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簪头凤 >

第286章

簪头凤-第286章

小说: 簪头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瑄眼睛一亮,所有气闷顿时不翼而飞:“母后说的是真的吗?”

    做皇后,不是应该一直待在宫里,不能轻易出宫吗?就像皇祖母那样,几年都没踏出过宫门半步。

    陆明玉挑了挑眉,黑眸含笑:“当然是真的。到时候,我带着你们骑马狩猎踏春。”

    李瑄心花怒放,用力搂紧亲娘的脖子:“母后应了我,可不能骗我。”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陆明玉轻声笑道:“放心吧,我和你父皇说一声便是;  你父皇不会拦着我们。”

    李瑄笑嘻嘻地应道:“那倒是。母后说的话,父皇从没有不应过。”

    陆明玉一笑;  领着李瑄去了咏梅宫;  陪伴乔太后。

    ……

    此时的寿宁宫里;  却是一片哭声。

    李显跪在秦太妃面前,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母妃;  儿子平安回来了。”

    秦太妃喜极而泣,抱着儿子嚎啕痛哭:“你总算是回来了。这一年多来,我日夜惦记你的安危。常常做噩梦;  梦见你被人包围,还梦见过你被人乱箭射死。”

    李显:“……”

    能不能盼我点好啊!

    李显抽了抽嘴角,耐着性子安抚恸哭的亲娘。一旁的赵瑜,也是泪水涟涟,不停用袖子擦拭眼角。

    七岁的李琛;  探头探脑地望过来。好像第一次见亲爹似的。

    李显忙里偷闲看儿子一眼;  被儿子气乐了:“李琛;  你瞧什么;  难不成连亲爹也不认识了?”

    李琛小声应道:“认识倒是认识,就是很久没见了,看着有些陌生。”

    李显:“……”

    在战场一年多,变黑了,变瘦了,这都不稀奇。在孩子眼里;  大概就像换了张脸。

    谷<;/span>;  赵瑜原本在哭,听到这句话,忍不住又笑了起来。伸手拍了拍李琛的后脑勺:“别胡说,快过去给你父亲磕头。”

    李琛应了一声;  走过去跪下;  麻溜地磕三个头,叫了一声父亲。

    赵瑜一直想再生个女儿。奈何生了李琛之后;  肚子再没过动静。对唯一的儿子李琛;  自是千般娇宠。

    李显也最是娇惯儿子,李琛额头磕得红了些;  立刻就心疼了,拉了儿子过来嘘寒问暖。

    秦太妃一个人哭不下去了,擦了眼泪,哽咽道:“不管怎么说;  总算是全须全尾地回来了。以后大魏也没什么仗可打了。便是有战事,你也别犯傻往前冲。大魏武将多的是;  哪里就要你去拼命了。”

    李显半是玩笑地安慰秦太妃:“母妃有句话说得没错。以后大魏没什么仗可打了,我想拼命也没机会。可以安生过日子了。”

    顿了顿又道:“我想去给皇祖母请安磕头。”

    秦太妃犹豫了片刻,低声道:“你皇祖母只认得我是谁,其余人都记不清。而且,和她说话也得格外小心,千万别提你父皇或是李易。”

    只要一提死去的永嘉帝或李易,赵太皇太后就会被刺激得发作一回。

    李显听到父亲兄长的名讳,心里有些酸涩,点点头应了。

    赵瑜领着儿子在外等着,李显随秦太妃进了赵太皇太后的寝室。

    赵太皇太后的日常起居都被精心照顾着,身上的衣服干干净净,不过,头上没什么金银首饰,只有一支通透的翡翠玉簪。

    玉簪伤不了人,换了金钗之类,只怕赵太皇太后发疯的时候伤了自己。

    “皇祖母,孙儿回来了。”李显跪下,磕了三个头。

    赵太皇太后认真地端详了一会儿,仿佛恍若大悟:“你是小四对不对?”

