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小学生 >

第267章

大明小学生-第267章

小说: 大明小学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尹耕领命,然后站在朝会赞礼官位置说了几句开场白,向人群看去,找到目标说:“秦德威,你先议论!”
  准备进入发呆神游状态的秦德威冷不丁重新激活了,有点懵逼的望向尹耕。
  你尹主事有毛病吧?你们礼部议事,让他秦德威发个什么言?
  尹耕微微一笑,对秦德威又说:“阁下有鸿胪寺少卿官位,也算是礼部外系官员。”
  秦德威:“……”
  礼部这个衙署很怪,主体机关很小,就四个司,还都是清闲不得了、人员编制也少的。
  但礼部所管的外围衙门却很庞大,像什么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之类的都算是礼部系统的,还有大家津津乐道的教坊司。
  所以挂着鸿胪寺少卿的秦德威,硬要说是礼部外围官员,也能自圆其说。
  尹耕继续说:“虽然秦德威你本官翰苑词臣,但也是天子顾问之臣,这时候请你议论几句也没什么不恰当的。
  还是说,秦德威你看不起礼部,亦或是你不想发言?”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秦德威。不得不说,尹主事点名的第一个发言人选,真是刁钻。
  秦德威可是“嘉靖男儿”啊,别人可以沉默,可以搪塞,可以含糊其辞,但秦德威肯定不能。
  很多人已经开始盘算,如果由秦德威出面,把这个奸臣当了,别人是不是就解脱了,可以继续站在道德高地装傻了?


第五百八十三章 谁是奸臣(中)
  说时迟那时快,面对突然袭击,秦德威没有时间长考,稍有犹豫都可能会引起来自宝座上的猜忌。
  对现代人来说,这种礼制都是虚头八脑的事情,但对于眼下这时代的人们来说,这是国之大事。
  假如秦德威此时当着嘉靖皇帝的面说,兴献帝生前连个真皇帝都没做过,就是追封的一个虚号,凭什么入太庙?
  那秦德威的官场生涯就可以直接结束了,到底是被发配还是能回老家,全看嘉靖皇帝临时心情。
  秦德威脑子疯狂转着,然后慢吞吞的说:“对于献皇帝称宗入庙之事,臣之前闻所未闻,也没有特别想过,今日突然才听到。
  但臣做事向来有个习惯,就是先想难处,先把困难想在前面。
  所以方才就一直在想,献皇帝称宗入庙的事情,难点在哪里?似乎难点不止一个。”
  众人大部分都听懂了,秦德威这两段话,翻译过来就是:
  “我没说这事不行,我就是说这事很难办,所以需要多想想怎么办。到底怎么个难办,让我再拖延时间想想。”
  很好,很官僚。
  然后秦德威继续说:“想了一会儿,还真想出三个难处。
  第一个就是献皇帝神主的次序,到底应当居于武宗之上还是武宗之下?”
  这个难点,还是从老师张学士那里听来的,正好用上了。
  “第二个难处,以目前庙制,太祖往下至武宗,列祖列宗神主恰好都在,但神室已经满了。
  献皇帝神主入太庙,就要往外祧出祖宗神主,这个动静是不是有点大。”
  太庙的坑位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固定数目的,满了就往外祧,同时一般太祖可以万世不祧。
  传统上是天子七庙,而本朝太祖的设定是九庙。
  但嘉靖皇帝这个人喜欢修改礼制,将九庙制度又改得很复杂,现在是介于九庙和七庙之间的制度。
  目前八个坑位加一个不用的虚坑,刚好能容纳大明八个先皇。但再进新人,就要往外祧出了。
  赶人还是有点压力的,更别说赶的还是某位祖宗神位。
  尤其是以献皇帝这样尴尬身份去赶人,那祖宗会不会生气?
  如果前两个难点,都是秦德威为了拖延时间糊弄事的,然后到了第三点,才是真有些杀伤力的。
  “若后世子孙不孝,将献皇帝神位祧出,又当如何?”
