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簪头凤 >

第266章

簪头凤-第266章

小说: 簪头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李公公在外等了片刻,没等来回音,心里涌起莫名的惊恐。

    刘公公为何一直不露面不出声?

    梁大将军呢?

    为何也不出声?

    莫非,寝室里真的出了什么变故?

    小李公公鼓起勇气,高声道:“太子妃娘娘说了,等一炷香时间,如果梁大将军和刘公公不出来,娘娘就要硬闯了。”

 第六百五十六章 惊变(二)

    小李公公的声音传入耳中,大皇子的脸孔愈发狰狞扭曲。

    梁大将军看着大皇子,低声道:“殿下让太子妃进来吧!出其不意,将她制住便是。”

    大皇子狠狠瞪了梁大将军一眼:“不必了。”

    他能出其不意地制住梁大将军梁二郎父子,皆因他们是翁婿郎舅。刘公公对他也没多少戒备之心,所以他才能顺利得手。

    换成是陆明玉,先不说弟媳和大伯之间不便过于亲近,只想想陆明玉骇人的力气和身手,他的心里就直冒凉气。

    不行,不能冒这个险!

    大皇子面色阴晴不定,也未出声。

    梁大将军也未张口,免得激怒了大皇子。

    以太子妃的脾气,既是来了,绝不会轻易离去。等乔阁老等人一进宫,也会迅速察觉出不对劲。

    这个狼心狗肺的李易,应该被千刀万剐。

    梁大将军用力咬紧牙关,将心里汹涌的怒意压回去。

    站在门外的小李公公,等了许久没等到回音,心里惊疑不定。他不敢再耽搁迟疑,立刻转身小跑出了殿外。

    月光下,太子妃陆明玉手握长剑剑柄,目光冰冷,面色如霜:“你此去禀报,寝室里是何反应?”

    小李公公深呼吸口气,快速低语道:“启禀太子妃娘娘,奴才将娘娘吩咐的都说了一遍。皇上寝室里没人应答,毫无反应。”

    御林侍卫们将这两句话听进耳中,纷纷色变。

    梁大将军和梁二郎都在天子寝室里,为何毫无应答?

    果然大事不妙!

    就在此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后方传来。

    众人一起转头看去。就见一列御林侍卫匆匆而来。领头的一个,身量极高,面容端正冷素,步伐极快,正是梁大将军的长子梁大郎。

    梁大郎快步走到陆明玉面前,拱手见礼:“末将见过太子妃娘娘。不知娘娘急召,是为了何事?”

    现在不是啰嗦废话的时候。

    陆明玉寒着脸,三言两语将文华殿里的异样道来:“……现在,父皇寝室里一共有五个人。父皇一声不吭,梁大将军和刘公公都无反应,梁校尉被宣召进寝室足有半个多时辰了,也毫无动静。之前小李公公去通传,唯一张口的人是大皇子。”

    梁大郎面色也变了。

    陆明玉盯着梁大郎,一字一顿地说道:“我怀疑,父皇出事了。”

    此言一出,不仅是梁大郎,能听到这句话的御林侍卫,都变了脸色。

    天子寝室里就这么几个人。

    如果天子出了事,动手之人会是谁?

    刘公公是内侍,没什么身手。大皇子是皇上的亲儿子。嫌疑最大的,就是梁大将军和梁二郎父子两个。

    梁大郎面色难看至极,从口中挤出几个字:“娘娘是在疑心我们父子。”

    这件事疑点重重,左想右想,都是梁氏父子嫌疑最大。

    “不,”陆明玉出人意料地应道:“我怀疑大皇子。”

    梁大郎:“……”

    陆明玉的目光依旧紧紧地落在梁大郎的脸上:“想解除这个疑惑不难。只要能进寝室,亲眼看上一看就知道了。”

    “你现在就随我一同进去,做个见证。”

    “擅闯天子寝宫是死罪。如果寝室里什么事都没有,父皇怪罪下来,一切罪责由我来承担,不会牵累到你身上。”

    梁大郎用力一握右拳,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皇上怪罪,末将陪上这颗人头就是。”

