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小学生 >

第197章

大明小学生-第197章

小说: 大明小学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韬走了后,刑部尚书王廷相就来了,这让张首辅很诧异。
  莫非是来替秦某人求情的?你王廷相还有脸找上门?是首辅的拳头不硬了打不死你了吗?
  王廷相却若无其事的闲聊说:“听说首揆近来多病,还是应当注重养生啊,我这里有几个补气药方,不妨试试。”
  张首辅:“……”
  王廷相又絮絮叨叨的说:“如果首揆支撑不住,那就是方阁老主持内阁了。
  但方阁老此人不做事,耳根子也软,容易被人利用啊,所以首揆要保重身体!”
  张孚敬冷笑几声,讽刺说:“尔等若能安分守己,还能让我多活几年!”
  王廷相打个哈哈,就起身离开了。
  片刻后,捏着药方的张孚敬才品出意思来,王廷相暗示的是,次辅方献夫与霍韬都是广东南海县的!真正的同乡!
  真是拙劣的离间,张首辅不禁嗤之以鼻,他们可是大礼议一起打出来的交情,岂能因为几句话就离心?
  但夜深睡着前,张首辅却总忍不住想,霍韬是不是有那个意思?如果自己倒下了,换方献夫接任首辅,对霍韬是不是更有好处?
  又到了次日,也就是四月初四,读卷大臣们再次来到文渊阁。
  今天就是确定三百二十五人最终名次的一天,明天就是盛大的传胪唱名仪式!
  该看的试卷昨天都看完了,众读卷官齐聚文渊阁中堂。
  昨日除了不分卷的张首辅外,每名读卷官都交了两份一等试卷,一共是二十八份。
  再加上最先定下的最厚的那份试卷,以及首辅另外挑出的一份,总数是三十份一等卷。
  拟定进呈给皇帝的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就将由内阁从这三十份一等卷中选出来。
  如果把科举比喻为攀登金字塔的话,这就是最后的塔尖了。
  这三年科举周期,大明大概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了童子试,数以十万计的人参加了道试,数以万计的人参加了乡试。
  最后四千人参加了今科会试,从中取中三百二十五名参加了殿试。
  三百二十五人中,又只有三十人进入一等,今天即将决出最后的三鼎甲。
  首辅张孚敬、大学士方献夫、李时、翟銮象征性翻过一等试卷后,由强势首辅选出了三份试卷,暂定为前三名,其他三个大学士习惯性充当了摆设。
  然后三份试卷又在其余读卷官手里传阅了一遍,在张首辅虎视眈眈的目光里,无人提出异议。
  就连首辅的最大政治对头,吏部天官夏言也没有说话。
  这前三名试卷里,有一份是夏师傅唯一女婿的亲戚!
  进呈给皇帝的三份试卷就此落定,只是这三份试卷现在并不排名。
  等皇帝看过三份试卷后,会御笔钦定出一甲三名的名次,象征天子取士。
  随后又排定了十份备卷,万一皇帝对前三份试卷里有不满意的,就可以从备卷里再换。
  正常情况下,这十份备卷基本上就是二甲第一名到二甲第十名了,除了三鼎甲之外最瞩目的名次。
  人人瞩目的那份万字试卷,被列在了备卷里的第十。
  这个名次很好很微妙,充分体现了各方的政治智慧,和宰辅的格局考量。
  说低也真不低了,二甲第十名已经足够醒目了,也列入了三鼎甲备卷,不至于被人说排斥贤才!
  说高也不算太高,毕竟没有到三鼎甲和二甲前五的地步,勉强能维护住首辅的尊严体面。
  而且大家都不能确定,天子到底喜欢还是不喜欢这种出风头的策文。
  反正这个名次不上不下,就算天子关注到,也足够交待了!
  你好我好大家好!
