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头凤-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皇子笑着安慰道:“安心养伤,别落下病根,这才是最要紧的。其他的就别多想了。”顿了顿,压低了声音说道:“想一想大哥,二哥心里应该安慰多了。”
这话说起来不太好听,道理是明摆着的。
比起废了右腿的大皇子,太子已经十分幸运了。
朝夕相伴了一个月,兄弟两个的感情迅速升温。这些不太能出口的话,四皇子也说了出来。
李景心中百味杂陈,半晌才低声道:“你说的没错,我还算有运道。”
四皇子有意哄李景高兴,笑着附和:“对嘛,人就要想开一点。你之前打了那么多胜仗,功劳簿加起来,有厚厚一摞。攻伐燕楚的大战里,你风头最劲。三哥就是卯足了劲,也追不上你。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李景:“……”
李景默默看了四皇子一眼。
四皇子自知失言,咳嗽了一声,迅速转移话题:“对了,二嫂昨日给你来信,信里写了什么?”
提起陆明玉,李景眉眼顿时柔和了许多:“也没什么,就是叮嘱我好好养伤,平安回京。”
夫妻相隔千里,不能相见。满腔思念,满腹柔情。也只能靠着鸿雁来往,聊表相思之意了。
四皇子装模作样地抖了抖胳膊,苦着脸叹道:“快些看看,一地的鸡皮疙瘩。”
李景被逗得笑了起来。
人在受伤的时候,格外脆弱。有亲近的兄弟陪在身边,心里安稳踏实多了。
兄弟两个有默契地避开一些不愿提的话题,随意扯闲话打发时间。
四皇子笑道:“二哥,你已经能下榻走动了,没什么大碍了。我想着,过几日就骑马去父皇那边。”
李景略一点头:“也好。”
正说着话,太子亲兵统领左统领匆匆走了过来,神色颇有些凝重:“启禀太子殿下,陆大将军令人送了急报来。”
李景下意识地拧了拧眉。
这等时候派人送来急报,是大胜的捷报,还是出了什么差错?
四皇子也是满心疑惑:“莫非是出什么事了?”
李景敛一敛心神,沉声道:“让送信的人进来。”
送信前来的,是荥阳王的亲随,李景曾见过数回。
亲随一路快马疾驰而来,早已疲倦不堪,要下跪行礼,李景立刻道:“不必行礼,坐下说话。”
一旁的内侍颇有眼色地倒了碗热水送上前。那亲随两日两夜没合眼,眼里全是血丝,口中干燥得快冒烟了,也没客套,接过水一饮而尽,然后从怀中取出竹筒来:“大将军令小的给殿下送信来。”
内侍接过竹筒,打开抽出卷好的牛皮纸。
李景将纸接过,目光一扫,脸色霍然一变,猛地站起身来。气血攻心之下,头晕目眩。全仗四皇子眼明手快的伸手扶住,才没倒下去。
“二哥,”四皇子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急急问道:“出什么事了?”
李景的黑眸中闪过愤怒和惊惶,咬牙低语道:“燕国接连城破,燕王已经降了大魏。那个燕拓,不肯投降,带走了燕国最后的五万精兵,一路直扑大魏京城去了。”
什么?
四皇子瞳孔剧烈地收缩,身体一颤,声音也颤抖起来:“这是什么时候的事?燕拓领兵已经到哪儿了?”
李景闭上眼睛,胸膛急促地起伏,过了片刻,才睁开,声音里满是晦涩沉重:“陆大将军领兵追击燕军,燕王有投降之意,燕拓就暗中领兵跑了。所以,燕王才败得这么快。”
“陆大将军亲自俘虏了燕王,却没曾搜寻到燕拓的身影。逼问燕王,才得知燕拓在二十日前,就已经领兵跑去了大魏。”
四皇子倒抽一口凉气,面色也难看起来。
这个燕拓,是燕王的同族堂弟,往日声名不显,实则狡诈多谋,十分难缠。
李景差一点就死在燕拓手里。
荥阳王陆临领兵追击燕兵,也有为女婿报仇雪恨的意思。没曾想,受了轻伤的燕拓躲在后方,竟带走了大魏最后的精兵,冲到了大魏境内。
大魏绝大部分的兵力都来了燕楚,大魏境内只有零散且战斗力不高的驻军。京城倒是还有些兵力,禁卫军还有两万多,加上五城兵马司,总兵力在四万多,不足五万。
燕拓的目标十分明确,并未去攻打大魏的城池,一路绕过城池,直奔京城而去。
这是要围魏救赵,还是要鱼死网破?
