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头凤-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嘉帝索性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张口打发李景领着岳父去东宫。
李景立刻笑着应了,带着岳父就走了。
永嘉帝抽了抽嘴角,低头批阅奏折。
……
东宫的位置,离天子起居之处不算远,要去椒房殿也很方便。
东宫分了前殿和后殿,一众东宫属官,便在前殿里当差议事。陆明玉领着孩子,住在后殿。
陆临按捺着想见女儿的心情,先和东宫属官寒暄。
大多都是熟人。乔阁老不必说了,沈侍郎是陆临的亲家,彼此也很熟悉。罗尚书也是打过交道的。
孙郎中面生些,陆临冲孙郎中点点头,孙郎中立刻笑着上前寒暄。
接下来的,便都是年轻人了。
方子詹是乔阁老的孙女婿,面容俊秀,文质彬彬。周礼是陆临的女婿,面容英俊,圆滑周全。
赵瑞能耐平平,全凭姓赵,才能进东宫。好在赵瑞不掐尖不好胜,乐呵呵笑嘻嘻,脸皮厚度足够。
李晏年龄最小,虚岁十四,周岁十三。年少聪慧不说,生得更是俊秀讨喜。
陆临看一眼李晏,笑着打趣:“殿下求贤若渴,连没成年的李世子也请进了东宫。”
众人善意地笑了起来。
李晏是东平郡王的嫡长子,东平郡王是宗人府宗正,今年年初便上奏折,为儿子请封世子。
永嘉帝准了奏折。年少的李晏所到之处,众人都称呼一声李世子。
李晏笑道:“别人这么说,定是嫌我年少。荥阳王为人爽直,夸我定然是真心的。”
众人又是一阵笑。
赵瑞和李晏暂且都当不了什么差事,伴在太子身边,一同读书学习也就是了。反正,太子殿下离登基还早得很,现在慢慢培养心腹便是。
眼前老少不等的九个人,就是太子眼下所能信重的所有人了。
李景笑着说道:“我令人去请太子妃来,大家见一见太子妃。”
众人:“……”
这流程,是不是有点不太对啊!
陆临当然不反对。乔阁老心里有些微词,却有城府,没有表露。其余人等,也不会扫太子的兴致。
于是,很快,陆明玉便被请到了前殿。
……
陆明玉生了孩子之后,一直在精心调养。身形已经恢复窈窕,今日穿着一袭朱色宫装,美丽中透着英气。
她唇畔含笑,明亮的眼眸一扫,众人都觉眼前一亮。
众人一同拱手:“见过太子妃娘娘。”
陆明玉微笑着虚虚扶了乔阁老一把:“乔阁老请起。”然后,亲手扶起陆临:“荥阳王请起。”
既然是以太子妃的身份前来见东宫属官,便要摆出太子妃应有的威严和架势。这等场合,就不宜以父女想称了。
陆临迅速和女儿对视一眼,一本正经地谢了太子妃恩典,才站直了身体。
接下来,陆明玉对罗尚书等人说道:“诸位请起。”
罗尚书执掌礼部,对礼仪要求最是严格,恭敬地拱手谢了恩典。
原本还有些玩笑之心的周礼等人,纷纷收敛笑意,一同谢恩。
李景笑道:“大家都坐吧!以后,见了太子妃,便如见我一般。遇到什么事,若我不在,便禀报于太子妃知晓,由太子妃做决定。”
此言一出,众人又是一惊。
后宫不得干政,是从前朝延续而来的惯例了。看太子的架势,莫非是要打破这个惯例,要让太子妃一同议事不成?
乔阁老不动声色地应道:“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夫妻一体,臣等理当恭敬太子妃娘娘。”
议政理事,就不必了吧!
