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头凤-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谁也看不出她昨夜只睡了两个时辰。
管事们束手恭立,一个个上前禀报。像往常一样,陆明玉用一个时辰的时间处理完宫务。然后,陆明玉又去看了乔皇后,还没说上两句话,便有宫人来禀报,四皇子妃赵瑜来了。
赵瑜孕期已经八个多月,一张脸圆了许多,硕大的肚子颤巍巍的,让人看着心惊。
陆明玉也觉得吃惊:“上个月见你,肚子还没这么明显。这才大半个月,肚子怎么就这么大了?”
赵瑜也有些苦恼:“就是饿,一天吃五顿外加宵夜才行。”
赵瑜生得小巧玲珑,个头本就不高,肚子一圆,整个人都像圆球似的。
陆明玉收敛笑意,正色说道:“不是我吓唬你。这样下去可不成。你肚子这么大,孩子个头定然不小,临盆生产的时候就会格外艰难。可不能再这样吃了!”
万一难产怎么办?
赵瑜苦着一张脸:“我也知道不妥当。可就是管不住这张嘴。”
陆明玉笑着白了她一眼:“四弟不在,你在府里称王称霸,谁敢管着你。只怕接生嬷嬷们说了,你也不肯听。”
赵瑜吐了吐舌头,笑了起来。
皇子妃有孕,宫中照例会派四个接生嬷嬷。这些接生嬷嬷,要随时待在主子身边,时时提醒主子衣食住行。
赵瑜胃口好,一天要吃六顿。接生嬷嬷们不是没劝过。可委婉的劝说,赵瑜哪里听得进去。
“我实在是饿,”赵瑜很快又苦了脸:“饿了就想吃,根本忍不住。”
陆明玉板着脸道:“忍不住也得忍。我这就宣太医来,让太医给你诊脉安胎。还有,以后一日三餐,和我一起吃。吃多少我都看在眼里。点心宵夜都停了。”
先不说她和赵瑜之间的交情,就是冲着四皇子去军帐照顾受伤的李景这一举动,她也得看顾着赵瑜安稳地生下这一胎。
所谓一物降一物。
赵瑜不是什么好脾气,到了陆明玉面前,不知怎么就成了面团,老老实实地点头应了。
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临(一)
陆明玉说到做到,当日正午,留赵瑜在椒房殿里用膳。
赵瑜的目光恋恋不舍地在各色香气四溢的肉菜上飘了一圈,好不容易收回目光,低头吃起了碗中的素菜。
青菜白菜蘑菇豆芽……
赵瑜努力将口中的素菜想象成鸡鸭鱼肉,倒也吃的下去。
不过,吃完一碗,想再添一碗的时候,被陆明玉无情地驳了回来:“已经吃了不少,别再吃了。”
赵瑜只好多喝一碗汤,勉强算吃饱了。
一同用膳的慧安公主,被赵瑜逗得笑个不停:“四弟妹,你现在怎么这么馋了?”
赵瑜咧嘴一笑,摸了摸圆鼓鼓的肚子:“不是我馋,是肚子里的孩子太馋了。”
提起孩子,慧安公主目光微微一暗,下意识地低头看了自己平平的肚子一眼,暗暗叹了口气。
连赵瑜都快生孩子了。她的肚子还像块盐碱地,什么都种不出来,实在不争气。
赵瑜吃完午饭,就连连打呵欠。
陆明玉看不下去了,催促着赵瑜去园子里走一圈:“肚子大了,走得慢些。走上小半个时辰,再回去歇着。”
感情赵瑜每天吃过睡睡过吃,怪不得肚子长得那么快。
赵瑜吐了吐舌头,笑嘻嘻地说道:“我一个人不想动,二嫂陪我一起走走吧!”
