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头凤-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嘉帝一死,后宫所有嫔妃都晋了一级。如杨太嫔这样,封号未变,多了一个太字。王婕妤却荣升为太妃。
除了乔太后之外,就属秦太妃和王太妃的位分高。品级一升,吃穿用度比以前还要好一些。
王太妃一直是乔太后的人,每每在关键时候,都会挺身而出,为乔太后冲锋陷阵。和陆明玉的关系也一直不错。杨太嫔再眼热也没用。
陆明玉对王太妃的态度,明显更亲近更随意,笑着说道:“本宫正想去给母后请安,王太妃闲着无事,和本宫一起去咏梅宫吧!”
王太妃欣然应了。
小公主每日和李瑄等人一同在上书房读书。王太妃白日闲着无事,时常去咏梅宫陪伴乔太后。
杨太嫔也想一起去,奈何陆明玉没张这个口,她又不能厚脸跟着,只能怏怏起身告退离去。
陆明玉和王太妃一同去了咏梅宫。刚到宫门处,迎面就遇上了往外行的乔太后。
乔太后头上的白发被细细染过,重新恢复了乌发如云,眼角的皱纹却不能再抹去。
永嘉帝才下葬几个月,乔太后要守夫孝,穿的是素色宫装; 全身上下连一件首饰都没有。眼底的笑意; 分外柔和:“荥阳王打了胜仗; 哀家听了心中欢喜得很。正要去椒房殿里向你道喜。”
陆明玉笑道:“可见我和母后的心想到了一处。这等喜事,我也想着一定要亲口告诉母后呢!”
说着,挽起乔太后的手。
王太妃扶着乔太后另一边的胳膊。乔太后心情舒泰; 乐呵呵地转身。进了内殿坐下后,乔太后关切地说道:“荥阳王在燕地接连打胜仗; 现在又领兵去了楚地; 应该很快就能回京城了吧!”
陆明玉目中含笑:“这得看楚地的战事顺不顺遂了。如果顺利的话; 两三个月之后便能回京。”
乔太后舒展眉头,笑着说道:“这可太好了。荥阳王不在京城; 哀家心里总有些不踏实。”
王太妃没插嘴,坐在一旁含笑聆听。偶尔看一眼容光焕发的陆明玉,心里不由得暗暗感慨。
陆明玉在后宫地位如此安稳; 一则是因本人厉害能干; 三番五次立功。二来是因为新帝李景对陆明玉情深意重。第三; 就是因为陆明玉有一个好爹了。
广平侯起兵叛乱; 被陆明玉一剑刺死。濮阳侯如今缩着头夹着尾巴做人。梁二郎被升为御林大将军,到底年轻; 威望还不够。
荥阳王是当之无愧的武将之首。在外征战千里,回京如定海神针。
“启禀太后娘娘,”宫人笑盈盈地来禀报:“秦太妃娘娘前来请安。”
乔太后和陆明玉对视一眼; 略一点头:“让她进来吧!”
这几个月里,秦太妃一直待在寿宁宫里照顾赵太皇太后; 很少出来走动。和昔日爱说爱笑爱凑热闹的秦氏判若两人。
磨难痛苦都会令人在最短的时间里成长。
秦太妃以前仗着赵太皇太后,连乔太后也没怎么放在眼底。如今赵太皇太后失了心智疯疯癫癫; 儿子李显主动请缨去燕楚之地,为了日后能顺利就藩出生入死。秦太妃也在一夕之间变了个人。
穿着一身素服的秦太妃; 头上也有了白发,面色暗黄,目光黯淡,看着比乔太后还要苍老几分:“妾身见过太后娘娘,见过皇后娘娘。”
都是守寡之人,乔太后也没有刁难刻薄谁的兴致:“起身,过来坐着说话吧!”
秦太妃低声道谢; 在王太妃的身边坐下了。
王太妃有几分不安,立刻起身让出位置:“秦太妃坐这儿吧!”
论资历论位分,秦太妃都在她之前。若是任秦太妃坐在下首,自己也太过桀骜失礼了。
秦太妃笑道:“你我都是太妃; 谁坐得离太后近些远些,都没大碍。你别和我客气外道,快些坐下吧!”
