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

第102章

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第102章

小说: 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满冬也跟着笑出声。
  大队上的猪可是宝贝,一般就是过年这会儿卖给收购站。
  平日里便得仔细照顾,冬天更是要煮热食,到了临出圈前,饭喂的更仔细,就怕掉秤。
  一斤可是好几毛呢。
  不过真要比,肯定是没她们用的东西好的。
  一人捧着一碗坐在火边吃,宋满冬尝了一口,便发觉姚娉婷厨艺的进步。
  谈不上惊艳,但至少是普通水平。
  往后她们吃饭的问题也不必担心了。
  吃饭的时候又聊起来这次出差,宋满冬隐去细节,捡着宾馆做饭的事儿和结果说了。
  “面包?”陆许山不解,“那玩意儿我吃过,也没那么好吃吧?要你们到北京去学?”
  “红豆面包。”宋满冬想了想,“可能跟你之前吃的面包不太一样,这种确实是好吃的。”
  “正巧我这几日休息,做了给你们试试。”
  说要做,但还是隔了两天才做上。
  一是因为下雪,二来便是她没准备好材料。
  京卫食品厂做红豆面包用的面粉不太一样,据周来福所说,那都是调制过的面粉。
  其他里面,能做替代品的便是富强粉了。
  这又属于高档白面,价格更高,量也极少。
  宋满冬还是从黑市上买回来的。
  东西在家里备齐,还没做出来,她便已经知道这红豆面包不可能放在她们厂里卖了。
  成本太高,工序又极为复杂,注定了它的价格压不下来。
  或许用机器控制更方便一些。
  宋满冬心底念头一闪而过,还是动起手来。
  既然学了,先把它做出来再说吧。
  红豆面包里面的馅儿料也不同,更细密一些,呈沙状。
  一一照着京卫食品厂的步骤还原。
  将面包送入烤炉,宋满冬额头都冒了层薄汗。
  “肯定没问题的。”姚娉婷在一旁探头道。
  她比宋满冬自己还坚信。
  宋满冬笑笑,“做出来是肯定能吃的。”
  而且味道也不差。
  最多从烤面包变成烤馒头而已。
  烤炉里温度高,小面包用不了多久,宋满冬掐着时间,从里取出来个面包,见颜色对了,又去取其他的。
  这一炉面包都膨了起来,表皮焦黄,让宋满冬心底有了期待。
  她在大家的注视下掰开,红豆酝酿已久的香甜的气息,挟着面包香,一并钻入了大家的鼻腔。
  “看着就很好吃,怪不得要特意去北京学呢。”姚娉婷赞叹。
  宋满冬断面就知道这次成了,约莫还原了七八分,面粉不容,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可以了。
  挨个把给她们分了,自己也尝了一口。
  陆许山惊叹,“没想到变化这么快。我上次吃的面包比馒头还噎人。”
  “这个竟然已经这么软了。”他说着手一捏,另一半直接成了薄饼。
  陆许山捏着咬了口,“这样也好吃。”
  姚娉婷则是揪下来一块儿,放在眼前看看,“真神奇。”
  “这跟云朵一样软,明明都是一样用面团做的。”
  宋满冬咽下嘴里的面包,“做法不同,得到的东西自然也不同。”
  她也没想到一次就能成功,还好将大概时间都记了下来,待会儿再做一遍看看是不是偶然。
  正想着,外面忽的传来闹声。
  “可能谁家有亲戚来了吧。”姚娉婷猜测。
  不过声音越来越近,她还是拉开门瞧了眼。
  “娉婷!”门外张兴旺冲她挥挥手,“正要找你们呢。”
  “这位是王希娜同志。”
  姚娉婷对她实在没太多好感,不过也不至于甩脸色,“找我们干什么啊?”
  张兴旺脸上露出尬色,“以后她就是咱们大队的知青了。”
  “我爹的意思是想让她跟你们住一块儿……”
  “我不要!”
  “我不同意!”
