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逍遥英雄传 >

第27章

逍遥英雄传-第27章

小说: 逍遥英雄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忽又是数月过去。

    这天一大早,小高子到大街上满街乱转终于找到正在闲逛的朱文羽,告知皇上的亲随大太监高诵来到府上。朱文羽一听极为突然,心知定然是宫中定然发生大事,否则这跟随皇上须臾不离寸步的大太监绝不可能出宫来找他。不敢有丝毫耽搁,匆匆回到府中,果然,高诵带来皇上密旨,让朱文羽即刻进宫,养心殿见驾。

    “皇上老叔究竟何事?高公公你就先透个信啊。”一边跟随高诵急急入宫,朱文羽一边心急地问。

    “奴婢不敢说,羽少爷且勿多问,一到便知。”高诵久在朱元璋身边,深知祸从口出之理,是个极为谨慎少口之人。

    一进养心殿偏室,只见旁边卧榻之侧站着朱元璋,正在怒不可遏地斥责太医,而床上躺着一人,一身血迹斑驳,居然是“雷霆剑客”南宫雷!脸色惨白,似已奄奄一息。

    朱文羽这一惊非同小可,这南宫雷乃是江湖绝顶高手,听有些侍卫说起江湖之事,“雷霆剑客”南宫雷当排在五十名之内,一手“七十二式雷霆剑法”刚猛凌厉,便是一流高手也难挡其锋,此时竟被人打成重伤,那伤他之人岂非更是绝顶之绝顶高手?朱文羽也难得细思,扑向床前,大叫:“雷伯,雷伯!”

    南宫雷虚弱地睁开双眼,看着朱文羽,低声道:“文羽……好生辅佐皇上……拿雷霆剑到……到南宫世家找门主告讯……照应南宫门……江湖险恶,一切当……心……”声音渐至微弱,终至气竭而亡。

    朱文羽心中大痛,一股重重的抑郁之气充塞胸口,却是一滴眼泪也哭不出来,咬牙切齿,回首问朱元璋:“皇上,这究竟是谁干的?”

    朱元璋铁青脸到旁边坐下,不说话。

    “此乃昨夜之事。”高诵在旁言道。“今日一早侍卫柳勇有事禀报南宫总管,进门发现南宫总管和侍卫一队的领队张千山都倒在血泊之中,张千山被雷霆剑刺胸而亡,南宫总管前胸后背均负钩伤,当是那张千山手中金钩所为。皇上急传太医救治,哪知南宫总管早已身中剧毒,想来是这张千山在南宫总管身上下了毒,南宫总管中毒在先,又遇张千山谋害,张千山意欲杀害总管,却反被总管反击所杀。只是南宫总管身负重伤,又中了剧毒,实在是……实在是回天乏术……”

    “若不是下毒在先,张千山这狗娘养的岂能伤得了我雷伯。”朱文羽悲愤莫名。他知这张千山乃是侍卫一队的领队,江湖人称“残月钩魂”,善使一对金钩,一手三十六式“朝天钩”钩法,也算是江湖一流高手。平日里寡言少语,脸色言行十分冷峻,极少与人来往。朱文羽虽认得他,却并不熟识,虽曾缠着学过三五招钩法,但总觉得难打交道和他说话不自在,便也不喜再去理他。只不过这张千山一向忠于职守,不嫖不赌的,从未听说有过什么劣迹,不知此次为何要暗害南宫雷。

    “南宫爱卿刚才与我谈过,这张千山身后必有主使之人,南宫爱卿当年行走江湖虽有仇家,但也不至于下此毒手,且他已入宫中为官,别人再找他报仇也当有所顾忌。”朱元璋道。

    “张千山乃是一流高手,等闲之人不易驱驶得动,因此这主使之人定是非富即贵,或是于张千山有过大恩之人。这张千山据查乃是太原武林世家的‘金钩张家’嫡系弟子,只是太原张家早已破败,只剩下张千山一人,无所考究,因为人冷竣,少与人交往,亦从未听说过谁对他有什么大恩,故而皇上和南宫统领都猜测恐怕是朝中之人指使,或是那些乱臣余党,和元宵谋刺之人恐怕也有干连也未可知。”高诵在一旁补充道。

