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头凤-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明玉也没再多说,将头靠在李昊的肩膀上,静静依偎。
紧绷的神经,慢慢松懈下来,倦意陡然上涌。
陆明玉不知何时闭上双目,睡着了。李景侧头吻了吻她的面颊,一并入眠睡去。
……
今夜同样夫妻相聚的,还有四皇子夫妇。
赵瑜还在月子里,不能过于亲近。
四皇子憋了几个月,心里躁动难平。赵瑜见他忍得辛苦,有些心软,低声道:“我身边的宫人,你看着哪一个顺眼,带去书房好生伺候你。”
四皇子有一刹那的意动,很快又按捺下来,笑着说道:“不必了。等你出了月子,再一解我的相思之苦。”
赵瑜醋性大,平日里他多看哪个美貌宫人一眼,都要酸上半天。别看她现在嘴上说的大度,他要是真应了,不知要哭成什么样子。
赵瑜听了这话,心里十分欢喜,面上还要故作大度:“我还有半个月才能出月子呢!你能忍那么久么?”
四皇子揶揄地笑道:“忍不了也得忍。不然,我前脚带着宫人去书房睡,你下一刻就能将寝宫都哭翻了。”
赵瑜笑着啐了他一口,神色间满是娇媚和愉悦。
四皇子凑过去,吻了许久。
忽地,哇哇地哭声响了起来。将沉浸在缠绵中的夫妻两个都吓了一跳。赵瑜忙推了推四皇子:“快去抱一抱琛哥儿。”
四皇子动作麻溜地冲过去,小心翼翼如捧珍宝地抱起儿子。琛哥儿人小哭声可不小,震得人耳膜疼。
四皇子从来没哄过孩子,听着响亮的哭声和琛哥儿哭得通红的小脸,头都快大了:“这都半夜了,琛哥儿怎么忽然哭闹?”
赵瑜嗔了一眼过去:“孩子哭闹,要么是拉了尿了,要么就是饿了。奶娘就在外间候着,你将琛哥儿抱出去,让奶娘喂饱哄睡了,再抱进来。”
四皇子继续用捧珍宝的姿势将儿子捧了出去。
奶娘将琛哥儿抱去喂,哭声很快就停了。
四皇子一擦额头,一手的汗:“儿子这一哭,惊得我一身冷汗。”
赵瑜抿唇笑了起来:“一开始我也不知道。琛哥儿一哭,我就急得不得了。这半个月下来,总算慢慢习惯了。”
“你还在做月子,让奶娘们照顾孩子就是了。”四皇子心疼媳妇,张口便道:“以后,别让琛哥儿睡在你屋子里了。”
赵瑜哪里舍得,立刻道:“不行!一刻见不到他,我心里就空落落的难受。”
四皇子只得举手投降:“好好好,都听你的。”
夫妻两个坐在一处,说起了分别后发生的事情。
四皇子低声问道:“……二嫂真得亲自处死了苏妃吗?”
赵瑜点点头,低声道:“我也是听母妃说的。苏妃竟对两岁大的孩子下毒手,简直是蛇蝎心肠。要是谁敢对我的琛哥儿生出歹心,我也非亲手杀了她不可!”
说到最后一句,杀气腾腾。
四皇子叹了口气:“一个苏妃,死就死了。不过,三哥最是孝顺。等他回来之后,和东宫必有一场龙争虎斗。你我也得各自谨慎小心,别被牵扯进去。”
赵瑜嗯了一声。
等琛哥儿吃饱了再次入睡,已经是三更了。
赵瑜催四皇子去书房睡,四皇子却道:“你们母子两个在这儿,我哪儿都不去。”
结果,琛哥儿又醒了两次。
隔日一大早,四皇子打着呵欠,顶着一双黑眼圈去了东宫。然后,就见太子殿下顶着一张纵情声色的脸,虚软着步伐出来了。
四皇子:“……”
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聚(四)
一见李景这副模样,四皇子还有什么不懂的,不由得挤眉弄眼地笑了起来:“二哥身上有伤,又一路奔波行军,应该好好休息静养,可别太过操劳了。”
啧啧,受伤之人还这般勇猛,可敬可佩啊!
