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小学生 >

第260章

大明小学生-第260章

小说: 大明小学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德威不好说什么,只是抬起手指头,指了指自己。
  王忬骇然,若是如此,那文征明真有可能十分羞耻,打消参加乡试的念头!
  又过两日,冯老爷正式出京,去扬州上任。
  秦德威带着李小娘子,到郊外官亭给冯老爷送行。
  现在秦德威出城,一般都带着李小娘子,给自己的安全加一层保障。
  美酒三杯,临别依依。
  冯老爷叹道:“这些年来聚少离多,虽天涯若比邻,但下次相见,不知何年何月了。”
  秦德威微笑着说:“也许很快的。”
  如果真当了南直隶乡试主考官,那肯定路过扬州啊。
  忽然听到马蹄声阵阵,有几名骑士冲了过来,看服色乃是锦衣卫官校!
  为首之人远远叫道:“秦学士接旨!”
  在冯老爷的瞠目结舌中,锦衣卫官校迅速宣旨。
  任命奉训大夫、侍读学士、兼鸿胪寺少卿提督四夷馆秦德威为南直隶嘉靖十六年丁酉科乡试主考官!
  按照惯例,主考官接到旨后,第一时间就要上路,尽可能防范与外人接触。
  秦德威一脸懵逼,难道就这样走?还没跟家里打招呼呢!
  冯老爷抓耳挠腮,想与秦德威说话,问问到底什么情况,但被锦衣卫挡住了。
  然后几名锦衣卫官校围住了秦德威,恭恭敬敬的说:
  “秦学士请吧,我等已经领了勘合,沿途有驿站供应,无需多虑。
  另外今晚先住在通州,衣物之类的东西,我们现在可以派人去家里取了送到通州。”
  李小娘子忽然一脸兴奋的叫道:“带上奴家!带上奴家!”
  以当今正常的信息传递效率,京城这边发生的事情,想传到南京也不知什么时候了。
  但有些特殊的事情,就一定会有人传。
  所以秦德威还在半路上的时候,他当主考官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南京城。
  七月二十日,在秦德威的“母校”,也就是江宁县县学,本来是返校聚讲日。
  但恰好县衙那边送来消息,说本次南直隶乡试主考官乃是金陵出去的状元秦德威。
  整个县学立刻就像是沸水开了锅一样,数十名准备参加乡试的考生只想载歌载舞。
  一位已经参加过五次乡试、年过四十的老生员热泪盈眶,振臂高呼:“终于有救了!”
  不能怪诸生失态,这年头参加考试最大的优势,就是跟主考官人情熟啊。
  上次乡试,南京城两县加起来只有三个人中举,江宁县只有秦德威中举,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概率!
  但如果秦德威来当主考,江宁县录取人数怎么也得增加到十倍吧,甚至十几倍也有可能。
  假如有五十个江宁县考生,取中十个到十几个,这又是什么概率!
  南直隶乡试的整体录取率,百分之四都不到!
  此时此刻,又有很多生员围着高长江转,七嘴八舌的簇拥着他说话。
  从嘉靖十一年到嘉靖十六年,足足用了五年时间,不知挨了多少顿打,高长江终于实现了一个梦想,在县学当“带头大哥”。
  原因只有一个,他和秦姓主考官最熟啊!
  有个嘉靖十四年才入学、没见过秦德威的小秀才,对高长江问道:“听说秦前辈为人崇气尚节,品行纯粹,正直无私……”
  高长江疑惑的看向说话的后辈小秀才,你这是在说秦德威?
  又听这小秀才继续说:“所以秦前辈做了主考,会不会公正严明,并不特意偏向我们这些同乡?”
  这问题,其实也问出了在场很多人的心声。
  虽说主考官同乡的录取率总是会很神奇的拔高一截,但也保不住有特例。
  高长江很享受这种被人拥戴的感觉,不能让大家的希望破灭,便答道:
  “你不懂我秦兄弟!我秦兄弟为人确实是……正直,但绝对不是无私!
