衣裳,觉得这身就不错,转身便出了客栈。
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南萍便一阵风似的进来,说道:“看到人了,就是画像上的,婆子的长相也记住了,一时半刻忘不了。”
南萍之前就听说刘家大院里住着一个从广平府过来的罗戏班子,这罗戏有个特点,就是要戴面具,广平府盛行罗戏,受此影响,卫辉一带的老百姓对于罗戏也很热衷,钟楼下面的小摊子上,就有卖罗戏面具的。
南萍出城前便买了一个,她找到刘家大院,刘家大院果然如听说的那样,闹哄哄,乱七八糟,大门敞开随便出入。
南萍戴上罗戏面具在院子里转了一圈,见果然没有人在意她,看来戏班子里的人平时练功常会戴着面具在院子里走动。
那对主仆住的是单独的小院,说是院子,但也没有院门,从外面就能看到院子里的情景。
天气热,屋里坐不住,那对主仆坐在院子里的树荫下做针线,南萍向院子里张望,被那婆子看到,还站起来骂了几句,被她身边的太太劝住,那太太看了看站在门外的南萍,便拿上针线筐进屋去了,婆子恨恨地瞪了南萍一眼,也跟着进去。
明卉虽然比不上闻昌,可也能画上几笔,这是寻客的基本功,没有画师的时候,就要自己亲力亲为。
她取了纸笔,根据南萍的描述,直到天色擦黑的时候,终于把那婆子画了出来。
人和人不能比,画和画也不能比,她画的人像,与闻昌的相比少了神韵,呆板有余,灵动不足,但是没有闻昌的时候,也能派上用场。
明卉端详着画像上的人,努力回忆当年在风儿巷遇到的那个婆子。
说老实话,虽然她和那婆子面对面有过交集,但是她对那婆子的印象反而不如那位妇人深刻,一来是妇人头上的簪子,二来是那妇人江南女子婉约的气质。
她想了一路,也只记得那婆子皮肤黑黄,至于长相却是不记得了。
现在这张画像虽然画得不怎么样,但是明卉看着画像,脑海里却渐渐浮现出那婆子的样貌来了。
“走吧,我们回胙城。”明卉说道。
三人都是一怔,既然已经确定冯太太就在刘家大院了,为何不去接人呢?
明卉微笑:“不要问,无可奉告。”
三人……
霍公子寻亲寻得轰轰烈烈,走时却是悄无声息。
次日,杨三在宝来客栈门前伸手探脑,被小二看到,一把扯了过来,问道:“杨三,怎么,五十文钱全都花了,又跑来这里想赚快钱?”
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大多都能叫上名来,何况杨三还是镇上出名的懒汉。
杨三吸吸鼻子,往客栈里面看了看,问道:“霍,霍,霍……”
小二骂道:“霍什么霍啊,人家昨天晚上就走了,这会儿怕是已经在回京城的路上了。”
“走了?”杨三一着急,居然不结巴了。
小二冷哼:“是啊,早就走了,话说你们卖给人家的线索是不是假的啊,要不怎么人家就走了啊。”
“假?怎怎怎怎么会,会,会是假的?真的,怎怎怎么就就就走,走了呢。”
杨三甩开小二,还想去客栈里面看一看,被小二拽住,又拖到门口:“行了行了,人家都走了,你哪凉快哪待着去,别影响我们做生意。”
杨三悻悻离去,一边走一边都哝,那什么京城来的霍公子,怎么就走了呢?他还想领着人过去,再赚二十两呢。
杨三回到家里,还在心疼那飞走了的二十两。
忽然,外面传来敲门声,杨三原本懒得去开门,直到听出是老孙头,他这才打开了大门。
第255章 亲娘就在眼前
老孙头扛着鱼竿,看到杨三便说道:“你不是说那二十两到手,咱们一起分吗?怎么听说那霍公子已经走了,你是不是自己带着他们找到了人,把那二十两自己独吞了?你信不信,我告诉王婶,看她不骂死你。”
杨三正郁闷着,他损失的何止是二十两,先前那人已经说了,只要能让那京城来的人到刘家大院,也给他二十两。
这前前后后就是四十两啊,四十两,就这么没了!
郁闷的不仅是杨三,还有朱云和邓策。
他们二人是今天到的,这里是距离霍誉小时候住的那个村子最近的镇子,因此,他们来到卫辉的第一站便是选择了这里。
事情的发展果然没有令他们失望,他们到了镇上,没费力气便打听到有位千里寻母的霍公子,霍公子暂住的地方也很好找,镇上唯一的客栈,宝来客栈。
可惜他们到的时候,那位“霍公子”已经走了。
但他们毕竟不是杨三,片刻之后,两人便在客栈小二口中得知了刘家大院。
霍公子的随从打听过刘家大院的消息,并且,他们还得知今天有三位好心人来找过霍公子,而且每人都得了五十文钱。
这三个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小二全都认识,于是,朱云和邓策便知道了杨三、老孙头和那位姓王的胖大婶。
就连这三人提供的线索,他们也很快就打听到了。
这三人是在众目睽睽下走进客栈,又是在众目睽睽下从客栈里走出来的,而且一出客栈就被围上了,他们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拿到这五十文的,就连客栈门口玩耍的小孩子都知道。
朱云和邓策面面相觑,不用猜也能想到,这位“霍公子”要么是夫人女扮男装,要么就是跟着她一起来的人假扮的,总之,这就是夫人一行人。
现在条条线索都指向刘家大院,霍头儿的亲娘就在刘家大院。
莫非夫人已经去了刘家大院?
两人没有停留,催马便向城外奔去。
片刻之后,半个镇子的人都知道,又有两个外乡人来了,他们和那位霍公子是一起的,也是从京城来的。
看,就凭这找人的阵仗,哪能找不到呢。
已经有卖瓜子花生的小贩,抢先一步提上篮子往城外的刘家大院去了,去得早,还能占个好地方。
其实这些人都是晚的,真正有远见的,早在得知“霍公子”出城的时候,便已经跑去刘家大院看热闹了。
小镇上的热闹事不多,一年当中,红白喜事两只手就能数完,再有就是上元节的灯会,就是那罗戏班子,一年里也在镇上演不了几回。
好不容易今天出了这么大的事,镇上的人哪能错过。
因此,朱云和邓策到了刘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