怪不得李景心急如焚,就是四皇子,听到这等紧急战报,也觉心惊胆寒。
“父皇和荥阳王他们此时掉头回京,还来得及吗?”四皇子脑中一团乱麻,喃喃低语。
“来不及了!”李景黑眸中闪过痛苦和愤怒,声音僵硬:“就算来得及,也不能在这等时候回京。”
“燕国已经降了,楚国也到了最后关头。此时大军回程,之前的血战就都白费了。以父皇的脾气,绝不会回京救援。”
是啊,这么明显的道理,以永嘉帝的英明睿智,不可能想不到。
就算换做李景自己,也不能下这道军令。
如此一来,这五万燕军,不知要在大魏惹出多少乱子来。京城能守得住吗?能熬到各地驻军救援的那一日吗?
第三百八十四章 变故(二)
李景俊脸泛白,握着纸的手不知用了多少力气,手背青筋毕露。
四皇子越想越觉心惊肉跳,快速低语道:“京城有四万多兵力,城墙又高又厚,还有护城河。燕拓领着五万人,根本攻不下京城。二哥别担心!”
也不知是在宽慰李景,还是在安慰自己。
怎么能不担心?
京城是李氏发源之地。李家人盘踞经营两百年,便是前朝混乱四起的时候,京城也没乱过。在李氏精兵的护卫下,安然无虞地过渡到了大魏子民。
京城百姓过惯了富足安逸的生活,忽然被燕军包围,兵临城下,人心浮动慌乱是必然的事。
能征善战的武将都随永嘉帝出征,留在京城的只有几个老将,一个能打仗的孙将军去年身亡在战场上。现在能领兵的,就剩一个梁大将军了。
宫中只剩一个窝囊没用的五皇子,一堆老弱妇孺,知道此事之后会何等惊慌?
万一……万一燕军真的攻破了京城……不,不会有这个万一!
京城一定能守得住!
李景重重呼出几口气,苍白着一张俊脸,神情迅速镇定冷静:“四弟,你现在代我写信给父皇。燕楚之战到了要紧关头,不能半途而废。我们兄弟两个,立刻启程,回京救援!”
四皇子也没说笑的心情,眉头快拧成麻花了:“这里只有两千人。这么点人,我们领回去又有何用?以我看,还是请父皇派兵和我们一同回京。”
“不妥!”李景眸中光芒闪动,声音坚定:“一旦分兵,只怕燕楚反扑。一定要再最快的时间里,打下楚国,平定中原。如此一来,燕拓再厉害,也不过是一支孤军。”
“只要京城能守住两个月……能守住一个月就够了,各地驻军赶到京城,合力击溃燕军不成问题。”
“京城里有梁大将军镇着,出不了大乱子。城外也得有人坐镇,唯有我赶回去,才能指挥动各路驻军。”
各地驻军没有天子圣旨,不能擅离驻地。
永嘉帝抽不开身,只有李景这个太子亲自出面,才能号令一众驻军。
四皇子依旧皱眉:“可是,二哥你还在养伤,身体根本禁不住疾驰赶路……”
“我能撑得住!”李景张口打断四皇子:“养了两个多月,外伤已经好了。我不会逞强,一路坐马车就是。我不冲锋陷阵,到了必要时候,露一露脸,安定军心。”
四皇子急得额上的汗都出来了:“二哥,万万使不得!要不这样,我领兵回京。有我在,也是一样的。”
“这怎么能一样。”李景不由分说:“我才是大魏太子,有太子金印。你去了,驻军统领们不服你号令,到时候再后悔也迟了。”
