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逍遥英雄传 >

第172章

逍遥英雄传-第172章

小说: 逍遥英雄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祭灵当然是要去祭的,不过小猴儿也是去打探消息的。”朱文羽插言道。

    “哦?打探消息?朕不是让你管天衣盟的事吗?上魏国公府打探什么消息?”朱元璋愣道。

    “这话说来就长了,嘿嘿,皇上,能给杯茶吗?我刚吃完早饭连茶都没喝一口就被何大人给拉进宫来了,还真有点口干了。”

    “呵呵,就你事多,高诵,给何大人朱大人上两杯茶。”朱元璋啼笑皆非,不过他平日里朝中大臣三拜九叩毕恭毕敬山呼万岁的叫得早厌了,偏偏朱文羽这嘻皮笑脸百无禁忌的猴儿样对自己的胃口,故而一直颇为喜爱。

    “高公公,我要凉的,白水就行,要不就井水也成,别来热的。”朱文羽一句话让正在喝茶的朱元璋一口茶都差点喷了出来,在皇上面前还敢挑三拣四要这样不要那样的,恐怕整个大明朝廷里也就朱文羽这么一个小混混了。“高诵,去,去去,搬一桶子井水进来,让这猴子喝个够。”朱元璋一边笑一边连连点着外面道。

    “喝够没有?说吧。”朱元璋见朱文羽连喝几大口,笑道。

    “皇上,说之前我先问皇上句话成不成?”朱文羽抹抹嘴巴。

    “你这小子,还没回答朕的问话呢,倒先问起我来了。”朱元璋笑骂道:“说吧。”

    “皇上,我先问一下,您老有没有杀魏国公的意思?”朱文羽紧盯着朱元璋道。

    “一派胡言,朕正是要文灿去追查这谣言的来历,如此造谣生事、蛊惑人心、扰乱朝纲之人,抓住了朕绝不轻饶。”朱元璋勃然色变。

    “万岁对此事十分震怒,命我彻查谣言一事,便是为此。”何文灿在一帝插言道。

    “那皇上将魏国公召回京城,是何用意?”朱文羽不理何文灿,望着朱元璋又问道。

    ',!'

    。。。


………………………………

第二十八章 内宫刺客(3)

    ?

    “自然是因徐达背疾病重了。”朱元璋脱口道。

    其实,此事其中大有文章。自大明建朝之后,朱元璋便慢慢越来越不放心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老臣旧将。怕这些开国之臣居功自傲,自己在位之时尚可节制,但若自己百年之后,后世之帝却是不一定压得住这些人,弄个不好还会危及子孙的江山,故早已有心慢慢处置一些老臣,洪武十年之前便已处置了淮安侯华云龙,德庆侯廖永忠等旧将,刘伯温也给罢黜了,慢慢在替后世君王扫清这些可能的隐患。据传太子朱标曾苦劝朱元璋体恤旧臣,不要无端杀戮,朱元璋不言不发地扔了一根长满长刺的木棍在地上令朱标去捡,太子自然迟疑,朱元璋方言:“朕今日是替你将刺去掉,以后你才可把棍子牢牢抓稳。”由此可见朱元璋屠戮旧臣实是有心为之。

    但对于魏国公徐达这位同乡兄弟,朱元璋却是赞其“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一直都是宠信有加,令其统率数十万大军镇守大明北疆,以致北疆数十年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百废待兴、蒸蒸日上。后来燕王朱棣具折上禀徐达在大明北疆已是经营得几乎铁桶一般,军中只知有魏国公不知有朝廷,若有异心必成朝廷心腹大患,言词之间隐隐暗示父皇要考虑到对徐达的节制,朱元璋这才又想起以前的一些担忧,便乘着徐达患背疾之机召其回京养病,放在身边,北疆数十万大军的军权则交予四子燕王朱棣。本来照朱元璋想法,徐达跟随自己数十年,一直忠心耿耿,绝不可能有什么反意,只要变着法削了他的兵权,便可让他舒舒服服养老归天,也算是兄弟情份一场。这份心思自然是不可为人所知,此时朱文羽问起来,朱元璋忙脱口分辩,其实他这话倒也不错,召徐达回京,一方面为了削夺兵权,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为了让他回京将养背疽恶疾,并无处置他的意思。

    “哦,那皇上也不知道魏国公和天衣盟之事了?”

