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变-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明峦小叔啊,你家咋还有小鬼呢。
第177章 密室
一进的院子,方方正正,多年前明大老爷放置的石敢当依然在。
大家一起动手,打扫了足足两个时辰,来之前,明大老爷说过,这房子里有简单的家什,因此,明卉只带了被褥和几件门帘承尘,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门帘和承尘挂起来,房子终于能住人了。
没有柴禾,不能烧炕,也没有火盆,好在这会儿还没进腊月,夜里多盖两床被子也能将就过去,明天就把要添置的东西全都买回来。
几人又是赶路又是打扫,都很累了,吃了从保定带来的点心便睡下了,明卉原本还想好好消化一下从方圆两位老太太口中听到的那些消息,可是头挨上枕头,就进入了梦乡。
一夜无话,次日一大早,汪安拿上明卉列出的采买单子就出门了,临走之前,还不忘让明卉给他易易容。
他生了一张不容易被人记住的大众脸,给他易容非常简单,只要给这张脸增加一点点特色就可以了。
临近中午,汪安便把柴米油盐,连同做饭的家什全都买了回来,他还带回一个好消息,苏长龄和朱云也到了满城,就住在离此处不远的一家客栈里!
昨天的晚饭和今天的早饭都是吃的干粮,明卉决定中午好好吃一顿。
汪安要下厨煮饭,明卉老气横秋:“有婆婆在,哪里轮得上你啊。”
汪安可是从来没有见过明卉下厨,别说见了,他甚至没听崔娘子说过明卉会做饭。
好吧,这里没有明大小姐,只有花婆婆。
花婆婆给他们分工,花朵剥葱择菜,花生噼柴,汪安,不,他现在就大安了,大安去挑水。
重生之后,第一次下厨的明卉,做了红烧肉、家常豆腐、醋熘白菜、大葱炒鸡蛋,外加一锅排骨萝卜汤,别看只是四菜一汤,但菜量很大,谁让花生小少爷能吃呢。
现在是冬天,他们又是初来乍到,能买到的食材有限,不像在保定,偶尔还能买到暖房绿菜。
即便如此,大家都很开心,原本汪安,不,大安对这顿饭不抱任何希望,反正他买了两罐子酱菜,也能下饭。
可是没想到,花婆婆的手艺居然很不错,比起崔娘子和张元娘也不逊色。
终于吃了一顿饱饭,明卉靠在烧得暖暖的大炕上,闭目养神,脑子里却如走马灯一样,把昨天两位老太太说过的那些话从头理了一遍。
这一理不要紧,她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明老太爷说,这宅子是小叔明峦的。
明家分宗,是从明峦去世开始的,明达曾经说过,当年明老太爷和明大老爷,从京城乱葬岗寻回明峦尸身时,明家刚刚买下枣树胡同的宅子。
死人不会买宅子,所以满城的这处宅子,应该早于枣树胡同,这是明峦生前买下来的。
可那时明峦在京城做官,他如果要添置宅子,要么在京城,要么就是在保定府,为何要跑到满城来买房呢?
这是其一。
其二、明老太爷写信给明大老爷,来这里安置石敢当,明大老爷虽然已经记不清楚具体是哪一年了,但肯定是在明老太爷去云梦山之后,而且已经去了一段时间,甚至可能已是在几年之后了。
明老太爷那可是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人物,为何在明峦去世多年之后,忽然想起了这处宅子,还特意写信过来,让明大老爷在宅子里安置石敢当。
按照常理,这宅子是明峦生前买的,但明峦没有住过,更谈不上留做纪念。
且,明峦早已去世,而明家人也不会来这里住,这宅子没有必要留下,直接卖掉不是更省心,何必还要担心被妖魔鬼怪占了去?
明老太爷为何要保留下这处宅子?
