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德威摇摇头,三儿啊以后你别后悔。
不是他故意瞒着有用信息,而是王以旌老先生非常古板保守,他从不提起自己弟弟给自己长脸,秦德威也只能装不知道,更不好告诉别人。
“我今日找你,是父亲让我来的!”徐世安哪有心思继续扯教书先生,忧心忡忡的说:“这两天父亲日子十分不好过。”
前文提到过,三山门是内城墙十三门里,商业价值最高的城门,换句话说就是油水最大。
徐云起能当上三山门把总这个职务,一方面是十年前宁王之乱时,他上过阵立过功,另一方面就是身为守备大臣徐魏公亲族的缘故。
现在徐鹏举被罢职了,没了守备大臣的权力,成了个富家翁一样的闲散国公爷,还得闭门思过,那徐指挥的三山门把总职务立刻就不稳当了。
武官本来就难在外面找油水,最肥差的城门谁不想要?
没见徐云起靠着三山门就发家致富,还开了钱庄,居然还能与鼎鼎大名的源丰号联号经营。若能挤走徐云起,三山门不就是自己的吗?
秦德威感慨几声,还以为徐魏公被免掉守备大臣职务,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呢,没想到徐指挥这边危机感就来了。
也真是人走茶凉,太踏马的现实了,徐魏公被罢职才两天,徐指挥就感受到压力了。
徐世安请求说:“我爹的意思就是,徐魏公的守备大臣是被你拿掉的,你要负责到底!所以你至少帮忙出出主意,解决我爹的麻烦。”
秦德威辩解道:“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是他自己做事不谨慎,而王廷相当过南京兵部尚书,深知内情,然后弹劾的他!”
“真不是你?”徐老三对此很怀疑,王廷相在南京搞整顿时,你秦兄弟就是头号爪牙,你们之间还能没关系?
秦德威赌咒发誓说:“绝对不是!我与徐魏公无冤无仇,搞他干什么!若真是我所为,天打五雷轰!”
徐世安叹口气:“那就是徐魏公太倒霉了,正好又撞上了江贼出没劫掠的事情,难怪天子震怒罢职。”
江贼劫掠?秦德威觉得这个事情很耳熟,但他肯定这辈子是第一次听说:“难道还有什么内情?”
徐世安毕竟是武官世家,又是姓徐的,对徐魏公的消息很灵通,“最近有数十贼寇,数次沿江大肆劫掠,过往客商人心惶惶。
但令人奇异的是,徐魏公作为守备大臣,始终没有抓到贼寇,一个都没有。背负了剿匪不力和无能的罪名,所以大概这也是被天子罢职的由头。”
如果是二十年后,秦德威直接就猜是倭寇了,但现在只是嘉靖初期,哪里来的倭寇跑到南京附近?
不过说起数十贼寇在南京附近沿江劫掠这件事,秦德威还真知道是怎么回事。
全因为这件事情实在太奇葩了,奇葩到不可思议的地步。所以上辈子他查找资料时,看到这件事后,印象极为深刻。
秦德威不由得叹道:“徐魏公怎么不早点问计于我?不然何至于被罢职。”
徐老三催道:“现在是我爹问计于你!”
第二百五十二章 这个笑话不好笑!
对别人来说,这是一个答案未知的题目,需要苦恼的是怎么寻求正确答案。
但对秦德威而言,他知道答案是什么,但他也苦恼,怎么才能合情合理的写出论证过程?
如果没有论证过程,算命一样凭空说出结果,未免太过于惊世骇俗了。
南京外面江上出现盗匪劫掠并不奇怪,出动官军剿灭就行了,不然要南京守备大臣和操江御史是干什么的?