  正所谓规矩不外乎人情,我秦兄弟最擅长拿捏这个度了!”
  大家的希望之火重新被点燃,又有人叫道:“高兄手头可有秦学士的文章?借我等抄写揣摩可好?”
  众所周知,在考试前,研究主考官文章也是非常有用的复习方式,所以和主考官熟悉的人会非常占便宜。
  秦学士的诗词在南京城里到处都是,诗集都被编了好几本了,但还真没听说谁有秦德威的八股文。
  高长江听到这个要求,脸色有点为难,也许是他太学渣了,秦德威从来没跟他会过文。
  于是高长江就扭头望向身边另一个人,也就是当年仅次于秦德威的万年老二、县学优等生邢一凤。
  “一凤啊,你手里有没有秦兄弟的文章?”高长江饱含期待的问道。
  当年县学三人组合里,邢一凤是真正学习出色的,也许秦德威与邢一凤之间有过什么秘密交流。
  但邢一凤也摇了摇头,苦笑道:“我这里也没有,你也知道,秦板桥从来不跟我们谈论经义文章。”
  又有个老生想起什么,诧异的说:“我记得当年秦板桥每次县学月考都是第一,他写过的文章在哪里?”
  另一个老生也陷入了回忆,“秦板桥那时确实月月第一,但他从来不公示自己文章,反正每月榜单出来了就是第一。”
  众人说着说着,面面相觑,场面不知为何有点尴尬,莫不是发现了不为人知的名人黑历史?
  还是那后辈小秀才打破了沉寂,再次问道:“那么秦前辈在学问上,是向着哪边的?”
  近年来最热门的学术争论,就是传统的程朱理学和新兴的阳明心学了。
  但对考生而言,没什么好争的,主考官倾向于哪边,哪边就是真理!
  于是高长江更茫然了,我秦兄弟他有学术思想吗?
  这时候,优等生邢一凤终于给了大家一点有用的信息:
  “秦板桥其实对理学和心学都不上心,他崇尚的乃是气学。”
  理学和心学都是唯心主义,而秦德威这个穿越者一直就倾向于朴素唯物主义的气学。
  众人再次面面相觑,这难度可就大了。
  气学在当今是比较小众的学术流派,平时接触的并不多或者就没接触过。
  虽然说按照规定,考试八股文限定用程朱理学答题,但主考官喜欢气学,那怎么也得往这方面歪一歪。
  所以啥也不说了,这几天赶紧找找气学方面的书籍补习一下。
  一直热烈的讨论到将近中午,县学士子们才三三两两的散去。
  高长江和邢一凤一起往外走,走到县学大门时,高长江忽然震惊的“哎呀”了一声。
  然后才对邢一凤说:“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如果秦板桥当了主考官,那我们岂不是要拜他当老座师?到时还要跪礼相见?”
  邢一凤忍不住翻了翻白眼:“你先能考中举人再说吧!”


第五百七十二章 突然冒出的孝道
  高长江和邢一凤又往县学外走了几步,正要分道扬镳各回各家的时候,邢一凤突然又叫住了高长江。
  “其实我刚才一直在想,从哪里可以找秦板桥的文章,还真想到了一个地方。”邢一凤说。
  高长江顿时产生了兴趣,连忙问道:“是哪里?是哪里?”
  邢一凤答道:“聚宝门外长干里,状元塾!”
  高长江猛然拍了拍自己额头,惊喜的说:“我怎得把这个地方忘了!”
  状元塾以前就是老秀才王以旌开的私塾,而王以旌嘉靖十年年底时,就成了秦德威的业师。
  自从秦德威中了状元后,王老先生这里就起名叫状元塾了。
  既然是秦德威长期学习过的地方,那确实很有可能留下了一些秦德威的文章。
  高长江兴冲冲的与邢一凤上了马车,就往聚宝门外走。
  等到了长干里,只见状元塾外面车水马龙,摩肩擦踵的许多人站在院门那里吵吵嚷嚷。
  高长江与邢一凤无语,竟然已经有如此多人想到这里了。
  此刻两人算是来的晚了,挤不进去,只能站在外围看。
  但是状元塾大门紧闭,谁都进不去。
  有个绸衫中年人,举着张源丰号的银票,对院门里面叫道:“愿出五百两,求购秦状元所有文章!”