  剩下的试卷,大体上分为二甲和三甲,由读卷官按照官位顺序,一个一个轮流填名次。
  直到这时候,所有试卷仍然不会拆开看名字的。
  临近午时,三鼎甲之外的名次排完后,十五名读卷官捧着前三份试卷,一起来到文渊阁北边的文华殿朝见皇帝,让皇帝裁定前三名的最终名次。
  在这个环节,礼部尚书顾鼎臣作为知贡举官,要向嘉靖皇帝汇报此次科举的整体情况,这也是很程序化的。
  只听顾鼎臣公事公办的跪奏道:“时天下士就试者四千人有奇,三场拔其由尤者具额以俟宸断,得三百二十五人张之甲榜……”
  其他众大佬精神高度紧张了两天,再听这种长篇套话,不免都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但也没办法,官场就是这样,形式总是要走的。
  “……其中有少年秦德威者,以十七岁稚龄登榜,嘉靖朝以来独有也!”
  雾草!从首辅张孚敬到天官夏师傅,再到打酱油的工部尚书,全都不困了!
  大家都是老官僚了,这个时候单独提起某一个考生的情况,从来没有过!
  众人齐齐愕然望向还在做汇报的顾鼎臣,你这是要搞事?
  你一个向来不起眼的弱逼尚书,这么搞事图什么?你和秦德威的关系,八竿子也打不着吧!
  更想不通的是,你顾鼎臣到底想搞什么事?


第四百三十八章 嘉靖男儿
  在平时,大部分朝臣都觉得顾鼎臣是个官场弱逼,整天不知道在干什么的混子。
  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顾鼎臣是嘉靖朝第一个给皇帝写青词的大臣!
  众人还在惊疑不定时,又听到顾鼎臣继续奏道:“据臣考证,少年中举者,前朝皆有,嘉靖朝至今唯有秦德威一人而已。
  至于二十岁以下少年登科者,唯有天顺朝李东阳十八岁、成化朝杨廷和十九岁、弘治朝董玘十九岁三人,另有成化朝费宏为二十岁状元。
  其后正德朝再无少年登科者,至我嘉靖朝才有秦德威十七岁名登甲榜,年纪甚至比前人更小,堪为我皇明科举之盛事也!”
  一直听到这里,如果众人还不明白顾鼎臣的意思,那这么多年朝堂就白混了!
  但此时此刻,大家只能在心里一起卧槽了!你顾鼎臣也真踏马的思路清奇啊!
  宝座上得嘉靖皇帝果然很感兴趣得问了一句:“我大明登科之进士,今科秦德威最年少?”
  顾鼎臣立刻奏对:“秦德威确实年纪最少,虽生于正德之末,但从能记事便是嘉靖朝,以神童显迹于嘉靖九年,开蒙进学中举登科皆在嘉靖朝!
  前日殿试听闻秦德威一日挥笔写就万字长篇,更为科举神迹,亘古未有也!”
  殿上其余大臣被顾尚书秀了一脸,心里的卧槽,已经升级成了卧槽尼玛!
  最后顾鼎臣高呼:“陛下以大圣之资,居君师之位,抚盈成之运,当中兴之时,有深仁厚泽之培植,如甘霖化育万物,才得人才生长之盛!
  陛下御临十四年,臣终见如此嘉靖男儿入朝,敢以俊杰为天下贺!”
  没文化的太监:皇上有德啊!
  有文化的大臣:见顾尚书以上发言。
  到这时,殿上其余众人已经麻了,你顾鼎臣这话里话外的,似乎是把秦德威当成一只活祥瑞了,不要脸!
  大家都知道的,迷信方术的皇上很喜欢祥瑞,那些过了百岁的也有人瑞之说,但谁也没想到,十七岁的少年也能当祥瑞啊。
  想想也是,以秦德威年纪如果进入官场,应当是第一个真正在嘉靖朝成长起来的官员了。
  同时代就算有二十几岁中进士的年轻人,那也是在正德年间记事开蒙,没有秦德威纯粹。
  向来不苟言笑嘉靖皇帝在这个时候,突然轻笑了几声。
  其余大臣还能怎么办?只能一面在心里骂骂咧咧,一面山呼万岁,舞拜朝贺了。
  祥瑞归祥瑞,今天的正事是让皇帝看三份试卷,决出殿试名次。
  正常皇帝看完三份试卷,随便批个一二三名次,偶尔换其中一份。
  二逼皇帝看完三份试卷,抠开糊名,看名字批个一二三名次。
  文艺皇帝看完三份试卷,要求把备卷全都拿过来看一遍。
  嘉靖皇帝就是第三种,他翻了一遍御案上三份试卷后,就开口道:“拿所有备卷来再看!”