    竟认出了李显。

    秦太妃又是惊喜又是忐忑,连连冲李显使眼色。示意他别乱说话。

    李显目中闪过水光,声音愈发轻柔:“是,皇祖母,我是小四。”

    赵太皇太后伸手,摸了摸李显的脸:“怎么那么瘦了。是没银子花用了吗?皇祖母这儿有私房银子,都存着留给你。”

    李显眼泪都快下来了。

    兄弟几个里,他最得皇祖母喜爱。自小他时常出入寿宁宫,长大后娶媳妇成亲了,皇祖母都要正大光明地偏心,特意令人在成亲当日送厚礼去,给他撑腰。

    他对皇祖母的感情,也远比其他兄弟来得深厚。

    “怎么哭了。”赵太皇太后嘟哝一句,又摸了摸李显的脸:“咦?怎么只见你,不见你父皇。你父皇都好久没来看哀家了。”

    然后,猛地起身就往外冲。口中嚷着永嘉帝的名字。

    秦太妃早有防备,迅速冲上前拦下忽然疯癫发作的赵太皇太后。几个宫人也冲上前,一同拦着赵太皇太后。

    赵太皇太后一边撕扯挣扎,一边怒喊:“滚!都滚开!哀家要见儿子,你们一个个拦着哀家做什么。”

    几个宫人被抓被撕扯,有一个脸上还被抓出了血印,十分狼狈。

    唯有秦太妃,离赵太皇太后最近,却未受半点伤。

    哪怕神智不清醒了,赵太皇太后也还记得自己最疼爱的侄女。

    李显鼻子一酸,落了几滴男儿泪。

 番外之翁婿(一)

    今日宫宴,是为大胜归来的荥阳王和李显而设。军中五品以上的武将,有份列席。郑重也在其中。

    骤然见到身着龙袍的连襟李景,郑重颇有些不适应。知道是一回事,亲眼得见又是另一回事了,心里有些发憷。

    宫宴上,郑重表现得格外老实安分。

    李景不动声色地将郑重拘谨的模样尽收眼底,心里暗暗好笑。这位大姐夫,私下里活泼诙谐,也最爱说话。今日这般模样,着实少见。

    酒过三巡,李景亲自举杯,向陆临敬酒。

    陆临忙起身谢恩。

    李景笑道:“于公,荥阳王领兵平乱,是大魏的大功臣,朕敬一杯酒是应该的。于私,朕这个女婿,敬岳父一杯酒,更算不得什么。岳父,小婿先饮了这杯酒。”

    当着众臣的面,一口一个岳父,别提多亲热。

    陆临心头也是一热:“皇上这么说,臣就不客气了。”仰头饮了杯中酒。翁婿两个接连对饮三杯,相视一笑。

    瞧瞧天子对自家岳父这亲热劲,由不得人不羡慕。

    就连乔阁老,心里也免不了酸上一酸。

    他是天子的外祖父,也没见天子在人前这般亲热地叫过一声呢!

    还没想完,就见李景笑着举杯:“外祖父殚精竭虑劳苦功高,朕得敬外祖父三杯!”

    乔阁老立时舒展眉头,呵呵笑道:“臣身为大魏首辅,操劳政务是应该的。不敢当皇上如此盛赞。”

    李景笑道:“朕先饮为敬,外祖父年迈,酒量远不如前,随意便可。”

    乔阁老被外孙哄得乐呵呵的,也连着喝了三杯酒。

    陆临看在眼里,暗暗好笑。

    这个乔阁老,一把年纪了; 还拈酸吃醋上了。刚才李景称呼岳父的时候; 乔阁老还撇嘴了。当大家没看到不成!

    等天子和乔阁老喝完酒; 其余众臣纷纷向荥阳王和乔阁老敬酒,宫宴也热闹起来。

    李显自不能坐着等兄长给自己敬酒,忙站起身来; 笑着说道:“臣弟敬皇上三杯,臣弟先喝了。”

    李景忙笑着阻止:“等等; 朕的酒量如何; 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样喝下去; 很快就醉倒不省人事了。你我兄弟,饮一杯就是。”

    兄弟几个里; 李景酒量最浅。

    酒量最好的,当属李易,其次是李昊。

    李易李昊都死了。过去种种; 不提也罢。

    李显将心头的唏嘘按捺下去; 笑着应了; 和天子对饮一杯。李景这么喝; 其实已有了些酒意,目光一飘; 落到了郑重的脸上。

    郑重最初的战战兢兢过去了,现在自在了不少,笑着起身举杯:“臣也敬皇上一杯。”

