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簪头凤 >

第281章

簪头凤-第281章

小说: 簪头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堂弟赵参将走了之后,濮阳侯能倚仗的,就是徐幕僚了。

    徐幕僚见濮阳侯面色阴晴不定,知道主子心情不佳,低声劝慰道:“赵家军出了两万人,燕楚之地叛乱一平,这功劳总有侯爷的一份。侯爷何需忧心。”

    濮阳侯长叹一声,声音沉了下来:“我担心的,不是眼前,而是日后啊!”

    “太皇太后在一日,皇上不会动赵家。不过,他也绝不乐见赵家势盛。削弱赵家军,是必然的事。”

    “这两万人,我送出去,就没打算他们再回来。”

    徐幕僚一惊,倏忽抬头看向濮阳侯:“侯爷这话是何意?”

    濮阳侯的面色忽明忽暗,神色阴沉:“御林军死伤最重,便是招募新兵,也得要训个三年两载,才能缓过劲来。”

    “赵家军原有六万,被‘借’走两万,还剩四万。这兵力,不少也不算太多,不会惹来天子忌惮。”

    “等燕楚之地平定,我会上奏折,请皇上下旨,将两万士兵安顿在燕楚之地做驻军。这也是向皇上表明赵家绝无反意。”

    想维持住赵家地位,想平安度日,总得有所舍取。

    徐幕僚目中露出由衷的钦佩之色:“侯爷有壮士断腕的魄力,实在令人佩服。”

    佩服个屁啊!

    形势比人强。他不主动些,难道要等着继续被割肉放血吗?

    濮阳侯将一声闷哼忍了下去。

 番外之皇后(一)

    新登基没多久的天子李景,没有延用文华殿,另选了福宁殿处理政事。

    文华殿里发生过的事太过惨烈了。永嘉帝大皇子和梁大将军,都死在文华殿。李景不愿触景生情,众臣们也无人多这个嘴。

    于是,李景很顺利地搬进了福宁殿里。白日处理政务,晚上依旧回东宫。

    陆明玉的册封礼定在半个月后。内务府已经备好了凤冠礼服,礼部也在忙碌着准备皇后的册封大典。

    等册封大典一过,陆明玉就应该入住椒房殿,正式掌凤印了。

    至于乔太后,已经选定了咏梅宫做寝宫。

    这座寝宫和椒房殿离得不远,当年慧安公主年少的时候,曾住过咏梅宫。如今慧安公主都是三旬的人了,有自己的公主府。这座咏梅宫一直空着,乔太后便选了这一处做自己的寝宫。

    咏梅宫一直被精心维护,稍微收拾规整,就能搬进去住人了。

    慧安公主倒不会舍不得自己寝宫,不过,私下里也嘀咕了一回:“母后这么着急做什么。等册封大典过了,就快过年了。年后再搬就是了。”

    乔太后发间多了许多白发,看着也有了些老态,神色宁静祥和:“皇上已下旨册封了皇后,满宫都改口称一声皇后娘娘。皇后住椒房殿,天经地义。哀家早些搬走,皇后就能早一日搬进来。”

    “哀家何必厚着脸不走,让皇后心里不痛快。”

    寝宫的搬迁,意味着后宫权利交替。

    她这个做婆婆的,不愿给儿媳添堵。该搬走的时候,动作麻溜点。

    慧安公主不是不懂其中的道理,只是;  她心疼自己的亲娘,不愿想这些。听乔太后这么说;  慧安公主有些气闷:“以后;  我进宫也得向弟妹行礼了。”

    乔太后看她一眼:“你敬着皇后;  皇后自会敬着你。你可别给皇后添乱,更别自恃是皇上的同胞长姐;  想压皇后一头。”

    陆明玉刚嫁进门的时候,慧安公主倒是逞过大姑姐的威风,结果如何?