  然后就又看到从里面墙头上,探出个仆役的脑袋,对外面人群高声道:
  “诸位请听!我家老先生发话,为公正起见,秦状元的文章一概不外传!”
  听到这句,高长江很有感慨的对邢一凤叹道:“素闻王老先生做人方正,品行高洁,不流于俗,果然如此!”
  与大门外的热闹不同,状元塾后院却非常安静。
  王以旌老先生攥着一叠稿纸,独自站在厨房里面唉声叹气。
  不知过了多久,最后老先生还是狠狠心,将稿纸都扔进了灶台里。
  在熊熊柴火里,这些稿纸全部被烧成了灰。
  王老先生虽然惋惜但也无可奈何,自言自语说:“为师只能这样帮你了。”
  为了状元的声誉,为了南京城的荣耀,某秦姓学生的这些旧时文稿不能给别人看,还是焚毁灭迹算了。
  就算它们能卖五百两巨款,但损失掉的名誉,不是用钱就能弥补的!
  高长江和邢一凤又站了一会儿,看今天这情况,是不太可能要到秦德威文章了,两人只能原路返回。
  想起下个月九号开场的乡试,家境贫寒的邢一凤有点患得患失。
  对邢一凤这样的人来说,读书考试是几乎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途径了。
  本来三年前就该参加乡试的,但因为服丧守制才错过。
  高长江安慰说:“你放心好了!你的学问文章本来就很出众,又有秦板桥做考官,怎么可能不中?”
  邢一凤从没搞过歪门邪道,一直都是凭借实力说话,这次乡试本来也没想过托人情通关节的事情。
  可偏偏好友秦德威当了主考官,让邢一凤的心思也变得复杂起来。
  忍不住就问了句:“你说,秦德威真的会暗中帮助我们么?”
  高长江非常有信心的说:“肯定会!”
  邢一凤又产生了疑问:“但是我们根本联系不到秦板桥,他怎么帮我们?”
  考官和考生如果想串通,最起码要提前有联系沟通,或者有默契。
  他们目前和秦德威并没有形成什么默契,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考前怎样才能联系到秦德威。
  但这却又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以前的主考官来到南京后是什么样子,大家又不是没见过。
  虽然每次都有几百上千的人去码头迎接主考官,但主考官每次都是谁也不见,直接进入贡院,与外界隔离,这是制度规定。
  如果趁着往贡院送食物和用品时,里外暗通消息,那涉及环节太多,容易暴露,或者说容易被抓住把柄。
  高长江苦恼的抓了抓头皮,咬了咬牙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活人焉能让尿憋死?
  主考官都是自己人了,还能找不到通关节的法门?
  反正还有段时间,找几个平常最机智的人,一起来商议这个问题,总能想到主意!”
  秦德威当主考的消息,不仅引爆了江宁县县学,在同城隔壁的上元县县学里,也引发了巨大的震荡。
  当然与江宁县县学里欢天喜地载歌载舞相比,上元县县学这边就比较纠结。
  虽然江宁县与上元县同城,都是南京城一部分,而且外地人经常也区分不开。
  但毕竟这是两个县,生员也分别属于两个县学。谁知道那江宁县县学出身的秦状元,到底认不认上元县?
  不少上元县的优等生不禁长吁短叹,早知道当初就把户籍落在江宁县去了,不然今日还担心什么?
  秦状元成名踏脚石、自称秦状元曾经最大对手、金陵新名士王逢元就是上元县县学的生员。
  便有人围着王逢元问道:“吉山啊,你应当对秦板桥最熟悉,你说秦板桥会关照上元县吗?”
