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陇右小卒 >

第174章

陇右小卒-第174章

小说: 陇右小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一次拜火教倒霉,也是应有之义,谁让一个区区外来宗教,敢掺合进大唐这样庞大帝国的皇权更替,它不倒霉谁倒霉?

    虽然剜心恶鬼的事暂时告一段落了,但长安的宗教之战却是才刚刚正是开启!

    道门和佛门之间的争斗自佛门传去中原之后,就一直未曾停歇过!

    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这两次灭佛的行动,皆是因为佛门不事生产的缘故!

    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魏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

    在宰相崔浩的劝谏下,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

    魏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的弹压沙门,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

    翌年,卢水的胡人盖吴在杏城起义,有众十余万人。

    七年,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长安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怀疑沙门与盖吴通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

    崔浩趁机劝魏太武帝灭佛,于是太武帝进一步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当时太子拓跋晃监国秉政,一向笃信佛法,再三上表,向太武帝劝阻,虽然都不被采纳,但也由于如此,废佛的诏书得以缓宣,而使远近的沙门闻讯逃匿获免,佛像、经论亦多得密藏;然而魏国境内的寺院塔庙却无一幸免于难,史称太武法难。

    废佛后六年,魏太武帝驾崩,魏文成帝即位,下诏复兴佛教,佛教才又逐渐恢复发展。

    这才是第一次灭佛!

    建德三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

    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

    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李冰这么多年几乎将李家和杨家的书籍全部都看了一遍,所以对于这些有关于佛道两门的记载,李冰也看了很多。

    所以对于佛教,李冰向来是没有什么好感的!

    但因为袁天罡的缘故,李冰对于道门也没什么好感!

    所以这两家的争斗李冰压根就没打算掺合其中!

    但树欲静风却不止!

    李冰虽然不愿掺合其中,但佛道两门,却没有轻易放过李冰和泾阳李家的意思。

    “师傅,张亮成为了道门护法,并且出人出力支持道门的罗天大醮,如今在长安风头无两啊!”

    武媚一边翻阅着李冰书桌上的各种情报,一边饶有兴致的看着李冰,眼中尽是调笑之意。

    李冰看着从西域送来的情报,将手里的情报递给了武媚之后说道:“三叔已经把西域的钱财送回来了!你要的那批孩子也给送到兰州了,你不去见见?”

    武媚闻言顿时夺过李冰手里的情报,然后兴奋的说道:“都到了?这么快?三爷爷的效率怎么这么高?”

    李冰看到武媚那副小女儿的模样,随即嘿嘿一笑:“挺大个姑娘了,一点都不稳当呢,蹦蹦跳跳的却是像个小猴子!三叔一出发就把带着书信的海东青放出去了,所以双方是在阳关汇合的,自然快的很!”

    武媚将手里的情报看完之后,随即笑道:“还是三爷爷厉害,足足收拢了一千余10岁以下的孩童,师傅我想去兰州看看!”

    李冰闻言点点头道:“行,带上逍遥一起去,晋阳还未过门呢,两个小儿女就天天凑在一起,瓜田李下的,不合适!”

    武媚闻言顿时笑道:“师傅,逍遥和晋阳给您生个大孙子不好么?”

    “滚滚滚,赶紧研究研究出发吧,把逍遥一并给我带去,让他也去陇右见见世面,给马三停马叔他们上上坟,都是你和逍遥的长辈,应该去看望一二的!”

    武媚紧接着又笑了一声,随后有些埋怨的说道:“师傅……这一千多人,您看您……是不是……”

    李冰一听就知道是什么回事了,这是来跟自己哭穷来了,随即李冰就摆摆手说道:“这事,你去找你小姨去说!若是三爷爷答应,支多少钱都随你!”

    武媚一听这话一下就高兴了,整个李家谁不知道三爷爷最热衷于给李家置办一些暗地里的势力,若是一次性在陇右豢养一千以上死士的事情,三爷爷一定会同意的!

    “哈哈哈哈……谢谢师傅!我走啦!”武媚随即就蹦蹦跳跳的跑出了李冰的书房。

    (读者QQ群号:,欢迎进***流剧情,并且大量招募配角!已签约上架放心观看!最后是,求推荐,求月票,求订阅)

    陇右小卒

 第三百九十二章 朝局动荡

    道门的罗天大醮还未来办,朝里就出了件大事,司空,太子太傅梁国公房玄龄因母丧罢职。

    这对于朝局的影响可是极大的,房玄龄乃是朝中文官之首,更兼太子太傅,可以说房玄龄如今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再加上基本大唐的诸多国事,基本都由房玄龄几人商议,所以房玄龄此刻一罢官,朝中有些人的心思自然就有些压不住了!

    虽然不过是房玄龄一人罢官,但实际上房玄龄也是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朝堂上文官的势力的!