    几回一过;  慧安公主就老实消停了。

    这几年来,慧安公主和陆明玉偶有口角,大多时候相处和睦。现在陆明玉做了皇后,也成了大魏身份最尊贵的女子。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  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慧安公主想过安稳的好日子;  还是别招惹这位厉害的弟妹为妙。

    乔太后的叮嘱,慧安公主总算听进耳中,点点头道:“我就是在母后面前发发牢骚。母后放心;  我知道轻重。”

    乔太后舒展眉头;  微微笑道:“哀家也没别的奢望;  只盼着你们姐弟能一直和睦友爱。”

    慧安公主想起了死去的李易李昌,还有被流放至边关苦寒之地的李昊,心里有些恻然。

    她一直不太喜欢这几个庶出的弟弟。可到底是血缘之亲;  现在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想起来心中总有些晦暗。

    “就剩四弟和六弟了。”慧安公主没头没脑地冒了一句。

    乔太后沉默片刻,轻声道:“李显想早日离京就藩;  皇上已经应了他。等燕楚之地平乱归来,就会给他封王就藩。”

    “至于小六;  不过是个牙牙学语的孩子。皇上不会容不下他。皇后虽然厉害果决,胸襟也远胜寻常女子,也不会去寻一个孩童的麻烦。哀家将他带去咏梅宫养着便是。”

    慧安公主似有若无地叹了口气;  不再多言。

    ……

    半个月后;  皇后册封大典在宫中举行。

    新帝休朝一日,陪伴在皇后身边。

    赵太皇太后疯疯癫癫;  时不时地就要发作。今日这等场合;  不宜露面。秦太妃也没来,留在寿宁宫里陪伴太皇太后。后宫里的其余太妃都来了。

    乔太后亲自为皇后戴上凤冠;  亲手将凤印交给皇后。京城三品以上的诰命;  皆进宫观礼;  亲眼见证了这一幕。

    众诰命夫人在心中暗赞一声。

    乔太后通情达理,肯主动谦让儿媳;  真是世间难寻的好婆婆了。

    正式晋升为皇后的陆明玉,这一刻亦是心潮澎湃激越。

    前世被册封为皇后的记忆早已模糊,此时偏又翻涌至心头。苏太后那张假惺惺的脸孔一闪而过,最终落在眼底的,是亲切和善的乔太后。

    “明玉,”乔太后近在咫尺,轻声低语,只入了她的耳:“从今以后,你就是大魏皇后了。哀家盼你和皇上鸾凤和鸣,永不相负。”

    陆明玉目中闪过水光,轻声道:“多谢母后。”

    乔太后微微一笑,用力握了握陆明玉的手,然后松开。

    册封大典过后,椒房殿里设了盛大的宫宴。

    陆明玉坚持请乔太后坐了上首,乔太后推却不过,乐呵呵地坐了上首,对着濮阳侯夫人东平郡王夫人等人笑道:“皇后这般孝顺哀家,哀家真是有福了。”

    东平郡王夫人抢着笑道:“皇后娘娘至纯至孝,堪为天下女子表率。”

    濮阳侯夫人也堆出了满脸笑容:“正是。妾身等都以皇后娘娘为榜样,方能家宅和睦兴旺呢!”

    一众诰命夫人,纷纷奉承拍马。

    陆明玉微微一笑,坦然受之。

    坐在皇后身侧的天子李景,也厚着脸皮凑热闹:“你们都夸皇后娘娘,怎么也不夸一夸朕。”

    众诰命夫人各自掩嘴笑了起来。

    皇后册封大典,朝臣不必参加。天子也可以不露面。不过,天子硬是要来,且一陪就是一整天,也没人不识趣地多嘴就是了。

    陆明玉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悄悄瞪李景一眼。

    不嫌害臊。

    李景咧嘴一笑,在宽大袖袍的遮掩下伸出手,牢牢握住陆明玉的手。

    他的手温暖有力。似将身体里的热度,都传进她的手中。

    陆明玉心头微热,脸颊悄然晕染出一抹红晕,如三月桃花般娇艳。

    李景看得心头滚烫。

    这几个月来,他一直在调养身体。陆明玉胸前的伤也慢慢痊愈,只是气血虚弱,这不是短时间能养好的,少说也得一两年。

    两人每日同床共枕,却一直未曾同房。

    看她面色红润神色娇艳,亲近一二应该可以了吧!