此时宫中没什么事,陆明玉欣然点头应了,陪着赵瑜去园子里转悠。
御花园里的桂花都开了,浓郁的香气在空气中四处飘散,沁人心脾。
陆明玉的精神也舒缓了许多。
赵瑜小声说道:“二嫂,宫中样样都得你操心支撑,辛苦你了。你也别太紧绷了,闲着就到园子里转转。”
原来赵瑜不是缺人陪伴,是想借机让她散散心。
陆明玉心中涌起热流,握住赵瑜的手,低声笑道:“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放心,我能撑得住。”
赵瑜小声嘀咕:“撑得住,也会累啊!你又不是钢铸铁打的。”
被人关心的感觉,总是美好的。
陆明玉抿唇一笑。
身后忽地响起急匆匆的脚步声。
陆明玉眉头微微一动,和赵瑜一同转身看过去。只见一个肥胖近乎蠢钝的少年快步走了过来。
是李昌!
李昌满脸惊惶,走得又急,额上全是冷汗:“二嫂,不好了。燕军已经到京城外五十里,随时会兵临城下。”
五十里地,快马一个多时辰就能到。说兵临城下,半点不为过。
赵瑜呼吸一顿,心重重跳了几拍,急急看向陆明玉:“二嫂,现在该怎么办?”
陆明玉眉头未动,神色如常:“都别慌!该干什么干什么!李昌,你去文华殿守着,有什么消息打发人送来。四弟妹,你回寝宫里歇着。”
就这样?
李昌有些懵了,赵瑜一个没忍住,脱口而出道:“这样就行了?”
“不然还要怎样?”陆明玉不答反问:“四处城门都关上了,都有兵将守着。梁大将军亲自坐镇正德门,燕军长途行军,总得修整再攻城。就算立刻攻城,也有将士们拼死抵挡。我们能做的,就是安稳地待在宫中,稳住人心。”
慌乱有用吗?
半点用处没有。越是这等时候,越要沉住气。
赵瑜深呼吸一口气,用力点点头:“你说得没错,我听你的,现在就回寝宫歇着去。”她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不添乱就算不错了。
陆明玉瞥了李昌一眼。
李昌反射性地打了个哆嗦,迅疾回神:“我这就去文华殿。”
……
赵瑜回了寝宫。李昌去了文华殿。
陆明玉也没心情在御花园里逗留,回了椒房殿。
等消息,其实最是煎熬。
燕军兵临城下,陆明玉焉有不急之理。只是,宫中人人都在看着她这个太子妃。她不能露出半点焦躁。
她安安稳稳地待在椒房殿里,就如定海神针一样。
到了傍晚,李昌打发人送消息来。燕军没有急着攻城,在城外五十里处安营扎寨。看来,这一夜是不会攻城了。
陆明玉暗暗呼出一口气。
第二日,燕军也没攻城。
第三日,燕军还没攻城。
宫中紧绷的气氛,有增无减。
赵瑜也不用人盯着了,根本就吃不下去。这才短短几天,脸就瘦了一些。更别提宫中嫔妃和内侍宫人了。
赵太后现在多了个习惯,每天都要召陆明玉去寿宁宫里坐坐。哪怕陆明玉不说什么安抚人心的话,就这么看看陆明玉神色不动的脸,赵太后心里都觉得踏实。
“燕军为什么一直不攻城?”
赵太后皱紧眉头,张口问陆明玉。
陆明玉淡淡道:“燕拓此人狡诈多谋,暂未攻城,定然是憋着什么阴谋诡计。”
赵太后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坐在一旁的秦妃也按捺不住了,急急追问:“会是什么阴谋诡计?”
陆明玉看了秦妃一眼:“我也不知道。”
秦妃早就被撅惯了,也没心情置气,一脸愁容地叹道:“现在该如何是好。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地在城里等着不成。”
孟妃和苏妃也都来了。
这等时候,谁也没有争执较劲的心情,皆是满心惴惴不安。
苏妃长叹一声,接过话茬:“要我说,不能这样等下去。倒不如让梁大将军开了正德门,领兵击溃燕军。”
孟妃是将门出身,略通些战事,立刻出言反驳:“京城城墙又高又厚,易守难攻。燕军要强攻城门,绝不是易事。梁大将军最要紧的是守着城门,哪有主动送出城的道理。你什么都不懂,就不要乱说。”
陆明玉略一点头:“孟妃娘娘说的有道理。城门绝不能开!梁大将军只要牢牢守住城门,就是大功一件。燕军打不进来,各地援军在路上,着急的是燕军,不是我们。”
苏妃讪讪地闭上嘴。
就在此刻,宫人匆匆来禀报:“五皇子殿下来了。”
李昌先去了椒房殿,得知陆明玉在寿宁宫,又赶来寿宁宫送信。
赵太后立刻道:“快些让五皇子进来。”
李昌带来的,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燕军开始攻城了!”