  两道声音同时响起。
  姚娉婷不愿,想也知道她住进来会生出多少麻烦事儿。
  王希娜也抗议着,“我才不跟这些人为伍!”
  “可是你一个人住不太方便。”张兴旺还有些话不好说出来。
  他怕王希娜闯祸。
  他爹也是这么想的,叫她跟姚娉婷她们住在一起,便是想盯着点儿她。
  当然,也想着看能不能影响王希娜,不说叫她做什么贡献,至少别跟在河西大队时那样到处捅娄子。
  “有什么不方便的?”王希娜满脸不服气,“我一个人也能过好。跟她们一块儿住,肯定受排挤。”
  宋满冬站在一旁听着,也不知该说她聪明还是不聪明了。
  她们想法不合,住在一起肯定免不了起争端。
  到时候九成可能没人站王希娜。
  张兴旺实在不会劝人,又看两边都坚持,只好带着王希娜去找他爹。
  送走王希娜,大家脸上也不见喜色。
  只是没叫她住进来,但她还在河东大队。
  连赵胜男都有点儿发愁,不过还是想努力一下,“她一个人住肯定很多不适应的,我这两天看看去帮一下吧。”
  姚娉婷提醒她,“你小心别叫她倒打一耙。”
  赵胜男叹气,“不管也不是办法。”
  宋满冬也赞同她的想法,放任下去谁知道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她还有点儿后悔,早知今日,当初在河西大队的时候就应该劝劝,如今火直接烧到她们这儿了。
  因着王希娜,大家情绪又低沉下来。
  再听见动静时,都有点儿戒备。
  姚娉婷一看是张兴旺来敲门,作势便要关上。
  张兴旺连忙挡了下,赔笑道,“这次是好事儿。”
  进门才解释起来,“我也不想叫王希娜过来,实在是没办法。
  公社分配了人,直接送过来的,总不能把她晾着,我都怕她去把咱们地里的麦苗也给拔了。”
  他仔细讲起来这回的始末。
  原本说是要把河西大队的知青分个其他大队,可几个大队都不愿接收,硬是扛着。
  河西大队看他们安稳了一阵,也就没继续求政府。
  结果前几天就闹出事儿了。
  王希娜她们过年回不了家,觉得是河西大队故意不给介绍信,年三十的时候,跑去地里抛麦苗了。
  等大家发现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
  还好是他们几个干活不利落,一晚上也就毁了两分地。
  但河西大队是不敢要这几个人了,年初一跟知青们打了一架,去公社书记家里坐着了。
  赵胜男深深皱眉,“她们毁坏粮食,就没有处罚?”
  别说是两分,一平米的麦苗都叫人心痛。
  那长出来的可是救命的口粮。
  “关了一周。”张兴旺无奈,“这也不能送回去,不然其他知青效仿,就麻烦了。”
  宋满冬,“可这样分开,治标不治本吧?没有其他办法么?”
  张兴旺犹豫了一下,才低声道,“也有。”
  “她们要是再犯错误,就送农场去。”
  但这可说不上是好是坏。
  真要叫王希娜犯错,他们也遭罪。
  几个人对着苦脸。
  姚娉婷叹气,“算了,不说她了,又不能把人赶走。”
  “你刚刚说什么好消息?”
  也确实如此。
  宋满冬不由得把希望投到赵胜男身上。
  得辛苦她一下了。
  张兴旺被姚娉婷一提醒,才想起来,“年后小学要多开几个班,现在正招老师呢。”
  “河西大队那些知青都走的差不多了,你们去肯定没问题。”
  作者有话说:
  努力更新……


第105章 
  ◎姚娉婷的选择、手表。◎
  要论学识; 当然还是得知青。
  河东大队近几年的高中生,加起来都没有知青的人数多。
  而这其中,大部分人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如今比知青们更适合去当老师的也没几个人了。
  而且嘛; 叫这些知青老是去种地也不合适。
  张兴旺是这么想的,他爹也是这么想的,所以第一时间就叫他过来通知姚娉婷她们了。
  “这都过一个学期了; 怎么开班?”姚娉婷奇怪。
  张兴旺憨厚笑着; “我们这儿没那么严格; 有学生就教; 没有就停课。”
  “经常有书读到一半不读的,也有半路插班的。”
  姚娉婷仔细想想; “这样也好。”
  宋满冬关心道; “怎么突然这么多人送孩子去读书?”