李景脸皮比城墙还厚,这点小小的打趣根本没放在心上,还笑着回敬了几句:“四弟妹在做月子,你怎么是这副一夜没睡的德性?”
四皇子苦笑一声:“别提了。琛哥儿一夜醒了三回,我刚睡没多久,就被他吵醒。那哭声,可比铜铃响多了。”
李景失笑:“孩子哭声响亮,可见身体康健,是件好事。”
很快,陆明玉带着瑄姐儿过来了。
陆明玉养伤数日,面色一直有些苍白,今日肉眼可见地红润了起来。气色好得出奇。
四皇子再次揶揄地看李景一眼。
李景权当没看见四皇子打趣的目光,笑着对陆明玉说道:“我们一起去寿宁宫请安。”
陆明玉点点头应了。看一眼李景,心里也有些嗔怪。
让他好好“歇着”,晨起的时候,他非又闹腾了两回。瞧瞧他现在这副走路轻飘飘的样子,也不怕被人笑话。
李景笑着冲瑄姐儿招手:“瑄姐儿,到爹这儿来。”
瑄姐儿对亲爹还有些陌生,不肯到李景身边。还是陆明玉拉着她的手过来了,李景才得以拉着女儿的另一只小胖手。
四皇子跟在一家三口后边,心里颇有些羡慕。可惜琛哥儿还小,赵瑜在做月子,他只能一个人去请安。
……
今日,寿宁宫里格外热闹。
宫里能走动的都来了,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说笑声不断。
之前宫中一片阴云笼罩,人人战战兢兢。如今京城之围解了,该死的苏妃已经死了,太子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楚地也接连传来捷报,不出两个月,大军就能开拔回京。喜讯一桩接着一桩,宫中紧绷的气氛大为缓和。众人也有心情说笑了。
秦妃的心情尤其的好,笑声也格外轻快。
孟妃就没那么畅快了。
太子和四皇子都回来了,大皇子还在军营里。也不知大皇子的腿伤到底如何了……一想到大皇子的腿上,孟妃就更笑不出来了。
一个宫人恭声禀报:“启禀太后娘娘,太子殿下携太子妃和四皇子殿下一同来请安。”
赵太后高兴不已,忙道:“快让他们进来。”
片刻后,太子一行人进了殿内。
太子和四皇子一同跪下,给赵太后磕头:“给皇祖母磕头请安了。”
“孙儿走了这么久,心中一直惦记皇祖母。”
赵太后见了两个皇孙,心里十分高兴,亲自起身扶着两人起来,然后握着兄弟两个的手笑道:“好好好,都平平安安地回来就好。”
等仔细端详两眼,赵太后的眉头又皱了起来:“瞧瞧你们两个,脸色一个比一个虚浮。是不是昨夜都没睡好?”
兄弟两个颇有默契,异口同声地应道:“长途行军,太过疲累,歇两日就好了。”
赵太后也没那么好糊弄,重点瞥了李景一眼:“太子有伤,是该好好养着,不能过于纵情。”
李景面不改色地应了。
众人各自扭头笑了起来。
陆明玉脸颊微热。不过,赵太后没明着说,她也不能去辩解什么,只能当没听见。
乔皇后看了儿子一眼,也觉心疼。
当着众人的面,总得为儿子撑着颜面,也得给儿媳留些颜面。乔皇后咳嗽一声笑道:“阿景一直在养伤,现在身子虚弱,面色确实不及往日。母后疼惜阿景,看着难免心疼。”
乔皇后唯恐赵太后说什么让人难以下台的话,很快扯开话题:“皇上已经领兵攻破了楚国京城。再过一段时日,大军就能启程回京了。”
赵太后的注意力果然转移过来,乐呵呵地说道:“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听闻三皇子第一个领兵攻进楚国帝都,还亲自斩了楚王,立了头功!”
