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小学生 >

第140章

大明小学生-第140章

小说: 大明小学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秦福总能从毕云嘴里听到秦德威的消息,结果反而比大多数人了解的更多。
  要不是秦德威的事儿实在太跳,被东厂关注到也是理所当然,秦太监简直就要怀疑,是不是毕云故意一直拿秦德威试探自己?
  比如此时秦福和毕云两人一起往衙署走着,毕云又说了一个笑话:
  “陆炳想带着人去吓唬秦德威,结果弄成了闹剧,无奈扭送到刑部去了,哈哈哈哈!”
  “然后呢?”秦太监顺着话往下问。
  毕云毫不在意的说:“然后还能怎样?礼部夏言去看了看他,然后放出来了。”
  秦太监暗暗自豪,不愧是自己儿子,虽然跳了点,居然有点眼光和能力,能搭上夏言。
  要知道,夏言是个有点自负的人,能让夏言跑到天牢去探监的人,绝非寻常人物。
  毕云是当笑话讲的,但秦太监没当笑话听,又联想到了廷议。
  夏言在廷议前跑去探监,然后廷议上就出现了诡异的结果,莫非其中也有关联?
  想到这里,秦太监的眉毛轻轻抖了抖,看来此子与时局牵涉很深,远比自己想的要深。
  而且也能看出,此子对政治的积极性很高,绝对不是甘于寂寞和平凡的人。
  你才十五岁啊!秦太监叹口气,小兔崽子就不能回南京当个安安稳稳的平凡人吗,再忍过几年,有你享福的时候!
  但现在他秦福又管不了,为之奈何?
  毕云又点评了一句:“这个秦德威,如果科举顺利进入官场,将来肯定是个大角儿!”
  此时恰好走到了路口,两人分道扬镳。秦太监心事重重,考虑着是不是要调整方向。
  原先为了尽可能低调,自己在宫外从不做任何布局,因为宫外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
  但自家儿子这么跳,将来大概会更跳,就算此子以后科举不行,但已经进了士林圈子,总能有渠道跳起来。
  所以秦太监不由得陷入了深思,自己的思路也许应该变一变?要开始布局一些棋子势力,以备将来?
  长考之后,秦太监就下定了决心,向天子奏请出宫巡视皇庄草场。
  御马监不只是管着四卫营勇士营这些宿卫禁军,还真管着马匹,以及城外的皇庄草场。
  秦太监这个奏请很合理,天子就准了,并多赐了一日休假给秦太监,以慰辛劳。
  当朝所有的大太监,全都在宫外有宅院,称之为外宅,有自己买的,有天子赐给的。
  有没有外宅,就是一个太监能不能被视为大太监的标志。就像文官能不能爬上三品,被视为是不是大员的标志。
  大太监在宫里辛苦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回外宅休假一下,这也是个惯例。
  秦太监也不例外,同样有外宅,地段还不错,紧邻着西安门外,出入皇城都方便。
  回到自宅,秦太监对一个长随吩咐说:“你去黄华坊找姐弟两个人,要好言好语,请到这里来,我要问问关于张家的事情!”
  长随这个词其实也源自太监,大太监身边随身跟班侍候的小太监,就叫长随。后来这个词传开后,也被官员用上了。
  秦太监要找的姐弟二人,自然就是徐妙璇、徐妙璟二人了,希望这两人能堪一用吧!
  此时姐弟二人正在家中说话,刚从京卫武学回来徐妙璟灰头土脸的,脸上还添了点痕迹。
  徐妙璇心疼的问道:“武学里有人打你?”