第三百九十二章 兵临(二)
之前众人还在着急燕军为什么不攻城,现在攻城的消息真的传进耳中了,众人一个比一个神色慌乱。
尤其是赵太后,脸色一白,全身都哆嗦了起来。
秦妃忙上前扶住赵太后,一脸的焦急关切:“太后娘娘别心急,有梁大将军在,燕军打不进京城来。”
赵太后听不进去,眼巴巴地看着陆明玉。
陆明玉沉声道:“梁大将军一定能守住城门,皇祖母安心等着好消息吧!”
同样的话,由不同的人说出口,效果截然不同。
赵太后深呼出一口气,慌乱跳动的心很快稳了下来:“太子妃说的没错。大家都别慌。”
秦妃:“……”
秦妃抽了抽嘴角,默默松了手,回自己的位置坐下。
赵太后想了想,对孟妃说道:“外面在打仗,让大皇子妃领着孩子进宫住下,宫里总更安全些。”
梁大将军为大魏出生入死,总该对梁大将军的女儿好一点。
孟妃点头应下。
众人干坐着,心里都惦记着燕军攻城的事,根本没心情说话。陆明玉第一个起身:“皇祖母,孙媳先回椒房殿待着。有什么消息,立刻打发人来寿宁宫送信。不管是什么消息,都请皇祖母稳住撑住。”
赵太后舍不得陆明玉就这么走了,张口道:“皇后病着,得安心养病。你不如就在寿宁宫里待着,有什么事也方便商量一二。”
陆明玉温声道:“管事们习惯了有事去椒房殿禀报,孙媳也习惯在椒房殿理事了。皇祖母好生歇着,别胡思乱想。”
说完,起身告退离去。
陆明玉一走,赵太后彻底没了兴致说话,打发孟妃和苏妃离去。唯有秦妃留了下来,继续伴在赵太后身边。
……
陆明玉回了椒房殿后,先去看乔皇后。
乔皇后此时也收到消息了,急急问道:“燕军真的攻城了?正德门那边能不能守得住?”
陆明玉微笑着安抚乔皇后:“守着正德门的士兵最多,梁大将军亲自守着,定然能守得住。母后不必忧心。”
乔皇后苦笑一声:“话是这么说,可本宫心里七上八下的,实在不踏实。”又歉然叹道:“这些日子,样样都要你撑着,苦了你了。”
陆明玉伸手握住乔皇后的手:“我没觉得辛苦。我只希望,母后身体早日好起来。”
乔皇后的手冰凉。
陆明玉的手温暖有力。
被陆明玉的手握着,乔皇后的手也迅速暖了起来。
乔皇后定定心神,轻声问起了赵太后。陆明玉笑着说道:“皇祖母以前不待见我,现在倒是格外喜欢见我。每日都要召我去一回。今日听闻燕军攻城了,还想让我就留在寿宁宫里呢!”
乔皇后被逗乐了:“太后一把年岁了,经不住事,看着你觉得心里踏实。”
何止赵太后,她也一样。
陆明玉不用做什么,就这么神色安然地坐在面前,她心里都觉得安稳。
到了晚上,又有消息传来。
燕军没能攻进城门,倒死伤了不少,已经退兵了。
众人听了这消息,齐齐松了口气。
陆明玉却暗暗拧了眉头。
这个燕拓,狡诈又阴险,怎么会这么轻易被击退?该不是在暗中准备了什么毒辣的计策吧!