    “张千山刺杀南宫爱卿自是欲去我臂膀,他乃第一队的统领,南宫爱卿若遇害,接替他的正是这张千山,可见他谋害南宫卿家意在接手皇宫禁卫之权,所谋者自然极大,这主使之人必然大有来头。好在南宫爱卿拼死力敌,诛此内贼,否则若是让其奸计得逞而不为我等察觉,后果便不堪设想。”朱元璋依旧铁青着脸,两眼死死盯着前方桌案,一边述说他和南宫雷的谈话,一边显也在思索谁会是幕后主使之人。

    朱文羽突然想起他习武前第一次在内宫中夜遭黑衣人之事,这张千山也是中等身材,不知是否便是那黑衣人。只是当时那黑衣蒙面人故意压低嗓子说话,使的又是寻常招式,此时张千山已死,这个谜团也许已再难解开。

    “南宫爱卿方才同朕言到要你携雷霆剑去往南宫世家报讯,朕虽不知其意为何,但其中必有深意。朕也想这班禁宫侍卫须得仔细严加清查,朝中文武百官也须得严查分辨,其中难保没有居心叵测之人。不论主谋者所图何事,张千山既列其中,自然也还有其他武林人物参与其事。你朱文羽既身有武功,又从未在江湖上走动过,外人不识,不引人注意,正可从江湖中细细查访线索,若能找着主使之人,查清楚他们的图谋,也算是替你雷伯报仇。朕想来南宫爱卿也应是如此之意。”

    “是,皇上。”朱文羽答应一声,依旧看着床上的南宫雷暗自垂泪。

    “朕安排一下,给南宫爱卿发送过便给你一道旨意,让你以钦差身份携剑前往南宫世家报丧。”

    “皇上,可否将雷伯灵堂设在我处?让我尽尽孝?”

    “准奏!”南宫雷虽为朱元璋亲信,但毕竟非皇族中人,在内宫设灵自是不便,南宫世家又远在山东,自然是以朱文羽府中最为恰当。看朱文羽主动提出,朱元璋即刻答应下来。

    朱文羽数月之内连失两位最亲近的亲人,实是痛心异常,回到府中仍自哀哭不已。坐在厢房内手抚雷霆剑,回想起南宫雷音容相貌,想起那日日的殷殷教习,敦敦教诲,愈加伤心,终是心中倦极伏案而睡。
………………………………

第二章 初窥门径(7)

第二日便设起灵堂,朱文羽身着孝子之服灵前跪哭,堂前高书两副朱文羽自己书写的对联,左边是:“感念父慈惟有泪,伤心儿恸不闻歌”。右边是“承恩欲报闻翁死,饮泪高歌盼父还”。

    朱元璋派随侍大太监高诵代天子亲往灵前致奠上香,这一时便轰动京城,百官也就纷来祭奠,无论识与不识的朝廷官员在朱文羽府外排成了长队,这丧事排场居然比之王公大臣也毫不相让。百姓纷纷猜测是何人去世,同时也交口称赞万岁爷体恤臣下,尊臣敬贤。

    禁宫侍卫统领居然身遭不测,惨死宫中,朝中大臣知朱元璋对此事极为看重,纷纷猜想皇上必然是大有动作,一定清查到底,更以为守灵之人也是南宫世家南宫雷的后人,却不知“雷霆剑客”南宫雷行走江湖数十载依然是只身一人,从未娶妻生子,哪来的后人?

    哪知眼见得三四日过去,朱元璋居然毫无动静,这倒是让大臣们有点惶惶不安不知所措,不知皇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知这必是雷霆之怒前的片刻宁静,也不敢随意上表谈及此事,都等着皇上发话。

    “雷霆剑客”头七一过,旨意果然颁下,着将大内亲军都督府所属禁卫改建为十二亲军队,第一队称为锦衣卫,专司皇宫侍卫,兼管巡察缉捕之权,下设指挥使、南北镇抚司镇抚,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由燕王朱棣直接掌管。指挥使暂缺,令原侍卫副总头领何文灿为锦衣卫副指挥使,朱文羽任锦衣卫千户之衔,待南宫雷火化后,扶灵前往南宫世家报丧。