李景正要说话,陆明玉已先一步张了口:“乔阁老放心,我并无干政之意。刚才殿下所言,是为了应对特殊情形。”
。
第二百九十九章 属官(二)
乔阁老暗暗松口气。
他愿辅佐两代帝王,成就自己一番文臣美名。绝不愿见太子妃伸手干政。
乔阁老这口气松得略有些明显,陆临心里有些不快,故意问道:“太子妃说的特殊情形,不知指的是什么时候?”
陆明玉还没回答,李景已张口道:“明年征伐燕楚之战,我也要随军出征。到时候,东宫诸事,便由太子妃决断。”
话音刚落,乔阁老第一个变了脸色,想也不想地出言反对:“皇上亲自领兵出征,殿下身为储君,理当监国。”
有些话不能说出口,大家都懂。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皇上有个三长两短,有太子坐镇朝堂,大魏也能迅速安定下来。
罗尚书抚了一把胡须,张口附和:“乔阁老言之有理。老臣也以为,太子殿下理应留在京城。”
陆临眸光一闪,沉声道:“皇上以战功立天下。太子殿下身为人子,为父分忧也是应该的。再者,大皇子三皇子定会随军出征,太子殿下留守京城,只怕会落一个畏战的声名。”
此言一出,乔阁老罗尚书顿时哑然。
道理也是明摆着的。
大魏还没能一统中原。大皇子三皇子去随着永嘉帝出生入死立战功,太子在后方守着确实安全,可将来论功行赏的时候,大皇子三皇子更胜一筹,压了太子风头,也是大大不妙!
永嘉帝正值盛年,按着正常人的寿元来看,再活个十年二十年都不成问题。没有足够的功勋,太子能压得住其余皇子吗?
方子詹等人都还年轻,在这等大事上一时插不上嘴。倒是孙郎中,捋着稀疏的山羊胡,说了一句:“朝中有阁老在,翻不起风浪来。”
是啊,武将都去打仗了,留在朝中的都是文官。以乔阁老的能耐,领着六部尚书足以镇住朝堂了。
乔阁老一时踌躇难断。
李景温声道:“我意已决,征伐燕楚,我是一定要去的。今日我特意将此事告诉你们,是为了让你们先有个心理准备。这件事你们知晓便可,暂时不可外传。”
李景声音温和,态度却很坚定。
君臣有别。乔阁老乐不乐意,也只得先拱手应下。心里打定主意,私下里一定要好好劝一劝太子。
君子不立危墙。打仗这等事,交给英明神武的天子和一众武将便是。宁可少要些功劳,也得先保全自己。
……
这一日众人见面,除了这一桩事之外,倒没别的大事。李景和众人一一说了几句,便令众人先散去。
只留下了乔阁老和陆临。
陆明玉知道李景心意,笑着对陆临说道:“爹难得进宫,随我去看一看珝哥儿瑄姐儿吧!”
陆临欣然点头应了。
父女两个一走,便只剩李景和乔阁老了。
“外祖父忧心我的安危,我心里都明白。”李景低声对乔阁老说道:“只是,我这太子之位,并不安稳。”
“这里没有旁人,我和外祖父说几句掏心窝的话。父皇一直偏爱大哥,此次出征,大哥定会领兵,孟家也就有了翻身的机会。”
“如果我听之任之,日后必成心腹之患。”
“所以,我是一定要去的。”
“我是父皇立的储君。我要堂堂正正地坐稳我的太子之位。”
李景说得斩钉截铁,乔阁老也有些动容了,叹口气道:“殿下的心意,我都明白。只是,殿下不擅领兵,行军打仗不是闹着玩。真刀真枪,是会死人的。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
乔阁老是真心为李景着想。
李景心里一阵感动,低声道:“欲成大事,岂能畏首畏尾?外祖父就由我去吧!有岳父和舅兄他们,我不会有事的。”
眼看着李景心意坚定,乔阁老劝不动,只得叹道:“也罢,臣老了,没了锐气,和殿下想的不尽相同。殿下坚持要去,就去吧!臣会私下和荥阳王说一说,等明年出征,和荥阳军同行。”
这一边,陆临父女两个也在低声说着此事。
“征伐燕楚一战,势在必行。这一仗,必是恶战。”陆临声音低沉,目中闪着光芒:“不过,越是如此,越容易立下战功。”
“殿下的思虑没有错。皇上本就偏爱大皇子,孟家也没伤筋动骨。如果孟晖立下大功,恢复爵位,大皇子在军中羽翼一成,日后只怕会生乱。殿下还是一同领军出征为好。”
身为武将,领兵打仗是常事,出生入死都是等闲。陆临和乔阁老的想法正好相反,他对太子的决定十分激赏。
如果是太平年代,太子善用文臣,便是一个合格的储君。
生逢乱世,就得拼死立功,才能坐稳太子之位。
不出力就想安安稳稳地继承皇位,世上哪有这么美的事。
陆明玉看着言之凿凿的陆临,心里想着前世亲爹就死在了战场上,心里一阵阵涌起苦涩:“爹,你……”
你字过后,迟迟没说出下一个字。
陆临略一挑眉,目光掠过陆明玉神情复杂的脸:“怎么了?”
