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头凤-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邳州平乱,殿下做的抚民很不错。去燕楚打仗,又自不同。殿下想领兵打仗,要学的东西还多得很。”
李景神色一敛,拱手道:“请岳父指点。”
陆临对女婿自然不会藏私,从操练新兵和队形讲起,整整一个下午没停过嘴,嗓子都快说哑了。
李景记性极好,不但过目不忘,听过的一遍就能记住。且悟性颇佳,举一反三。
陆临十分满意,笑着说道:“有些事,说了听了没用,还得亲自带一带兵才行。殿下别心急,今日便到这儿,等过几日我再进宫,给殿下说一说用兵之道。”
。
第三百零一章 投桃
这一日过后,东宫詹事府便算正式建成了。
陆临每五日进宫一日,乔阁老和罗尚书轮流进东宫教导太子。东宫詹事沈侍郎和东宫少詹事孙郎中,都有官职有正经差事,便隔三日来一回。
每日都在东宫当差的,是方子詹周礼赵瑞和李晏四个人。
眼下东宫没什么具体事务,他们便随太子一同听政议政。都是热血有干劲的年轻人,很快便熟稔起来。
濮阳侯夫人进寿宁宫请安的时候,少不得要夸赞太子殿下仁厚:“四郎在东宫当差,太子殿下对四郎颇为照拂。才短短数日,四郎就长进了不少。”
赵太后听到这等话,乐呵呵地笑了起来:“他们是表兄弟,比旁人自要亲近得多。”
说起来,东宫里的几个年轻人,都和太子关系密切。方子詹是太子的表妹夫,周礼是太子的连襟,赵瑞是太子表弟,李晏是太子的堂弟。哪一个都不远。
更重要的是,方子詹和周礼都是正经的新科进士,有真才实学。李晏虽然年少,却文武双全。
相较之下,赵瑞嘛……大家都懂的。
也因此,濮阳侯夫人对太子殿下百般感激,在赵天后面前着意说了不少太子殿下的好话:“也是殿下肯亲近赵家,才会这般提携四郎。可见殿下对太后娘娘一片孝心。”
赵太后眉眼舒展,笑着说道:“太子对哀家确实孝顺。”
罢了,看在太子的颜面上,不和太子妃陆氏计较便是。
东平郡王妃进宫请安,也夸了太子殿下无数好话。
李晏是宗室,按着前朝的规矩,李晏是没机会进东宫当差的。不过,大魏是新朝,太子殿下要改一改规矩,永嘉帝默许之下,这规矩果然就改了。
承了太子殿下的人情,东平郡王妃自要投桃报李
赵太后耳根子软,耳边听的都是李景的好话,对着陆明玉的态度也大为缓和。
陆明玉领着一双孩子来请安,赵太后也不是以前那副爱答不理的样子了,和颜悦色地吩咐陆明玉入座。
陆明玉心中有数,笑着谢恩,坦然入座,陪着赵太后闲话一番才告退。
绮云私下里嘀咕:“往日去请安,去三回能见太后娘娘一回就不错了。如今太后娘娘像变了个人似的,对娘娘这般亲切,真让奴婢心里发毛。”
陆明玉莞尔一笑:“不必担心。太后娘娘对我好的日子,还在后面。”
赵太后糊涂又偏心,偏偏是李景的亲祖母,是大魏太后。一味硬碰硬,会有无数麻烦,于东宫名声也不太好听。
现在这样就好多了。
提携李晏,赵太后其实无所谓。
抬举赵瑞,就是抬举濮阳侯府。赵太后心情舒畅,也不挑刺找茬了。
……
四皇子妃赵瑜,也乐见自己的兄长有出息,见了陆明玉,特意谢了一回:“多谢太子提携四哥。”
陆明玉笑道:“这一张口道谢,可就见外了。赵家是太子殿下的外家,赵瑞是殿下的表哥。殿下既要用人,自是更信得过自己人了。”
赵瑜笑道:“不管如何,都得谢一声才是。”
赵瑜藏不住话,也可能是在宫中憋的慌,张口闲话间,将赵瑞夫妻一直不太和睦的事说了出来:“我那个四嫂,眼睛长在头顶上,心气比天还高。嫁给四哥后,整日嫌我四哥没出息。”