    “啊?”朱元璋心头大震,脱口问道:“徐达会和天衣盟有关?”心思电转,天衣盟是朱文羽打探来的暗害原宫中侍卫总领队“雷霆剑客”南宫雷,且怀疑与朝中重臣有关的幕后势力,朱文羽曾写信详细说起其事,难道这天衣盟居然会和徐达有关?一时间,朱元璋突然有一种庆幸徐达死得正是时候的感觉。

    “我也只是怀疑,还在查证,却不料听到魏国公死的消息,所以急急忙忙赶回京中,然后到魏国公府祭灵,不过魏国公和天衣盟之间有没有关系这事没查到,却听到了些别的消息。”

    “什么消息?小猴子你说。”

    “我再问一句,皇上,那日您给魏国公赐宴,赐的什么?”

    “你这小子到底想干什么?问你话不答还反过来问朕扯七扯八的事?”朱元璋一板脸。

    “皇上,这事十分紧要,还是请皇上先告诉小猴儿再说。”朱文羽强道,恐怕自朱元璋登上天子之位以来,做臣子的敢这么跟他说话的还是头一遭。

    “好好,等一下小猴儿你要不说出个道道来,看朕怎么收拾你。朕赐给徐达的酒宴也就是朕和老臣们一起吃的,朕吃着一道芦苇烧鹅味道不错,就吩咐赐给徐达共享,外加御酒一壶,也是从朕席上端去的。”

    “不是蒸鹅?”朱文羽想着朱元璋以往和魏国公徐达的情份,一直都不太敢相信他会赐死徐达,后来又听何文灿说起徐达回京后朱元璋还亲到魏国公府探望,这不过只三个多月之事,也不太可能一下子就想赐死那个徐大胡子,但此时听朱元璋亲口说起赐物,还是心头大震。

    “什么蒸鹅?徐达身有背疽,不可吃任何蒸物,朕如何会赐他蒸鹅?只有民间那些造谣生事之人才会编出如此荒唐的蛊惑之言,朕这些日子正着文灿彻查此事,一定要抓住那些不轨之徒严加处置!”

    “可是……皇上,我去魏国公府祭灵,和徐二公子徐增寿说了好一阵子,据他所言,当日皇上赐下的就是一只蒸鹅!徐大胡子是当着宣旨太监的面含泪吃下的!”

    “啊?!”朱元璋闻言大惊,何文灿也是诧异之极地望着朱文羽。

    “魏国公收下赐的蒸鹅,含泪吃下,到晚上还没死,不过以为皇上确有赐死之意,所以也就服毒自尽了。”朱文羽续道。

    “这……徐达不会上折子吗?”朱元璋仍是没反应过来。

    “我也问过徐增寿,他说魏国公说了,皇上赐了蒸鹅,自然就是赐死之意,而且圣旨中一点都未言明,自是不想声张,只令魏国公自己知晓而已,因魏国公和皇上皆是濠州人,这是濠州老家才有的说法,非濠州之人并不知晓此意。若是上折子闹大了,说不定就连合府上下数十口的人头都保不住了,还是自己自尽的好,折子也就不用上了。”

    朱元璋万料不到居然是所赐之物出了问题,再一琢磨,也是十分自然,以君臣二人才知道的事赐死,徐达定是以为自己确有赐死之意,而且只要他一人死,不牵连家眷部属,换作任何一个大臣都会这么想,怪不得民间会有自己赐蒸鹅的传言。只不过那赐物分明是自己吩咐从席上端去的,太监到魏国公府宣旨回来缴旨也是一字不题所赐之物的事,大明开国近二十年,下过的圣旨不下数千道,给臣下赐物吃的喝的用的玩的少说也有数百回,从来没有过这种事,这回一捅就是个天大的篓子,居然令一个开国重臣,一等公爵,跟随自己南征北战横扫中原替自己打下大明江山的左膀右臂大将军吞毒自尽,最后这顶黑锅还得自己这个当皇上的来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一时愣在当地,半晌说不出话来。