  本来殿上大臣们还以为嘉靖皇帝会说“拿万字长篇试卷来看”,没想到嘉靖皇帝居然要看十份备卷。
  他们不知道他们见证了历史,就从这次殿试,便开了皇帝看十份备卷的先河。
  当十份备卷从文渊阁送到御前后,嘉靖皇帝没管别的,直接拿起了最厚的那份试卷翻看。
  这就能说明,嘉靖皇帝明明想看的是万字试卷,却说拿所有备卷过来!
  首辅张孚敬背部瞬间冒出了冷汗,这就叫伴君如伴虎!
  他现在只庆幸,自己没听霍韬的瞎搞,把秦德威试卷强压到三甲末尾去。
  如果陛下在十份备卷里都没看到“嘉靖男儿”的试卷,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说实话,这万字策文,看得嘉靖皇帝有点头大,提出的东西太多了。
  除了把汉唐宋三代短长剖析了底儿掉,以及痛心疾首指责群臣不能为君分忧之外,只就“如何大治”之策就提出了不知多少条意见。
  什么解放闲散宗室,什么一条鞭法,什么鼓励工矿,什么开放海商,还有什么研制火器啊,改革兵制啊,经济战啊,以及莫名其妙的引进物种充实地产,与西番交流数算军器为我所用之类的。
  零零碎碎,有的看起来像回事,有的则极其幼稚,有的异想天开,有的却又很有道理。
  也不知道一个十七岁少年是怎么想到如此之多的,所学驳杂的简直令人骇然。
  虽说殿试策文要求切直务实,但能实在到这地步的,也真是罕见。
  不知过了多久,嘉靖皇帝提朱笔,分别在三份试卷上写下了“第一甲第一名”、“第一甲第二名”、“第一甲第三名”。
  如此三鼎甲试卷交给司礼监掌管,读卷官便又回到文渊阁,开拆其余所有试卷,将姓名依照名次填入黄榜。
  只有三鼎甲的试卷依然弥封,要到明天传胪大典之前,才会在御前拆开,并当场填入黄榜。
  有很多传说,讲的就是在这个阶段,拆开三鼎甲试卷后,皇帝觉得状元名字不好,就临时换了状元云云。
  在大臣百般勾心斗角,将最终名次定下的同一天,所有参加了殿试的三百二十五考生都去了国子监。
  为的就是领取官方发放的大红袍,用来明天穿戴,众人大体上都比较放松,充满着喜气洋洋的气氛。
  反正殿试不会淘汰人员,到了明天就真正算是登科了,然后便可以开始官场生涯。
  十年苦读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人生四大喜之金榜题名,说的就是明天啊!
  也就个别一些更有追求的人,可能还有点忐忑心事,不知道能否得偿所愿,得到理想的名次。
  在会试中秦德威不起眼,但殿试中他就是风云儿了,写了一万字把自己写到虚脱的人,有史以来就这么一个。
  如果不是昨天躺了一天,又年少恢复快,秦德威今天还未必有精神来国子监领大红袍。
  很多人都找秦德威问东问西的,秦德威也就随口应付着。
  陈凤忍不住就问:“你出了这么大一风头,大概会是什么名次?”
  秦德威人间清醒的说:“三鼎甲不可能,那是大佬的自留地,我大概也就二甲前十吧。”


第四百三十九章 颜值就是正义
  在四月初四下午,读卷官在文渊阁拆卷并填榜之后,基本尘埃落定,大臣们就可以各回各家了。
  然后消息就开始走漏了,有门路的人当晚就能知道自己的最终名次。
  当然,今天三鼎甲试卷没有开拆,黄榜前三名是空缺的,看似还要保密。
  但大臣们又不傻,对比一下已填黄榜和会试榜名单,缺少的三个名字韩应龙、秦德威、孙升肯定就是三鼎甲了。
  只是三人试卷还在司礼监那里保管,最后的三鼎甲顺序明天才能揭晓。
  无论如何,明天传胪盛典总要保留一点所谓的悬念,不然就没意思了。
  秦德威与陈凤、许谷从国子监领了大红袍礼服,回到武功胡同家门口时,就看到有人等待。
  那人王廷相派来的,对秦德威道:“我家老爷让我来告知,今日填榜,未见你名!”