    陆明玉心里微微一松。

    文华殿是宫中守卫最森严之地。殿中内外带刀侍卫近千人。她领着一百亲兵,想硬闯绝无可能。这些御林侍卫,或许不敢对她动手,却不会容亲兵们进殿。

    她将梁大郎叫来,一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进寝宫。二来,则是有人做见证。

    陆明玉正要迈步进殿,身后又传来一阵异动。

    陆明玉转头看去。

    就见一把年岁头发半白的乔阁老和罗尚书联袂而来。另外几位尚书大人,也在赶来的途中。

    乔阁老和罗尚书见了殿外的阵仗,俱是一惊。

    深更半夜,天子急召他们进宫,已经是前所未见的奇事。太子妃陆明玉一脸森寒地出现在此处,又是为何?

    “臣见过太子妃娘娘!”乔阁老和罗尚书一同拱手行礼。

    陆明玉不得不按捺住心里急切,虚扶一把:“乔阁老罗尚书请起。”不等两人追问,便低声将刚才对梁大郎说的话道来。

    乔阁老和罗尚书都是饱读史书的大儒,熟知前朝为了争夺皇权发生过的桩桩天家惨事。听了陆明玉一席话,两位重臣的脸色也变了。

    “杨尚书他们还没到。我也等不得了。”陆明玉冷然道:“我现在便要进去,令人撞门,闯进父皇寝室,一看究竟。”

    “乔阁老和罗尚书既是来了,就随我一同进去,和梁将军一起做见证。”

    这还用说吗?

    乔阁老罗尚书二话不说,一起点头。

    一行人,以陆明玉为首,进了文华殿。

    小李公公忧心如焚,快步如飞,在前带路。陆明玉步伐也极快,梁大郎紧随其后。乔尚书和罗尚书一把年纪了,走路速度稍慢。不过,也吃力地快步跟着。

    太子妃亲兵和御林侍卫,也分别跟了过来。浩浩荡荡一群人,脚步声如雷。

    转眼到了天子寝室外。

    无需吩咐,小李公公便冲到了门边,敲门的力道也大了许多。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厚重的门上。

    叩叩叩!

    叩叩叩!

    叩叩叩!

    敲门声一声接着一声,不停回响。

    门内却始终没有回应。

    陆明玉目光越来越冷。

    梁大郎脸色愈发难看。

    乔阁老和罗尚书也绷紧了脸,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里。

    “皇上急召臣进宫,臣已经在寝室外。”乔阁老冷不丁地高声道:“请皇上令人开门,臣请觐见。”

    罗尚书也高声道:“臣请觐见。”

    门内,大皇子的声音终于响了起来:“门外除了乔阁老和罗尚书,还有何人?”

    陆明玉冷冷道:“我也在。”

    梁大郎咬牙:“末将在此。”

    大皇子没了声响,很快,梁大将军的声音传了出来:“皇上已经歇下,诸位先请回吧!”

 第六百五十七章 惊变(三)

    这声音不对。

    梁大将军是习武之人,声若洪钟。此时张口,却透着虚软无力。

    还有梁二郎,为何始终没有动静?

    梁大郎的头皮都绷起来了。

    “来人,”陆明玉骤然下令:“将门撞开!出了事,由我一力担下!”

    身后太子妃亲兵齐声应下。几个身高力壮的,率先到了门边。

    这等事,确实非陆明玉不可。

    乔阁老和罗尚书都是文臣,指挥不动御林侍卫。梁大郎倒是能指挥动,可他是天子亲兵,下这等命令,和造反没什么区别。日后一旦被清算,就是抄家灭族之罪。

    陆明玉身为大魏太子妃,做了过火的举动,可以解释成是“关心情切一时冲动做了错事”。反正罪不至死。

    众人散到门的两侧。眼睁睁看着太子妃亲兵们合力撞击天子寝宫的门,

    咚!

    咚!

