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小学生 >

第244章

大明小学生-第244章

小说: 大明小学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他的理解,御马监被迫清退的土地,如果没人认购就该交给官府做官田。
  但就这样被秦太监大摇大摆的直接占用了,然后交给徐妙璟去打理,手段实在太粗暴了,明显的严重违法违纪啊。
  “产权?什么产权?”徐小弟很迷茫的反问。
  秦德威又换了个方式问:“这块地到底属于谁的?或者说,有没有明确的地契?”
  徐小弟大手一挥,“嗨!那不重要!招人种地就行了!”
  秦德威愕然,“你想要使用一块地,竟然觉得土地的产权不重要?”
  徐妙璟毫不在意的说:“秦太监占的地,要什么地契啊,谁敢来抢?秦太监的名头,难道不比地契顶用?”
  秦德威又问:“那如果有人告上去呢?”
  徐妙璟很不明白,向来胆大包天的姐夫到底怕个什么。
  “就算有人去告,那秦太监跑到皇上面前求个人情,不就没事了吗?”
  秦德威忍不住就继续抬杠:“如果秦太监也不行了呢?”
  徐妙璟质疑说:“姐夫你最近是不是操劳过度,脑子不灵光了,怎么总是拎不清?
  如果秦太监不行了,那咱们就自认倒霉,把地吐给别人,不也很正常吗?
  这一万五千亩,听说当年是正德八虎之一谷大用的土地。五六年前秦太监抄没谷大用家产,这块地才归置到了御马监。
  现在这地又落到了咱们手里,这就叫风水轮流转!
  京师和南方情况不同,土地归谁最终还不是看皇上心思!地契那玩意对我们来说,有啥大用啊?”
  秦德威:“……”
  不愧是皇权封建社会,这玩法比五百年后简单粗暴多了,根本不需要法制啊产权啊这些遮羞布。
  秦德威管不了别人那么多,便道:“那一万五千亩随便你折腾吧,在河边给我留出几十亩地就行。
  我向官府出钱把这几十亩地买下来,以后都算是我名下的土地,与你们无关了。”
  “没那必要,你随便拿去用就行了。”徐小弟真觉得姐夫多此一举。
  秦德威只说:“我不想与秦太监绑定起来,我用的土地就是我的!”
  徐妙璟还是疑惑不解:“只几十亩地有什么大用?一年也收不了二三两租子。”
  秦德威很有优越的说:“我又不是拿来种地!趁着这两年朝廷平稳,没有什么大事,我先腾出精力做点其他事情。”
  徐妙璟不可思议的说:“你怎么就能预测,朝政没有大事?”
  秦德威懒得解释,或者也没法解释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只能不耐烦的说:“我说没有大事,就是没有大事!”
  徐妙璟恍然大悟:“哦哦,懂了!姐夫你说没有就没有吧,你不搞事就真没大事!”
  秦德威想起什么,又问道:“对了,你来说说,怎么找些工匠来?我看军器局有些不错的人,怎么让他们来给我效力?”
  “你只要养得起,想要工匠很好办啊!”徐小弟仍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难得能指点一次姐夫,他继续说:“比如军器局工匠里,你看中谁了,就私下里与他说好。然后让他们当逃户投奔你!”
  秦德威假装很不可思议的反问:“这么简单?”
  徐妙璟点点头:“就这么简单,只要姐夫你有实力罩得住,再出点银子,问题就不大。
  京城这些匠户一年到头给官府服役,没多少时间弄自己营生,官府给的工银又少,日子极其苦哈哈,本来逃户就有很多了。
  只要你肯收留庇护,肯定有不少匠户愿意当逃户去投靠你,怎么也比给官府服役过得好!”
