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头凤-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不是铁人,为李景的伤势忧心熬了一夜,又忙了一个上午。不过是意志坚韧撑着罢了。此刻,一双儿女在怀中,给予她无限的安慰和力量。
孩子还小,没人敢在他们耳边乱嚼舌。就是说了,他们也不懂什么是受伤。
兄妹两个还像往日一般淘气,在亲娘怀里待了片刻,就挣扎着下来,迈着腿追跑。一个不小心,瑄姐儿被自己的脚绊倒了,顿时咧着嘴哭了起来。
珝哥儿一看妹妹哭,自己也跟着哭。
陆明玉无奈又好笑,将两人搂过来,为他们擦拭眼泪。
瑄姐儿最爱撒娇,抽泣着喊祖母。
乔皇后最娇惯孩子。平日里,孩子稍微碰着磕着了,乔皇后都要紧张心疼地哄半日。所以,瑄姐儿习惯性地找祖母撒娇了。
珝哥儿也嚷着要祖母。
陆明玉轻声哄道:“祖母今日头痛,你们别闹祖母。娘带着你们去园子里玩。”
手下一用力,将两个孩子都放在肩头,稳稳地起身。
兄妹两个最喜欢这样玩,立刻不哭不闹了,咧着小嘴咯咯笑个不停。
两个孩子有无穷无尽的精力,要陪他们玩耍,也得有无尽的耐心和体力。好在陆明玉有的是力气和精力。
待到下午,孩子们睡着了。陆明玉去看了乔皇后一回。
慧安公主轻轻嘘了一声:“母后刚睡下。”
陆明玉略一点头,和慧安公主轻手轻脚地出了寝室说话。
“弟妹,以后宫中要辛苦你了。”慧安公主低声叹道:“母后心思重,二弟受伤的消息,简直要了她半条命。宫中诸事,你多担待。伺疾的事,就都交给我。我已经打发人回公主府送信,从今日起,我就在椒房殿里住下。”
有慧安公主在,也能为陆明玉分担不少。至少,乔皇后的身边一直有人守着,她不必分心来伺疾。
陆明玉心里涌起暖意:“多谢皇姐。”
慧安公主轻嗔:“我们之间,还说这些见外的话做什么。”顿了顿,忧心忡忡地叹道:“战报上轻描淡写,只说太子受了伤,也不知到底伤得重不重。”
姐弟两个感情深厚,弟弟中箭受伤,慧安公主也跟着心神不宁。
陆明玉鼻间一酸,低声道:“等两日,就该有消息来了。四弟已经快马奔赴军营,去照顾殿下。殿下一定会没事的,我们都得坚强些。”
慧安公主红着眼点头:“你说的是,我们都得撑住。这一回,也多亏了四弟。以前我总嫌他油嘴滑舌爱凑热闹,现在看来,到底是亲兄弟,遇到事了,总算靠得住。”
陆明玉嗯了一声。
慧安公主对李昌去听政一事表示忧心:“五弟读书平平,从未接触过政务,他去听政,哪里能得懂。”
陆明玉淡淡道:“没指望他听懂,会传话就行了。”
慧安公主想了想,也笑了起来:“这倒也是。五弟站在那儿,好赖多一双眼睛多一对耳朵。”
这和信不信任文官无关。不管是谁,都会有私心。文官们想趁着此时揽权,天经地义,也没人挑出理来。
陆明玉让李昌前去,是向文官们表明态度。你们说话行事我都看在眼底,收敛些不能太过了。
……
傍晚,李昌从文华殿回来了。
听了一天的政事,李昌脑子里像有十几只苍蝇在乱窜,嗡嗡的头疼。
进了椒房殿,看到陆明玉,李昌的头就更疼了。他不敢靠得太近,在三米之外站着:“二嫂,我有事禀报母后。”
陆明玉淡淡道:“母后病了,在床榻上歇着。你听到什么,告诉我就行了。我会择要紧的,禀报母后。”
果然是想自己揽权。
李昌一不小心,就将心里话嘀咕了出来:“后宫不得干政。我向母后禀报也就罢了,告诉二嫂不太合规矩。”
陆明玉瞥了一眼过来。
李昌立刻怂了,老老实实地将听了一天的政事说了一遍。
众臣议事,一桩政务往往要争辩许久。一天下来,也就议了五桩政务。其中最要紧的,是军粮的筹备和运送。
“户部的高尚书说了,打了一年多的仗,户部存余快用光了,还够三个月的粮草。筹备军粮倒不是难事,运送途中消耗实在太多了。”
“还是兵部的杨尚书有办法,说是拨银子下去,让送粮的人去边境处买粮,这样一来,能省下大半的损耗。速度也能更快一些。”
陆明玉略一点头:“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永嘉帝看人精准,兵部的杨尚书深谙兵事,思绪敏锐活络,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其余四桩,多是内政。陆明玉没多说什么,只吩咐道:“你明日再去,记得,只听着看着,什么都别说。”
知道了,就做个传声筒罢嘛!