    一声声闷响,重重撞击在众人的心头。

    罗尚书不忍目睹,将头转到一侧。

    乔阁老也是目光黯淡。

    如此大的动静,里面都没别的反应。由此可见,是真的出了大事。寝宫里的永嘉帝是死是活,谁也不知。

    马上打天下的英武天子,落到这等下场,实在令人悲戚恻然。

    寝宫的门十分厚重,门闩也极为结实。一时半刻撞不开。

    陆明玉眉头拧了起来,冷喝一声:“你们让开!”

    亲兵们离开让了开来。陆明玉提剑上前,用足气力,猛地刺进门中。然后猛力向下,粗如小儿手臂的门闩,被抱玉剑斩断,就这么咣当落了地。

    嘭!

    陆明玉一脚将门踹开,第一个进了寝室。

    梁大郎咬牙跟着往里冲。亲兵们也随之涌入。

    乔阁老罗尚书颤巍巍地跟着进去。就连小李公公,也贴着门缝挤了进去。

    “都别过来!”

    映入眼帘的,是脸色发青咬牙狰狞的大皇子。他拉扯着面色惨白的梁大将军站在自己身侧,右手的匕首紧紧压着梁大将军的喉咙:“谁敢乱动,我一刀杀了梁大将军!”

    梁大将军肩上的鲜血,染了大半衣襟,惊心怵目。

    陆明玉瞳孔骤然收缩,右手陡然握紧剑柄,冷冷瞪着状若疯狂的大皇子:“李易!你是不是疯了!梁大将军是你的岳父,你怎么下得了手!”

    梁大郎再也按捺不住,怒声责问:“快些放开我爹!还有,二弟人在何处?”

    乔阁老急急问道:“刘公公人何在?皇上现在如何了?”

    大皇子没理会任何人,只盯着梁大郎:“梁大将军在我手里,你想他活命,就按我说的去做。你立刻下令,让御林侍卫封住文华殿,将陆明玉制住。我数五声,你不动手,我就先杀了梁大将军!”

    梁大郎怒发冲冠:“李易,你疯了!”

    “一!”

    大皇子咬牙吐出一个字,心里恨极了陆明玉。

    如果不是陆明玉多事,现在,乔阁老和罗尚书应该已经被关押起来。很快就能宣读天子遗旨了。

    如今功亏一篑!

    他就是死,也要拖陆明玉做垫背。

    “二!”

    大皇子眼睛赤红,手中用力,锋利的匕首划破梁大将军的喉咙。鲜血顿时溢了出来。

    梁大郎的眼睛也红了,身体颤抖个不停,右手不自觉地握住腰间长刀的刀柄。

    梁大将军不能说话,只能用力瞪着长子。

    快动手,拿下大皇子!

    别犹豫啊!

    快啊!

    大皇子现在唯一的倚仗,就是我这个人质。他根本不敢真的动手杀我啊!

    大皇子狞笑一声,吐出三字,匕首继续用力,割破了梁大将军的喉管。鲜血像泉水一般喷涌。

    梁大郎眼泪都快出来了。

    梁大将军一边忍着喉间剧痛,一边在心中怒骂长子不中用。他拼命冲陆明玉使眼色。

    太子妃娘娘,快动手!不必顾虑我的安危!

    以陆明玉的脾气,本该立刻动手。不过,她看着随时会死于匕首下的梁大将军,再看一眼快陷入疯癫的梁大郎,索性按捺住了。

    眼前的情势很明显。

    永嘉帝凶多吉少,刘公公只怕也被杀了。大皇子唯一能保命的倚仗,就是梁大将军。

    她所能用的人手,只有这一百亲兵。如果她不顾梁大将军安危动了手,梁大郎真领着御林侍卫反了,宫中不知要死多少人,更不知会落入何等危险境地。

    前朝,不是没有逆臣诛杀皇室夺了皇位的先例。

    反正大皇子是秋后的蚂蚱,且看他能蹦跶到几时。

    乔阁老和罗尚书的眼睛也红了,纷纷喊道:“大皇子殿下,快些住手!”

    “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现在住手,还来得及。”

    来不及了!

    龙榻上的永嘉帝,早就咽了气,连尸首都凉了。只这一桩,他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大皇子眼睛都快被血充红了:“四!”