陆明玉想了想,挥笔写了一封信,令人送给梁大将军。
……
接下来几日,传来的都是燕军攻城却被击退的消息。原本惶惶不安的众人,心终于定了下来
众人对梁大将军的赞誉之词满溢,大皇子妃梁氏也被众人围着,说尽了好话。
大皇子妃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自己的亲爹,心里自是欣慰欢喜。
大皇子伤了右腿,她也跟着病了一场。可心里再悲恸难受,日子也得过下去。她病愈后,就在大皇子府里待着,对瑭哥儿也比以前上心多了。
此次进宫小住,大皇子妃将瑭哥儿带进了宫。
京城安危都靠梁大将军,孟妃对大皇子妃也比以前好多了,笑着夸赞:“这么些日子没见,瑭哥儿长大懂事了不少,这都是你的功劳。”
进门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得婆婆的好脸色。
大皇子妃心里暗暗唏嘘,面上笑着应道:“这都是儿媳分内的事,婆婆这般盛赞,儿媳受之有愧。”
孟妃和颜悦色地说道:“你带着瑭哥儿住在宫里,缺什么只管张口,别亏着自个儿了。”
这话说的,好像执掌宫务的人是她一样。
宫务都在陆明玉手中,衣食用度也得陆明玉做主。燕军到了城外,陆明玉带头削减东宫用度,其余各宫的用度也减了三成。孟妃连吭声都没吭声。
大皇子妃心里默默腹诽,笑着谢过孟妃:“多谢婆婆关心。我和瑭哥儿在宫里住着,吃喝穿用样样不缺。”
婆媳两个扯了会闲话,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了。
孟妃的目光落在瑭哥儿身上,笑着招呼道:“瑭哥儿,到祖母这儿来。”
瑭哥儿生下来体弱,时常生病。如今两岁多了,个头和珝哥儿瑄姐儿差不多,脸孔也不胖。
瑭哥儿眉眼肖似死去的亲娘。论容貌,比大皇子小时候还要俊俏一些。
而且,瑭哥儿半点不淘气,进了延禧宫后,一直乖乖坐着,不跑也不闹腾。
孟妃一招手,瑭哥儿就乖乖起身过来了,喊了一声祖母。
孟妃搂着瑭哥儿,问瑭哥儿:“你在宫里住得习不习惯?每顿饭怎么也不多吃些?瞧瞧这副瘦巴巴的样子。”
瑭哥儿说话迟,现在只能两个字两个字地往外蹦:“习惯。”
“饱了。”
和机灵聪慧嘴皮子麻溜的珝哥儿瑄姐儿一比,差得远了。
孟妃心里颇有些不满意,瞥了大皇子妃一眼:“瑭哥儿比珝哥儿大了半岁,说话倒不及珝哥儿。”
呵呵,果然忍不到片刻,就要挑刺。
大皇子妃垂下眼,轻声应道:“儿媳以后一定用心教导瑭哥儿说话。”
孟妃还要数落,一个宫人快步走了过来,声音里透出惊惶:“启禀孟妃娘娘,听闻燕军用了毒计,差点就攻进城门了!”
第三百九十三章 毒计(一)
什么?
燕军差点攻进城门?!
大皇子妃霍然起身,面色泛白,声音颤个不停:“什么毒计?梁大将军现在如何了?”
梁大将军亲自镇守正德门,一旦城门有失,首当其冲的就是梁大将军!大皇子妃心忧亲爹安危,急的声音都变了。
孟妃的脸色也十分难看,盯着来报信的宫人:“到底怎么回事?”
那个宫人神色惶惶:“个中内情,奴婢也不清楚。这都是听椒房殿里传出来的消息。”
孟妃和大皇子妃对视一眼,一个起身一个迈步,去椒房殿问个究竟。
婆媳两个心中急切,顾不得款步慢行,急匆匆地进了椒房殿。到了殿门外,遇到了同样神色急切的秦妃和赵瑜。苏妃脚步稍慢些,也在孟云萝的陪伴下赶了过来。
四皇子妃和大皇子妃进宫后,孟云萝紧接着也进宫住了下来。
谁也没心思闲话,一同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