  徐妙璟假装轻松的说:“没什么,打个架而已。”
  徐妙璇心里难受极了,在京卫武学里面,多的是勋贵世官,别说指挥使,公侯伯子弟都有很多。
  他们姐弟孤苦伶仃,也没个有力直系长辈撑腰,在武学里算是最没势力的,弟弟肯定是被人欺负了。
  徐妙璟怕姐姐难受,又岔开话题说:“我今天听到个闹剧,秦德威带着冯家人去长安右门外喊冤,被去年从武学肄业的陆炳扭送到刑部去了,然后隔夜就出来了。”
  听到最后,徐妙璇才松了口气说:“那还好,去刑部不会有大事。但隔夜就能出来,必定有不亚于刑部的大人物直接出面了。”
  徐妙璟说起秦德威,也是为了劝几句:“你还是去找他吧,天天在家里想有什么用。”
  徐妙璇叹道:“你真的不懂,史书上也写过,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现在的我,什么用处都没有,去找秦德威又能怎样?”
  原先她设想的很美好,她能帮秦德威读书科举,将来秦德威从政后,以她的才智能当个辅佐丈夫的贤内助。
  她手里还有份名单,都是当年受过父亲恩泽的官员,她一直认为将来可以成为秦德威的人脉助力。
  可现在看来,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仿佛全都毫无用处。
  秦德威看起来天赋异禀,似乎并不需要有人帮忙出谋划策;看起来他只需自己折腾,就能直接搞定更高档次的人脉。
  抛开这些,自己还能有什么用?从小家破人亡,饱经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徐妙璇,对现实非常不自信。
  一个对秦德威没用的人,感情又能维系多久?将来当少年的爱意消退后,结局会不会像史书上很多例子,成为悲剧?
  所以徐妙璇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她还能怎么办呢?
  徐妙璟也无话可说,姐姐什么都好,就是心思重,想的太多。


第三百一十章 大胆的表态
  徐妙璟还想劝几句时,忽然院门又被叩响了,徐妙璟走到门边,对着门外问道:“外面何人?”
  有个尖细的嗓音低声说:“这里可是徐家姐弟府邸?我家老爷请你们姐弟去说说话。”
  徐妙璟便问道:“你们家老爷又是哪位?”
  外面人又答道:“宫里的秦老爷,管兵符火牌的那位。”
  雾草!徐妙璟大吃一惊,最近到底什么情况,上次东厂派人来找,这次秦老爷也来找?
  而且和上次还不太一样,东厂只是派人过来传话,这次秦老爷是要亲自见自己!
  作为一个在京卫武学上学的候补武官,徐妙璟当然对京城军事指挥系统很了解。
  提督京营的三方大佬里,武勋总兵官是郭勋,文臣总督现在暂时空缺。而提督京营太监就是御马监的秦福,监军并负责保管兵符。
  所以这位“管兵符火牌的秦老爷”不是秦福又能是谁?
  而且秦太监还直接掌握着御马监四卫营和勇士营,是禁军里的禁军,关键他还是乾清宫管事。
  对于一个才十四岁的落魄家庭候补武官来说,这秦老爷是他徐妙璟踩高跷都摸不到的高层大佬,怎么忽然跑过来要召见他?
  在京城里,不应该有这么大胆的骗子吧?
  徐妙璟不知道该怎么答复了,语无伦次的说:“在下何德何能,幸蒙秦公召见……”
  外面来请人的小太监又强调了一句:“不是见你,是见你们姐弟,尤其是你姐姐。”
  徐妙璟:“……”
  他有点慌,大佬别这样,你都没那功能了,就别祸害良家了吧?
  小太监翻了翻白眼,“别瞎想!秦老爷不是那样的人!只是找你们问话!”
  要不是秦公有命令,勿必好言好语的请人,他早就押着人走了。
  这样的军事系统大人物召见,那就是泰山压顶。
  候补武官徐妙璟和徐妙璇姐弟二人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除非想丢掉好不容易找回来的武官家业。
  所以两人只能跟着小太监往西安门方向去,居然还很体贴的给徐妙璇安排了女轿,这更让姐弟二人惊疑不定,感觉有点魔幻。
  到了地方,两人也没在外面等,直接被带进了里院书房。然后其他人都退了出去,只剩了姐弟二人直面大佬。
  候补小武官徐妙璟没人权,只能惶惶然的跪地拜见,徐妙璇身为女子还好点,行个万福礼就好。
  秦福放下手里的书,好奇的打量了一遍徐妙璇。并暗暗点头,至少从外表看,某人品味还不错,而且应该好生养。
  秦太监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做事尽量要“合理”。这个“合理”并不是合乎道理天理之类的理,而是皇上的“理”。
  或者说,做任何有可能被别人知道的事情,都要考虑下,能不能在皇上那里解释的通。
  比如今天召见徐氏姐弟,万一皇上问到这事,秦太监就会说:
  “听说张家想与这位徐家姑娘结亲,所以就想从徐家姑娘这里打听张家的事情,看看有没有机会作为突破口。”
  至于为什么想在张家身上找突破口,皇上您都各种明示暗示下一个风口了,咱作为心腹太监,难道还不赶紧蹭热点?