    堂堂天子,一脸正经,脑中浮想联翩。

 番外之皇后(二)

    当晚,椒房殿。

    宽大结实的凤榻,被正红色的纱帐帷幔笼罩。

    纱帐不知为何一直轻轻晃动。偶尔传出一两声令人耳热心跳的声音。过了许久,纱帐才停止了颤抖。

    李景心满意足地吐出一口气,侧着身子,将陆明玉搂进怀中。

    陆明玉呼吸急促,闭着双眸。额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过了片刻,陆明玉才睁开眼,睁对上李景炽热的黑眸。

    久别胜新婚。

    夫妻两个近一年未曾同房了。今晚格外激烈缠绵。

    陆明玉竟被李景看得红了脸,白了一眼过去:“你还在养身体,我身子也虚得很,得节制些,别闹腾了。”

    李景低低笑了起来:“我就是看看你,哪有力气再来一回。”

    陆明玉脸颊愈发红了,啐了他一口。

    李景继续低笑,将头凑过来,在她唇上吻了一吻。

    夫妻两个相拥在一起,低声闲话。

    “母后对我真好。”陆明玉轻声道:“我原本想着,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让母后在椒房殿里过完新年,我再搬进来。没曾想,母后主动坚持早些搬走,早早将椒房殿腾了出来。”

    “今日是册封大典,我这个皇后,今晚就能住进椒房殿。都是母后宽宏体恤。”

    后宫争权夺势起来,半点不弱于朝堂。

    前世苏太后处处刁难刻薄,不过是见不得儿媳过得风光舒心。

    乔太后处处为她着想。这份情意,便是铁石心肠,也很难不动容。

    李景轻笑一声道:“不瞒你说,母后其实还私下将我叫过去叮嘱了一通。母后说,我能顺利登基,你才是第一功臣。还有岳家,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我。我一定要好好待你,好好对陆家。”

    乔太后说的还不止这些。

    母子两个独处时,没什么不能说的。

    乔太后也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对李景说道:“明玉的性子,你比谁都清楚。她为了你,能豁出一条命。”

    “不过,她眼里揉不得沙子。你别想着再纳什么美人了,和她安生过日子。不然,以她的脾气,闹得天翻地覆也不稀奇。”

    陆明玉本人的厉害,就不必说了。还有手握重兵护女如命的荥阳王,要是翻了脸,像广平侯那般起兵造~反,说不定大魏朝的龙椅就要换个人来坐了。

    他没有对亲娘剖白什么; 只笑了一笑:“母后不用担心。我和小玉会一直好好的。”

    这些话; 李景没有告诉陆明玉。

    陆明玉也没追问; 将头靠在李景的胸前,静静地听着他的心跳声,慢慢地睡去。

    一个人的真心; 不必时时放在嘴上。

    日久天长,真金禁得住火炼。

    ……

    隔日; 天子早朝迟了一个时辰。

    金銮殿里的臣子们; 一边等一边在心里默默腹诽。

    不过; 帝后情意深厚,于国朝也是好事。又不是宠爱什么身份地位来路不明的美人误了早朝; 他们还是别多嘴了。

    李景脚步匆匆地上了朝,主动自我检讨:“朕一时贪懒,起得迟了; 误了早朝。下不为例!”

    明明是贪欢才对吧!

    众臣抽了抽嘴角。

    乔阁老咳嗽一声道:“偶尔迟一回; 算不得要紧。皇上自律甚严; 是大魏之福; 也是臣子们的福气。”

    然后,迅速启奏政务; 务必在最短的时间里转移众人的注意力。

    众臣也很配合。天子延误早朝一事,就这么轻飘飘地过去了。

    小朝会过半时,有喜讯传来。

    “启禀皇上; ”小圆公公如今是福宁殿内侍总管,此时满脸喜色步伐匆匆地来禀报:“荥阳王在燕地打了胜仗; 斩燕兵千余人。”

    李景大喜,立刻道:“送信之人在何处; 宣进殿内,朕要亲自问明白。”

    片刻后; 送战报之人进了金銮殿。

    这是一个身高力壮的中年男子,目光炯炯有神,声若洪钟。正是陆临最信任的亲兵之一。李景当年曾和岳父一同领兵打仗,对这个亲兵半点不陌生,张口就叫出了他的名字:“来人,给廖飞赐座!”