前守备大臣徐鹏举和严嵩商议的公务,就是在地处江北的江浦县新设营地,加强江防的事情。
但近期新出现的这伙贼寇极其狡猾和隐蔽,徐鹏举剿到现在,连根毛都没剿到,甚至半点线索都没有,让外人看起来确实也太无能了。
结果这就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徐魏公没扛住弹劾,被天子罢了守备大臣职务。
正所谓时也命也,在风云莫测的官场,这也是常见的事情。
秦德威并不在意徐鹏举的命运,徐魏公再差也是一辈子富贵国公,用得着自己同情吗?
但徐指挥受到牵连导致位置不稳,来找自己问计了,那么自己还真有个想法,就是不知道老指挥有没有胆量跟着自己搏一次富贵?
“走!”秦德威对徐老三招了招手:“今晚请你喝花酒去!”
徐世安急了,质疑道:“现在是干这个的时候吗?”
秦德威摸着徐老三的头,欣慰的说:“三哥儿啊你真长大了,忽然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了。”
如此两人一起往城北而去,天黑时到了徐指挥家里。堂上不适合密谈,许久不用的西侧院书房重新开启,老指挥在这里与秦德威碰面。
徐世安把秦德威领过来就算完成任务,正要出去,但秦德威却喊住了他,又对徐指挥说:“安兄弟也渐渐成人了,一起听着吧。”
徐云起老指挥当然不介意自家儿子旁听,他只关心秦德威到底有没有办法,他现在确实处境有点危险。
同族的徐魏公在完全没有安排后事的情况下,就骤然被罢职,手握肥差的他立刻引起了别人觊觎。
南京城四十多卫,挂着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的人两三百都是有的,又有几个能管着有油水的差事?
武官系统里的最大腿都没了,别人更不敢乱找,徐云起老指挥就想到了机智的秦德威。
一是秦德威太聪明了,总是能想出各种办法解决问题,全城公认的神童。二是秦德威在文官里有点关系,看看能不能寻求外援。
“办法其实很简单啊。”秦德威轻描淡写的说:“难道徐老爷你没想到吗?老夫人的兄弟田大人不是南京锦衣卫官,在内守备厅听用吗?”
内守备厅,就是南京守备太监的官署,设在皇城西安门外。相对而言,守备大臣的官署叫外守备厅,设在中军都督府。
就这主意?徐指挥有点失望,“要想请守备太监这样的南京城最顶级大人物发话,那要花多少钱?再说守备太监大都年事很高,少有久任,管不了长久。”
老指挥还有实情没说出来,他不想求正房亲戚办事,免得在家里又被压住抬不起头。最近他在外面找了个小的,正琢磨领回家里呢……
秦德威试探过后,又开口道:“别的办法也不是没有,就是不知道徐老爷你有没有决心。”
老指挥大喜道:“我就知道秦哥儿与我家老三不同,从不空口白牙、虚张声势,一定真有主意!”
徐世安:“……”老爹你可不可以继续忽视我?
秦德威提出一个思路:“事情还是要从江上贼寇说起,徐魏公都因此而被罢职,这可以看作当前南京军卫最大的事情了吧?
如果徐老爷你若是能捉住这些贼寇,肯定就是大功,谁还能动你?再让徐魏公帮你说说话,升个指挥使是不是也够了!”
老指挥还没说话,但徐老三忍不住就先说:“秦兄弟啊,你怎么跟我一样不靠谱了?现在全南京城官军都知道,谁能抓住贼寇谁就是大功,但要去哪儿抓?”
徐指挥也挺无语的,如果有那么好抓,以国公爷的资源实力早就抓住了,至少不至于一无所获。难道他一个城门把总的资源比守备大臣还厉害?
“你们思路就不对!”秦德威解释说:“在我看来,只有徐老爷你才能抓住那些贼寇,只要你想。”
傻子才不想!老指挥还是没明白,为什么秦德威一再强调只有自己可以做到?
