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头凤-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官以乔阁老为首。乔阁老当然不让,第一个站了出来:“国有储君,人心安定,老臣心中欣慰至极。老臣恭贺皇上。”
广平侯没上朝,武将以荥阳王为首,拱手道贺:“太子殿下文武双全,待人宽厚,且聪慧无双。日后定能当起储君的众任。臣恭贺皇上,恭贺大魏江山后继有人。”
果然是亲岳父。
这就改口叫上太子了。
文官有乔阁老,武将有荥阳王,外家和妻族势力庞大。二皇子又是乔皇后嫡子。左看右看,这太子之位非他莫属嘛!
众臣纷纷拱手道喜,今日的朝会就在对新上任的太子殿下的赞许声中度过。
永嘉帝当朝令中书舍人拟旨宣读。
早朝后,这一道圣旨将被昭示天下。正式的立储典礼,得准备一段时日,至少也是几个月之后的事了。
不过,有了这一道圣旨,众臣已经可以改口称呼太子殿下了。
……
散朝后,永嘉帝宣几位皇子进了文华殿。
众皇子心里各自揣度永嘉帝的用意。
首当其冲的,自然非大皇子莫属。
“朕立你二弟为储君,你心里是何感受?”
永嘉帝不愧是天子,做了决定之后,就抛下了对大皇子的偏爱,张口便问了一句诛心之言:“你心里服不服?”
大皇子心里一紧,半点不敢犹豫,立刻应道:“二弟是父皇嫡子,论身份,无人能及。论聪慧,我们兄弟几个,更不及他。二弟为太子,我心服口服。”
“我虽比二弟年长几岁,不过,名分已定,以后我一定以二弟为先,尽心尽力辅佐二弟。”
永嘉帝深深看了大皇子一眼:“你说的话,朕都听进耳中了。朕也希望,你记住自己今日说过的话。”
“兄弟之间,长幼有序。不过,君臣有别,更在手足之前。你能想清楚想明白,是你的福气。如果你想不明白,说话行事有了差错,朕不会轻饶。”
苦意从心底翻涌,迅速蔓延至全身,连口中都是苦涩的味道。
大皇子将心中的不甘怨怼眼下,恭声应是:“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李景看着这一幕,心里同样唏嘘。
永嘉帝亲自张口敲打大皇子,用心良苦。也可见永嘉帝对大皇子的回护。否则,大可以等大皇子行事有了差错,再狠狠发落一回,大皇子被打疼了自然就老实安分了。
现在这么说,既是敲打,也是在告诉他这个新上任的太子,抛开君臣,还有兄弟手足之情。
李景定定心神,拱手说道:“父皇请听儿臣一言。”
永嘉帝看了过来:“有什么话,你且道来。”
戏台子都搭好了,李景自然要配合地将这出好戏唱下去:“父皇立儿臣为储君,儿臣高兴又惶惑。儿臣年少识浅,对朝事一知半解,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大哥比我年长三岁,且擅于兵事。儿臣以后要多多向大哥学习请教。兄弟齐心,才是正道。”
果然,李景这一席话说进了永嘉帝的心坎里。
永嘉帝的神色肉眼可见地和缓了许多:“你能这么想,可见多年的圣贤书没有白读。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们是兄弟,手足至亲。不管到了何时,都要牢记这一点。”
李景和大皇子齐声应是。
一个比一个神色恭谨。
李昊心里冷笑一声,也拱手上前:“听父皇一席话,胜过儿臣苦读十年书。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日后一定听二哥的,敬重大哥。”
四皇子不甘人后,正色说道:“儿臣嘴笨,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儿臣以后定会以二哥马首是瞻。大哥说什么,儿臣也一定听。”
如果大哥二哥闹矛盾不和了,又要听谁的?
到那时候再说吧!