  大明户籍制度就是这这样,匠户也是代代世袭,给官府服役,所以才有逃户的说法。
  秦德威便掏出一份名单,递给徐妙璟:“既然你这么明白,我这里有一份军器局工匠名单,你去具体操办吧。
  可以用我名头,但发安家费,引导他们当逃户,但安置在你的农庄里,都拜托你了。
  万一将来朝廷追查,你就扛下责任!只要我没事,就一定会保你的。”
  徐妙璟:“……”
  他有种预感,姐夫这又是拿他当“干脏活”的。
  徐妙璟这次登门走亲戚,是带着妻子和儿子一起来的。
  他与秦德威在这边说正事,徐陶氏就和徐妙璇在里屋一边逗弄幼儿,一边说着女人的体己话。
  说完正事,两家人又一起吃过午饭。
  告辞走人时,徐妙璇依依不舍的抱着小侄儿,一直送到了大门。
  看着徐妙璇有点郁闷的模样,秦德威逗着她说:“怎么?看到小侄儿眼馋了?”
  徐妙璇不想说话,成亲一年多了,怎么肚子还是没有动静?
  别人有了,唯独自己没有,实在让人太抑郁了。
  秦德威感觉火候差不多了,苦苦等了半年的策划,今天也该说说了。
  他便开口道:“还是找个人给你我瞧瞧身子吧,或者开几副药。”
  徐妙璇很理智的说:“这世间到处都是求子良方,还是骗子居多,哪有能让人相信的?”
  秦德威很果断的说:“虽然不知道顶用不顶用,但这个人绝对靠谱,应该请她给你看看!”
  徐妙璇很少听到夫君这样说其他人,就好奇的问:“你说的是谁?”
  秦德威没点出人名,却先说:“皇上临御十几年,皇嗣始终十分艰难,但近期却连续生了三个皇子,你可知其中缘由?”
  别说徐妙璇,是个人都会感到惊奇,嘉靖皇帝先前十几年都不生,近期却突然连续生了三个,对比实在鲜明。
  “别卖关子了,到底是谁?”徐妙璇催着问,嘉靖皇帝这样的例子摆在眼前,容不得她不产生希望。
  秦德威仿佛漫不经心的说:“陶道长那个孙女,叫什么我忘了,就是喜欢研究双修的那个,到底叫什么我想想……”
  徐妙璇忍耐不住说:“陶修玄!”
  秦德威拍了拍额头说:“对对!就是陶修玄陶仙姑!她懂医术,对男女之事研究尤为精深!
  陶道长去年向皇帝献药,就是这个仙姑研制出来的,效果你也看到了。
  要不要请她给你我看看,帮你我想想法子?
  也不知道你我之间阴阳调和出了什么问题,这必须要请教专业人士啊。”
  徐妙璇:“……”
  秦德威又赶紧补充道:“当然了,这件事全在你,如果不想去找她,也随你。”
  “去!”徐妙璇纠结了半晌,最后咬牙说。


第五百三十六章 除了大学士就是我
  秦德威初步说服了徐妙璇,正打算趁热打铁时,同年编修许谷却跑了过来,并通知说,后天皇帝开经筵。
  这种通知一般都是下发到翰林院,在翰林院正常上班的人自然都知道。
  只有秦德威这样旷工的人,才需要有好心人单独跑过来通知。
  经筵按惯例在寒冬和酷暑暂停,如今进入初春,经筵就又开始了。
  如今秦德威已经升为侍读学士这样大翰林,在业界有了一定地位,班位也很靠前,不再是原来那般小透明了。
  所以很遗憾,他无法随便缺席经筵了,只能暂时放弃趁热打铁,先去工作岗位上打酱油。
  及到次日,秦德威去了翰林院。
  无论经筵上会给皇帝讲什么,所有翰林们都会提前温习相关内容,免得皇帝突然问起,让大家措手不及。
  按道理说,秦德威到了侍读学士这样的等级,也有机会轮到他给皇帝讲课。
  但秦德威实在太年轻了,排讲官的班时,就把秦德威排除在外了,这是张潮张学士的提议。
  在翰林院,秦学士先去了状元厅,督促许谷和赵贞吉两个打工仔继续抓紧时间修订《皇明宝训》。
  有那么一瞬间,秦学士微微感到良心不安,觉得自己像个剥削廉价劳动力的硕博导师。
  只能说,一个人成功的标志,往往就是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然后秦德威正要去找明天经筵的讲义时,掌院温学士要召见他。
  秦德威还以为是销假的问题,施施然来到正堂。
  温学士拿着个折子,对秦德威晃了晃说:“有人弹劾你!”