  始终面无表情的嘉靖皇帝听到这里,脸色都有点变了。
  原本嘉靖皇帝还没想到这方面,但秦德威主动查漏补缺,提醒了嘉靖皇帝。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嘉靖皇帝自己也清楚,献皇帝入太庙本来就是不伦不类的。
  难保后世有个正义感爆棚的子孙,在不良大臣的挑唆下,又把献皇帝从太庙里祧出去。
  那他朱厚璁不就像个傻子白折腾了吗?
  秦德威用一句总结结束了自己的发言:“时间尚短,臣也无暇深思熟虑,目前就想到了这些。”
  众人陷入了深思,秦德威好像说了很多,又好像什么有用的也没说。
  你只一二三罗列难点,是开始认真考虑怎么解决称宗入庙问题,还是暗中劝阻的意思?
  你秦德威到底能不能给个痛快,主动背上奸臣的锅,直接表明态度支持称宗入庙啊!
  这样除了你秦德威之外,别人都能解放了!
  然后秦德威忽然又多了几句嘴:“臣读书少,又年轻智浅,学识驳杂不精,所以只想到了些难点,却想不到怎么解决。
  但礼部严尚书学问渊博,又主持礼部事务,应该可以答疑解惑,破解这几个难点。”
  卧槽!严嵩也像是被激活了,细长的眼睛快睁成椭圆形了。
  秦德威这个杀千刀的奸臣,竟然乾坤大挪移,硬生生的临时制造出一个黑锅,然后甩到了自己手里!
  那些都是礼制方面的问题,如果自己身为礼部尚书,在专业方面不能说出点见解,就是不称职!
  而且嘉靖皇帝性情多疑,自己如果不予答解,谁知道皇帝会怎样怀疑?
  但如果将“称宗入庙”的难办之处都破解了,岂不就成了自己支持称宗入庙,还是第一个公然支持的人?
  对于礼制问题,对严嵩这样的老书生来说,其实没有不能破解的。
  只要肯翻书去,总能从浩如烟海的经史中找到点根据,并编个自欺欺人的理由。
  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能不能这样做?
  面对秦德威丢回来的黑锅,严嵩比秦德威多犹豫了几个呼吸。
  但就是这几个呼吸的迟疑时间,引发了嘉靖皇帝一次皱眉。
  严尚书不敢再多想,立刻开口说:“臣有所思,想到一个办法,可以化解方才说到的这些难处。”
  众人立刻又抛弃了秦学士,满怀期待的注视着严嵩。
  你严尚书来当奸臣也可以的!反正你是礼部尚书,这件事本来就是礼部事务,你当个奸臣也是顺其自然!
  严嵩咬咬牙,继续说:“可在太庙之旁,为献皇帝另建新庙,与太庙同列,规制等同于太庙!
  如此一来,那些难处便迎刃而解。其一,专建献皇帝庙,神位可以万世不迁,无后顾之虞。
  其二,不用再惊动其他祖宗神位,也不存在太庙位序问题了,堪为两全其美。”
  众人听到这里顿时惊呆了,也真难为严尚书了!
  竟然能在如此短暂的、几个呼吸的时间里,能想到这样糊弄事的办法!
  与秦学士真乃一时瑜亮,谁去当那个被黑锅的奸臣都可惜了。
  就是秦德威也大吃一惊,严嵩的办法听起来很有可行性,而且非常实用。
  如果这个主意被采用了,那岂不就全是严嵩的功劳了?
  不行,不能让严嵩独出风头!秦德威心念急转,有了主意,便又开口道:
  “严尚书所说办法确实可行,只是献皇帝庙这个名号不够庄严。
  所以臣刚才也想到了一个名字,可称之为世庙,寓万世不迁之意!”
  秦德威心里暗暗分析过,未来的明世宗应该喜欢这个名字吧……
  嘉靖皇帝突然从宝座上站了起来,脸色狂怒,暴喝道:“一个个的都是混账东西!胆敢一起哄弄朕!”


第五百八十四章 谁是奸臣(下)
  秦德威不是没见过嘉靖皇帝发火,但嘉靖皇帝这样冲着自己失态动真怒,还真是第一次。
  嘉靖皇帝当然怒了,今天只有一个讨论主题,就是支持不支持称宗入庙!