四皇子的言外之意,李景听懂了,大皇子也听明白了。两人不约而同地在心里呵呵一声。
这个李显,还是这么滑头。
当然了,李昊也不是个好东西。别看面上一本正经的,摆出个恭谨的模样,心里不定在盘算什么。
儿子们都大了,一个个都有自己的盘算和心思。永嘉帝虽是天子,也不能将儿子们的心掏出来看看里面在想什么。
反正,这一通表态,令永嘉帝十分满意。
永嘉帝笑着说道:“好,朕的儿子,一个个都是好样的。这样的大喜事,总得庆贺一番。正式的立储典礼在几个月后,今日朕亲自设宴,一众重臣都来。你们兄弟几个,也都来。”
众皇子欣然应下。
李昊笑着说道:“父皇,五弟在上书房读书,还不知道这个好消息。宫宴让他也来吧!”
对哦,差点忘了还有个五皇子。
永嘉帝咳嗽一声,笑着略一点头:“刘公公,去上书房,传朕口谕,让五皇子前来。”
第二百五十二章 立储(二)
立储的圣旨传进椒房殿。乔皇后一颗心彻底落了下来,满脸的喜气。陆明玉含笑道喜:“恭喜母后。”
乔皇后心情极好,难得和儿媳开了句玩笑:“太子妃同喜才是。”
婆媳两个相视一笑。
陆明玉站起身来:“这等喜事,儿媳也该前去文华殿,向父皇谢恩。”
乔皇后也笑着起身:“本宫和你一同前去。”
婆媳两人,一同去了文华殿。守着殿门的内侍,十分机灵,立刻上前来行礼:“奴才见过皇后娘娘,见过太子妃娘娘。”
立储的旨意一下,二皇子就是太子,陆明玉可不就是太子妃么?
陆明玉微微一笑:“进去通传一声,就说我和母后一同来谢恩。”
内侍利索地应了声是。
乔皇后忍不住轻声笑道:“往日本宫来文华殿,一个个的倒没见这么殷勤。”
这是当然。往日永嘉帝最宠爱的是孟贵妃,最偏爱的儿子是大皇子。论圣眷风光,李景根本不及大皇子。乔皇后这个中宫皇后,在众人的眼里,分量也就那么回事。
现在可就不同了。
孟贵妃大皇子受了重创,广平侯都被夺爵降职了。李景被立了太子。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嫡出一派大获全胜。可不就得上赶着讨好巴结一二?
陆明玉转头,冲乔皇后笑了一笑:“踩低捧高,是人之常情。母后的好日子,还在后面。”
乔皇后舒心畅意,笑得开怀。
片刻后,刘公公迎了出来,笑容也比往日殷勤了几分:“皇上宣皇后娘娘太子妃娘娘觐见。”
陆明玉和乔皇后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笑意。
……
此时,几位皇子也在殿内。
乔皇后和陆明玉一前一后进了文华殿,众皇子忙上前向乔皇后见礼。
李景很自然地走到陆明玉身边,目光在陆明玉身上掠了一圈。
陆明玉既窝心又好笑。自她遇刺之后,李景便看得她更紧了。仿佛她是一个易碎的瓷器,得不错眼地盯着才好。
李昊的眼角余光瞄了过来,又迅速移开。
短暂的寒暄后,乔皇后领着儿子儿媳上前,郑重行礼谢恩。
永嘉帝从龙椅上走了过来,扶起乔皇后,和颜悦色地说道:“皇后太多礼了。立储不只是你们母子的喜事,也是朕的喜事。”
所以说,永嘉帝不是不会说好听话。不过是往日没说给乔皇后听罢了。
乔皇后对永嘉帝早就没了念想,如今心态倒是分外平和,笑着说道:“这样的大喜事,臣妾多来谢几回,心里也高兴。”
永嘉帝哈哈一笑。
陆明玉也笑着说道:“母后说的是,儿媳也是这么想的。以后母后来谢恩,儿媳也随母后一同前来。”
永嘉帝对怀着身孕的儿媳格外和善:“陆氏你怀着身孕,以安胎为重。今日进宫来谢恩也就罢了,以后没有要紧事,不必时时进宫了。”
尤其是寿宁宫,还是少去的好。
亲娘赵太后是什么脾气,永嘉帝心知肚明。平日刁难也就罢了,如今儿媳有身孕,一切以子嗣为重。还是远着一些的好。
陆明玉听出永嘉帝的言外之意,微笑着应了:“儿媳多谢父皇体恤。”
说体恤,永嘉帝就更有些羞愧了。
想想自陆明玉有孕以来,给陆明玉添堵的是赵太后。暗中刺杀陆明玉的,是他的宠妃。他这个做公公的,对着儿媳都快直不起腰杆来了。
永嘉帝清了清嗓子:“朕晚上设宴,你们暂且都退下吧!”