“四哥被念叨得头疼,经常在外喝酒玩乐。喝一回,四嫂就要闹一回。还回娘家告过状。累得我父亲母亲去金家赔礼。”
“那一回过后,四哥真的恼了,和四嫂也越发冷淡。大半睡在书房里,很少去四嫂的屋子。”
夫妻之间的事,不好说谁对谁错。不过,成亲没到一年,就闹成这样,也着实少见就是了。
陆明玉就事论事:“金灿儿好强又要面子,偏偏你四哥是个惫懒爱玩的脾气。两人性情脾气都不合。”
赵瑜长叹一声:“可不是么?母亲心里别提多后悔了。”
赵瑞原本有一个未婚妻,还没过门就病逝了。门当户对的人家,少不得要在背地里嘀咕赵瑞命硬克妻什么的。
濮阳侯夫人为儿子的亲事愁得吃不香睡不好,金家肯结亲,濮阳侯夫人心里自是高兴。从表面看来,金家和赵家门当户对。金灿儿也生得好相貌,怎么看都是一门好姻缘。
谁能想到,金灿儿过门之后,小夫妻两个过得别别扭扭,时常闹腾。没出半年,就分居两处,各自不理了。
濮阳侯夫人肠子悔青了也没办法,捏着鼻子忍了。
“现在四哥进了东宫当差,我那个势利眼的四嫂,对着四哥倒是有些好脸色了。”赵瑜一边说着,一边撇撇嘴:“四哥也是个好脾气,被哄几句,就前嫌尽释。这些日子,都睡在四嫂的屋子里。夫妻两个不吵不闹,也算有些夫妻样子了。”
所以,这才是濮阳侯夫人最欣慰最高兴的事。
又不能和离,小夫妻两个还是凑合着过日子吧!
陆明玉随口笑道:“现在这样也好。”
……
东宫诸事顺遂。
永嘉帝看在眼里,心里暗暗点头。
做事一味硬碰硬不可取,稍微用些手段,安抚住赵太后,又能拉拢濮阳侯府和东平郡王府。这才是上策。
永嘉帝龙心大悦,赏了太子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
李景笑着谢恩:“多谢父皇赏赐。”然后,得寸进尺地恳求:“儿臣还想请父皇赏儿臣一套弓箭。”
永嘉帝失笑:“你喜欢读书,对习武一直平平。今日怎么忽然求朕赏赐起弓箭来了?”
李景抬起眼,一脸诚恳地说道:“明年大魏出兵,征伐燕楚。儿臣想用父皇赏赐的弓箭,领兵杀敌。”
永嘉帝一惊,反射性地拧了眉头:“朕领兵出征,你是太子,留下监国便是。”
李景跪了下来,沉声道:“父皇领兵打仗,我这个做儿子的,自要追随父皇。”
“朝中有乔阁老等一众忠心能干的文臣足矣。儿臣要随父皇一同出征,立下大魏万世基业,请父皇恩准!”
。
第三百零二章 圣心(一)
文华殿里瞬间安静。
永嘉帝定定地看着跪在地上的太子,半晌,才缓缓问道:“你不擅兵事,何苦自请领兵上战场吃苦头?”
留守京城安稳地做太子不香吗?
干嘛自讨苦吃?
还是怕兄弟们在战场上立下大功,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位?
李景抬眼,和永嘉帝对视:“儿臣说自己没有一点私心,父皇肯定不会相信。儿臣和父皇实话,确实有些私心。”
“这一仗胜了,大魏平定中原,一统天下。父皇建立新朝,成就不朽的万世基业。儿臣也想出力,和父皇一同打天下。而不是眼看着父皇和兄弟们上战场,自己躲在京城坐享其成。”
“说我有私心也好,说我想立功也罢,总之,我要随父皇一同去。”
李景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的私心,反倒令永嘉帝的神色缓和了许多:“你有这份心,也是好事。不过,臣子们再忠心,也得有人留守京城。你不肯留下,那要留谁才好?”