陆明玉将“你别去了”咽了回去。
大魏举国出征,除了禁卫军留守京城,其余武将都要领兵前去打仗。荥阳军是大魏最精锐的军队,陆临是大魏名将,岂有避战之理?
“你要多保重自己。”陆明玉定定心神,叮嘱道:“打仗别一味身先士卒。燕楚也有良将精兵,别疏忽大意。”
陆临没有多想,笑着应道:“放心吧!这世上能打赢你爹的人还没出世。”
陆明玉心里一紧,低声道:“到了燕地,要留意一个叫燕拓的人。”
陆临在战场上没吃过败仗,唯一一次败绩,是因为中了燕军的埋伏。就那一次,便丧了命。
这个燕拓,在燕将中声名不显,实则身手厉害,且狡猾阴险。他私下训练了一千人的死士。
陆临被引进埋伏之后,燕拓领着一千死士冲至陆临面前。陆临身边的侍卫奋力死战,也没能守住,最终被死士们冲破防线,陆临杀了数十人之后,最终死在了乱刀之下。
。
第三百章 示警
大魏和燕楚对峙数年,互相派探子是常事。
陆临手中有一份名单,上面列着燕楚两国有些分量的武将名字。这个燕拓,也在其中。不过,燕拓只是个四品的武将,在一众武将名单里半点都不惹眼。
亏得陆临记性好,听陆明玉一提,便想起了有这么一个人。
这名单只有大魏几个武将手中有,他藏在书房里,从未示人。陆明玉是怎么知道的?还特意提醒他注意这个人?
陆临心里涌起一丝奇异的不安,深深看了陆明玉一眼:“小玉,你从何处知道燕拓这个人?为什么提醒我注意他?”
陆明玉看着陆临,半晌才道:“爹,这件事说来确实怪异。”
“半个月前,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领兵去燕国,一路打胜仗,已经打到了燕国都城。没曾想,被燕军引入陷阱,一个燕军武将领着一千死士将你团团围住。你死在了乱刀之下。这个燕将,就叫燕拓。”
陆临:“……”
小玉是在开玩笑吧!
陆临认真地看了女儿几眼,发现陆明玉的脸绷得极紧,神色异常凝重,顿时收起了玩笑之心:“你真做了这样一个梦?”
“是。”陆明玉低声道:“爹,这一定是冥冥之中的示警。不然,我怎么会做这样一个清晰的梦境?脑中又怎么会忽然冒出这么一个名字来?”
“你记住这个人。在战场上遇到了,不论如何,先杀了他!”
陆临被陆明玉的慎重所感染,郑重应道:“好!”
陆明玉神色微微一松,声音也缓和了一些:“总之,爹要保重自己,在盔甲里再穿一件软甲。平平安安地回来。”
陆临笑了起来:“好,我都应了你。你现在总该放心了吧!”