    李景欣然一笑:“好。”

    前来凑热闹的李珝李琀; 坐在李景左右两侧。众人推杯换盏,十分热闹。李珝还年少; 不宜饮酒,端起清茶喝了几口。

    倒是李琀; 端着茶杯,迈着小短腿; 噔噔蹬蹬跑到陆临面前:“外祖父,我敬你三杯。”

    众人被逗得哄堂大笑,心里阵阵艳羡。

    瞧瞧人家荥阳王,武功盖世,麾下数万精兵,女儿是皇后,女婿是皇帝; 嫡亲的外孙是太子。

    实在是羡慕不来啊!

    陆临也被李琀逗得哈哈大笑,端起酒杯,和李琀碰杯。李琀高高兴兴地喝了三口,志得意满地捧着茶杯回来了。

    李珝一笑; 也起身走到陆临面前:“我以茶代酒,敬外祖父一杯。外祖父也别喝多了,不然,回去之后,我们兄弟可没法子向母后交代。”

    陆临看着温和俊美的小小少年,满心欢喜满眼骄傲:“好,臣听殿下的。”

    众臣:羡慕这两个字,我已经说累了。

    ……

    直至天黑,宫宴方散。

    众臣一一离去。

    已经有了八分酒意的李景,硬是拉着陆临的衣袖,不让他离去:“朕这么多日子没见岳父,心里实在想念。天这么晚了,岳父就在福宁殿里住一晚,我和岳父秉烛夜谈。”

    俊脸泛红,连说话都不太利索了。眼睛倒是格外亮。

    陆临哑然失笑:“臣子留宿宫中,这可不合规矩。再者,皇上饮了不少酒,应该早点歇着。明日一早,臣便进宫来。到时候,皇上醒了酒,想和臣说多久的话都行。”

    任李景怎么扯着袖子不放人,陆临还是坚定地告退离去。

    君臣有别。

    身为臣子,得守臣子的本分。恃宠生娇的人,从来没什么好下场。

    陆临走后,李景被扶回了椒房殿。

    陆明玉嗅着李景身上的浓烈的酒气,既好气又好笑:“自己酒量怎么样,自己还不清楚么?非要逞能喝这么多酒。”

    亲自喂李景喝了解酒汤,又抱他去净房沐浴。

    小圆公公:“……”

    皇后娘娘伸手这么一抱,轻轻松松地将皇上抱在怀里。这画面竟也不违和,甚至有着奇异的融洽和美感。

    小圆公公默默守在净房外。

    在听到净房里隐约传出异样动静后,小圆公公面不改色地又退了几米,顺便将守在净房的宫人内侍都打发得远远的。

    净房里又添了两回热水。

    一个时辰后,同样沐浴过后的皇后娘娘,和已经醒了酒的皇上携手出来。你瞪我一眼,我冲你咧嘴一笑,柔情蜜意地回寝室去了。

    “我想留岳父在宫里住一晚,岳父怎么也不肯。”李景搂着陆明玉,将头靠在她的脖子上,一张口说话,呼出的热气拂在陆明玉的耳后。

    陆明玉耳后泛红,伸手将李景推开了些,瞪了他一眼。

    李景闷笑一声:“放心,我现在有心也无力。”

    陆明玉笑着呸他一口。

    调笑几句后,陆明玉才道:“我爹这么做才对。你也是,私下里怎么亲近是一回事,明面上也别太明显了。让臣子们看着眼热,嫉恨我爹。”

    李景想了想,笑了起来:“别说,今儿个外祖父就泛酸了。我当着众人的面喊岳父,敬岳父三杯酒,外祖父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我敬了外祖父三杯,外祖父才有了笑脸。”

    一把年纪了,还像孩子一样争宠闹脾气。

    陆明玉遥想这样的画面,不由得笑出声来。

 番外之翁婿(二)

    第二日,荥阳王早早进了宫。

    倒是李景,前一晚喝了酒,荒唐半夜,比平日起迟了一个时辰。

    听闻岳父已经在福宁殿里等候觐见,李景有些心虚,麻溜地更衣梳洗,走路都比平日快得多。

    陆临半点不急,气定神闲地给快步而来额上微微冒汗的天子请安:“臣见过皇上。”