其三、老苍头看到的杀人场面,不像是做梦,更不像是胡言乱语。
寻常人或许会觉得匪夷所思,但若换做武林高手,却是完全能说得通的。
有人用暗器,杀了另一个人,而在老苍头跑出去叫人时,杀人者带走了被害人的尸体,或者将尸体暂时藏匿,待到不引人注意时,再悄悄运走。
所以,当时那名杀人者和被杀者都是什么人?
其四、就是那只半夜里会哭的小鬼了。
哭声是在这个院子里传出来的,如果不是老苍头的耳力出了问题,那就是当年,在这个院子里,真的住过一个小孩。
可是花婆婆已经把这几间房子里里外外全都看过了,并没有小孩子用过的东西。
再说,老苍头见到鬼的那日,他的东家带着人进过这座空置的院子,没有活人,也没有死人,更没有发现有人居住的痕迹。
想到这里,花婆婆索性下了炕,在屋子里仔细搜索起来。
当年,风儿巷柳大娘家里,同样没有小孩子的踪影,可最终,柳依依还是被找了出来,柳大娘把她藏在炕洞下面的密室里。
柳大娘家里有密室,那么,这座宅子会不会也有密室呢?
如果这里有密室,那么明老太爷为何没有把这里卖掉,便有了答桉。
而明峦会不会也是因为得知这宅子有密室,才特意买下来呢?
当年,整条瓷器胡同,除了这处宅子以外,全部属于那名瓷器商人。
花婆婆想到这些,如同打了鸡血,精神抖擞。
只见花婆婆从箱笼里翻出一只罗盘,一会儿站到院子里,一会儿又回到屋里,看得另外三个人面面相觑,婆婆,早知道你有这本事,咱们还请那青城山镀金回来的张先生做甚?你来给看风水不就行了?
花婆婆忽然朝着东北方向跑了过去,那动作麻利的,丝毫不像是个老太太。
可惜,东北方向没有任何发现。
花婆婆有些失望,不屈不挠继续找,只不过在经过几次同样的失败之后,花婆婆把那只罗盘扔到了一边,算了,不能靠技术,只能靠直觉了。
整整一个下午,花婆婆这里敲敲,那里砸砸,就在大安以为她要把这宅子拆掉重盖的时候,花婆婆忽然嗷了一声。
她发现什么了?出气口!
’
第178章 白梅
找到出气口,花婆婆便大致能判断出密室的方位,但是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这房子不仅只有一个密室!
地下有密室,有一处墙壁还有夹墙。
除此以外,院子里还有一处地窖,那地窖上面盖了一块石板,石板上还铺了青砖。
地窖易找,可是进入两间密室的机关却找不到。
花婆婆又开始了这里摸摸,那里砸砸的状态,她忙于探险,晚饭自是也忘了。
大安煮了一锅粥,放了米,把肉切成块也放进去,又切了一棵大白菜,三棵大萝卜,又放了十几个鸡蛋进去。
“大安哥,你煮粥的样子像在煮猪食啊。”花生说道。
大安冷哼一声,不悦地道:“猪食里有鸡蛋吗?有猪肉吗?”
好像是没有啊,花生觉得自己冤枉大安哥了,所以待会儿他要多吃几碗,给大安哥鼓劲儿,万一明天花婆婆又不想煮饭,大安哥也不煮,那他岂不是要饿肚子了。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这锅五花八门大杂烩煮好了,花生进屋去叫花婆婆出来吃饭,可是进屋一看,空空如也,花婆婆没在屋里。
花生又去汪安屋里,没人,他再去厢房,也没人,进了灶间,花朵正在帮着大安端粥,花生连忙问道:“你们看到婆婆了吗?”
两人摇头,婆婆不是在屋里敲敲打打吗?