陆明玉挑了挑眉,目光落在秦太妃的脸上。
秦太妃的变化可真是不小。
秦太妃颇有自嘲的勇气:“让太后娘娘皇后娘娘见笑了。妾身现在想想以前那副掐尖要强的做派,自己都觉得脸红。”
乔太后笑了一笑,对王太妃温声道:“秦太妃坚持要你坐,你就坐着吧!”
王太妃这才战战兢兢地恶坐下。
秦太妃这般低声下气,自然也是有原因的。她殷切地看着陆明玉:“皇后娘娘,妾身厚颜想问一问,燕地打了胜仗,楚地还要打多久?”
其实她真正想问的是,她的儿子什么时候能回来?
陆明玉微笑着说道:“打仗这等事,谁也不敢断言要多久。不过,以本宫看来,最多半年,大军就能回京了。”
顿了顿,又道:“四弟此次在燕地斩杀了叛将,立了大功。回来之后论功行赏,四弟定是第一份。”
番外之疯癫
她不想儿子立什么大功。
她只想儿子平平安安四肢俱全地回来。
秦太妃心里暗暗嘀咕,面上露出快慰的笑容:“他是皇上嫡亲的兄弟,为大魏出力效劳都是应该的。哪里敢居功呢!”
陆明玉对秦太妃的心事心知肚明,不过,她没有宽慰秦太妃的兴致和必要,一笑置之。
乔太后心软,说了一句:“你别担心,小四命大福大,一定能平安回来。”
秦太妃陪笑道:“承太后娘娘吉言。妾身就等着好消息了。”
秦太妃殷勤地陪着坐着说了半个时辰的话,到了正午,便起身告辞:“快到午膳的时候了,妾身回寿宁宫,伺候太皇太后娘娘用膳。”
乔太后笑着应允:“太皇太后只认你一个,你多费心了。”
想到疯癫的赵太皇太后,秦太妃笑容里多了几分苦涩。
赵太皇太后过了十几年风光显赫的日子,如今老了,死了儿子,亲手杀了长孙,自己疯癫了。也着实凄凉。
后宫素来是踩低捧高的地方。李景继位后,去椒房殿咏梅宫请安的一个接一个。寿宁宫却门庭冷清。
说起来,都是“不敢扰了太皇太后娘娘养病”。实则不过赵太皇太后失了势,这一个个的势利眼,就不肯再去寿宁宫了。
秦太妃满腹心思,步伐越来越慢。
没走到寿宁宫,寿宁宫里的宫人便远远迎了过来,一脸焦急忧虑地低语道:“太妃娘娘,太皇太后娘娘忽然闹腾哭喊,要冲出寿宁宫。奴婢们都快拦不住了。”
秦太妃心里一紧,所有忧思不翼而飞,一路快步进了寿宁宫。
“滚!你们都拦着哀家做什么!都滚!”赵太皇太后的怒喊声中气十足,一边用力挥舞手臂。几个宫人要么被打了脸,要么被扯了头发,既不能还手又不敢躲开,一个个狼狈至极。
秦太妃忙上前,柔声喊道:“姨母。”
熟悉的声音一入耳,赵太皇太后动作一顿。
宫人们齐齐松口气,不着痕迹地往后退。
秦太妃顾不得和宫人们计较,上前扶住赵太皇太后的胳膊,轻声道:“姨母,应该用午膳了。我伺候姨母用膳好不好?”
太皇太后这个称呼,是万万不能喊的。
偶尔有宫人说漏了嘴; 喊出了口; 赵太皇太后必要发疯。所以; 寿宁宫里的宫人,都还喊太后娘娘。
秦太妃索性用了昔日的亲昵称呼。
赵太皇太后一听到姨母,神色就和缓下来; 声音也平静了许多:“哀家确实饿了。传膳吧!”