    这前面的旨意好说,最后一句却让百官意外,朱文羽虽对这何文灿并不熟悉,不知道是何等样人,但朝中的大臣们,特别是那些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大臣,却早知这何文灿之胞兄何文辉乃是皇上打天下时所收的义子,虽然并无显赫官职,却一直长年负责代替皇上监临统军诸将,号令明肃,十分得朱元璋宠信,只是洪武九年六月早死,享年三十有六,令朱元璋嗟叹不已,特令其弟何文灿入朝重用,以慰何文辉在天之灵,若是何文辉尚在,此时命其任锦衣卫副指挥使自是顺理成章之事,朱元璋设锦衣卫,自然想起了义子何文辉,便命何文灿接了这个职位。只是百官却大多不知这朱文羽为何方神圣。前次元宵刺驾之事由于朱元璋有意封锁消息,不令外传,百官只知皇驾遇刺,也曾议论纷纷,却并不知是这个叫朱文羽的人救的圣驾,民间百姓更是传说得有声有色,传言天子真龙护身,妖邪难近。此番皇上有旨,除这何文灿之外,连指挥使人选都还未确定,便特意指定朱文羽一人为锦衣卫千户,可谓是一夜之间名满天下,引起朝野多少猜臆,他自己却还懵懵懂懂浑然不知自己已成天下名人。百姓和百官大多以为朱文羽大约是皇家朱姓外戚,虽不知此人来历,却也并不以为意,当时皇家外戚任官之人比比皆是,是以旨意虽然引起一些猜测和议论,却也少有人将朱文羽当成如何特别的人物,猜想封他为锦衣卫锦衣卫千户只当是为了让其报讯体面而专授一官职装点门面而已。

    燕王朱棣亲率太监到朱文羽府上宣旨,朱文羽领旨谢恩。示退宣旨太监,朱棣却又命朱文羽跪下,从袖中取出朱元璋的另一道密旨,旨意命他去往南宫世家报讯之时,密查江湖中事,寻访线索,看是否有朝野勾结谋反的蛛丝马迹。另御赐金牌一面,可凭此临时调动地方兵马,获地方官府配合,调动兵马以一营为限,并可从地方银库临时支用钱粮,以备不时之需,事后再由朝廷内库拨银偿还。

    “皇上旨意要千户大人在江湖中寻访线索,不知朱大人有何打算?”待朱文羽领旨已毕,侍立下首,朱棣坐在椅子上,端着茶若无其事,一边拨划着碗里的茶沫一边好似漫不经心地问朱文羽。

    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封为燕王,虽是年轻,今年才二十三岁,但为人精明强干,遇事果决,实在是皇子中出乎其类拨乎其萃的人物,极得朱元璋喜爱,朝廷中都曾有人议论,若非燕王身居行四,当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其实,朱棣对朱文羽的印象并不好。

    朱棣常在宫中行走,早就知道朱文羽此人,知道乃是父皇朱元璋为感激当年救命之恩,将恩人遗子接来宫中抚养,因此对朱文羽的来历自是十分清楚的,在他看来,朱文羽只是承皇上隆恩由朝廷抚养的一个草头百姓而已,乡巴佬根本上不得台面。何况他喜欢做事沉稳周密之人,自己也是时时衣冠楚楚,彬彬有礼,一言一行俱有皇家威严气度,十分看不惯朱文羽这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嘻嘻哈哈百无禁忌,在大庭广众之下失仪失体尊卑不分,甚至毫无人臣之仪面君之礼,典型的一副无赖相,究是蚁民出身,天生的贱胚子,烂泥扶不上墙,是无可救药的,即算是曾救驾有功,那也只是做臣子的本分而已。只是不知父皇和母后为何偏偏喜欢这么一个猴子般猥琐的小孩儿,居然还加官进爵地大加重用为锦衣卫千户。这几日间他曾多次向父皇进言,另派一位沉稳老练的捕头高手去查访此事,父皇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到后来居然还不耐烦地训斥他,这让他很懊丧也很不解。此时看到的朱文羽虽然因雷伯之事心痛不已而并未显出顽皮胡闹之状,稍稍看得惯了一些,但从他言行举止中却能看出这小子根本就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要这种人去查访追案,实在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只会坏朝廷的大事而已。朱棣虽然喝着茶,心中却依然愤愤不已。不过父皇圣旨已下,他也是无可奈何,职责所在,也只得再和这个令人生厌的锦衣卫千户大人说说查访之事了。

