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青梅她靠种田威震四方 >

第65章

青梅她靠种田威震四方-第65章

小说: 青梅她靠种田威震四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只少量赠送,以卖为主,可价格和市场价一样,乡亲们不仅没有怨言,还对她感激不尽。
  全村一百多户人家,每家五十斤黄豆,五十斤麦子,换谁也送不起,人家肯以市场价卖就已经十分仁义了,乡亲们买得心甘情愿。
  尽管似锦种的是高产芝麻,可白芝麻亩才也就一五斤斤左右,黑芝麻两百斤左右。
  十亩芝麻也就收成了两千斤左右。
  今年就先不忙着卖芝麻种子,似锦打算明年种一两百亩的芝麻,磨成香油卖了,等把红利先吃了,后年再卖种子。
  芝麻有个特点,只要不受潮,放个几年都不会变质。
  似锦拿了一百斤白芝麻磨香油,准备卖给邓掌柜。
  之所以选白芝麻,是因为白芝麻出油多,一斤能出四两香油,而黑芝麻一斤只能出三两左右的香油。
  据说用传统工艺榨芝麻油有三种方法,但似锦知道的只有一种,那就石磨水代法。
  这种方法磨出来的香油在前世叫做小磨香油。
  为了磨芝麻油,似锦特意去买了一个小石磨回来。
  磨香油第一步是要把芝麻炒香。
  炒芝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炒嫩了或者炒老了都不行。
  炒嫩了出油率就会降低,炒老了味道、口感会差很多。
  接着,用石磨磨炒好的芝麻。
  再把磨好的芝麻酱倒入大锅之中,加入热水里充分搅拌均匀,这个过程称为逛油。
  一锅油逛完需要八个小时。
  油逛好之后,水和酱充分融合在一起,并且沉入锅底,而油就被漂浮在表面,这个时候就可以取油了。
  取完了油,剩下的残渣似锦也没浪费,加一定比例的糯米粉和白糖,做成了芝麻糊。
  除了她夫妻两个吃了两碗芝麻糊,多余的芝麻糊似锦连同小磨香油全都带去了邓掌柜那里。
  邓掌柜先闻了闻小磨香油香味扑鼻,叫了声“好香!”
  似锦介绍道:“这小磨香油可不同于菜油。
  菜油非要炼熟了才能够食用,这小磨油香可直接做菜,还可以做凉拌菜。
  比方做凉拌皮蛋时,撒一点香油会更诱人。”
  邓掌柜又让人热了一碗芝麻糊尝了尝,口感丝滑,香气四溢,更是喜不自胜。
  似锦趁机解说道:“芝麻糊能补血,能美容,能通便,老少皆宜。”
  邓掌柜的嘴角抽了抽:“在我吃东西的时候,咱们能不能不谈屎?”
  似锦怔了怔,随即施礼:“是我失礼了。”
  邓掌柜意犹未尽的用帕子擦了擦嘴角:“说吧,你这芝麻油和芝麻糊准备怎么卖?”
  似锦小心翼翼的报了卖价:“芝麻油很贵的,要十两银子一斤,这黑芝麻糊一桶也得五十两银子。”
  邓掌柜按照惯例问她能够提供多少芝麻油和芝麻糊。
  似锦扳着手指道:“总共只收成了一千多斤芝麻,只能打出四百多斤油来,芝麻糊倒能调出一千多斤。”
  邓掌柜点头道:“那就按你所说的价格签合约吧。”
  双方签订了合约,邓掌柜笑着问:“你这芝麻种子可否给我一些?”
  似锦谨记良笙的话,故作沉吟道:“……邓掌柜,其实我一直没跟你说,我即便把种子给你,你也种不出和我一样的高产农作物,而且口感也不会那么好。”
  邓掌柜听了这话,沉默了半晌,试探着问:“那我们两家合作,你看怎样?
  你只负责指导种植,土地和人工全部我们家出,卖得的钱四六开,我们家四,你们家六。”
  这个方案已经相当有诚意了。
  似锦恨不能一口就答应下来,可是怕答应得太快,会让邓掌柜误以为他吃亏了。
  于是欲擒故纵:“我只是个妇道人家,这么大的事我做不了主,等我问过我相公再答复您,可以吗?”