    亲兵廖飞受宠若惊,坚持跪下; 磕头行了大礼。

    小圆公公亲自搬来的椅子,亲兵也不肯坐,坚持站着回话:“小的不敢坏了规矩,更不能让将军落人话柄。请皇上见谅。”

    荥阳王治军严格; 最重军规。

    就连一个亲兵,也进退有度,对着一众朝臣和大魏天子半分不乱。

    众人在心中赞了一回荥阳王,然而竖耳聆听。

    荥阳王领着大军到了燕楚之地。他没急着分兵,而是集中兵力先清除燕境里的燕兵。这些时日,连连传来捷报。

    京城人心迅速安定下来,新帝稳坐龙椅,荥阳王居功至伟。

    此次一战,荥阳王彻底击溃了燕兵,也稳定了燕地。接下来,便要领兵去平定楚地了。

    这一仗,赵家军也出力不少。随行督军的四皇子,亲自斩杀了燕将首领,更是立了大功。

    李景听得龙心大慰,连道三声好。

    众臣更是喜笑颜开,这个夸赞荥阳王英勇,那个就赞赵家军悍勇。倒是四皇子没提几句。

    李景只当没看出众臣那点小心思,笑着说道:“这一战,四弟立下大功。等大军归来,论功欣赏,朕得厚赏四弟。”

    看来,皇上对四皇子颇为亲厚,神色间只有喜悦,没有半点勉强。

    众臣暗暗松口气。

    荥阳王打了大胜仗的喜讯传至椒房殿,陆明玉喜上眉梢,心情大好。李珝李瑄都去上书房读书了,只有幼子李琀陪在身边。

    “母后,”李琀被教导了数日,才勉强改了口:“你怎么这般高兴?”

    陆明玉抿唇一笑,将李琀抱进怀中,重重亲了儿子一口:“你外祖父打了胜仗,我自是高兴。”

    李琀不懂什么是打仗,见亲娘心情好,趁机央求:“母后,我想要一匹真的小马。”

    骑竹马哪有骑真马威风!

    哥哥姐姐都开始学骑马了,他羡慕的不得了,也想学骑马。

    陆明玉失笑,用手指点了点李琀的鼻子:“你太小了,等过两年,我送你一匹马,亲自教你骑马。”

 番外之皇后(三)

    荥阳王在燕地大胜的喜讯很快在宫中传开。

    后宫太妃们不约而同地来椒房殿道喜。

    先帝已驾鹤西去,如今是新帝李景的天下,陆明玉是中宫皇后。身为太妃,想安稳过日子,当然要和皇后维持良好的关系。

    尤以杨太嫔最为巴结谄媚。

    她的儿子李旻才过周岁,走路还不利索。被乔太后养在咏梅宫里。陆明玉每日去乔太后处请安,也时时能见到李旻。

    陆明玉抬一抬手,李旻才能安然长大。形势比人强,杨太嫔不低头也不行。

    杨太嫔堆着一脸笑,不停夸赞荥阳王。

    陆明玉心情正好,难得看杨太嫔顺眼了些,随口笑道:“本宫昨日去咏梅宫请安,见了六弟。他已经能迈步走四五步了,活泼康健,十分可爱。”

    提起儿子,杨太嫔眉头舒展开来,连声笑道:“都是太后娘娘养得好。”

    她也看开想开了。儿子养在太后身边,比养在自己身边强多了。太后娘娘心地仁厚,不会苛待孩子。陆明玉看在太后的颜面上,也会照拂孩子一二。

    只要孩子能平安长大,在不在眼前有什么要紧。

    王太妃微笑着接了话茬:“太后娘娘慈爱柔和,能养在咏梅宫,是旻哥儿的福气。”

    永嘉帝一死,后宫所有嫔妃都晋了一级。如杨太嫔这样,封号未变,多了一个太字。王婕妤却荣升为太妃。

    除了乔太后之外,就属秦太妃和王太妃的位分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