  本着这个原则,所以秦福见到徐妙璇后,开场白就是从张家开始的。
  “张延龄欲娶你为孙媳,你为何不肯答应啊?”
  徐妙璇不知秦太监是什么意思,只能很谨慎很官方的答道:“奴家已经另有口头婚约了,也是这般答复张家的。”
  “是南京秦德威?以张延龄的性子,根本不会在意这种理由。”秦太监哂笑道:“你知不知道,秦德威已经来到京城了?”
  “知道。”徐妙璇低头说。
  秦福又接着问:“那你找过他吗?”
  徐妙璇就答道:“没有,怕给他惹来麻烦。”
  秦福板起脸拍案质疑道:“你也应该知道张家是什么样的人家。既然怕给他惹来麻烦,为何当初在张家面前提到秦德威?”
  说起这个,徐妙璇心里就发苦。
  “奴家当初用秦德威拒绝张家时,并不知道秦德威要来京师,还以为他远在南京,张家鞭长莫及。
  谁知道后面他紧接着就来了京师,奴家更不好去见他了。”
  秦福审视了片刻,忽然又问:“如果秦德威另娶他人,你愿意不愿意嫁给张家?”
  这是今天第一个真正考题!徐妙璇马上就意识到这点,答道:“还是不愿。”
  秦福继续追问:“为什么?张家有什么不好?虽然如今张家声势不复当年,但比你们姐弟二人这样的落魄人家强太多吧?”
  这次徐妙璇没有立即回答,心里反复掂量秦太监这么问的含义,秦太监也不着急,就坐着等。
  最终徐妙璇下定了决心说:“奴家在南京时,听秦德威念过一句唱词: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这句唱词本来是秦德威用来嘲讽别人的,但奴家以为,也可以用来形容未来的张家。将来若如此,奴家又何必去陪葬?”
  咦?秦太监稍稍讶异,这徐氏女是个聪明人!
  能判断出张家未来倒霉并不算什么,很多人都能。因为未来无非就是好和坏,随便瞎几把判断也有百分之五十概率判断正确。
  但徐妙璇竟敢在自己这个“高层大佬”面前,甚至是第一次见面、不知深浅的“高层大佬”面前,开口预言张家败亡!
  这份胆略和判断力是非常出众的!秦福不得不点个赞。
  如果这徐氏女不是已经判断出自己的意图,她又怎么敢信口开河对自己说张家的坏话?
  所以这徐氏女肯定看出了自己是故意考验,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答案,所以也就也明明白白的表示出了她的态度。
  真是个巾帼人物啊,秦太监看着徐妙璇,更加欣赏了。
  跪在旁边被遗忘的徐妙璟,听到姐姐这大胆发言,出了身冷汗。
  他忍不住偷偷抬头瞥了一眼,正好看到秦太监望向姐姐的眼神。
  顿时心里哀嚎几声,秦德威啊曾先生啊,我徐妙璟实在无能为力守护姐姐了!秦太监要有什么想法,我徐妙璟真拦不住啊!