秦德威进一步分析说:“贼寇数十人,每次劫掠财货规模都不小,我猜他们肯定是到南京城里销赃。
城外小地方一是没有这个实力消化,二是骤然出现大批财货容易暴露,所以这些贼寇每次劫掠完后必定进城。
在里城各城门里,三山门又是直通商业街区而且距离最近的城门,所以贼寇销赃多半是从三山门进城。”
这就是为什么秦德威会来找徐指挥的原因,确实也只有徐指挥能配合他了。
“言之有理!”老指挥拍案道:“小哥儿你继续说!”
“也不完全是吧?”徐老三又插了一句疑问:“外城的江边,有江东市集、有龙江市集,也可以销赃,不必入城。”
秦德威反问道:“你在江上或者是江边抢劫完了,然后就在江边市集销赃?当贼寇有这么当的吗?”
“不用理他,你继续说!”老指挥迫不及待的催促道。
秦德威渐渐说到了正题:“按道理说,这样大规模的贼寇,不可能一点线索都留不下来,前几次都没有被发现蛛丝马迹,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他们很可能是在大人物的庇护之下,所以官军查到关连大人物时,就不继续了。”
秦德威又举了个例子:“比如贼寇在城外江边潜伏时,住在大人物的庄园别业里,官军会进去搜查吗?
或者贼寇运送赃物从三山门进城时,打着一位大人物的旗号,看起来就像是这位大人物的商队,那你们守门官军还会仔细检查运货队伍吗?”
徐指挥顿时如梦方醒,“就是这个道理,难怪贼寇踪迹全无,没有半点线索!”
照秦德威的这个思路,只要不走漏风声,还真有可能在三山门堵住贼寇。
秦德威又说:“所以下次出现贼寇劫掠消息后,接下来几天徐老爷你在三山门多加注意,没准就会有所收获。
但是徐老爷要想好,如果贼寇真打出了大人物的旗号,比如自称是大人物的家奴仆役,你有这个决心去查吗?”
徐指挥咬咬牙说:“天理公道在此,怕个什么!在这样的大案面前,大人物也不好使!”
秦德威冷不丁的问道:“如果是南京守备太监呢?”
徐指挥:“……”
你说是大人物,可踏马的也没想到是这么大的啊?你一定是在说笑吧,这个笑话并不好笑!
徐老三也被吓得脸色发颤,怎么办,有点慌,自己会不会被灭口?大人的世界这样可怕吗?
南京守备太监,南京城三巨头之一!而且是地位最超然的一个!
第二百五十三章 你能得到什么?
潘真,号实庵,成化朝时就入宫了,出任过多处镇守太监,也回京师掌管过内官监。
因为年老多病,又不适应北方气候,潘太监便求得敕令送南京调养,顺便出任了南京守备太监。
嘉靖皇帝性格十分多疑,唯恐别人糊弄自己,对日常围绕自己的太监群体其实不那么信任。
所以在嘉靖朝太监势力并不如别的时候。潘太监在南京又是来养老的,平常也很低调。
但低调并不意味着是菜鸡啊,徐指挥父子齐齐想道。
刚才话有点多,秦德威感到口干,又不紧不慢的喝了几口茶,一边欣赏着徐指挥父子的脸色,一边回想着上辈子印象深刻的一段文字资料。
“南宫县巨贼变易姓名樊仕勇、朱潮投入镇守太监潘真府第为僮仆,与真从人马骥等结为党羽,纠集亡命数十人,出没沿江一带大肆剽掠。上命各官严限擒剿,潘真待回京之日法司具奏处治。”
这段文字资料里的镇守太监潘真,指的就是南京守备太监,所以说这真是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奇葩案件。
江洋大盗变更姓名,混进南京守备太监家里当了奴仆,然后又找机会外出沿江劫掠,听起来实在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所以徐魏公剿匪连根毛都没剿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情有可原,谁踏马的能想到贼寇藏身在守备太监府第里?
别说徐魏公,就是徐指挥父子两人,听到秦德威嘴里冒出“守备太监”四个字时,也不敢相信。你秦德威真的不是在说笑吗?