“婆婆不见了!”花生急得快要哭出来了,他是婆婆的小保镖,可是婆婆却在他的眼皮底下不见了。
大安也吃了一惊,但他毕竟不是花生这种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他很快冷静下来,刚才他在灶间煮粥,花生和花朵就在一旁看他煮粥,如果有人从外面进来,灶间的门和窗户全都敞开着,如果这时有人进来,无论是翻墙还是走正门,他们三个人不可能谁也没有察觉。
所以,花婆婆还在这个院子里。
大安明白过来,对花生和花朵说道;“你们两人先吃着,我进屋看看。”
大安进屋的时候,花婆婆正从密室里出来,大安一怔,花婆婆点点头,大安便懂了。
两人又一起在屋里继续翻找,约莫用了半炷香的功夫,另一处机关也被找到了,这处机关非常精妙,若非花婆婆曾经在云梦观里见过一个差不多的,一时半刻也不会找到。
大安不放心,抢先一步进去,没有暗箭,也没有毒烟,他这才放心让花婆婆进去。
花婆婆低声说道:“另一个里面有几口大缸,大缸里都是米粮,只不过都已不能要了。”
而现在这间密室里,与上一间密室完全不同,这里居然有床,不是一张床,竟然有一大一小两张床,外加一只摇篮!
摇篮里还有一只波浪鼓,波浪鼓的两面,各画了一个抱花的女童。
“睡在摇篮里的是个女孩子。”花婆婆说道。
大安担心打扰到她,也不敢问。
花婆婆却自己给了回答:“我见过的波浪鼓,大多是画的男孩子,唯有这只,是女孩子,想来是父母特意寻来的,若他们的孩子是男孩,没有必要特意买个女娃娃的波浪鼓,这种图桉也不多见,市面上不好买的。”
原来如此,大安懂了。
两张床上,连同那只摇篮里,都还有被褥,只是凌乱不堪,显然,住在这间密室的人,是在仓促下离开的。
花婆婆在大床上找到了几根青丝,很长,也很软,像是女子的头发。
除此以外,屋里还有一只箱笼,箱笼没有上锁,打开以后,里面是几件衣服,有男有女,有大人,也有小孩,除此以外,并没有其他能证明此处主人身份的东西。
“婆婆,我找到这个!”大安兴奋地说道。
这是一只孔明锁,是在小床床下找到的。
花婆婆接过那只孔明锁,她重又打开箱笼,从里面翻出一件小孩的衣裳,湖蓝色,男孩子穿的。
花婆婆把衣裳抖开,问大安:“这是几岁孩子穿的?”
她对小孩了解不多,小万崽应是穿不下的。
“三岁?四岁?”她是根据小万崽的身高估计的,小万崽刚被找到时,是五岁多一点,以此推断,这衣裳的主人,应是三四岁的。
她不懂,大安就更不懂了,巧了,他也拿小万崽做比较,两人的结论一样,这里除了那个尚在摇篮里的小女娃以外,还有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子。
花婆婆又把箱笼里的那几件大人的衣裳一一抖开:“青年男子,文人,书生,衣着讲究,袍袖上还绣了花纹。年轻女子,二十岁上下,喜欢素色,咦,她很喜欢白梅啊,每件衣裳上都绣了白梅……白梅?”
花婆婆张大的嘴巴合不上了,她把那几件绣着白梅的衣裳全都找出来,铺到床上。
大安也已经惊呆了。
他因是男子,而云梦观里住的都是坤道,为了避嫌,长大以后他上山的次数就少了,可即便如此,有些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比如,白氏墓前的那株白梅。
白氏迁坟,那株白梅也从云梦山移到了完县。
难道这里住着的,就是那位白太太?
大安虽然好奇,可却不敢问,这宅子即是二老太爷明峦的,那么住在这密室里的那个年轻男子,很可能就是明峦。
而白氏,那是明老太爷的续弦,明峦的嫂子!