一提三皇子,众人立刻就想到了被处死的苏妃,各自瞟了陆明玉一眼。
陆明玉神色未动,淡淡笑道:“三皇子立下大功,回京之后,父皇定会论功行赏!苏妃娘娘在九泉之下有知,也该安心了。”
众人:“……”
这话听得人后背凉飕飕的。
看来,陆明玉是半点不惧三皇子回宫报仇啊!
李景眸光一闪,笑着接过话茬:“三弟骁勇善战,立下如此大功。等他回京了,我第一个为他请功!”
得,夫妻两个一条心,别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秦妃有意戳一戳孟妃的心窝,故意笑道:“就是不立什么功劳,能全须全尾地从战场上回来,也是万幸了。”
孟妃阴恻恻地盯了秦妃一眼:“你说这话什么意思?是讥讽大皇子伤了腿吗?”
有赵太后这个靠山在一旁,自己的儿子也在,秦妃腰杆挺得直直的,半点不怕孟妃:“孟妃哪只耳朵听出我有讥讽之意了?皇后娘娘可得给臣妾评评理,臣妾有哪句话说得不妥了?”
乔皇后厌恶孟妃,对爱煽风点火的秦妃也没半点好感,瞥了一眼说道:“孟妃不乐意听,你少说几句就是。”
秦妃这才住了嘴。
大皇子妃一直垂着头不吭声。
孟妃心中气血翻涌,忍不住瞪了大皇子妃一眼。这个儿媳,就像个哑巴一样,别人都欺负到头上来了,连屁都不放一个。
乔皇后笑着催促道:“太子和四皇子今日要去见百官,还要设宫宴。别在这儿耽搁时间了,快些去金銮殿吧!太子妃留下说话便是。”
李景和四皇子一同应下,拱手行礼作别。
四皇子颇为促狭,故意扶着李景的胳膊,低声笑道:“二哥可别脚下发软摔着了,我扶着二哥。”
李景笑着瞪他一眼,也没拒绝,任由四皇子扶着离去。
乔皇后抽了抽嘴角,很快收回目光,对陆明玉笑道:“周院使在东宫里照看珝哥儿,正好让他一并为太子看诊调养身体。”
陆明玉微笑着应是。
第四百二十七章 扬名
金銮殿里,群臣皆至。
太子殿下和四皇子一前一后进了金銮殿,众臣一同拱手相迎:“臣恭迎太子殿下,恭迎四皇子殿下。”
双腿有些漂浮虚软的太子殿下,此时站得格外稳,抱拳向众臣还礼:“这一年多来,诸位辛苦了。我代父皇谢过众臣。”
众臣齐声应道:“臣等为国尽忠,理所应当,不敢当太子殿下这一礼。”
李景坚持行了一礼,然后才坐下。
金銮殿上,只有两个人有资格入座。一个是永嘉帝,另一个是太子。其余皇子进殿,只能站着。这一年多来,龙椅和旁边的椅子都空荡荡的,今日,椅子上终于有人坐着了,众臣的心也格外安稳踏实。
再一想到大军大胜即将还朝归京,更是愉悦欢喜。
至于太子殿下受伤未愈,只要没有性命之忧,慢慢将养就是。
总之,李景一回来,朝堂内外的心彻底安定了。
乔阁老率先上前,拱手说道:“老臣斗胆,恭问殿下身体安康。”
这是代众臣问一问,太子殿下的伤势重不重。
李景温声说道:“我身上的伤没有大碍,将养数月,就能恢复如初。诸位不必忧心。”
紧接着,一众尚书各自上前,纷纷询问关切太子殿下的身体。
李景很有耐心,一一应对。
参加大朝会的官员,加起来足有百余个。真正有资格启奏说话的,不过寥寥数人。太子殿下和重臣们之间的对话,是有意说给众臣听的。众臣亲耳听到这等话,心中顾虑去了大半。
朝中武将所剩无几,今日梁大将军也上了朝。
李景看向梁大将军,张口说道:“此次燕兵攻城,能守住京城,大败燕兵,梁大将军当居首功。”
梁大将军木讷少言的脾气,人尽皆知。以他的性子,此时回一句“这都是臣分内之责”就差不多了。