李昌闷闷地应了。
正事说完了,陆明玉也不乐见李昌那张脸:“没别的事,你就回去吧!有什么事,记得立刻令人送信给我。”
李昌点头应下,告退离去。
椒房殿外有宫人候着,李昌一露面,那个宫人立刻上前:“启禀殿下,苏妃娘娘令奴婢来等着,请殿下去怡华宫一叙。”
第三百七十九章 气闷
李昌随宫人去了怡华宫。
苏妃一整日心惊肉跳,坐立难安,见了李昌,一把攥紧他的手,目光急切地在李昌的肥脸上扫了一圈:“阿昌,你今日没事吧!那个陆明玉,有没有为难你?”
李昌有些疑惑地看着苏妃:“母妃不问我听没听懂朝政,怎么一上来就问二嫂对我如何?”
那语气,仿佛笃定了陆明玉会刁难他一般。
苏妃目光有些漂移不定,敷衍地应道:“你从未上过朝,初次听政,肯定什么都没听懂。这不必问。我就是担心,太子妃会故意刁难刻薄你。”
或者,陆明玉一个没忍住,直接动手杀了李昌。
一想到这个可能性,苏妃全身打了个寒颤,手下用力,长长的指甲掐入李昌的手背,声音也有些发颤:“阿昌,我说的话,你一定要记好了。陆明玉交代的事,你乖乖去做,别和她顶撞,也别惹她不快。还有,去椒房殿的时候,身边多带些人。别和陆明玉独处说话!”
李昌:“……”
这些叮嘱,越听越奇怪。
李昌往日和陆明玉也从不亲近。小叔和嫂子,本来就该避嫌嘛!
可苏妃眼中的惊惶,透着恐惧。
仿佛陆明玉是索命的阎罗,随时会要他的命。
李昌眯了眯眼,原本眼睛就细长,这一眯缝,直接就成了两条缝:“母妃,我一直觉得你有事瞒着我。现在三哥不在京城,只我们母子在宫中。有什么话,你别藏着掖着,直接告诉我。”
苏妃怎么肯说,一口咬定:“没什么秘密,你别多心。就是陆氏野心勃勃,伸手揽权。你还年少,不是她的对手,惹不起躲着一些。”
说来说去,母妃还是不信他,一味地敷衍他。
李昌心里涌起怒气,肥脸很快沉了下来:“母妃不愿说,我以后不问了。不过,我做什么事,母妃也别多管。我不是三岁孩童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说完,从苏妃手中抽回手,转身就走。
苏妃一急,追上前,再次抓着李昌的衣袖:“你这混账,怎么这般和亲娘说话。要是你三哥在,一定好好教训你一顿不可!”
一提李昊,李昌反射性地瑟缩了一回,很快反应过来。
三哥不在宫中,他还怕什么?
