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才秦德威的出格言行,都是对聚会的试探。现在弄清楚了这次聚会的性质,试探也就到此完毕了。
于是秦德威无心在“敌区”久留,正所谓夜路走多了总会挨打的。
他只需要将今天观察到的情况禀报给夏师傅,夏师傅自然会处理。
秦德威刚要转身迈出凉棚,忽然嘉靖八才子排名第二的唐顺之开口道:“秦德威休走!”
秦德威回头望去,神色十分诧异,他心情确实挺惊奇的,听对方这口气似乎挺不服气啊?
现在秦德威的心态就是:我不找你们麻烦就不错了,你们居然还敢主动来喊住我?
虽然说你唐顺之再发育一二十年后,是个文武全才,传说中的江南第一枪王,还是戚继光的老师云云。
但现在的你也就是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远远没发育到完全体啊。
“阁下有何见教?”秦德威给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回应。
唐顺之又道:“秦德威你只理睬吕江峰、任忠斋,却不肯理我,这是看不起我唐某?”
秦德威:“???”
以秦德威之机智,死活没理解唐顺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唐顺之好整以暇地说:“听说你诗词自称江南第一,将昔年复古派与吴中派融会贯通,我武进唐顺之不服。”
武进县属于常州府,就是最发达的“苏松常”里的常州府,也在江南腹地。
秦德威一脸懵逼,你唐顺之说的这些,他秦德威本人怎么不知道?
吴中派就是江南四大才子那一拨了,与复古派相比,属于地方文学势力。
什么将复古派与吴中派融会贯通,这是谁编的?
“文衡山先生在常州作客时说的。”唐顺之提示了一下。
雾草!秦德威吃了一惊,文征明背着自己还干过这事儿?
自己什么时候跟吴中派扯上关系了?就因为拿了唐伯虎那块“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
唐顺之没管秦德威怎么想的,掷地有声的说:“一直到今日才见到你,敢否较量一番诗词!”
想起唐顺之在历史传说中的枪法宗师隐藏身份,秦德威下意识回了一句:“咱们这是君子之争,输了不许打人啊。”
唐顺之:“……”
看不起谁呢?堂堂嘉靖八年的会元,至于打你一个十五岁小儿?
说实话,这种被人挑战诗词的情况,秦德威近两年遇到的很少,也就聊城码头遇到李攀龙那回算一次了。
总是单方面强力输出,就缺少了反弹打脸的体验,秦德威也是苦恼很久了。
唐顺之气定神闲的说:“既然是踏青,就以春日为题好了,让你先来!”
秦德威有点犯嘀咕,唐顺之应该是个很有智慧的人,看他这么有底气的样子,莫非是有什么秘密武器?还是提前准备了什么大作?
不过秦德威决定给唐顺之一点面子,不要像上次对待王慎中那样太过于虐人。
不为别的,就怕一代枪王输急眼了打人,唐顺之跟别的文人不一样,可能真有武力的。
于是秦德威便随手发表了一首《水调歌头·与唐勋部春日感怀》: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後,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然后秦德威就谨慎的后退两步,对唐顺之示意道:“该着阁下了。”
唐顺之眨了眨眼,干脆利落的对着秦德威拱拱手:“江南第一名不虚传,我技不如人,甘拜下风!”
秦德威:“???”
你唐顺之前面装了半天逼,铺垫了那么多,最后就这?
唐顺之又对着凉棚里众人做了个罗圈揖,无能狂怒道:
“气煞我也!不想我今日诗词败于秦德威之手,未能帮王遵岩挽回颜面,实在没脸留下,先告辞了!”
随即唐顺之对秦德威点点头,振振衣袖,从容的迈步离开了凉棚。
秦德威无语,他已经醒悟到什么了。
唐顺之就是想找个借口溜号,离开这场已经不纯粹的同年聚会,然后就拿自己当了这个借口!
在湖边,王拾遗正对着任瀚正又拉又劝,眼角又瞥见唐顺之往外走。
雾草!怎么走人的档次越来越高了?唐顺之可以嘉靖八才子中公认第二的人物,比任瀚还要高一个档次!
“荆川贤弟请留步!”王拾遗慌里慌张的扔下了任瀚,转身又去追唐顺之。
但不知为何,唐顺之脚步如飞,转了个弯闪进游人里就不见了。
一个也没追回来的王拾遗怒气冲冲,走回了凉棚,双目如电,盯住了秦德威。
虽然刚才他没在凉棚里,但有人出走必定跟秦德威有关!
秦德威万分无奈,无辜的说:“我想说,唐荆川他走人,真的不怪我。”
王拾遗沉着脸说:“若不是你的缘故,又能怪谁?”
秦德威抬手指向严世蕃:“都怪他!”
严世蕃:“……”
“本来尔等人多势众,在下手无缚鸡之力,已经心生畏惧要离去了。”秦德威解释说:“但这位严监生一心挑拨在下与你们乙丑科同年的关系,造成如此后果。”
王拾遗怀疑的看向严世蕃,莫非真有此事?难道这姓严的就是故意捣乱来的?