陆明玉沉重的心情,大为缓解,也随之笑了起来。
重生的秘密,她不能告诉陆临。不过,能借着梦境为由示警,心里也踏实得多了。
陆临不欲再说这么沉重的话题,笑着扯开话题:“珝哥儿瑄姐儿呢?快些领我去瞧瞧。隔了这么些日子没见,我一直惦记着他们兄妹。”
陆明玉笑道:“我这就领爹前去。”
……
暖融融的屋子里,铺着厚实的毛毯,珝哥儿瑄姐儿穿着薄薄的红色小袄,各自将小拳头塞在嘴里,咂摸得津津有味。
听到亲娘熟悉的声音,兄妹两个都咧嘴笑了起来,挥舞着小手要抱。
陆临一见外孙外孙女,心都要化了,俯身将兄妹两个抱在怀中。父女两个抱孩子的姿势也一样,一手一个,轻松自如。
“孩子眉眼慢慢张开,越发像你了。”陆临笑着赞道。
陆明玉哑然失笑:“母后说,珝哥儿瑄姐儿和殿下小时候生得一模一样。”
反正,在长辈们眼里,孩子都生得像自己这一边。
果然,陆临坚持宣称:“这眼睛鼻子,和你小时候一般模样。”
陆明玉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之前的话题太过沉重。以陆临的豁达,心里难免也有些犯嘀咕。现在抱着两个可爱的外孙外孙女,那点阴影早被挥之远去了。
陆临越看越爱,根本舍不得松手。
反正,以他的体力,抱上半日也不会累。一边抱着转悠,一边随口絮叨:“珝哥儿,你是做兄长的,以后要多疼惜妹妹。瑄姐儿,你是妹妹,以后要听兄长的话。你们要相互友爱,要听你们娘亲的话……”
陆明玉看着这温情的一幕,抿唇一笑。
这一日正午,陆临在东宫里用了午膳。直至坐到饭桌边,陆临才依依难舍地将一双孩子给了奶娘。
李景看在眼里,颇为自得:“岳父,珝哥儿瑄姐儿是不是生得十分俊俏可爱?”
陆临笑道:“那还用说,我活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这么可爱的孩子。”
李景一脸喜悦:“岳父说的是。”
陆明玉:“……”
陆明玉抚了抚额头:“有这样夸赞自家孩子的吗?你们稍微低调一些行不行?”
“说的都是实话,哪里是自夸了。”陆临不以为然地接过话茬:“我是想低调一点,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吧!”
李景连连点头:“岳父说的对。”
陆明玉被逗得轻笑不已。
午膳后,陆明玉哄着一双孩子午睡。
陆临和李景去了书房,先赞许了李景打算随军出征的举动:“……殿下这么做是对的。大魏才建朝没几年,还没一统中原。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皇上领兵在外厮杀,殿下留在朝中,和坐享其成有什么分别?”
说着,拍了拍李景的肩膀:“殿下有这份雄心壮志,是好事。”
李景一边笑着谢岳父赞扬,一边心里暗暗羞愧。
其实,他原本确实有过这样的打算。等着永嘉帝去打天下,等着永嘉帝重伤而死,他守在京城等着继位。
好在他及时醒悟过来。不然,为了一个皇位就不做人了吗?
陆临又道:“乔阁老也是为了殿下的安危着想,再者,他是文臣,没上过战场。有些守成的想法不足为奇。”
李景回过神来,低声道:“岳父放心,我已经说服外祖父了。”
陆临略一点头:“乔阁老老持沉重,明年春日出征,由乔阁老领着文官们守着京城,殿下也能放心了。”
“不过,乔阁老有些话说的也对。上阵打仗不是闹着玩的,战场上刀剑无眼,没点真本事,上了战场也就是盘菜。”
“邳州平乱,殿下做的抚民很不错。去燕楚打仗,又自不同。殿下想领兵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