秦太妃看一眼头发花白躬着腰背说话颤颤巍巍的赵太皇太后,心里愈发酸楚; 面上挤出笑意:“好; 妾身这就去传膳。”
赵太皇太后的疯癫之症; 越来越重了。每日间清醒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说不定什么时候,冷不丁地就会发作。
唯有秦太妃在的时候; 赵太皇太后能稍稍安静些。便是发疯,也能被安抚住。
秦太妃一开始白日陪着晚上回寝宫。一个月前,赵太皇太后在半夜冲出了寿宁宫。秦太妃索性搬进寿宁宫里; 在赵太皇太后的寝室里设了一张窄榻。每晚就睡在窄榻上; 以便随时照顾。
“姨母最爱吃肉; 今日午膳这道红烧肉十分美味; 姨母多吃些。”秦太妃笑着夹起红烧肉,放进赵太皇太后的碗里。
赵太皇太后将肉吃了; 冲秦太妃呵呵一笑:“好吃。”
口水都快掉出嘴角了。
秦太妃心里又是一阵酸楚,拿着帕子,为赵太皇太后擦拭嘴角; 一边哄道:“姨母爱吃,我再夹一块。”
吃了两块肉; 几口米饭,赵太皇太后忽然就不肯吃了。伸手将眼前的碗盘全部扫落在地上; 其中一个碗正好砸在了秦太妃的身上。
里面的热汤溅了秦太妃的小腿,碗咣当落了地; 飞溅出的碎片落在脚上。万幸隔着鞋袜,没割破皮肉。
秦太妃倒抽一口凉气,又疼又恼,脱口而出道:“姨母这是做什么?”
赵太皇太后已起身转起了圈圈,边转边喝喝乱喊。
罢了!
还能和一个疯癫之人计较什么?
秦太妃忍着疼痛,去换了干净的衣服,将小腿被烫的通红之处敷了一层伤药。然后打起精神; 继续陪在赵太皇太后身边。
这桩事,看着没什么,其实十分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和忍耐。
谁也不知道赵太皇太后什么时候会发作,更不知她发作的时候会做什么。撕扯打人都算轻的; 有一回还生生将一个宫人的胳膊咬伤了。
陪伴这样一个人,要付出的是无穷无尽的耐心。
有时候,秦太妃也被折腾得受不了,一咬牙就想回自己的寝宫。
譬如此刻,赵太皇太后扯着秦太妃的衣袖,闹腾着非要出寿宁宫。秦太妃腿疼头更疼,被拉扯得实在恼火,声音不由得大了起来:“你到底想去哪儿?”
赵太皇太后理直气壮地说道:“哀家要去文华殿。哀家已经很久没见皇上了!”
秦太妃:“……”
蒸腾的怒火,忽然就消融不见了。
一个母亲,便是疯了,依然惦记儿子。
可惜,赵太皇太后再闹腾,永嘉帝也回不来了。他已被葬进皇陵。
他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秦太妃眼眶一红,泪珠啪嗒掉了下来。
赵太皇太后愣住了,伸手抹了抹秦太妃的眼角,嘟囔着:“哭什么。你不让我去,我不去就是了。”
秦太妃自小丧父丧母,住在赵家。后来又被接到李家内宅住着,说是由赵太皇太后养大也不为过。
赵太皇太后没生养过女儿,将她当成女儿一般,对她是真的好。这么多年,她能过安逸无忧的富贵日子,都是因为赵太皇太后的庇护。
便是疯癫了,赵太皇太后也还认得她。
秦太妃搂着赵太皇太后哭了片刻,很快擦了眼泪,柔声道:“姨母喜欢听经书,妾身这就陪姨母回寝室,读经书给姨母听。”
赵太皇太后又高兴起来:“好。”
扯着秦太妃的衣袖回寝室。
力气有些大,将秦太妃拉得踉跄了一下。
秦太妃没有吭声,随之走得快了些,她的手,一直牢牢握着赵太皇太后的手。
番外之新年
新年转眼即至。
这也是永嘉帝西去后的第一个新年。宫中要为先帝服丧,既未张灯结彩,也未穿红挂绿。触目所及,一片素净。
宫中也未大摆宫宴,只设了简单的家宴。李景这个天子,既无嫔妃也没宠爱的美人,后宫只有一个皇后,李珝李瑄李琀这三个儿女,还有乔太后,另有王太妃和小公主,还有年幼的李旻。
用完膳后,也没有丝竹歌舞,众人聚在一起说说话便各自散了。
新年元日,京城三品以上的诰命夫人一一进宫觐见。
陆明玉身着素色宫装,脂粉未施,面容光洁,端坐在凤椅上,目光淡淡一扫,不怒自威。众诰命夫人想到皇后娘娘曾有过的丰功伟绩,行礼的时候愈发恭敬。
“乔老夫人快请坐。”陆明玉含笑说着,一旁的宫人利索地上前,扶着乔老夫人入座。
椒房殿里的座位有限,有资格入座的,皆是德高望重的诰命夫人。
譬如乔老夫人,身为当朝首辅乔阁老的正妻,太后娘娘的母亲,天子嫡亲的外祖母,当朝一品诰命夫人,自然有入座的资格。
陆明玉发了话,乔老夫人也未多忸怩,笑着谢了恩典,在宫人的搀扶下坐了皇后娘娘下首的位置。
紧接着入座的,是濮阳侯夫人和东平郡王夫人。
濮阳侯夫人被濮阳侯反复叮嘱过,今日进宫格外老实安分。谢了皇后恩典,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只微笑不说话。
东平郡王世子李晏屡屡立功,是新帝的心腹之臣。陆明月也嫁到了东平郡王府。陆明玉自要给东平郡王夫人几分体面,说话时语气分外温和:“东平郡王夫人坐下说话吧!”