秦德威对父子两人比较了半天,得出一个结论,徐老三的颜艺比徐老指挥要高那么一点点。
“哈哈哈哈!”秦德威笑了几声:“我只是做了一个最极端的假设,锻炼下徐老爷你的承受能力!”
徐指挥不知不觉松了口气,“秦小哥儿你的思路确实很好,但别这么吓唬人。老夫一把年纪了,可经不住吓。”
秦德威又提醒说:“其实也很好查,我记得城门有登记?徐老爷你明日去查查册簿,看看前几次贼寇劫掠时间之后,都有哪些大人物的货物进城。”
南京城也是都城,各城门的关防并不是摆设,有很多规定。比如所有官员出城入城都要在城门登记,还有大宗物资出入,也都要在城门登记。
如果每次劫掠之后两三日内,恰好都有某人的货物进城,那就明显有问题了。
身为三山门把总,徐指挥查这个出入记录简直再简单不过了。
他也万万没想到,线索居然就藏在自己天天熟视无睹的册簿上,怎么早就没想到呢!
“老夫明日就去查,你也可同去!”徐指挥表态说:“等查完了,根据结果再与你商议!”
天色晚了,秦德威也就不赶夜路回去了,徐家安排了客房让他休息。
回到内院,徐世安对徐指挥说:“爹!以我对秦兄弟的了解,他未必是吓唬人,很可能说得都是真的。”
“你闭嘴!”徐指挥心事重重的回了屋。
次日一大早,徐指挥就带着秦德威赶到三山门,在班房里将近两个月的登记册簿都搬了出来,然后专拣特定日子看。
就那么几个日期,查阅起来还是很快的,但徐指挥每一次都看到了“内守备厅供品一队”的登记记录,登记人是樊仕勇或者朱潮。
看到这两个名字,秦德威就更心里有数,这算对上号了。原本都是猜测,还存在着猜错的可能,但现在可以确定无误了。
放下登记册簿,徐指挥感觉自己双手还在发抖,他想喝口茶缓解下心情,结果连茶杯都端不稳。
还真踏马的关连到了守备太监!这,这,这……
全无主意的徐指挥下意识看向秦德威,却见这少年仍然面不改色,仿佛并没有多大事,甚至还若有所思。
我的秦小爷!请你过来,是让你帮忙出主意的,你却扔了一个大炸雷!
秦德威先开口说:“徐老爷!现在这个秘密只有你我知道,你怎么想的?”
徐指挥只觉得脑中如同一团浆糊,苦笑道:“老夫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
秦德威首先说:“其实这件事,按道理说潘太监肯定不知情,他一个南京守备太监,若想图财有的是法门,还用冒着巨大风险去抢劫?
所以潘太监不至于袒护这些贼寇的,更犯不上为了贼寇做一些错上加错的事情。”
然后又对徐指挥说:“现在就看徐老爷你有没有勇气去做事了。
如果你有这个勇气,可能会收获到巨大的功劳,晋升为真正的正三品指挥使,多恩荫的百户也会加到千户。
以及拉守备太监下马后,在官军中无上的威望和雄厚的资历,再过几年说不定还能晋升到五军都督府。”
“当然。”秦德威话头一转:“如果徐老爷你不肯出头,那我们就把秘密埋在心底,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
一切选择全看徐老爷自己,秦德威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把信息全面的告诉徐老爷,让他自己做出判断。
本来秦德威可以隐瞒真实情况,先引诱徐指挥动手,然后风口浪尖退无可退,徐指挥就不得不跟随自己干到底。
但这种诡诈之术不适于用在自己人身上,事后必将招致老指挥的怨念,秦德威考虑过后就放弃了,决定对徐指挥开诚布公。
徐指挥沉思了很久,突然开口问道:“秦德威你可以说实话吗,这对你有什么好处?你能得到什么?”
秦德威笑了笑说:“如果徐老爷你敢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