  邓掌柜点头:“可以。”
  过了两天,似锦趁着来县城送卤料浓汤,回复了邓掌柜:“我相公说,和邓掌柜合作是我们的荣幸,敢不遵从邓掌柜的意思。”
  邓掌柜十分满意她夫妻二人识进退:“夏家娘子言重了,咱们共羸,共羸,哈哈!”
  似锦道:“既然两家合作,我打算明年辣椒、番茄、西瓜、芝麻、南瓜各种一百亩,邓掌柜意下如何?”
  邓掌柜道:“就不能多种一点吗?我们家在府城有田地,在京城也有良田千顷。
  而且这些农作物如果在京城种植,又在京城销售,会挣的更多。”
  似锦心想,挣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
  无奈的笑了笑:“谁会嫌银子咬手,但问题是如果在京城种植,我怎么指导你家的佃农种地?”
  邓掌柜惋惜道:“只可惜西瓜、南瓜、番茄和辣椒这些农作物都不能远途运输,不然就在县城多种一百亩,再拉到京城去卖也不错……”
  似锦想了想道:“其实除了西瓜不能远途运输,番茄、辣椒和南瓜都能长途运输。”
  邓掌柜将信将疑:“不能把,特别是番茄,多碰两下都会破皮。”
  “番茄可以做成番茄酱密封之后拉到京城去卖,辣椒可以晒干了或者做成泡椒,也经得起长途运输,至于南瓜,易储存,就更能长途运输了。”
  邓掌柜一听这话眼睛亮了:“你那里有没有番茄酱和干辣椒,或者泡椒?
  自从酒楼里没了番茄,也没了辣椒,生意差了好多。”
  说罢,摆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似锦浅笑:“邓掌柜说笑了,我刚才从您家酒楼正门经过时,可是门庭若市。”
  邓掌柜干笑了两声:“这不是因为你给的芝麻油才又活过来了吗?”
  似锦道:“干辣椒和泡椒我这里都有,但是番茄酱就没有,明天你的伙计去我那里拖货,我让他把干辣椒和泡椒各带些给您?”
  邓掌柜应了声好,问:“干辣椒和泡椒怎么做菜?”
  “干辣椒就跟花椒大蒜生姜一样当佐料就行了,泡椒既可以当泡菜下饭,也可以当佐料。”
  邓掌柜在心中记下。
  似锦又道:“其实我不止有番茄西瓜……这几种庄稼。”
  邓掌柜笑问道:“还有什么罕见的庄稼?”
  似锦道:“还有玉米、花生、土豆、红薯以及孜然、胡椒。
  不过玉米花生土豆红薯种子很少,今年种下也只收了不多的种子。
  明年每一种庄稼能够种一两亩就算不错了,这几种庄稼明年没法和邓掌柜合作。
  等明年种子多了,后年才能和邓掌柜合作一起种。
  只有孜然、胡椒今年收了不少种子,来年可以种上百亩,这个可以和邓掌柜合种。”
  邓掌柜欣然应允。
  第二日,鸿运酒楼的伙计把干辣椒和泡椒带回去,第三天来拉货时就通知似锦去县城和邓掌柜谈价钱,签合约。
  似锦去了后,干辣椒开价八两银子一斤。
  邓掌柜瞠目结舌了好半天,提醒道:“夏家娘子,我们已经合作过多次了!”
  似锦微笑:“我没有把价格要贵,差不多六七斤鲜辣椒才能晒一斤干辣椒,再加上人工费,可不得八两银子?
  邓掌柜若不信,等明年和我合种辣椒,晒成干辣椒就知道了。”
  邓掌柜这才无话可说,问:“那你泡椒多少钱?”
  似锦道:“泡椒不同于干辣椒,鲜辣椒做成泡椒之后会变重,但也没变重多少,卖一两银子,邓掌柜觉得可好?”