  王逢元很有点刻薄的说:“你们想太多了,就没想过什么叫打铁还需自身硬?
  南京城两个县加起来,共有一百余人参加乡试,难道秦德威全都能照顾到?
  归根结底还是看个人,与上元县怎么样没多大关系!”
  王逢元此人,平常做人风格可以视为弱化版的秦德威。
  当即就有个与王逢元不对付的人,嘲笑说:“无论如何,秦板桥也犯不上浪费机遇来照顾你这个对头啊。”
  王逢元不屑的冷哼一声,路子都给你们指出来了,需要“个人努力”,听不懂就是你们的损失。
  当即他离开了上元县学,一路南行来到江宁县学。
  同城两县学,彼此都熟悉的很,所以王逢元轻车熟路的走了进来。
  转了一圈后,他又在书堂看到几个士子正在聚会商议事情。
  王逢元探头扫了几眼,认出了高长江,便也走进了书堂。
  迎着众人的目光,王逢元主动放嘲讽道:“这样千载难逢的良机,你们不去联络秦德威,还有心思在这里浪费时间闲聊?”
  作为各种聚会雅集的活跃分子,高长江也认出了王逢元。
  “你说得轻松,我们正在商讨的就是这事!”高长江喝道。
  刚才这番争论,有说主动北上,去半路上拦截秦板桥的;又说等秦板桥锁进了贡院,再主场作战打通里外隔离的。
  但都不合适,风险太大。
  王逢元暗喜,这些渣渣果然没什么智谋,看来还没琢磨出与秦德威沟通的办法。
  这样也好,不然没有自己刷存在的机会了。
  于是王逢元开口说:“那我这里就有一个法子,大概能让你们得到一个与秦德威沟通的机会,就看你们敢用不敢用。”
  作为与主考官最熟悉的主要人物,高长江正没头绪,为什么走后门也这么困难?
  听到王逢元有办法,他连忙催促道:“你快说!若有好处,也少不了你的!”
  这高长江商人少东家出身,也不傻,立刻明白王逢元从上元县跑过来是几个意思了,所以主动给予了共享好处的承诺。
  王逢元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也不卖关子了,答道:“其实关键人物是秦德威的叔父,可以通过他,与秦德威产生沟通!”
  高长江还是不理解,秦德威的叔父能干什么?
  王逢元胸有成竹的说:“秦祥秦员外对秦德威有养育之恩,身份堪比父辈,也是秦德威必须尽孝的对象。
  围绕这个孝字做文章,让秦德威有理由打破不与外界接触的常规,不就能获得与我们沟通的机会了?
  只要秦德威有提携同乡之心,那肯定会顺水推舟。但前提是,我们要让秦德威有发挥的机会。”
  高长江很诚恳的说:“你别学秦板桥故作高深,直接说点我能听懂的。”
  王逢元:“……”
  真是一群渣渣!自从秦德威离开南京北上后,南京城里果然就没有什么可以棋逢对手的人物了。
  南京城里的纷纷扰扰,还在赶路的秦德威目前一无所知。
  他只能猜到,已经聚集在南京城里的三四千名考生,都想给自己跪下叫爸爸。
  两京之间这段路,秦德威已经走过几次了,所以基本没什么新鲜感了。
  但这次南下的身份是南直隶乡试主考官,与过去又有点不一样。
  为了防范串通舞弊,理论上秦德威是不许与他人接触的,同行还有锦衣卫官校监视。
  所以一路上完全没有迎来送往的应酬,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赶路,行程十分简单。
  而且非要说还与过去有什么不同的话,大概就是身边跟着个李小娘子。
  她以侍女身份,与秦德威形影不离,出则同船,入则同床……
  没了徐姐姐碍事,没了兄长约束,在通州那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李小娘子主动把秦状元办了。
  塞外北国红妆,就是这样敢爱敢恨。但秦德威发誓,他并不是好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