  秦德威毫无心理准备,对此大吃一惊,下意识的反问:“竟有此事?”
  温学士点了点头:“刚下发到翰林院,让你……”
  秦德威兴奋的搓了搓手,“哎呀呀,没想到居然有人弹劾我,以前真没有过这种体验。
  怎样才能装成经常被弹劾的样子?是不是应该赶紧上疏自辩,然后回家闭门谢客待罪?”
  温学士无语,你秦德威有没有搞错?你这是被弹劾了,兴致勃勃的样子又是什么鬼?
  “快让我看看,到底都弹劾了什么。”秦德威接过折子,迫不及待的打开。
  在大明,不被弹劾的大臣,还能叫大臣吗?
  秦德威仔细看去,弹劾自己的罪状主要是三条:“第一,尸位素餐,嬉游度日,遇事推诿,不至衙门的日期三分有二!
  第二,庸碌无为,身为经筵侍官,一言不发,无所进益!
  第三,无德无行,怀阴私之心,行诡诈之事,实乃奸臣之相!”
  温学士紧紧盯着秦德威,他其实很好奇,像秦德威这样的人,看到被弹劾的罪状后,会是什么表现。
  秦德威看完后,点点头道:“这里面大部分内容,其实说得都挺对的。”
  温学士:“……”
  他发现,他不知道怎么接话,是赞同秦德威的话呢,还是不赞同呢?
  秦德威又问道:“怎么上面没有署名,到底是谁弹劾的?”
  对大部分弹劾奏疏来说,弹劾什么可能不重要,谁发起弹劾才是最关键的元素。
  温学士便答道:“这只是从宫里抄出来的节略,并非原本。”
  秦德威想要告辞离去,打探消息去。
  温学士连忙叫住了秦德威,又道:“你知不知道,近年来,你是第一个被弹劾的翰林官?”
  翰林官地位相对超然,距离皇帝关系又近,参与实务也不多,与其他朝臣很少直接冲突,是“养望”官员。
  所以翰林官少有被弹劾的,秦德威这次算是很罕见的。
  其实温学士很想说的是,你秦德威当翰林都能当到被弹劾,不觉得丢人吗!
  但秦德威却长叹道:“侍从词林官被弹劾的,看来除了内阁大学士就是我了,不禁与有荣焉啊。”
  大学士非翰林出身不可,内阁源头也出自翰林院,都是侍从词林官没毛病!
  这踏马的什么脑回路?温学士只觉得头疼,挥了挥手说:“明天经筵,你当廷自辩吧!”
  你对皇帝爱咋说咋说,是生是死随你,翰林院不管了!
  回到家里,秦德威既然被弹劾,就只能做出闭门思过的模样,不好再出门乱窜。
  然后又派了马二悄悄出门,去夏阁老家的门房蹲守,等待夏阁老从宫里出来。
  奏疏除了直送皇帝的密疏,一般都要经过内阁,所以夏言肯定知道,究竟是谁发起的弹劾。
  等到晚上,马二回来后,却对秦德威禀报说:“夏阁老不肯明言,只说明日见了再谈。”
  这让秦德威感到莫名其妙的,又不是让你夏师傅干什么,只是很简单的通风报信而已,何至于此?
  难道上疏弹劾自己的人很特殊?
  又到次日,秦德威一大早起来,老老实实的进了宫,准备在文华殿当背景站班。
  这次经筵,除了翰林之外,大学士、七卿都在场。
  秦德威悄悄靠近了夏言,问道:“是谁?”
  夏师傅皱着眉头,十分为难,斟酌着说辞。
  秦德威扭头就朝向旁边另一个大学士顾鼎臣,行礼道:“顾阁老可知,是谁弹劾在下?”