  这个价格还算公道,邓掌柜点头答应了。
  签订好合约,似锦回去后开始着手收莲子和莲藕。
  本来打算冬天再收莲藕,能够卖个好价钱。
  可是转念一想,冬天水里的温度太低,万一乡亲们为了多挣几个钱,下水冻病了怎么办,因此还是趁天还没冷下来收了算了。
  莲子似锦一次性全都采了,莲藕用来卤着卖,一天也就挖个百八十斤,不到十天就挖完了。
  毕竟这水塘里高产的莲藕不多,野生的莲藕产量又很低。
  这么一忙,就到了九月底,天气已经冷了下来,必须得穿夹衣了。


第114章 求助邓掌柜
  下人们开春做了一次衣服,夹衣还是有穿的,棉衣却没有。
  似锦在锦绣布庄买了不少粗布,请村妇们给家里的下人做棉衣,入冬时正好能穿。
  现在他们家下人有几十个,每人两身衣服,所以要请的村妇比以往多多了。
  以前没接到活的村妇这次都跑了去,期望着这次能够接到活。
  似锦还是老规矩,除了之前已经接过活的,新来的先来先得。
  桂花嫂发现自己不在老名单里,虽然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可还是忍不住装糊涂的问:“阿笙娘子,老名单里怎么没有我的名字?”
  似锦浅淡的看了她一眼:“你记性不行,我不敢再请你了,怕你又记错了尺寸,把衣服给做丢了。”
  众人都古怪的看向桂花嫂,桂花嫂的脸胀的通红,只得讪讪走了。
  县城那边的宅子早就准备齐全,可以住人了。
  这边的庄稼也都收成了,对外卖的高产种子也卖了,并且九月份种的豌豆、油菜和冬小麦在秋收之后就已种下。
  除了甘蔗以及养的家禽家畜,和不少粮食没卖,再没什么让似锦操心的,于是和良笙商量搬家的事。
  她打算把吴妈妈和最后买的那一批下人带走,还要带走两只狗和两个养狗的下人。
  再买两个女下人,留一个和铁牛婶一起留守在村里的大厨房做饭,另一个带去县城和吴妈妈一起为下人做饭。
  良笙听完她的安排,问:“不多买几个粗使丫鬟吗,二进的院子房屋那么多,得要人打扫。”
  似锦想了想:“那就多买两个吧。”
  夫妻俩又讨论了一些别的家事,似锦道:“咱们搬到县城,以后你上学就远了。
  不如给你买辆马车,以后让下人用马车送你上下学,中午就不回来了,就在外面吃。
  反正咱们现在有钱了,又不是买不起马车。”
  良笙摆了摆手:“要买马车也是买给你用,我跑步上下学,正好锻炼身体。”
  “那还是得买辆马车,下雨的时候用得着。”
  良笙道:“你说起上下学,我一直忘了问,里正大叔和族长伯伯这个月教书的钱给了没?”
  似锦一拍脑袋道:“哎呀,我都把这事抛之脑后了,我明天就给他们送去。”
  良笙道:“我就奇怪,你怎么一直没跟我提这件事,猜就是你忘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似锦就独自去村里给里正和族长送钱。
  里正夫人热情地把她迎进了家。
  里正在屋里听到院子里有说话声,扬声问:“老婆子,谁来了?”
  里正夫人应道:“是阿笙娘子来了。”
  里正一叠声地招呼似锦进屋来。
  虽然现在还没到寒冬腊月,可这山风刮在脸上也是叫人够受的。
  梅香在自己闺房里躲着,不敢出来见似锦。
  似锦笑盈盈地进了屋,见族长也在屋里,笑着道:“族长伯伯也在,那我可以少跑一点路了。”
  两位老人异口同声地问:“找我们有事?”
  似锦从身上掏出钱来,付给两老:“这是这个月您二老教书的钱,送晚了,对不住了。”
  两个老人齐齐摆手:“早些晚些有个啥!”
  族长神色有些落寞,叹了口气道:“把这月钱一拿,就再也不用去授课了。”
  似锦诧异的问:“此话怎讲?”