没曾想,不喜多言的梁大将军,今日话格外多:“太子殿下盛赞,末将愧不敢当。当日末将领兵镇守正德门,身负重任,心里压力不可谓不大。”
“太子妃娘娘令人送信给末将,提醒末将,不管燕兵使出什么阴谋诡计,都以守住城门为先。很快,燕兵就驱使无辜百姓冲城门,屠戮残杀百姓。”
“当时军心动摇,城门差一点失手。末将不得不狠心下令,让士兵们射箭阻拦。”
“城门是守住了,被赶着攻城的百姓也都惨死。将士们心中痛苦,末将心里也难受至极。可为了京城安危,不得不这么做。也亏得太子妃娘娘提前写了这样一封信,否则,末将一旦动摇,没有及时下令,后果不堪设想。”
“再过几日,太子妃娘娘又令人送信来。末将才知道,太子妃娘娘不顾自身安危,亲自领陆氏暗卫出了城门,绕行数百里至燕军后方,夜袭军营,刺杀燕兵主将。”
“太子妃娘娘一举得手,燕拓死后,燕兵军心溃散,军营大乱。所以,末将才能领兵大败燕兵。”
“此次守城,首功末将愧不能受。真正应该居首功的,理当是太子妃娘娘!”
少言寡语之人,忽然慷慨陈词,愈发震撼人心。
众臣听得心潮激越,一起抬头看向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心里比谁都骄傲。是啊,如果不是陆明玉悍然刺杀燕拓之举,燕兵绝不会败得这般迅疾。不知还会有多少百姓将士惨死。
这是独一无二的大魏太子妃!无人能及!
这是他前世今生喜欢了两辈子的陆明玉!
李景心里滚烫,声音还算平静:“太子妃的功劳,众人有目共睹。等父皇归来,我自会替太子妃请赏。梁大将军同样居功至伟,待父皇归京,定有封赏。”
梁大将军拱手谢恩:“末将谢过殿下。”
这一出大戏,众臣都看在眼底,心里不由得暗暗唏嘘。
瞧瞧,人家梁大将军看着粗莽,其实行事颇有章法。一直以天子家奴自居,最得永嘉帝信任。如今又开始不动声色地向太子殿下投诚了。今日在朝堂上替太子妃扬名,分明就是为了讨好太子殿下。
谁不知道太子殿下爱妻如命?夸赞太子妃,比夸太子殿下还让殿下高兴哪!
今日一过,太子妃陆明玉的赫赫声威,也到了巅峰。
……
正午,太子殿下在东宫设宴。
文武百官一同进东宫赴宴。东宫一众属官,各自分散开来,招呼众文武官员入席。
说起来,东宫属官们也有些苦逼。进了东宫没几个月,还没等他们做出点样子来,太子殿下就随大军出征,一走就是一年多。
国朝政事都归内阁众臣,东宫没有太子殿下,也没了参与国事的机会。
这一年多来,东宫属官们守着东宫的一亩三分田,无过也无功。自然也谈不上多少体面。如今太子殿下回来了,东宫众人也挺直了腰杆,颇有扬眉吐气之感。
在宫宴上,气氛就轻松多了。
丝竹歌舞,美酒佳肴,众臣三三两两地说话也无妨。
四皇子和李景坐了一席,神态亲昵,不时低声说笑几句。
“真没想到,今日朝会上,最出风头的,竟是二嫂。”四皇子笑着打趣:“今日过后,无人不知太子妃威名。二哥可得撑住,免得夫纲不振啊!”
李景怡然一笑:“二哥我从娶妻那一日开始,夫纲就没振过。”
四皇子一口酒喷了出来,一边咳嗽一边大笑。
亏李景好意思说。
李景确实好意思,半点不觉得丢人。他现在不能饮酒,此时手中端的是清茶。大概是酒宴的气氛醉人,清茶喝在口中,也有微醺的美妙感觉。
陆明玉的脸庞,似在眼前晃动个不停。
思念渴盼之情,忽然就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