  重点在于“支持不支持”,而不是“称宗入庙”!
  而严嵩和秦德威扯东扯西的,越扯越跑题!看着还挺象是默契打配合,妄图一起把事情糊弄过去!
  想到这里,皇帝忍不住继续骂道:“你们二人沆瀣一气,串通勾结,联手愚弄君上,就是如此作臣子的?”
  秦德威大惊失色,陛下你怎么可以这样污人清白?谁与严嵩联手了?
  陛下你的言行都是要记在起居注和实录里的,你说话要对历史负责!
  其他朝臣只觉得不可思议,就凭秦德威与严家的关系,怎么可能勾结?
  刚才两人那表现,明显也是互相甩锅,何来的联手?
  只能说,看问题角度不一样,主观感受也不一样。
  嘉靖皇帝本以为经过十几年“修理”,如今朝廷中都是自己一言堂了,今天动议肯定顺利通过。
  也不求全都支持,有那么几个站出来表态赞同就完事了,其他人不说话也没关系,充当背景板就好。
  但是今天大臣们集体冷漠,唯二被推出来说话的还互相甩锅,不肯承担“责任”,这情景给了自以为“尽在掌握”的嘉靖皇帝当头一棒。
  当场嘉靖皇帝就生了一肚子气,情绪发泄起来话有点多,又对某“嘉靖男儿”狂喷道:
  “朕自宗藩继大统,世字来者当用作宗号,今被秦德威你这无知小儿施之于皇考,你要置朕于何地,又使朕心何安?”
  卧槽!群臣内心一片哗然,皇帝他气昏头了?居然口不择言到自己给自己上庙号?
  “世字来者当用作宗号”这句话的意思明显就是:世字按礼法肯定要给我支系继大统的朱厚璁用,我踏马的驾崩后,庙号应该就叫世宗!
  自己讨论自己驾崩可还行?
  庙号这东西和谥号一样,都是后人给先人上的,哪有自己活着就给自己定庙号的道理?
  秦德威也彻底懵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难怪很多人对嘉靖有“喜怒难测”这四个字评价,今天算是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以后史书上记载世宗这个庙号时,会不会说是自己在嘉靖皇帝生前提出的?
  只有与秦德威一起被皇帝问责的严嵩,心里又是嫉妒又是庆幸。
  嫉妒的是,皇帝就算要骂人,也是先想起秦德威!庆幸的是,火力先集中到秦德威那里了,自己这边轻省不少。
  忽然听到秦德威开口谢罪,然后又迅速道:“陛下教诲极是,令臣醍醐灌顶!
  臣此刻已经醒悟到,严嵩另建新庙之说,实乃荒唐无礼,欺君罔上!”
  严嵩顿时也大怒,在这个一起被皇帝责骂的时候,你秦德威还不忘内卷!实乃奸臣嘴脸!
  又听秦德威继续说:“祖宗列圣欢聚,独让献皇帝神主另居,人情不堪,时义不顺,岂有让陛下无亲亲之礼乎,可见严嵩残狠之处!”
  嘉靖皇帝本来还想骂几句严嵩,却没想到,秦德威却帮着自己骂开了。
  而且骂的角度很不错,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又彰显了自己“孝”的大义,于是嘉靖皇帝就听着秦德威骂了。
  最后秦德威说:“若严嵩好自为之,迷途知返,尚不失为善也!”
  大臣们本来就这么听着,没想太多。
  但听到这里时忽然感到,熟悉的套路又又又来了,黑锅又又又被甩到了严嵩手里!
  一开始,秦德威确实只是帮着皇帝出气似的,把严嵩骂了一通,扣上了一个“残狠虐待献皇帝神主,妨碍皇上尽孝”的大帽子。
  然后呢?然后就该严嵩表态了啊!而且严嵩还能怎么表态?
  严嵩稍稍愕然,他这辈子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秦德威的套路!
  “严嵩!你还想说什么?”宝座上嘉靖皇帝淡淡的问道,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逼着礼部尚书这个关键位置支持自己。
  秦德威重新安静下来,静静等待历史性的一刻。
  去吧,严尚书!作为历史级别的大奸臣,请开始你的表演!一直往前走,别往两边看!