  两位老人全都瞪圆了眼睛看着她:“不是你说的只用授半年的课吗?已经到了半年。”
  似锦默了默,她没想到时间过的这么快,不知不觉半年就过完了。
  思考了片刻,道:“这书还是要继续教下去。”
  里正摆了摆手:“算了,不教了,你家下人也没几个认真学的,你又何苦花那冤枉钱。”
  似锦不在乎这点教书的钱,道:“村里不是还有不少孩子跑去听课吗?为了他们您二老也得继续教下去呀。”
  那些孩子们当中哪怕只有一个有心想学的,她也要把学堂办下去。
  族长顺了顺胡须道:“那就单独给孩子们教课吧。”
  这可是造福全村人的好事,里正马上点头表示赞同:“我把我们家的老屋修葺一下当学堂,在食堂里授课实在不成体统。”
  似锦忙道:“不用了,我手里不是有以前吴氏进我家偷窃,夏家赔我的三十两银子吗,我再添几十两银,正儿八经盖三间砖瓦房的学堂吧。
  回头我就把钱送来,您二老一块签收,一块帮忙照看着把学堂盖起来吧。”
  族长和里正怕银钱经他们的手,有那善以小人之心揣君子之腹的乡亲会背地里说他们贪污,忙道:“你自己监督盖房子吧。”
  似锦笑着道:“我们家马上就要搬到县城去了,没时间照看着盖房子,只能辛苦二老。”
  似锦夫妻两个在县城买地基盖房子,没跟任何人提起,所以村里没有人知道。
  两位老人都一脸惊讶:“你们家已经在县城买了房子?”
  似锦为人低调,虽然在县城盖房子、打家具已经花了不少银子,比买一幢二进的二手宅子还要贵,但她不想炫富。
  笑着道:“没敢在县城买房子,实在太贵了,买不起,是在一条偏僻的小巷末尾买了块地基盖的房,要便宜一点。”
  当族长听说他们家光买地基就花了五百两银子,暗暗咂舌。
  虽然知道她家靠种田发了大财,但没想到居然这么有钱。
  里正却若有所思,总觉得似锦夫妻两个这么急着搬走跟自家小闺女有关系,脸上臊得慌。
  族长舍不得似锦两口子搬走,这两孩子多好啊,逢年过节就给他送礼物,给他家的种子也比给村民的多。
  以后搬走了,他两口子未必还会像现在这么照应他。
  族长情绪低落道:“在村里住得好好的,干嘛要搬走,你们在县城又不认识谁~”
  似锦笑了笑:“以后有空我夫妻两个会回来看望你们的。”
  族长叹了口气:“等搬过去了,别忘了请我们去认个家门。”
  似锦笑着应好。
  里正送她出门,小声道:“阿笙娘子,我已经给我们家梅香定了亲,你们真没必要搬走~”
  虽然他夫妻两个搬到县城有梅香的原因,但并不是主因。
  似锦笑着道:“不关梅香妹子的事,是我们夫妻两个觉得县城有更好的发展,大叔别乱起疑。”
  里正点了点头。
  似锦笑着问:“梅香可还钟意那门亲事?”
  里正兴致这才高了点:“咋不钟意,男方可是秀才,家境也不错。”
  似锦连忙恭喜了几声,又道:“梅香出嫁大叔一定要通知我和阿笙,即便我们人赶不到,这礼一定要到的。”
  里正笑着应好。
  似锦还没走到自己家门口,青菱就一脸焦色的迎了上来:“东家娘子,不好了,县衙收租子的官吏来了!”
  似锦波澜不惊道:“来就来了呗。”
  秋收已经过了,县衙派人来收租子很正常。
  青菱急得跺脚:“他们整个山头全都要收租。”
  似锦面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整个山头三四百亩的地,他们全收?”
  青菱点头嗯了一声:“要不要找里正和族长帮忙啊,还是去学堂把东家找回来?”
  似锦摆摆手:“不用,我自己能处理。”
  到了家里,看见两个小吏堂而皇之的坐在她家堂屋里。
  似锦浅笑着问:“两位官爷是来收租的?”
  那两个小吏十分傲慢的反问:“不然呢?”
  似锦依旧陪着笑:“不知怎么收法?”
  一个小吏问:“这整个山头都是你家的吧?”
  “是。”
  “大概有五百亩吧。”
  “没有那么多,只有三四百亩的样子。”
  那个小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