  听张兴旺的意思,要开几个班,那至少得是几十个学生。
  这可算是问对人了。
  张兴旺正要答; 姚娉婷先说了,“这也有满冬你的功劳!年前大队上又分了次钱,连着卖柿子干、柿饼的钱也给分了。”
  张兴旺没憋住,跟她抢话; “按人头; 一人都有两块钱呢!”
  大队上的猪; 从年头养到年尾; 都分不了这么多。
  赵胜男转过头夸他,“也有你和陈家明带了头。”
  他俩考进食品厂,叫大队上的人羡慕极了; 也给大家带来极大的希望。
  一家里出一个能进厂的; 那可就不用愁了。
  正巧大队上发钱; 手握“巨款”的大人一琢磨,便都把孩子送到学校了。
  宋满冬明白缘由,放下心来。
  不管初衷如何,现在这样倒都是好事了。
  张家旺挠挠头,嘿嘿笑着,“我也没想到自己能考上。”
  他谦虚道,“也是赶上了时候,这回食品厂招的人多。”
  可能在整个公社排前五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
  宋满冬心底这话过了一下,没有说,只道,“食品厂之后肯定还会招更多的人,大家都有机会的。”
  姚娉婷肯定着,“不管怎么说,先把书念了,才有机会!”
  张兴旺点着头,又提醒姚娉婷,“记得去学校报名啊。”
  “啊……”姚娉婷偏了下脑袋,笑道,“我不打算去。”
  张兴旺不解,“怎么了?我们小学虽然破了点儿,但老师们工资还是可以的,肯定比在地里干活强,也不用受风吹日晒。”
  姚娉婷,“我这些日子一直想,前几天才想明白,我要做的是什么。”
  “不论是学习还是其他的事情,为什么要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呢?
  不如就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吧。”
  宋满冬惊讶看她。
  姚娉婷的眼底满是光亮,穿着灰蓝色的厚棉袄,脸蛋也多了粗糙的红,却比初见是更让人惊艳,移不开眼。
  张兴旺显然也被她的话给惊到了,好一会儿,才犹豫起来,“可我爹说……”
  “别什么都你爹说!”姚娉婷拍拍他的肩膀,“张兴旺,姚老师教给你一个道理,人最重要的不是永远做出对的选择,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论对错。”
  语重心长的说完,她又俏皮的眨了下眼睛,“再说了,你爹觉得那样合适,可我爹啊,他支持我。”
  “想去学校当老师的人很多,但是留下来教大人的恐怕没几个。趁着我现在还有时间和家里人支持,能做多少做多少吧。”
  张兴旺再说不出劝她的话,直到离开时,神色中还是若有所思。
  知青点的人更不必提,一部分是支持姚娉婷的,另一部分就是不关心的。
  待他离开,陆许山九催着宋满冬做红豆面包,根本不够吃。
  宋满冬叹了声气,他还在提要求,“能不能做别的味道的?”
  “你想要什么味道?”宋满冬问他。
  “辣的。”陆许山期待看过来。
  宋满冬冲他笑了下,“继续想吧。”
  不过倒是可以试试别的味道的。
  在那之前,还有另一件事,“方宛。”
  宋满冬叫住要回屋的人。
  “啊?”方宛回头,“要我帮忙么?”
  宋满冬向她提议,“去报名小学老师试试吧。”
  “我?”方宛摆摆手,“我不行的。”
  宋满冬问她,“教书不行,教音乐也不行?”
  方宛瞪大了眼睛。
  姚娉婷眼睛一亮,“对哦!”