    后宫只一个皇后娘娘,皇上又不是胡乱宠幸别的美人。他巴不得女婿和女儿感情好。

    李景忙笑着扶起陆临,腆着脸解释:“朕昨晚喝了不少酒,今日起得迟了些。”

    岳父半点不介意,岳父笑呵呵:“臣也没等多久。”

    李景厚颜一笑,携着岳父去了御书房。

    这里是李景平日读书之处,内侍都被打发了出去,只翁婿两个对坐说话,亲密随意得多。李景也不肯自称朕了,亲热地笑道:“岳父领兵在外一年多,打了不少仗,说来给我听听。”

    陆临也有趣,不管李景怎么称呼,他照旧一口一个皇上。

    就这么闲话了小半日。

    直至小圆公公来回禀:“启禀皇上,几位尚书大人有要紧的政事禀报。”

    大魏疆土辽阔,每日国事繁杂。只凭天子一个人,根本处置不了这么多政事。所有奏折,都先进内阁。内阁众臣先看过一遭,从中挑出重要的,再呈至御前。

    有格外要紧的,就得亲自禀报并议事。所以,基本上每日都有小朝会。

    李景歉然地对陆临说道:“我本想陪岳父半日。没曾想,又有政事来了。”

    陆临笑道:“国事要紧。臣已经回京,以后皇上什么时候想见臣了,臣随时都能进宫。”

    这倒也是。

    李景一笑,随口道:“岳父也别急着回去,既是进宫了,就去椒房殿一趟。正午和小玉一同用膳。”

    这个提议,正合陆临心意。

    昨日父女重逢,只见了一面,短短几句话,他就去赴宫宴了。今日有空闲,能和女儿坐在一起用午膳,待上一两个时辰。

    这对他来说,才是最大的恩赏厚赐。

    陆临欣然应了:“外臣进后宫,于宫规不和。皇上恩准臣进椒房殿探望皇后娘娘; 臣便厚颜去一回。”

    这个时辰; 陆明玉正好处理完了宫务。

    听闻亲爹来了; 陆明玉喜上心头,黑眸中满是笑意,快步走出去相迎。

    陆临行事周全; 绝不肯恃宠生娇落人话柄,坚持行了臣礼。陆明玉拗不过亲爹; 只得任由陆临行礼; 再伸手扶起亲爹。

    父女两个各自入座。

    陆明玉笑吟吟地说道:“我这就让人备午膳; 爹今日正午留下用膳。”

    陆临笑道:“臣来了就没打算空着肚子回去。”

    这话说得风趣诙谐,一旁的绮云抿唇轻笑不已。再见主子; 眼角眉梢都是笑。

    娘娘已经很久没这般开怀喜悦了。

    父女两个,不说战事,也不提政务; 就说些家常闲话; 分外惬意自在。到了正午; 姐弟三个都来了; 还有李景,也特意回来陪岳父一同用膳。

    陆临心怀大慰。

    问得再多; 也不及亲眼目睹。

    李景做了天子,对陆明玉的态度分毫未变,还是像以前一样。一会儿为陆明玉夹菜; 一会儿拿帕子为幼子擦嘴角,夫妻两个不时对视一笑; 举手投足间都是默契。

    ……

    三日后,陆临上了一道令众臣震惊的奏折。

    荥阳军打了一年多的仗; 平定燕楚叛乱,立下大功。也死伤了不少。按着惯例; 战后应该重新招募新兵,补充兵力。

    陆临这道奏折,却正好相反。是要将年过四旬的老兵放还归乡。

    在军中,一个饱经阵仗的老兵,能抵得上三个新兵。就连濮阳侯,也被惊得双目圆睁,看陆临的眼光和看傻子差不多。

    赵家军派出的那两万士兵; 大半都是新兵。真正的精兵,都被留下了。所以,他舍出那两万士兵,虽然心痛; 也不至于伤筋动骨。日后想扩充兵力,招募新兵进来,以老兵带新兵便可。

    荥阳王也太实在了,竟要将老兵都散了,这是要自斩一臂啊!

    坐在龙椅上的李景,也被岳父的举动惊住了。

    之前翁婿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