  顾鼎臣瞥了眼秦德威,又瞥了眼礼部尚书严嵩,笑道:“一个姓严的太常寺历事监生。”
  靠!秦德威有过很多种猜测,真没想到,居然是严世蕃蹦出来了。
  难怪夏言这么纠结,在夏师傅眼里,这属于内讧。
  此时嘉靖皇帝御殿升座,秦德威赶紧退回了自己班位,开始充当经筵背景板。
  今天的讲官是张学士,临近午时经筵结束。按照惯例,再议论几件政事,就可以散伙了。
  掌院翰林学士温仁和奏道:“秦德威被弹劾之事,为避翰林院偏袒嫌疑,只请陛下容其自辩。”
  这也是翰林的优越之处,普通朝臣被奏疏弹劾后,按流程一般都是上疏自辩,哪有这种近距离当面对皇上自辩的机会?
  本来站了一上午,已经开始困倦的众人听到这个,顿时就不困了。
  无论是敌是友,齐齐化身乐子人。
  秦德威从班位里出来,对嘉靖皇帝奏道:“臣所见弹章,言及臣尸位素餐、庸碌无为、无德无行三项罪状,大部分也没错!”
  一干乐子人内心惊诧莫名,这秦德威居然没有狡辩?
  秦德威若不百般狡辩,那还有什么乐子?


第五百三十七章 改过自新
  其实众人都明白,秦德威多半能逃脱出去,这种弹劾对秦德威杀伤力有限。
  但如果连乐子都不让大家看,那就太过分了。
  “臣知错了,甘愿认罪!”秦德威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说。
  宝座上的嘉靖皇帝也很意外,这秦德威还没被敲打呢,居然直接就躺平了?
  事先预备的一肚子套话,顿时就说不出口了。
  皇帝没说话,秦德威就继续进奏:“臣对照这三项罪名,带着诚心诚意,通过与同僚、师长面对面交流,认真反省了存在问题和根源。
  自从状元以来,臣思想上懈怠,放松了钻研学问,满足于既有功业,不思进取,作风散漫。
  臣已经认识到自身不足之处,距离陛下之期望,臣所差甚大,对此深感内疚,愧对陛下!
  现将臣对三项罪状的具体认知,详细奏报如下……”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这是什么套路?正的反的话都让你说完了,别人还能说什么?
  感觉这套说辞明着是认错,但比狡辩更厉害!
  然后又听到秦德威万分诚恳的说:“左传云,知错就改,善莫大焉!陛下乃明君圣主,断不至于不给臣下改错机会!
  臣心里已经有整改措施,恳请陛下念及往日功劳,许臣改过自新!”
  嘉靖皇帝很好奇:“尔要如何改过自新?”
  秦德威就奏道:“关于尸位素餐之错,全因臣沉迷于翰苑风流,如何纠正错误,恳请陛下另行给臣差事,许臣用实务来改造错误!
  关于庸碌无为之错,恳请陛下赐给臣讲课际遇,许臣用实际行动来改进作风!”
  众人只听得恍恍惚惚,逻辑上好像挺对,但好像又有问题。
  因为翰林实事少,所以你就尸位素餐了?因为不让你这学士给陛下讲课,所以你才庸碌无能?
  所以你改过自新的措施,就是给你实权,并给你向陛下讲课的机会?
  你秦德威这到底是认错,还是趁机要权?
  嘉靖皇帝神情冷若冰霜,对秦德威淡淡的反问了一句:“尔想要什么差事?”
  众人这时候才感到,真正的乐子要来了。
  用人是君权最核心的权力,正所谓恩威皆出于上,哪有臣子主动索要的道理。
  秦德威对答稍有不慎,触怒了皇上,只怕立刻就要再拉出去翻倍打四十廷杖了。
  想想还挺喜闻乐见的。
  而且说实话,朝廷里适合秦德威这样大翰林主动请缨的差事,也很少。
  主要是翰林的逼格高,品级低,所以外衙门很难有匹配的差事。
  秦德威不急不徐的奏道:“臣闻昔年四夷馆归属于翰林院,后来又划给了太常寺,但委实不伦不类。
  如今四夷馆萎靡不振,不复昔年风采。但臣有预感,今后域外必将多事,四夷馆用处不可或缺。
  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