李昌面色难看,用力抽回衣袖:“母妃心里只有三哥,我就是个没用的窝囊废。既然如此,母妃何必管我。”
苏妃红了眼:“我是你亲娘,我不管你谁管你。”
她要是袖手不管,陆明玉更无顾忌了。
苏妃的一片慈母心肠,李昌半点没领受,不耐地说道:“我明日要早起去听政,现在就回寝宫早些睡下,母妃也早点安置歇了吧!”
然后,大步离去。
苏妃追之不及,只能长叹一口气。
走出怡华宫的李昌,心情愈发阴郁。
在宫里,没人将他放在眼底。难得四皇子离京,终于轮到他出头露脸了。不管如何,对他来说都是一桩喜事。可他的亲娘,半点没为他高兴,尽说些莫名其妙的话。
他又没做错什么事,二嫂再不喜欢他,还能动手揍他不成!
李昌心情不好,回了寝宫后,狠狠吃了一顿。
他无肉不欢,每一顿饭都有鸡鸭鱼肉。吃饱喝足沐浴过后,又叫了贴身内侍小春过来。小春一看主子阴沉的脸,腿肚都发颤了。
半个时辰后,小春白着一张脸退了出来。
李昌又召了一个年轻的宫人进寝室。
身为皇子,哪怕再不受宠,身边伺候的人绝不会少。他的寝宫里有十几个宫人,这个叫莲儿的,今年十七岁,身形苗条,容貌俏丽,一双杏眼颇为妩媚。
李昌心里憋着一股邪火,还没散去,将莲儿又拉到了床榻上。
十三岁的少年,半大不小的年纪,身体开始发育,该懂都懂了,该会的也会了不少。很快,寝室里就传出异样的动静,伴随着莲儿的哭喊求饶声。
守在寝室外的内侍们,悄悄站得远了一些。
以前还好,这一年多来,三皇子殿下不在,也没人再管束五皇子了。五皇子那点见不得人的怪癖,也愈来愈厉害。
……
隔日,李昌早早起身去了文华殿。
众臣已经都进了宫,凑在一起议事。见了李昌,各自拱手见礼。
对李昌来说,这种感觉颇为新鲜。父皇不在,几位兄长也不在,如今这宫里唯一能主事的男人,可不就只有他了吗?
眼前都是大魏重臣,一个个对他拱手低头,让他莫名有了扬眉吐气的快意。
李昌张口道:“诸位免礼。”
众臣行完礼后,继续议事。
李昌打起精神,睁大眼睛,竖长了耳朵。
奈何半日听下来,还是脑中嗡嗡作响,什么也没听懂。
李昌心里有些沮丧,怏怏地去了椒房殿。
乔皇后在病中,慧安公主一直守在乔皇后身边。在椒房殿里理事的,依然是陆明玉。叔嫂两个见面,陆明玉还是那副冷淡中透着厌恶的模样。
李昌心里又是一阵憋闷。
他就那么惹人讨厌吗?
陆明玉淡淡道:“今日朝中有什么事?”
李昌一一说了一遍。
陆明玉问:“有没有战报?”
李昌答道:“暂时没有。如果有战报,我立刻打发人送信来。”
陆明玉略一点头,以目光示意李昌可以滚蛋了。
李昌终于按捺不住,抬头看着陆明玉:“二嫂,你是不是很讨厌我?”
陆明玉出了名的脾气不太美妙,不过,对着大皇子也好,三皇子四皇子也罢,也没失过礼数。
到了他这儿,陆明玉看他的目光就像看一滩污水一堆臭泥,实在让人郁闷。
陆明玉扯了扯嘴角,眼里没半点笑意:“你还算有自知之明。”
李昌:“……”
李昌被气得七窍生烟,一张肥脸涨得通红:“为什么?我和二嫂连面都见过几面,也没说过什么话。这两日是为了正事,才有见面说话的机会。二嫂为什么这般讨厌我?”
陆明玉冷冷道:“讨厌一个人,还要理由吗?”