众人一同领命告退,各自散去。
待所有人都散了,永嘉帝叫来刘公公:“贵妃今日情形如何?”
刘公公笑着应道:“奴才刚打发人去过一趟延禧宫。听闻贵妃娘娘喝了宁神汤药,睡了小半日,现在已经醒了,精神还算不错。”
永嘉帝嗯了一声,叮嘱一句:“立储一事,暂且别露了口风。”
以孟贵妃的气性,要是知道此事,还不知要闹成什么样子。伤成这样,实在禁不起更多的折腾了。
刘公公忙领命应下。
孟贵妃做了这等事,都没彻底失宠。皇上心里还惦记得很。所以,各人还是得敬着延禧宫敬着孟贵妃大皇子。
……
当日晚上,永嘉帝在宫中设宴。
有资格赴宴的,皆是朝中重臣。二品以上的文官,三品以上的武将,另有宗室皇亲,还有一众皇子和驸马。加起来足有数十人,热闹且喜庆。
乔皇后也在后宫设了宫宴。
赵太后借口身子不适,没有来。孟贵妃躺在床榻上养伤,不能来。倒是秦妃和苏妃,早早就来了,宫中的年轻嫔妃,也无人缺席。
慧安公主喜气洋洋地进了宫。
静安公主心忧亲娘,请大皇子妃代为告罪。大皇子妃恭声道:“贵妃躺在床榻上,离不得人。儿媳前来赴宴,静安便留在延禧宫里照看贵妃娘娘。还请母后不要见怪。”
乔皇后心情正好,哪里会介意这点小事,笑着说道:“静安好生照顾贵妃便是。”
秦妃笑着奉承乔皇后:“二皇子被立了太子,皇后娘娘大喜,臣妾看着,娘娘气色都比平日好多了。”
苏妃也笑道:“二皇子是皇上唯一的嫡子,皇上不立太子也就罢了,要立当然得是二皇子。”
众嫔妃纷纷附和道喜。
别管众人心里怎么想,这等场合不会也不敢流露一星半点,一个个卯足了劲头说好话。
陆明玉身为新上任的太子妃,同样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只是,位分低的嫔妃们,和她搭不上话。
慧安公主笑吟吟地说道:“二弟妹,你和二弟什么时候搬进宫中来?”
对了,公主皇子们都住在宫外。储君却是要住在宫里的。
陆明玉微微笑道:“这倒不急。东宫要修整,总得要几个月时间。再者,也得等立储大典过后,再搬进东宫里。”
慧安公主笑道:“算一算时间,年前总该能搬进宫里。你肚中的孩子,正好可以在宫中出生。”
孩子在东宫出生,身份就更贵重了。
陆明玉含笑点头:“皇姐说的是。”
第二百五十三章 愤慨
今晚的宫宴,乔皇后满面春风,陆明玉比乔皇后风头更劲。
二皇子立不立储,乔皇后都是中宫皇后。对陆明玉来说,却是身份跃然而上,从皇子妃变成了太子妃,一跃成了众皇子妃中的领头人物。
立储一事的起因,也在陆明玉身上。
如果不是陆明玉有了身孕,碍了孟贵妃的眼,孟贵妃不会设局刺杀陆明玉,不会闹到轻生自尽的地步。广平侯也不会被夺爵降职。
正因为这一连串的事情,使得永嘉帝下了立储的决心。
国有储君,人心方定。
百姓们人心安定,百官们也别再琢磨着要支持哪个皇子了,都老老实实地跪二皇子吧!其余皇子心里有些不甘不平,都是难免。时日一长,也得认命。
至于大皇子妃三皇子妃会怎么想,根本不在永嘉帝的考虑范围之内。
所以,大皇子妃心里再郁闷,也得挤着笑容向陆明玉道喜。
三皇子妃孟云萝,却连笑容都挤不出来,胸膛里的火苗蹭蹭燃得旺盛。
想到躺在床榻上伤重不起的孟贵妃,想到被夺爵降职的亲爹,想到里子面子丢了个精光的孟家,再看着眼前风光无限的陆明玉,她简直恨得咬牙切齿。
孟云萝到底年少,论城府论心机论隐忍,比秦妃苏妃差远了。
乔皇后又不是瞎子,早就瞥到孟云萝的不对劲了,目光扫了过来:“孟氏,你不吃不喝不言不笑,莫非是身体不适?还是对本宫心存不满?”