  雾草!三人齐齐大吃一惊,他们当然明白今天没有填名代表着什么。
  陈凤许谷一起想起,秦德威刚才在路上说“大概二甲前十”,顿时千言万语只能化成一句话:“都是同年,装鸡毛!”
  秦德威十分疑惑,莫非这次又玩大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他一直很清醒的,目标就是避免被打压,拿一个二甲前列名次,那就足够用了,根本没想过进三鼎甲。
  近些年殿试是非常看后台靠山的,他秦德威又没有宰辅亲长,也没有应天府同乡大佬。
  除了能力之外的资本为零,凭什么进三鼎甲?
  连有大学士岳父、翰林父亲、又机关算尽的方应物都未能进三鼎甲,他秦德威又何德何能!
  还是说,那张孚敬、方献夫、翟銮、霍韬、汪鋐,也包括夏言、王廷相集体老年痴呆了?
  所以秦德威断定,一定发生了自己算计之外的情况。
  算了,低调点吧,今晚关门闭户哪也不去了,一切过了明天再说。
  又到次日也就是四月初五,大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传胪大典举行!
  对于朝廷而言,这是最大的盛事之一,礼仪档次与登极、大婚、万寿、凯旋、元旦同为最高。
  无论以后人生际遇如何,在这一天,新科进士们就是主角!
  黎明时分,包括秦德威在内的三百二十五名新科进士身穿大红袍,被礼官引入宫廷,排列于奉天殿外丹陛上!
  与此同时,嘉靖皇帝已经先到了华盖殿,按照程序在这里拆三鼎甲试卷,并将黄榜填完整。
  在这里确定好了,才会移驾到奉天殿,举行唱名仪式。
  陪伴在皇帝左右的,乃是司礼监诸太监。如此人文盛事,其他太监上不了台面。
  此时却有御马监掌印、总督东厂秦太监鬼鬼祟祟、隐隐约约的躲在了太监人群里。
  便有司礼监太监忍不住调侃说:“老秦为何在此啊?不知你什么时候进了司礼监?”
  虽然你秦太监地位不低,但今天这里是文化人的事情,你秦太监又不是司礼监的,来凑什么热闹?
  秦太监回应说:“我嘉靖朝文质彬彬,我也来领受感化。”
  读卷官们也齐齐到了华盖殿,首辅张孚敬将还缺前三名的大黄榜陈列于御案上,请皇帝御览。
  此后司礼监太监捧出最后还没有开拆的三份试卷,摆在了首辅张孚敬面前。
  昨日皇帝御笔在三份试卷上写了名次,按照顺序开始拆,眼看着是:
  第一甲第一名,韩应龙。
  第一甲第二名,孙升。
  第一甲第三名,秦德威。
  然后张首辅又将拆开的三份试卷给了司礼监太监,由司礼监太监给皇帝读一遍三人履历。
  “韩应龙,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民籍……会试第二百五十三名。
  孙升,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锦衣卫官籍……会试第二百九十四名。”
  读到这里时,殿中忽然有人“扑哧”的笑出声来,打断了朗读的节奏。
  嘉靖皇帝扭头看去,只见来凑热闹的东厂秦太监立刻跪倒在地,求饶道:“臣失态!陛下恕罪!”
  本来都在装糊涂,但经过秦太监莫名笑场,其他太监顿时也都开始窃窃私语。
  预定的状元榜眼两人,居然都是浙江余姚的。
  而且一个会试第二百五十三,一个会试第二百九十四,这名次还能更惨淡点吗?要知道,一共才三百二十五人啊!
  真的有点神奇。
  嘉靖皇帝没搭理秦太监,也没说让秦太监起来。
  负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