    四字刚落,手间忽然一重。

    中了迷药全身无力的梁大将军,用尽攒足的最后力气,生生往前倒。主动迎上了喉间的匕首。喉咙顿时被刺破,血流如注。

    大皇子猝不及防之下,被带得踉跄一步。

    梁大郎厉声呼喊,猛地冲上前。

    不过,他的动作还是不及陆明玉快。

    陆明玉右手拔剑,飞一般刺中大皇子的左腿。大皇子惨呼一声倒地。梁大将军也一同倒了下来,正好压在大皇子的身上。

    喉间流着的汩汩鲜血,瞬间流至大皇子身上。

    梁大将军就剩最后一口气,死死盯着身下的脸孔,骂了一句:畜生!

    然后,气绝身亡。

    梁大郎扑过来,颤抖着想扶起梁大将军,梁大将军已经断了气,一双眼依旧睁得老大,死不瞑目!

    梁大郎心中剧痛难当,痛哭了起来。

    陆明玉快步到了大皇子身边,挥剑又刺了下去。大皇子右臂顿时多了一个血洞,惨呼一声。

    小李公公已经跑到了屏风后,先哭喊一声:“刘公公!”然后,又爆出一声痛哭:“皇上!”

    乔阁老和罗尚书心中一沉,立刻跑去龙榻边。

    陆明玉也拧着眉头绕过屏风,目光看了过去。

    永嘉帝的龙体,被扶着转向外侧。脸孔僵硬,气息全无。

 第六百五十八章 驾崩(一)

    陆明玉呼吸一窒,头脑瞬间空白。

    来之前,她预想过最坏的情形。撞开门之前,也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可在亲眼目睹永嘉帝尸首的刹那,如被雷击一般。

    永嘉帝的脖间,有一条极明显的淤痕。很显然是被人以手生生勒住脖子窒息而亡。

    永嘉帝死了!

    就这么轻飘飘地死了。

    死在自己最疼爱的长子李易手中。

    “皇上!”

    乔阁老面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到龙榻边,嘶喊恸哭:“皇上啊!老臣来迟一步,没能救皇上。”

    罗尚书也跪了下来,泪水潸然而下。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之人。永嘉帝确实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毛病,却是一个英明天子。也是大魏江山的支柱。

    永嘉帝这一驾崩,大魏的天也塌了。

    陆明玉抿紧嘴角,在床榻边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头。

    她其实一直不太喜欢偏心眼的永嘉帝。正如永嘉帝,内心少不得会嫌弃她这个儿媳太过霸道厉害固执己见爱惹事。

    这几年来,她和李景聚少离多,东宫处境尴尬,举步维艰,都是因为永嘉帝之故。

    不过,永嘉帝已经死了,这些也不必再想了。堂堂天子,无声无息地被亲儿子掐死在龙榻上,也着实够凄凉。

    陆明玉心里沉甸甸的,心中五味杂陈。

    乔阁老罗尚书都快哭晕过去了。

    小李公公跪着哭完天子,然后转头,跪爬到刘公公的尸首边。他不顾满地血迹,将气绝身亡的刘公公搂在怀里,嚎啕痛哭。

    梁大郎也跪在亲爹梁大将军的尸首边,哭得不能自抑。

    而大皇子,肩膀和腿上各比刺了一剑,不停流血惨呼。

    最先冷静过来的,是陆明玉。

    陆明玉深呼吸一口气,用袖子抹去眼角边的泪珠,低声对哀伤恸哭的乔阁老罗尚书说道:“乔阁老,罗尚书,事已至此,你们且节哀。接下来,要如何善后,得快点商量个章程出来。”

    乔阁老颤巍巍地就快倒下去了,罗尚书也没好到哪儿去。实在是永嘉帝死得太突然了,他们进宫之前毫无半点准备,忽然就见到了天子尸首,任谁也禁不住。

    陆明玉暗叹一声,不再催促。目光一扫,落在昏迷不醒的梁二郎身上。她走到梁二郎身边,俯下身试叹梁二郎的鼻息。

    梁二郎的鼻间气息犹温,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