    “万岁,何不叫当日宣旨的太监过来一问?”旁边的何文灿不愧身为锦衣卫指挥使,以往跟随朱元璋之时又是负责敌情收集工作的,心思灵动,一下便想到了问题的关键。

    “对,对对,高……高诵,叫……叫传陈汉仁。”朱元璋醒过神来,忙冲着高诵叫道。

    “奴婢遵旨。”高诵在一边也听得愣了,见朱元璋吩咐,也连忙一躬身,转身一路小跑便出了书房,命人赶快去传陈汉仁,才回到书房之中。

    “怎么是仁公公去宣旨?”仁公公陈汉仁原本是朱文羽先前所住的闲澜院的大太监,五十余岁,以前对朱文羽也是十分不错,后来朱文羽搬出内宫在东安门外居住,陈汉仁并未出宫,仍是留在闲澜院中,当是养老,自来便不怎么派他的差使。朱文羽不明白怎么是陈汉仁仁公公去魏国公府宣的旨。

    “那日宫中大宴,来的老臣太多,几十桌,主事太监们都忙不过来,宫里所有的大小太监都用上了,陈汉仁在闲澜院里服侍了你好几年,先前在宫里当差也算仔细,刚好他在席上倒酒,朕顺口就叫他去了。”朱元璋不以为意道。

    “皇上,微臣还是以为将陈汉仁传来仔细查问便知详情。”何文灿在旁边帮腔。

    “若是他这儿出差错令朕错失了徐爱卿,朕非灭其九族不可。”朱元璋似乎一下找到了发泄的对象,恶狠狠道。

    屋中一下静了下来,谁也未说话,好半晌,只听几声咳嗽声由远而近,慢慢靠近北书房。高诵朝门外一看,忙道:“启禀皇上,陈汉仁来了。”

    “传。”朱元璋扬扬手一边说一边回到书案之后坐了下来。

    高诵朝门外叫一声:“进来吧。”只见两个太监服饰的人走了进来,一边颤颤巍巍地走一边不住咳嗽的正是原来闲澜院的大太监陈汉仁,另一个则是个中年太监,扶着陈汉仁慢慢朝前走。

    朱文羽原来和陈老夫子住在闲澜院中数年,正是陈汉仁的主子,自然和这位仁公公是十分熟悉的,只是自陈老夫子去世,朱文羽搬出内宫在东安门外朱元璋所赐的宅子中居住,虽也不时进宫瞧瞧,但毕竟来得少了,再后来行走江湖,更是没回过内宫,算起来和自小照料服侍自己的陈汉仁已是好几年没见了,此时一见,自然有一种极为亲切的感觉,再看陈汉仁头上花白一片,比之几年前又是苍老了许多,不禁有些心酸,忙叫道:“仁公公。”

    那陈汉仁闻言忽地抬头,颇为诧异地叫了一声:“羽少爷?!”

    朱文羽抢上两步,正待开口,突觉一种异样的感觉传来,陡地一惊,只见那扶着陈汉仁的中年太监眼神一闪,朱文羽便突然感觉到一股极大的杀气,眨眼之间便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忙一定神,念由心生,已是运起护体真气,嘴中却是大呼:“皇上小心!”

    朱文羽话未说完,只见那中年太监已是脚下一错,身形如电,从朱文羽身边擦身而过,直扑三丈之外书案之后的朱元璋。

    ',!'

    。。。


………………………………

第二十八章 内宫刺客(4)

    ?

    何文灿本站在一旁,见状大惊。但他毕竟跟随朱元璋数十年,见过无数凶险阵仗,也是反应极快,大叫一声:“来人啦,有刺客!”一边喊一边已和身向那中年太监冲去。

    那中年太监的目标乃是朱元璋,心知若是迟疑片刻,宫中侍卫赶来,任你是天大本事,也已再无机会行刺朱元璋了,自然绝不肯与何文灿纠缠,身形一晃,侧开半尺,堪堪避过何文灿,脚下一点,仍是朝朱元璋扑去。

    便在此时,朱文羽已是反应过来,脚尖一点,甚至不及转身,反弹身法使出,倒退着便冲向那中年太监,手上毫不迟疑,右手在腰间一摸一抖,真力贯注之下,那雷霆软剑还不及出鞘,已是破鞘而出,剑尖一抖,突地坚若精钢,直刺那中年太监的后心。

    还站在门口的高诵一时惊呆了,瞪大眼睛张着嘴说不出话来。那陈汉仁却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眼睁睁地看着那中年太监直扑朱元璋,眼中充满着期待。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中年太监直扑向前,左手朝朱元璋伸出,五指箕张微微弯曲,指尖之上竟是有一种淡淡的惨白光芒,头也不回,右手却是向后一挥,曲指一弹,叮地一声轻响,已是正中朱文羽手中雷霆软剑的剑尖!朱文羽突觉剑上一股大力传来,手上一震,几乎拿捏不住!