孟云萝:“……”
众人齐刷刷地看向孟云萝。
孟云萝只得起身,行礼请罪:“儿媳这两日身子有些不适,实在没胃口,扰了母后雅兴,请母后见谅。”
乔皇后淡淡道:“你身子不适,就早些回去歇着。也免得扫了大家伙的雅兴。”
孟云萝忍着屈辱,应了一声是。很快行礼告退离席。
临退出去之际,孟云萝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正好和陆明玉的目光对了个正着。
陆明玉神色从容,眼角眉梢都是笑意。
那是独属于胜利者的笑容。
孟云萝咽下心中的怨怼不甘,转身离去。
孟云萝被撵出椒房殿,一时没了去处。就此离宫,心里憋得厉害。可宫里所有人都在椒房殿,唯一能去的,只有延禧宫了。
孟云萝定定心神,去了延禧宫。
……
延禧宫里,孟贵妃正躺在床榻上呼痛。
胸口上那么深的伤口,能不疼吗?
静安公主看着花容惨白满脸痛苦的孟贵妃,心里阵阵酸楚。一边用帕子为孟贵妃擦拭额上的汗珠,一边低声道:“母妃,我这就让人准备宁神汤药。”
在昏睡中,疼痛也容易熬一些。
孟贵妃不停地冒着冷汗,面容扭曲,挤出两个字:“不用。”
她不想一直昏睡不醒。
这样的剧痛,令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死成。既然没死,就得继续活下去,熬到翻身那一日。
“你舅舅,”孟贵妃说话断断续续:“怎么样了?”
静安公主不肯说:“母妃现在最要紧的是好好养伤,别的事不用去想。”
孟贵妃激动之下,略略动了一动,顿时牵动了伤口,疼得差点昏厥过去。
静安公主眼中含着的泪水顿时滚了下来:“都这等时候了,母妃就别闹腾了,好好养伤才是。母妃有个好歹,大哥和我怎么办?”
孟贵妃眼眶一红,泪水纷纷滚落。
就在母女两个垂泪之际,孟云萝来了。
孟云萝和静安公主是嫡亲的表姐妹,彼此熟稔。如今又多了一层姑嫂身份,平日时有来往。
静安公主擦了眼泪,低声喊了一声:“三嫂。”
一边冲孟云萝使眼色。
可别在此时提起宫宴什么的。
孟云萝满心烦闷,根本就没留意到静安公主的眼神,愤愤张口道:“今晚我真不该去赴宫宴!”
宫宴!什么宫宴?
孟贵妃心头掠过不妙的预感,直勾勾地看着孟云萝,勉强挤出几个字:“宫里、什么喜事?”
静安公主心里突突一跳,就要拦下话头:“没什么……”
“姑母还不知道吗?”孟云萝红着眼扑到床榻边,哭着说道:“父皇下旨,立二皇子为太子了!”
“今晚前朝和后宫都有宫宴。皇后看我百般不顺眼,张口就将我撵了出来。姑母受了重伤,父亲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