李昌:“……”
第三百八十章 战报
李昌黑着脸告退离去。
陆明玉深深呼出胸口的浊气。
为了大局,为了宫中安稳,她再厌恶李昌,也得按捺住杀人的冲动。要收拾李昌,日后多的是机会。眼下只得如此了。
到了正午,陆明玉去了乔皇后寝室。
两日过来,乔皇后的病症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寝室里满是药味,乔皇后病怏怏地躺在床榻上,慧安公主正伺候乔皇后喝药。
陆明玉一来,乔皇后强打起精神,将药喝完,挣扎着要起身说话。
陆明玉坐到床榻边,温声道:“母后身子不适,就好好歇着。宫里有我,一切安稳如常,母后不必忧心。”
乔皇后没力气起身,就这么躺着,苦笑着叹道:“本宫真是不中用,倒了要紧时候,偏偏病倒了。一切都得倚仗你了。”
陆明玉为乔皇后掖了掖被褥,轻声道:“母后好好将养,对儿媳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
没有乔皇后的信任和支持,她这个太子妃,岂能轻而易举地掌权理事。
慧安公主故作轻快地笑道:“母后放宽心。以我看,弟妹掌管宫务,比母后还要利索得多。朝中之事,五弟每日去听政再来禀报,弟妹样样心中有数。母后就安心养病吧!”
乔皇后还是放心不下,张口问道:“珝哥儿瑄姐儿呢?他们好不好?”
陆明玉微笑着说道:“绮云和几个奶娘每日守在他们兄妹身边,我得了空闲就会陪他们兄妹。只是,孩子们心里都惦记着祖母,一日总要念叨个七八回。母后可得快些好起来,珝哥儿瑄姐儿太想祖母了。”
乔皇后终于有了一丝笑意:“说的是,两日没见,本宫心里也想得厉害。”
孩子还小,不能进寝室,免得被她过了病气。
她得好好将养身体,不然,想见孙子孙女一面都不行。
陆明玉吩咐宫人传膳。
这几日,乔皇后米粒未进。今日总算肯张口吃饭了。温热的粥滑入胃中,身体里也慢慢滋生出了一些力气。
……
到了下午,战报再次传至宫中。
“……太子殿下胸膛中箭,失血颇多,暂时还没苏醒。不过,随行的太医说了,殿下没有性命之忧,好好将养几个月,就能痊愈。”
这也算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乔皇后红着眼,和慧安公主抱头哭了一回。
陆明玉鼻间阵阵发酸,将头转到一侧,过了片刻才转过头来:“殿下没有大碍就好。”
前来送信的内侍又低声禀报:“战报上还说,燕军大败,胜局已定。接下来,两路大军将扫荡燕军楚军,合拢到一处。”
败军残将,也不可小觑。
大魏要彻底铲平燕楚,开拓疆土,接下来还得耗费不少时间和兵力。这个过程,也要耗费数月功夫。
陆明玉点点头,吩咐道:“你回去向五皇子复命,朝中有什么动静,立刻打发人送信来。”
内侍应声而退。
乔皇后哭过一场后,身体疲乏,很快昏沉睡去。
慧安公主红着眼对陆明玉说道:“二弟没有性命大碍,不过,伤得着实不轻。照着战报上所言,昏迷了两三天还没醒呢!”
陆明玉心中阵阵绞痛。
她生性刚强,从不在人前落泪。再痛再难过,依然撑住了,看着倒比慧安公主冷静得多:“殿下人没大碍就好。有太医照顾着,慢慢将养,总有痊愈的一日。”
慧安公主心里不免觉得弟媳冷静得近乎冷酷,暗暗嘀咕了一回。
不过,眼下人心惶惶,一切都靠陆明玉撑着。那些话在嘴边打了个转,很快又被慧安公主咽了回去。
……
又过一日,沈澜递帖子进了宫。
姑嫂两人见面,看着容颜憔悴的彼此,心中都是一阵戚然。
“二嫂,你瘦了许多。”陆明玉张口打破沉默。
沈澜苦笑一声:“不瞒你说,几天前听闻你二哥受了伤,我心里七上八下,吃不下睡不香。”顿了顿,又心疼地低语:“太子殿下伤得比你二哥重多了,这几日,你一定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