严世蕃一肚子气,但又不敢发,本来就不想呆着了,也开口道:“既然信不过在下,就此告辞!”
见严世蕃走人,秦德威也对王拾遗道:“多有打扰,也告辞了。”
“慢着!”王拾遗熟练的拦住了秦德威。
秦德威不知是第几次听到这两个字了,他真的不想留在这四面环敌之处,但怎么每次都有人不让他走?
第三百三十三章 都是你的错!
王希文,刑科给事中,清流里的清流,要职里的要职!
给事中的作用是什么?比如说嘉靖皇帝想杀冯恩冯老爷,那么法律程序主要有三道。
第一道,由刑部出具死罪判决,然后上奏。
第二道,由内阁拟旨,同意处死,然后批红。内阁不同意可以执奏,拒不草诏。
第三道,诏旨由刑科给事中审核后下发给刑部,并监督执行。刑科给事中认为诏旨不妥当的话,可以封驳诏书。
不经六科给事中签发的诏书,被视为乱命,所以给事中虽然品级很低,但极其尊贵。
夏师傅当初从吏科给事中一年半就升到了礼部尚书,就没人对此说三道四。
所以这次嘉靖八年乙丑科同年聚会,由王希文牵头组织并主持,是非常合适的。
作为组织者,总要多带几个人使唤,所以王拾遗大手一挥,就站出了四条汉子,将秦德威堵在了凉棚里,出不去了。
王拾遗在角落里,语气不明的低声对秦德威说:“你能不能表现出死赖着不走的样子?”
“什么?”秦德威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王拾遗又重复了一遍:“请你表现出死活不肯走,一定要赖在这里的样子。正好有空桌了,你就坐在那里。”
秦德威莫名其妙:“在下为什么要这样做?”
王拾遗也不废话,直接开出了交换条件“本官刑科王希文,若你现在按我吩咐去做,万一有处死冯恩的诏旨发到刑科,我一定会将诏旨封驳,说到做到。”
秦德威:“……”
虽然不希望走到那一步,但就当给冯老爷买个保险好了。
不就是冒着挨打的风险,在凉棚里坐坐吗?
秦德威又确定了一下:“咱们这是君子之会吧?”
王拾遗淡淡的说:“你放心,本官身为刑科给事中,知法懂法的,犯法罪加一等。”
秦德威迅速进入状态,哈哈大笑了几声,高声道:“这里怎么就是你王拾遗的地方了?
难道你们将此地买下了不成?我秦德威偏要坐在这里!”
随后秦德威大步走到空桌那里,坐下就不肯起来了。
王拾遗也拂袖大怒道:“那就随你!他日不要后悔!”
然后王拾遗就不管秦德威了,嘉靖八年乙丑科同年聚会继续。
在大明朝,同年是一种很奇妙的关系,就算分属不同阵营,只要不结下私人死仇,也可以坐下来谈笑风生的。甚至也可以说点出格的话,不足为奇。
这时候,嘉靖八才子还剩下两个人,一个陈束陈后冈,一个熊过熊南沙,王拾遗主要就与这两人说着话。
只听王希文对二人说:“老座主希望你们都去认门,只要你们肯去,老座主必将全力支持你们入翰林。”
听到这话的人都知道,所说的老座主必定就是嘉靖八年主考官霍韬了,只是很多考生不愿意认这个座师。
但是……
秦德威目瞪口呆的看着王拾遗,自己还坐在旁边呢,你王拾遗这样说话合适吗?
他秦德威和霍韬那点仇怨,在座谁不知道?他秦德威是谁的人,你王拾遗还能不清楚?
你王拾遗就这样大大咧咧的当着他秦德威的面,帮着霍韬拉拢人?
陈束和熊过两人也不可思议,这旁边还有个不怀好意的“外人”,你王同年如此没有顾忌的吗?
王希文对别人的反应毫不在意,“你们的顾忌我也明白,可无论如何,哪有考生不认恩师的道理?
你们去拜拜恩师,谁又能强行说你们错?有的时候,是你们想得太多了。”
陈束婉拒道:“不是我们想得太多,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便只能背道而行。”
秦德威也不用偷听,就这样光明正大的听着他们的对话。
他此时感觉王拾遗是个逗逼,自己还在旁边坐着看呢,就算陈束、熊过二人真有投靠霍韬的心思,也不敢答应啊。
谈到最后,王希文与陈束大吵了一架,顿时反目成仇。
秦德威被吵得头疼,有心想劝劝架,但再一想自己也没什么立场,就作罢了。
最终这次聚会只能草草散了,秦德威站起来,活动了几下腿脚。
然后对着王希文说:“若无他事,在下也要走了!”
王拾遗突然并指如戟,指着秦德威喝道:“今日事情不成,都是你的错!”
秦德威:“???”
王拾遗直接甩锅说:“若非你撞见我们聚会,蓄意捣乱,又百般耍赖不肯离去,我怎么会劝诱失败!”