四皇子磨破了嘴皮子,也劝不动执意要回京的太子,无奈之下,只得让步:“罢了,我劝不动二哥,和二哥一起回去就是。不过,路上你得听我的,千万不能逞强不顾身体。”
李景无心再多言,点点头应下,又催促四皇子写信。
……
四皇子只得挽起袖子,提笔写了一封信给永嘉帝。
李景令人将信送出去,不等永嘉帝下旨,立刻令众人收拾整顿。大军开拔,至少要准备三日。
太子殿下心急如焚,严令众人在两日之内启程。
于是,军营里所有人都忙碌了起来。
为太子治伤的两位太医,也忙碌着收拾了所有药材,坐上马车,一同随军队开拔回大魏。
两日后的五更,天刚蒙蒙亮,大军就动身了。
这两千士兵里,有太子亲兵,也有荥阳军的精锐。
原本养尊处优的太子亲兵们,经历了一年多战场的洗礼,死伤了近四成,剩余的一个个神色沉凝目光尖锐,宛如刀剑开了锋。
李景不能骑马奔波,躺在马车里赶路。
为了让太子殿下待得舒适些,左统领领着几个亲兵,在两日之内将马车改造了一遍。拆了所有的坐板,放了一张窄窄的木榻。窄榻上铺着厚厚的被褥。
李景就躺在窄榻上。
两位太医寸步不离地守在一旁。
李景稍微有个不适,太医们立刻就诊脉。马车上有药炉和各色药材,开了方立刻就能熬药。
李景闭着眼养神,一想到京城,思绪混乱心如乱麻。
太医见他胸口起伏不定,忙委婉地进言劝慰:“太子殿下伤势未愈,现在不得已全力赶路,万万不可再枉动心火。免得伤势加重。”
李景嗯了一声,继续闭目养神。
四皇子骑了半日马,在大军停下休息的时候,钻进了马车里,关切地嘘寒问暖:“二哥,这样赶路,你能不能受得了?胸口疼不疼?”
李景从窄榻上坐了起来,扯了扯嘴角答道:“行路难免有些颠簸。不过,我能受得住。这一路上,就靠你支应了。”
四皇子不乐意听这些,看了李景一眼:“都这时候了,说这些见外的话做什么。燕军冲着京城去了,你这个太子心急,难道我就不急吗?我的家在京城,我的亲娘妻子和没出世的儿子,也都在京城。我恨不得现在插上翅膀飞回去才好。”
四皇子颇有苦中作乐的精神,心里急得都快滴血了,还能说笑几句。
李景紧绷的精神,稍稍舒缓一些,看着四皇子的目光里多了些暖意:“你说的对,我们是亲兄弟,彼此相扶相持是应该的。不该说这些见外的话。”
四皇子咧咧嘴,挤出的笑容比哭没好多少:“我这就下令,让大家歇半个时辰再赶路。”
再急也飞不回去。
行军赶路,每日能行八十里,已是快的了。
李景点点头:“行军的事,由你做主。我下了太子诏书,派人快马去各地驻军处送信。时间快得话,或许能在一个月之内赶到京城。”
只希望梁大将军一定要顶得住燕军,守住京城!
四皇子和李景不约而同地在心里默默祈祷了一回。
至于宫中现在如何,他们两个根本不敢深想。只盼着众人稳得住撑得住。
第三百八十五章 变故(三)
三日后。
荥阳王陆临神色沉凝地进了天子军帐。
永嘉帝熬了两夜没曾好睡,双眼熬得通红,下颌的胡须无暇收拾,乱蓬蓬的。他负着双手,在军帐里走来走去。
听到脚步声,永嘉帝转过头来,对陆临长叹一声:“太子打发人送信给朕,他在两日前已经领兵启程回京了。”
“他身边只有两千士兵,这一路上若是遇到流窜的燕兵,或是燕国的民匪,可就糟了!”