    房玄龄出身于清河房氏,虽然名义上也是属于山东门阀的中的一支,但清河房氏本就不怎么为世人所知,再加上房玄龄的父亲乃是前隋区区一个泾阳县令。

    所以在朝堂上,房玄龄代表的事是其余文人集团的!

    蜀中集团、江南集团、还有庶人文人集团基本都是以房玄龄为首的!

    也正是因为房玄龄身居高位的支撑,才帮助这几个并不怎么强势的文人集团在朝堂之上还能有着一定的立足之地。

    但如今房玄龄因母亡而罢官,也就让那些本就十分弱势的几个集团,如今没有了靠山,日子自然也就不好过了!

    但按照大唐士人的规矩,父母丁忧至少是要守孝三年的,以房玄龄的年纪,谁知道三年之后还能不能入朝为官了?

    如今这几个集团文人皆没有占据高位,或是手握重权之人,这也就意味着在房玄龄不在的情况下,这几大集团都将受到山东集团的打压!

    但在如此朝局动荡的情况下,工部尚书、勋国公张亮却是被起任为刑部尚书,参预朝政!

    工部尚书改任刑部尚书,这本并不算什么大事,但加上参预朝政之后,这事可就不一般了!

    同时中书侍郎刘敏慎胜任工部尚书,也算是高升了!

    李二此举其一是为了平衡朝局的各方势力,张亮虽然曾经是个武将,但也属于关陇集团的一员,同时刘敏慎也算是庶人集团的一员,所以此举也算是填补了房玄龄罢官之后的权力空白。

    但这件事怎么可能这么简单的就轻易平息下来?

    贞观十七年至今,从李佑谋反、李承乾谋反、再到长安的剜心恶鬼之事,再到如今的房玄龄罢官,一桩一桩的事情都让朝局动荡了不止一次!

    这一场风波岂是李二随便调出两个闲棋就能轻易平息的?

    武媚带着不情不愿的李逍遥去了兰州,整个长安能在李冰身边陪李冰说两句话的,也就只剩下了马三合和李信。

    “老马,逍遥和媚儿走了几天了?如今到哪了?”

    马三合将手里刚泡好的茶摆在李冰的右手边,然后才笑呵呵的说道:“侯爷,这不是您把少爷赶出去的么,这才走了几天,您就又开始念叨了!”

    李冰端起一旁的茶杯,慢悠悠的品了一口,随即又问道:“有什么可想的,我当年不到九岁就已经在陇右杀人了,逍遥现在的功夫比我当年还好,这次不让他在陇右见见血,总是围着女子转,像什么样子!”

    马三合闻言确实笑的更大声了:“哈哈哈……侯爷,这世上有几个能跟您比的,就靠着咱们李家的一手不怎么入流的刀法和一件内甲,就在陇右那地方闯出了偌大的名头,少爷跟您当年比起来,还是太年轻了!”

    李冰摆摆手示意马三合坐下,然后才说道:“长于妇人只手,终归长不成个男人。”

    “给媚儿去信,让逍遥去漠北戍边两年,长成个男子汉,再从漠北回来!”

    马三合闻言就是一愣,随即有些吃惊的问道:“戍……戍边?咱们家的小侯爷跑去戍边,这是不是……有些……而且夫人那边……”

    李冰摇摇头说道:“堂堂男儿,岂能日夜留恋于小女子之中,逍遥的心性都被媚儿打压的失去了少年该有的气魄,为何秦怀道学成了一身的本事,就离开了李家?还能果断的不再爱慕媚儿,这才该是男儿办出来的事情!”

    “逍遥没有这个气魄,也没有这样的敢于取舍的勇气,就凭这样的继承人,能继承我李家如今的诸多产业么?凭什么服众?”

    马三合闻言却是不说话了,因为他知道李冰的话说的有道理,到马三合还是替李逍遥说了一句:“侯爷,小侯爷虽然抵不上您的英雄气魄,但在长安的年轻一辈之中也是人中龙凤,您还是对小侯爷太过苛责了!”

    李冰闻言缓步走到门前,看着天边的云彩不经意的说道:“老马,我的心太大了,凭逍遥现在的心智,就连刘敏慎他们都斗不过,凭什么统御他们?”

    马三合闻言也是不说话了,马三合之前负责李家在大唐各地的商队和长安的诸多暗子,所以对李家在大唐各地的布置算是最清楚的人,甚至可能比三叔之类的李家宗家之人更加的清楚!

    马三合更知道李家现在的诸多暗子和势力,以及每年的收入加到一起,已经不亚于一个西域中等国家的实力了!

    就算是马三合现在仅仅负责各地的商队,已经让马三合忙的不可开交了,马三合甚至都不敢想象李冰现在一天要处理的事务到底有多少!

    算起来李冰一天要处理的事务,可能真的不比李二少多少!