秦德威:“……”
雾草啊!他忽然懂了,为什么王拾遗提出交换条件,让自己装作“耍赖”留在现场。
原来这都是官僚最擅长的那种形式主义,就是为了摆出一个自己在场的样子……
这跟唐顺之觉察到,聚会目的不纯,拿自己当借口走人一个道理。
王拾遗大概是奉了霍韬指示,来拉拢嘉靖八才子的,但他心里也清楚,事情不太可能办成。
可是霍韬性格又十分刚愎,王希文怕被霍韬怪罪惩罚,所以需要一个失败借口。
于是自己就成了王拾遗的背锅侠,就是因为自己一直在场,所以才会彻底失败!
相信一提到自己,就足够拉走霍韬所有仇恨,然后王拾遗就可以逃过责难了!
别的不敢说,拉仇恨这方面秦德威有这个信心。
想明白了因果后,秦德威忍不住就指点说:“王大人,你这个构思并不完善,情节生硬,还存在漏洞,未必能让霍侍郎满意。”
嗯?王拾遗不耻下问的说:“还有什么问题?”
秦德威补充道:“你可以再加一个严世蕃,同时加赵文华也行。就说这两人乃是卧底,故意引来了我,并配合我坏事。
如果还是不信,就说严世蕃父亲严嵩是江西人!”
王拾遗大喜道:“阁下真乃妙人!算我欠你一个人情!”
秦德威谦逊道:“哪里哪里,大家都是替上峰办事的人,都会遇到身不由己的为难时候。
上头争斗是上头的事情,与我们私下里无关,能帮就互相帮一下。”
王拾遗心有戚戚的叹口气:“是啊,为难的时候太多了,简直就像活在夹缝中。”
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对得起姐姐吗!
京城“名媛”任小意一直在凉棚外面等着,凉棚顾名思义是没有视线遮挡的,所以里面的秦德威一直也在她的视野里。
虽然任小意什么也听不到,但她能看到今秦姓小书生不停的在对不同人“哔哔哔哔”,有点像三国话本里的舌战群儒。
然后一个又一个“大人物”气呼呼地出来了,不知不觉就腾空了一张桌子。
随即秦德威就坐在了空桌上,仿佛看热闹一样看着旁边桌子吵架。
任小意有点后悔,刚才秦德威招呼自己一起进去时,自己害怕了,或许胆子应该再大一点。
现在秦德威在里面迟迟坐着不出来,而自己独自在外面枯等着,简直就像是一个傻子。
她身上可是带着任务的,如果不和秦德威在一起,任务怎么办?
有个打过照面的姐妹又转了回来,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就嘲笑说:“任小意你真蠢到家了,机会摆在眼前都不敢上。
这么多年轻老爷聚在这里,有人肯带你进去你居然还不敢进。
他们都是外地来京城做官的,很多人的黄脸婆都在老家,所以要在京师找个小的,指不定谁就看上你了。”
任小意翻了翻白眼,她的任务是勾引秦德威上床,没有多余心思想太多。
现在还能怎么办,只能继续在凉棚外傻等了。
这几天正是踏青出游的高峰,京卫武学有一帮十几岁的武勋子弟,今天也相约着来到海甸游玩。
其中也有胆子大的,偷偷拐了家里婢女,或者找来外面认识的相好,陪着一同游春。
候补锦衣卫指挥同知徐妙璟也在其中,如果放在之前,未必有会多少人搭理徐妙璟。
一个没钱没势的空头指挥同知,在京卫武学里真不算什么,在京城里更不算什么。
但前段时间,御马监掌印、京营提督太监秦公公为了替大内四卫营选拔武官,到京卫武学巡视。
然后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秦公公特地点了徐妙璟全程陪同左右,惊掉了一地眼珠子。
然后徐妙璟就变得炙手可热了,成功进入京卫武学高级社交圈,大家也都带他玩了。
甚至在前几天,徐妙璟人生第一次喝了花酒,当然也是有豪爽同学请客的。
虽然只是喝花酒,没有发生更进一步的实际行为,但十四岁的徐妙璟第一次感受到了女性的魅力。
那位叫任小意的姑娘,真像是书上所说的解语花啊,那样的令人回味和沉醉。
看着周围成双成对的游春男女,徐妙璟忍不住又想,如果今天踏青能有任小意在身边陪伴,又该是多么美好。
正臆想着时,徐妙璟就看到了独自站在湖边附近的某“名媛”。
“任小意?”徐妙璟睁大了眼睛,难道这就是老天有眼、心想事成吗?
而且徐妙璟发现,任姑娘还是一个人!他连忙甩下同学,急忙走向美人。
走得近些,徐妙璟轻呼了一声:“任姐儿!”
任小意顺着声音扭头望过去,也就看见了是谁。顿时就有点慌,怎么这时候出现了?
这种欢场初哥小菜鸟最烦人了,常常弄不清逢场作戏道理,总是不分场合的缠人,还没钱!
徐妙璟热切的问道:“你怎得独自这里站着?是一个人来的吗?”
任小意指着凉棚说:“与别人一起来的,他还在里面。”
徐妙璟顿时感到一阵心酸,是自己多想了,任小意这样的美人怎么可能独自来踏青呢?
任小意催促了一句:“他要出来了,你快走吧。”
徐妙璟有点苦,那天喝花酒时,任小意对自己态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