这叔嫂二人,莫非……
大安不敢想下去了,太吓人了,他爹和他娘若是知道他想入非非,一定会打死他的。
花婆婆像是看出他的心思,半是安慰他,半是安慰着自己:“这世上也不是只有我娘喜欢白梅花,我师傅也喜欢,以前在观里朴素惯了,倒也没有留意,师傅和崔娘子住的那里,冬天都会换上绣白梅的夹棉帘子,我以前只当是应了节气,可现在……那帘子上的白梅,和这衣裳上的……出自同一人,即使不是同一个人,也是用的同一个花样子。”
“啊?”大安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对,一定是。
“我是说啊,这衣裳上的白梅,和那夹棉帘子上的,一模一样。”
第179章 带他见我
小院子里的夹棉帘子,只在每年的秋冬时节才会挂上去,原先的褪色,便会换上新的,但无论怎么换,都是绣着白梅花的。
花婆婆看着衣裳上的白梅,怔怔出神。
她跟着崔娘子学过女红,但不擅长。
小时候静不下心来,漫山遍夜的追小鸟摘野花,后来去了西北,就更没有闲情逸致做针线了。
她虽不擅长,但是却能分辨好坏,这几件衣服,连同夹棉帘子上的白梅,手艺全都不怎么样。
正因为这个原因,她一直以为小院子里的夹棉帘子是买的现成的,也从没有多问过。
花婆婆那颗年轻的老心,因为这一发现,而激动得热烈跳动,她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有一刹那,她什么都听不到,唯有那从血脉里迸发出来的声音,令她心神俱震。
她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索性把那几件衣裳放到一旁,拿起了那只孔明锁。
曾经有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很喜欢这只孔明锁,有一天,他正在玩孔明锁,母亲拿着波浪鼓逗着妹妹,忽然,父亲从外面匆匆进来:“我们的行踪暴露了,要马上离开这里。”
小男孩吓了一跳,孔明锁掉到地上,他还没有来得及捡起来,就被父亲一把抱起,而那只孔明锁,也被父亲无意间踢到床下。
母亲抱起妹妹,她只来得及拿上几件妹妹用的东西,一家四口匆匆走出密室。
接他们的人已经来了,父亲说:“你带着孩子先走,我来引开那些人。”
母亲不答应,她要与丈夫同生共死。
丈夫柔声安慰:“你我夫妻可同生共死,但是孩子们是无辜的,你带着孩子先走,我甩掉那些人后,就会去找你们。”
妻子默默垂泪,但还是答应了。
夫妻二人含泪道别,却没想到,这一别便是永绝。
花婆婆抹一把眼泪,太感人了,她这么坚强,她怎么哭了呢,一定是风大吹进了沙子。
汪安眼睁睁看着明卉时而出神,时而又掉起了金豆子。
“姑……婆婆。”
花婆婆把衣服重又放回箱笼里,带着大安走出密室。
京城。
霍誉打量着眼前这个梳洗一新的人,满脸皱纹,老态龙钟,唯有那一头黑发,却如年轻人一般的浓密乌黑。
也是直到把这人换出大牢时,霍誉才知道,他的双腿萎缩变形,在狭窄的牢房里还能勉强走上几步,可却连大牢也走不出去,还是让人把他抬出来的。
所以,葛巫是真的想要出去吗?
“小子,你把我偷梁换柱带到这里,也算是有些胆量了。”葛巫的声音如硬物刮在铁板上一般刺耳。
霍誉微微一笑:“你知道我的目的。”
“我也知道你还会把我送回那个鬼地方,呵呵”,葛巫冷笑,“你当我是傻的?我要离开那里,就是永远离开,而不是仅此一时!”
霍誉依然不急不缓,他轻轻说了一个名字:“吕迁。”
“谁?”葛巫显然对这个名字还很陌生。
他的反应不似作假,霍誉说道:“他叫吕迁,是师君已的徒弟,师君已死时,吕迁年方十八,尚未出师。”
在黑牢里看不清楚,现在葛巫就在面前,霍誉冷眼旁观,当他说出“师君已”三个字时,葛巫的身体攸的崩紧,如同蓄势待发的弓箭。
“师君已的徒弟?哈,师君已算个屁,他算个屁!”
“是啊,无论是师君已,还是吕迁,他们在你眼中,连屁也算不上,可是你被困在牢里四十年,而吕迁却自由自在了四十年,他在不断地充实强大,早已不再是昔日的小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