    那中年太监身形如鬼似魅,疾如闪电,眨眼工夫便已绕开朱文羽和何文灿二人,离朱元璋已不过一丈,朱元璋甚至可以感觉到他那眼中冷森森的目光,可以感觉到那伸过来张着五指的手的寒气,仿佛已切到自己的咽喉,一丝冰冷的感觉。

    眼见那中年太监的手离坐在那儿发呆的朱元璋的咽喉不过一尺,犹自站在门口的陈汉仁眼中已闪现出狂喜,苦心谋划了二十年,三兄弟吃了多少苦,今朝终于可以得报主公的深仇了,只要能报此大仇,以报答主公当年的大恩,他们三兄弟连命都可以不要,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如今只要眨眼之间,大仇便可得报,至于报仇之后自己兄弟二人能不能逃出宫去,他已不在乎了,也不关心了,他眼巴巴地望着那边,满心地期望。

    便在此时,奇事又生,那中年太监之手堪堪接近朱元璋,那朱元璋竟是突地不见了!这一下大出那中年太监的意外,手一抖,往下一落,扑地一声正插在方才朱元璋身前的书案之上,这一招何等劲力,那五个手指头已是在楠木书案上生生插出五个寸余深的小窟窿!

    原来那何文灿见拦不住中年太监,急中生智,一下子蹲下身来,拉着自己脚下的地毯用力一扯。这北书房中间铺的地毯本就是一大块,朱元璋坐在书案后的椅子上,椅子也正好放在地毯之上,何文灿急切之下用尽全力一扯,那是何等劲力?顿时朱元璋不由自主连人带椅子往后一倒,将朱元璋扯倒在地,正好避过中年太监那凶狠无比的一抓!那人急切之下想改向下抓,却不料刚好被书案挡住。

    便在此时,朱文羽已是转过身来,手中雷霆剑法使出,疾刺中年太监的后颈。此乃一致命杀招,若是平日,凭朱文羽的性子,并不喜随意杀人,绝不会第二招便使出这等要命的招式,但方才中年太监那曲指一弹,朱文羽已知此人武功高绝,绝不亚于自己,甚至于比上次北平城里那个蒙古高手博格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又是行刺皇上朱元璋,方才已是险险得手,此时绝对是半点留情不得,须得全力以赴,故一出手便是杀招。

    那中年太监仍是背对朱文羽,仿佛背后长了眼睛一般,脚下一错,脑袋一偏,让过朱文羽的剑锋,手上用力一抓一掀,百十斤重的楠木书案已被他直若无物地掀了开去,露出坐在地毯上狼狈不堪的朱元璋,右手从后面一缩,又朝朱元璋头顶抓去!

    但便是这迟缓得半刻,何文灿这一拉之下,已将朱元璋拉到自己身前。这何文灿一直都只是协助其兄何文辉掌管打探军情之事,但毕竟也是出身行伍,虽不如别的将领一般骁勇好战,百余斤气力还是有的,此时情急之下全力一扯,朱元璋连人带凳已被他扯了过来。高诵也已冲了过来,嘴中仍是大叫:“快来人啊,有刺客!救驾!”人却是合身扑上,一下便扑倒在朱元璋身上,正好那中年太监右手五指抓到,“扑”地一声轻响,已是生生插在高诵的后背上,顿时便是五个血洞,鲜血直涌!

    朱文羽也冲了过来,身形一偏,雷霆剑一转一削,直逼中年太监面门。只见那太监面色稍黑,神色绝然,眼中仍是透着冰冷的目光。他来行刺朱元璋,本就有不要命的打算,但此时两招之下仍是未果,未能伤得朱元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