第三百一十一章 故弄玄虚
  其实徐妙璇内心也是非常忐忑不安的,毕竟这是在一个陌生的大人物面前说另一个大人物的坏话,换谁来看看也是有点冒险的行为。
  而她所能仰仗的,只有自己的判断而已,另外她也有个小小的试探。
  她故意说了“秦德威和自己在南京怎么怎么的”,然后再偷偷观察秦太监反应。
  对方似乎并没有反感或者芥蒂的样子,这又让徐妙璇稍稍感到宽心。
  秦太监的考校似乎还没有结束,紧接着又问道:“那你再说说,张家为什么会败落?”
  徐妙璇很纠结的说:“若要论起这些,难免语涉君上,怕要大不敬。”
  秦太监不以为然的说:“这里没有外人,再说我若想加害你,有的是简单办法,也用不着苦心积虑的制造一个大不敬来害你。”
  徐妙璇犹豫了片刻,虽然她不明白秦太监为什么一个劲儿的考问自己。
  但到目前也算是渐渐明朗,秦太监似乎并没有恶意。
  一个这样大的人物,能耐心跟自己说这么多话,怎么可能有恶意?
  于是徐妙璇就含含糊糊的说:“奴家就斗胆说几句,万岁对昭圣太后完全没有制约手段,只有张家出事才能给万岁提供想要的东西。”
  秦太监越发的讶异了,一个十八岁的女子,居然能想到这一层,实在令人惊叹啊。
  昭圣皇太后就是张太后现在的封号,当年就是张太后和大臣一起选定了本为外藩的嘉靖皇帝继位,这是嘉靖皇帝登基的法理基础。
  嘉靖皇帝既然继承了伯父孝宗一脉的皇位,相当于过继,本该追认先皇孝宗为父亲,认张太后为母亲。
  但是通过“大礼议”,嘉靖皇帝把张太后硬是变成了伯母,双方关系立刻急转直下。
  可张太后在理论上,确实也能对嘉靖的皇位产生威胁,毕竟嘉靖皇帝继位的法理来源于张太后的认可,古代不是没有太后操持废立的事情。
  而与此同时,嘉靖皇帝却缺乏对张太后的制约手段。在多疑没安全感的嘉靖皇帝心目中,这肯定就是一个巨大隐患。
  从法律意义上,太后是无敌的存在,就连皇帝也不可能断然处置太后。唯一能制约太后的,大概就是娘家人了。
  如果张家出事,嘉靖皇帝就可以通过拿捏张家兄弟,对张太后形成制约。
  现在太监们所追求的“风口”,不就是怎么让张家出事吗?
  徐妙璇含含糊糊的几句话里,表达出的就是上面几段这意思。
  秦太监停住了考问,最后说:“既然你看得如此通透,那就不用再费心跟你解释什么了。
  在张家的问题上,我还有用到你之处,你可否原意配合?”
  徐妙璇内心十分苦涩,虽然秦太监没有明说具体会怎么办,但没根没基的小人物参与这种高层斗争,有多半概率就是当炮灰啊。
  但她们姐弟能拒绝吗?若说一个“不”字,只怕走不出这处宅院。真当手握禁军的大太监是吃素的?
  秦太监当然明白徐妙璇的纠结心思,他内心暗笑不已。
  今天他叫徐家姐弟过来,说了半天张家的事情,其实都是幌子,并不是根本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先不提张家的事情了,说说秦德威这个人吧。”秦太监仿佛漫不经心的说:“我最近在宫中,时常听到这个人,你给我说说他。”
  以徐妙璇的聪明,此时也有点懵,怎么忽然又要说秦德威了?试探着先反问了一句说:“不知秦公想听什么?”
  秦太监一边品茶,一边还是漫不经心的说:“我宫中耳闻,此子事迹十分跳脱,他的头脑与你相比较,究竟如何?”
  这口气仿佛就是听到了八卦,找人随口议论。
  徐妙璇考虑了一下,就实话实说:“秦德威天资英粹,学识广博,机敏过人,无论是谋划还是应变,远远胜于我。”
  “他真的有这么好?”秦太监似乎不敢相信。
  徐妙璇强调说:“绝无夸大之处,秦德威将来必定成大器。”
  “看来这是一个大才啊。”秦太监不由得感慨说:“其实我现在最欣赏的,就是你们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