李景想也不想地应道:“让四弟五弟留下吧!”
“五弟还年少,不能上战场。四弟成亲后,还没有子嗣,就让他留在京城。”
永嘉帝神色又是一动。
几个皇子都成年了,大皇子有了庶子,太子有一双儿女,三皇子妃肚中的不知是男是女,到底有了孩子。唯有四皇子,成亲还没满一个月。
如果让四皇子领兵上阵,万一有个好歹,连个血脉都没有……从这一点而言,确实该让四皇子留下。
李景见永嘉帝动容,知道事情成了大半,也不急着催促,继续跪着。
过了片刻,永嘉帝才道:“此事非同小可,朕要好好想一想。你先退下吧!”顿了顿,又补了一句:“这件事暂且别声张。等朕想好了,自会下旨。”
李景低声应了,起身告退。
李景的身影,很快消失在眼前。
永嘉帝心情有些纷乱,奏折也看不进了,起身来回踱步。将文华殿来回走了数十遍,才深呼口气,做了决定。
……
回了东宫后,李景陪着一双孩子玩了许久,等兄妹两个都睡着了。
夫妻两个才得了空闲说话。
“我已经向父皇禀明心意,要领兵出征。”李景双手扶着陆明玉的肩膀,深深地看着陆明玉:“父皇虽未当时就应允,不过,已经意动了。”
“以父皇的脾气,很快就会下旨。”
“小玉,我这一走,不知要何时才能归来。照顾一双儿女的重任,都压在你的肩上。东宫也得交托于你。”
前世,这一仗打了近两年。
这一世,因为他们的重生,许多事都和前世不同了。这一场恶仗,到底要打多久,是不是能平安无事地回来,都是未知。
陆明玉伸出右手,轻轻放在李昊的手背上:“我们是夫妻,荣辱与共。不必说什么辛苦之类的话。宫中有我,你尽管安心。”
身为太子,他肩负着江山社稷,要守护的不止妻儿。
他要肩负起自己的重任,要改变众人身死的结局。压在他肩上的重担,何止千钧!她能做的,便是挺直腰杆,和他一同分担。
李景眼中闪过一丝水光,伸手将她紧紧搂入怀中。灼烫的嘴唇,不停地落在她的耳后和脸上。
陆明玉伸手搂住他的脖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回应。
纱帐很快落下,轻颤了半夜。
……
日子临近年底,朝中诸事忙碌。后宫里的大小琐事,比平日多了两倍不止。
乔皇后一忙起来,便抓儿媳做壮丁,将部分宫务交给了陆明玉。
陆明玉也未推辞,接手宫务后,手段利落,雷厉风行。
大概是名声在外的缘故,也或许是因为她一开始杀鸡儆猴发落了一个当差不利的管事。其余管事在她面前格外老实安分,竟是比乔皇后打理宫务更顺畅。
乔皇后忍不住笑叹:“怪不得都愿做恶人。果然是小人都怕恶人。”
陆明玉咳嗽一声:“母后这是在暗示儿媳是恶人吗?”