东平郡王夫人受宠若惊,连连笑道:“多谢娘娘恩典。”
今日陆明月也进了宫,扶着婆婆入座时,抬头看了凤椅一眼。
陆明玉冲陆明月眨眨眼。
陆明月抿唇一笑,这等场合不便多话,她老老实实站在婆婆身边。离陆明玉也只两步之遥罢了。
然后是各位尚书夫人。
其中,最惹眼的就是沈澜了。
一众诰命夫人,多是四十多岁五十余岁,白发苍苍年过六旬的也不少。唯有沈澜,不过二十余岁的年纪,柳眉弯弯,黑眸含笑。
不过,谁让人家命好,嫁进陆家做了儿媳,是皇后娘娘的娘家嫂子呢!皇后娘娘有意抬举,特意喊沈澜坐在自己身侧,位置比濮阳侯夫人还高。
濮阳侯夫人都能亲热地笑出来,她们还有什么不满的?
正午的宫宴,菜肴温热,美味可口。
沈澜也不是第一年进宫请安了,一吃御膳,就察觉出微妙的不同来。
她低声对陆明玉笑道:“每年进宫用膳,这菜肴都有些凉了,再美味吃着也有些不是滋味。今年的御膳,倒是热腾腾的。”
陆明玉也是一笑:“可见御膳房用了心,得厚赏。”
也可见,陆明玉这个皇后做得顺畅舒心,执掌后宫,没人敢疏忽偷懒懈怠。
姑嫂两个对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宫宴散后,陆明玉留下沈澜和陆明月说话,其余诰命夫人一一告辞离去。
沈夫人心情愉悦,脚步都格外轻快。
陆明玉做了皇后,荥阳王领兵在外打仗,陆非领兵镇守荥阳军营。陆家富贵已极,女儿沈澜也格外显赫风光。
做亲娘的,心里自然欢喜。
至于日后如何,以后再说嘛!反正眼下是没什么可忧心的。
……
椒房殿里,陆明玉笑盈盈地招呼沈澜陆明月喝甜汤:“二嫂,五妹,这一道桂花酒酿元宵,是绮云亲手做的。你们趁热都来喝上一碗。”
沈澜也没客气,笑着应了。
陆明月吃了一碗,又要一碗。
陆明玉笑着打趣道:“五妹还是这般能吃。”
陆明月俏皮地眨眨眼:“难得吃到绮云亲手做的甜汤,可不得多吃些。错过这一回,下一次想吃不知什么时候呢!”
一旁的绮云抿唇笑了起来:“五小姐又拿奴婢来打趣了。”
陆明月笑道:“我这可不是打趣你。谁不知道绮云姑姑是皇后娘娘身边第一信任得用之人,等闲人想巴结示好都难。更别说绮云姑姑亲手做的羹汤了。”
众人忍俊不禁,齐齐笑出了声。
绮云自少伺候陆明玉,主仆两个情意深厚。在陆家人眼中,绮云和家人没什么两样。
说笑一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