  “称宗入庙”就是你权奸生涯的起点,不然你怎么能讨得嘉靖皇帝的青睐,又怎么能进位大学士并当上首辅?
  反派奸臣这就是你严嵩的宿命啊,也是你的历史使命,不要再逃避了!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严嵩缓缓地叩首,然后谢罪说:“臣思虑不周,乱议另建献皇帝庙,万死莫辞!
  至于献皇帝宗庙事,臣今日不敢妄议!容臣再三思!”
  因为刚才一起挨训,距离严嵩很近的秦德威极度震惊!目瞪口呆!
  面对目前这样的高压,严嵩居然仍然不肯明确表态支持“称宗入庙”!
  这还是严嵩吗?这还是历史上那个无底线谄媚皇帝的大奸臣吗?
  秦德威这穿越者感到一丝丝茫然,不应该是这样的,严嵩明明应该是支持“称宗入庙”的,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不管别人怎么想的,但嘉靖皇帝被彻底激怒了,蛮不讲理的喝道:“严嵩无人臣之礼!革职!”
  “陛下!”大学士夏言急忙出列,“严嵩罪不至此!其本意不差,实乃无心之过。”
  又有几名重臣附和,一起出面劝谏。
  嘉靖皇帝脸色阴晴不定,片刻后又改口说:“罚俸一年,降秩一等,勒令闭门思过一月!”
  秦德威看着严嵩,恍恍惚惚,一时间忠奸莫辨,难道严嵩被自己逼迫到打算走忠直路线了?
  假如这是蝴蝶效应,那么可能就是迄今为止,自己对历史进程最大的改变了。
  等等!秦德威又想到一个问题,连自己看严嵩都感觉眉清目秀了,那别人呢?
  更揪心的是,别人又怎么看自己?与严嵩相比较,自己是不是接近于奸臣?
  最要命的是,嘉靖皇帝会不会觉得自己比严嵩更适合当奸臣?
  这踏马的,今天自己和严嵩之间,到底谁占了上风?
  此时文华殿气氛极其紧张,大臣怕刺激到皇帝不敢说话,秦德威也更不敢开口。
  他之前完全没预料到,情况会变成这样。
  而嘉靖皇帝也有点下不来台,感觉今天可能不好收场。在没有新的准备之前,他也不敢再继续逼问了。
  如果群体情绪被激化,又冒出几个不怕死的当场拼命死谏,那他作为皇帝也很难办。
  还是等首辅李时病逝,内阁真正空缺了,再次发动或许更好些?
  在这所有人都骑虎难下的时候,太监系统二号人物、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秦福施施然的从边角阴影里走了出来。
  并凶狠的对嘉靖皇帝奏道:“臣方才监殿,照得秦德威三大罪状!特来弹劾!”
  众人:“……”
  好吧,虽然这个打岔很生硬,但总比没有好。
  得到嘉靖皇帝许可后,秦太监继续奏道:“其一,秦德威屡屡胡言乱语,毫无可取之处,此为扰乱朝议!
  其二,秦德威有未经奏准,擅自抢话出言的行为,此为慢君之罪!
  其三,秦德威有一次偷眼仰面视君的动作,此为狂悖无礼!”
  卧槽!秦德威不禁万分骇然,这秦太监难道全场一直集中精力只盯着自己看?难道他今天是严嵩的盟友?
  大臣们也齐齐无语,秦太监你这简直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就差无中生有了。
  你编造的再努力点,也许就能赶上“莫须有”的水平。
  嘉靖皇帝听完后,稍加判断,猜出秦太监大概有两个目的。
  第一是帮自己出气,今天秦德威表现确实也令自己很不满。刚才只顾得严嵩,暂时放下了秦德威而已。
  第二是要拿秦德威这个名人杀鸡骇猴,给群臣一点警告。
  想到这里,嘉靖皇帝瞥了下秦德威。
  确认过眼神,此人今天看起来确实挺不顺眼的,嘉靖皇帝便下诏:“将秦德威叉出去,廷杖四十,以儆效尤!”
  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