婆媳两个关系和睦,乔皇后也时时说笑几句:“这话可不是本宫说的。只看管事们一个个在你面前大气都不敢喘,也该知道了。”
陆明玉莞尔一笑:“也罢!母后下不了手整治的,只管打发到儿媳这儿来。”
忙完宫务,已近正午了。
乔皇后忙令人将珝哥儿瑄姐儿抱来:“这半日都没见乖孙和孙女了,快些抱来让本宫瞧瞧。”
真是一日都离不得。
乔皇后左手抱着孙子,右手抱着孙女,眉开眼笑别提多高兴了。
陆明玉抿唇一笑,传令备膳。到了用膳之际,李景也来了。
乔皇后根本没问永嘉帝去了何处,笑着招呼李景上前:“快些过来,珝哥儿瑄姐儿笑得多开心。”
李景笑道:“有人抱着,当然高兴。”
话是这么说,抱得比乔皇后还起劲。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用完午膳。李景冲陆明玉使了个眼色,陆明玉心领神会,带着一双孩子先回东宫。
小半个时辰后,李景才从椒房殿回来。
“你和母后说过了?”陆明玉低声问道。
李景轻叹一声:“说了。母后一开始不肯让我走,我费尽口舌,劝了母后半天,她才勉强应了。不过,也哭了一场。”
前世,李景的死讯传至宫中,乔皇后吐血昏迷,重病不起,很快就离世。其中有苏妃的手笔,乔皇后遭受重创一蹶不振也是事实。不然,也不会这么轻易被苏妃算计丢了性命。
这也是李景的心结之一。
陆明玉默默上前,给予李景无言的安慰。
李景搂着她,下巴碰着她的额头,低声说道:“母后心情不佳,这几日我多陪一陪母后。”
陆明玉嗯了一声:“我也常带着孩子去和母后说话。”顿了顿,又道:“你放心,我会照顾好母后的。”
夫妻一心,确实不必谢来谢去。
李景心中涌动着热流,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
陆明玉心里的沉重,瞬间飞走,笑着啐了李景一口。李景低笑一声,抱起陆明玉去了床榻上。
。
第三百零三章 圣心(二)
隔日,陆明玉带着一双孩子去椒房殿请安。乔皇后没了平日的言笑晏晏,神色也有些沉郁:“阿景是不是早就和你说过要领兵去打仗的事了?”
陆明玉没有否认:“是。”
乔皇后果然有些迁怒之意:“你为何不早些告诉本宫?”
陆明玉神色镇定地应道:“这等大事,当然是殿下亲自和母后说才妥当。”
乔皇后眼眶微微泛红:“他这般任性,你怎么不劝一劝他。战场上刀剑无眼,打仗是好玩的事吗?那是提着脑袋挣功劳!”
“母后说的是。”陆明玉淡淡接了话茬:“我的外祖父是武将,我爹是武将,我的大姐夫,我的二哥,皆在军营里。没人比我更清楚亲人出生入死的滋味。”
乔皇后:“……”
乔皇后这才察觉自己失言了。
乔皇后放低身段,低声道:“本宫一时情急,说话欠妥,你别放在心上。”
“母后担心殿下的安危,这等心情我能体会。”陆明玉也没抓着乔皇后的失言不放,声音也随之缓和:
“只是,殿下也有殿下的考虑。这一仗太过重要了,殿下不亲自领兵,日后如何能压得住一众皇子,如何能令文臣武将心服口服?”
乔皇后再心疼儿子,也不是蛮不讲理的人,叹了一声道:“儿大不由娘,本宫也拿他没法子。”
陆明玉笑着安抚乔皇后:“大魏国力强盛,精兵二十余万,武将骁勇不畏死。这一仗,大魏必胜。”
乔皇后打起精神点点头,忍不住又低声补了一句:“你见了荥阳王,私下请他多多照拂阿景。”
陆明玉点头应了。
……
年前二十八,永嘉九年最后一次大朝会上,永嘉帝下旨,来年二月,大军出征。太子和大皇子三皇子一并出征,四皇子五皇子留在宫中。
东宫一派的官员都已知晓此事,并不惊愕。
几位皇子都很震惊。
大皇子立刻出列,拱手道:“父皇亲自领兵,儿臣随行理所应当。二弟是大魏太子,应该留下监国才是。”
大皇子早就打好如意算盘,要趁着这一仗立功翻身。谁曾想,太子也想来抢军功,大皇子心中如何能不懊恼。
不过,他一张口说得冠冕堂皇,半点私心不露。
李昊也出列启奏:“儿臣以为,大哥说的对。太子应该留在朝中,如此,父皇也能心无旁骛领兵打仗。”
四皇子不甘示弱地出列:“儿臣想随父皇一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