永嘉帝心疼儿子,陆临也同样心疼女婿,忍不住重重叹气:“燕拓领兵冲进了大魏境内,直奔京城。这等消息传到耳中,别说太子殿下,就是臣也有开拔回京的冲动。”
“这一仗已经到了关键时刻,眼看着就要获大胜,岂能白白放弃!大军不能动,太子殿下回京倒也合宜。”
“皇上暂且放宽心。太子殿下领兵打仗一年多,对战事十分熟稔,且目光精准行事果决。便是路上遇到什么意外,太子殿下也能逢凶化吉!”
永嘉帝苦笑一声:“想拦也来不及了。也罢,随他去吧!朕只盼着,他要顾惜自己的身体。”
大皇子受伤废了右腿,永嘉帝每每想起此事,都觉心中绞痛难当。太子胸膛中箭的消息传来,他更是心痛如割。
奈何他领着大军打仗,不能擅离军帐,只能不停打发亲随去探望太子。确定太子没性命之忧,才得以安寝。
现在太子伤势未愈,就领兵赶回京城,永嘉帝岂能不忧心。
陆临只得张口道:“现在忧心这些丝毫没用处。还是想想早些结束楚地之争,大胜归京。”
永嘉帝略一点头,想到领着五万精兵奔袭大魏京城的燕拓,恨得咬牙切齿:“这个燕拓,先伤太子,又奔袭大魏京城,实在可恨至极!朕一定要亲自取他的狗命!”
提起京城,陆临忍不住皱了眉头,低声道:“大魏自建朝以来,京城平安无事。燕军兵临城下,只怕人心动荡难安。”
世道再乱,京城从未乱过。
永嘉帝目中闪过涩意,语气低沉坚定:“有梁大将军在,京城一定能守得住。至于宫中,”永嘉帝看了陆临一眼:“太后不当事,皇后还在病着,只能靠太子妃撑着了。”
陆临点点头:“皇上放心,小玉性情刚强,一定能撑得住。”
到这等时候,就得庆幸有个出身将门身手过人且意志坚韧的儿媳了。
永嘉帝颇有些欣慰,紧绷了几日的心情稍稍舒缓。
就在此时,有内侍前来禀报:“启禀皇上,大皇子殿下在外求见。”
永嘉帝拧了拧眉头,还是点了头:“让他进来吧!”
陆临颇为识趣地告退,掀起军帐走出去的时候,正好遇到了迎面走过来的大皇子。
熟悉大皇子的人,此时见了他的模样,一定会大大吃惊。
大皇子原本是个俊朗英武的青年,如今却瘦得不成样子,眉眼间有着挥之不去的阴鸷。右胳膊下拄着拐杖,慢腾腾地往前走。
一旁的内侍紧紧跟在一旁,想伸手扶着主子,却被大皇子瞪了回去:“我自己能走。”
内侍只得讪讪地缩回手,目光还是紧紧盯着主子。唯恐主子右腿不支,摔上一跤。
看得出,大皇子很想维持自己的骄傲和体面。
可这副模样,无论如何也体面不起来了。
陆临心里暗暗惋惜,拱手见礼:“臣见过大殿下!”
大皇子似未听见一般,从陆临身边走了过去。
内侍忙追了上去,经过陆临身边时,投来歉意的一瞥。大皇子受伤之后,性情易变,喜怒不定。
陆临根本没放在心上,大步回了军帐。
郑重陆非都在军帐里等着,一脸关切地围了过来:“皇上召岳父(义父)前去是为了何事?”
陆临重重呼出一口气,一脸无奈:“太子殿下领兵回京了。”
郑重和陆非先是一愣,然而,异口同声地夸道:“太子殿下是真男儿!”
他们的妻儿都在京城哪!自从得知燕拓领兵袭击京城,他们寝食难安心如油煎。知道太子回京了,不由得齐齐松了口气。
陆临低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