  宋满冬继续道,“而且你这段时间陪娉婷一起给大队上的婶子们上课,应该也学到了些教学生的思路吧。”
  方宛迟疑起来。
  她从来没有这种经验,也没想过去做老师,可宋满冬的那句话点中了她心里最想要的。
  下乡有半年了,她再没机会拿出自己的小提琴。
  就算不是小提琴,是别的也好,手风琴、笛子什么的都行,只要有旋律响起,她便能开心起来。
  可这里什么也没有。
  赵胜男琢磨了一下,也鼓励她,“去试试吧。”
  宋满冬,“春天开始,农活又要多起来了。”
  “与其在地里做人人都能做的事情,不如你喜欢,又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事,还可以省力。”
  “是啊。”姚娉婷赞同道,“咱们干农活又不行。婶子们一个顶咱们仨。”
  “那我……试试?”方宛鼓起勇气。
  “不过——”宋满冬,“这边的小学应该没有音乐老师,你得自己想办法了。”
  “啊?”方宛呆住。
  “要是我先说了,你肯定不去。”宋满冬先为自己解释,又鼓励她,“好好努力吧。”
  音乐对大队上的孩子们来说,是触不可及的存在。
  小时候,大队上有路过的戏班子唱戏,孩子们学几句能唱上几年。
  如今又逢过年,按理来说,是会有巡演的戏班子,可许是河东大队穷苦的形象根深蒂固,今年根本没有人来。
  这事儿宋满冬都不必问。
  要是有,前前后后几日,都是讨论这个的。
  方宛咬着唇,抹不开脸找大家帮忙,最后应着头皮道,“我想想。”
  宋满冬心底是有办法的,但她没推着方宛去做。
  若方宛真的想去,肯定能想到办法的。
  而且,她的目光扫过姚娉婷,有些儿她们未必是做不来,虽磕磕绊绊但终能做成。
  她帮扶太多,反而成了阻碍。
  方宛又是打听,又是请教,来回跑着。
  事情虽然有点儿难,但她却没有放弃的想法。
  宋满冬也没闲着,被陆许山软磨硬泡的做了别的味道的面包。
  只是做了许多,能吃的却不多。
  除此之外,她还在准备别的东西。
  当初答应大家,进研发车间后请大家吃饭,还没做的。
  这一顿饭攒了好几天,过年期间菜肉都不好买。
  好在回去之前,攒齐了食材。
  宋满冬烧着饭,眉间聚着。
  她还有点儿担心陈敬之。
  听赵胜男说,她回来之前倒是日日都来看,可她着都要走了,仍没有消息。
  但要她再找过去,宋满冬是不大愿意的。
  她能理解那些军嫂,甚至敬重她们,可也仅限于理解,她们说的话她是不爱听的。
  如果做夫妻注定要她牺牲的话,那她这个婚不结也罢。
  想归想,手下没闲着。
  陆许山他们早已经翘首相盼。
  待东西端上桌,便迫不及待的动筷开吃。
  宋满冬笑着看她们飞筷,忽的瞥见赵胜男奇怪的动作。
  仔细看了才发现她夹出来一部分菜没有吃。
  等盘子都空了,她夹出来那一碟便格外显眼。
  “好哇!你使诈!”姚娉婷率先领头批判。
  大家纷纷看向赵胜男,等她一个解释。
  要说陆许山想吃多吃点儿耍心眼,她们还会信,可要换做赵胜男。
  他们是不信的。
  盘子就摆在桌子上,赵胜男显然也没有隐瞒的意思。
  她如实道,“我想给王希娜送点儿。”
  “你管她做什么!”姚娉婷眉头一皱。
  她对王希娜实在喜欢不起来。
  不对着骂就算好的了,还关心她?
  “她也挺可怜的。”赵胜男弱声道,“她不会做做饭,大队上的人也对她比如蛇蝎。”
  “我瞧见她这几日都是在啃饼干。”
  姚娉婷嘟囔着,“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