    说完品了一口茶,皱了皱眉头,差点吐了出来,这叫什么茶呀?他却不知朱文羽自小便懒得喝什么茶,大多时候就直接喝宫中的井水,从来不喜欢那种滚烫的茶,还是井水舒服,渴了一口气灌下去一大碗,一抹嘴一溜烟儿又跑了,想要他慢条斯理地坐在那儿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还不得把他憋死?以前闲澜院里倒是有不少好茶,都是进贡到宫里的极品,但也只是陈老夫子或是仁公公他们喝,朱文羽却是从来就懒得喝,陈老夫子还曾想要他学点气度品品茶,他哪下得了那镇定功夫?好茶坏茶他喝起来全一个味儿,那饮驴一般的喝相还把个老夫子气得够呛,直呼“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再也懒得管他。这后来搬出大内了,依旧是天天喝的井水,至于宫里按月发的贡茶,恐怕早被小太监们偷去卖了,反正这小主子也极少喝茶的,就算喝也品不出什么上下来,好糊弄,贡茶也值得好些银子呢,至于府中待客用的茶,早被换成了寻常茶叶,这回却让燕王朱棣尝到新鲜了,燕王堂堂王爷,平日在府里喝的虽比不上宫里的极品,却也算上品好茶了,几时喝过这等寻常苦茶?限于身份又不好说出来,只好皱着眉头咽了一口下去,将茶碗往桌上重重一放,肚中暗骂道:“这大胆的狗奴才,居然用这种茶水来糊弄本王!”心中更是嫌恶。

    朱文羽其实也很不喜欢朱棣,在皇宫中住了这些年,也算见过朱棣许多次,但都从未打过交道,他早听说过朱棣精明强干,做事情针插不进水泼不入极为周密,只是御下极严,对百官也是面无表情城府极深,是个人见人怕的冷峻皇子,朱文羽率性随意不喜约束,最怕和这种一本正经的人打交道,惹不起躲得起,看到他一张冷脸便躲得远远的,因此虽是常见面,却是连一句话也未曾搭过。可他如今身为锦衣卫千户,却是直接归朱棣管辖。平日里虽然不用打什么交道可以躲得远远的,可如今是奉圣旨来说他查访江湖之事,再心中嘀咕也不敢在脸上露出来,只好压着性子老老实实地回答:“属下不知,这几日一直在府中设灵奠祭雷伯,还没工夫想别的呢。”
………………………………

第二章 初窥门径(8)

朱棣听到这话简直鼻子都气歪了:“父皇安排他寻访线索,这小子居然一点也不好好琢磨琢磨,你当是准备出去游山玩水呢?拿圣旨当儿戏,岂有此理!”朱文羽小不了朱棣多少岁,但在朱棣心中却已是用“这小子”来称呼了,可见他心中实是瞧不起这朱文羽的。

    “嗯,既是如此,本王便提示朱大人一二。”朱棣一开口,习惯性地去取身边的茶,但突然又想到刚才的苦茶味儿,手伸到一半又迟疑了,想收回又觉得过于露了形迹失了气度,皱眉僵了半刻,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继续伸过手去取了茶,端到嘴边做了做样子,其实嘴唇根本没沾着半点茶水,便忙不迭地将茶碗又放回桌上,心道打死也再不去碰它了。

    “王爷请说。”朱文羽此话一出,朱棣真个哭笑不得,且不说他乃一介王爷,皇上的亲子,地位尊崇,就算是从锦衣卫的统属来说,这朱文羽也算自己正儿八经的下属,最起码也得说一句“属下恭听王爷示下”吧?这小子居然冒出“王爷请说”四个字?一点纲常规矩没有,整个就是个无赖,不过这小子平日里在宫中连“皇上老叔”四个字都叫得出来,“大不敬”三个字算是做到头了,如今说出这四个字来算是一点也不奇怪了。

    不过就算朱棣心火万丈,照他的性子是绝对不会发作出来的,为这等小娃娃生气实在是有失王爷的身份体面,不过今天总算是领教了这小子没上没上百无禁忌的无赖相了。朱棣一顿,压住性子,故作和缓续道:“朱大人查访南宫总管遇刺一案,可从三件事查起。其一:经太医院仔细勘验,南宫雷所中之毒乃是一种无名之毒,毒性极烈,若非南宫雷内功精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