    因为李二麾下还有整个大唐的所有官员作为李二臂助,单单是在皇宫里的六部官员和鸿胪寺、太常寺、将作监等等的官员,已经不下于万余人,这次仅仅是宫里的官员!

    但李家能帮李冰处理家里事务的,也就是杨梦竹、三叔李青、马三合、还有武媚这几个人了,所以李冰的担子自然极重!

    再想想现在的李逍遥,却是配不上李家现在的家业,马三合也就不说什么了!

    自打李冰的这一辆战车开始了前进,现在想要停歇也是停不下了,即便是李冰想要收手,家里的那些家臣供奉们,也未必能让李冰轻易的收手了!

    谁不想成为如今朝堂上那些国公、郡王、亲王之类的人物?

    (读者QQ群号:,欢迎进***流剧情,并且大量招募配角!已签约上架放心观看!最后是,求推荐,求月票,求订阅)

    陇右小卒

 第三百九十三章 矛盾的人心

    房玄龄因母亡罢官之后,整个长安的官场都变得混乱了起来,跟房玄龄比起来,张亮的能力明显要差太多!

    新晋工部尚书刘敏慎的日子却是好多的多,其一是因为工部因为在管理将作监以及其他的工匠部门,并不为朝中诸多文臣在意。

    再加上工部的事务极其的繁琐,每年修缮宫殿、将作监的各种事务、大唐各地兴修水利等事,做得好是应该的,做的不好就会被责罚,所以工部尚书基本都是由武将担任,想刘敏慎这样的文臣来做工部尚书刘敏慎也是第一次。

    但好在刘敏慎早年间也是参加过北伐的,而且还有着爵位在身,所以工部的官员也并未针对刘敏慎。

    再加上工部之中的诸多官员要么是勋贵之后,要么就是勋贵家里不受重视的庶出,所以一个个的后面也没什么太硬的后台,所以刘敏慎在工部的日子也算是不错。

    但刑部尚书张亮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张亮从区区工部尚书直接升任刑部尚书并且参预朝政,眼红之人自然是极多的!参预朝政,这四个字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无论任何一个官职只要带上参预朝政这四个字,就可以对外号称大唐的执宰了!

    毕竟整个朝堂上,能够参预朝政的,还真没几个人!

    所以张亮反而成了山东集团趁着房玄龄不在之时,着重攻讦的目标了!

    刘敏慎虽然升任了工部尚书之职,但谁不知道工部的尚书是个出力不讨好的职位,有时间和精力攻讦工部尚书,倒不如用这个时间多写两封弹劾张亮的奏折呢!

    山东门阀不可谓不用心,自打张亮一上任,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还没烧起来,山东门阀的攻讦就开始了!

    先是从张亮欺压百姓,导致偌大的一个青龙坊只剩下了勋国公府一家了!

    买加上张亮收了五百假子,日日在长安仗着勋国公的名头欺压良善,恐有谋逆之心!

    还有张亮在辽东任职的一些事情都被一一挖了出来,这让李二也是有些心烦。

    李二本以为将张亮扶起来,能够挡得住山东集团的攻讦,能够成为关陇集团以及其他集团暂时的一个遮阳伞,结果张亮这伞是漏的,打伞都不如不打!

    但事已至此,李二也只能为自己的草率买单了!

    好在李二很清楚,张亮虽然是个贪财贪权的真小人,但对自己的忠心却是不需要怀疑的,所以李二也只能对诸多文官对张亮的弹劾视而不见了!

    现在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再扶持几个人站出来,分散一下张亮的注意力,不然李二甚至都想不到山东门阀还能在张亮的身上挖出什么样的黑料了!

    好在张亮升任刑部尚书的时候已经是八月末了,在经过这段时间的弹劾之后,也就入冬临近年关了!

    在张亮上任刑部尚书足足两个多月之后,刑部终于开始了校验整个大唐一年的各种刑事案件了!

    这个时候的刑部尚书权利自然极高,也就使得朝中弹劾张亮的奏折少了许多,但现在李二一天不收到十封八封弹劾张亮的奏折,甚至都有些不习惯了!

    张亮虽然是个武将,但在处理刑部事务的时候,倒也不失一位武将的雷厉风行,确实比之前刘德威在任之时要效率高得多。

    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自张亮上任之日起就在一直被弹劾,若是这件刑部年底核算整个大唐刑事案件的事情都做不好,他张亮那还好意思去参预朝政?

    张亮几乎一个多月不曾回家,这才在十二月中将整个大唐一年的刑事案件尽数核算完毕,也算是做出了一向比较拿得出手的政绩,也算是对得起李二将他升任刑部尚书的良苦用心了!

    风雨动荡的贞观十七年总算是过去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两位皇子造反谋逆,一死一被贬为庶人,最受陛下宠爱的魏王李泰,却被夺取了所有的恩宠,被贬为区区莱阳郡王,后在朝中大臣的提议下,才改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