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小学生 >

第339章

大明小学生-第339章

小说: 大明小学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一声不吭的严嵩则想的更深远,如今无逸殿值班文臣理论上是四个人,三位阁老加一个礼部尚书的组合。
  假如让秦德威又塞进一个人,那么入直无逸殿、侍奉皇帝的文臣总人数就增加到五人。
  而塞进来的新人加上礼部尚书张潮,秦德威就有两个人了,占据无逸殿文臣总人数的五分之二!
  想到这个比例,严嵩顿时心惊,那不就跟外朝部院局面一样了吗?
  莫非这才是秦德威的真实目的?自己囿于传统思维,只盯着内阁一亩三分地琢磨的时候,秦德威考虑的却是整个无逸殿!
  严阁老不禁暗暗叹气,自己的格局小了,这就是秦德威经常说的那个词“降维打击”吧?
  出了西内门廊房,夏言、严嵩、张潮向西,坐船过海去对岸的无逸殿值班。
  其他大部分大臣则向东,从西华门走到午门,再从午门转向南出宫去。
  唯独非水货真品大学士秦中堂一路向东,要经左顺门入文渊阁。
  兵部右侍郎詹荣在左顺门追上了秦德威,“你答应过的巡抚,可以兑现了否?”
  秦德威只觉得脑壳疼,“你这格局也太小了!都帮你谋到兵部侍郎了,你怎么还惦记着巡抚!别人当巡抚的,都想着入朝做侍郎!”
  以如今官场观念,同样是三品的话,实职侍郎比巡抚要高一点点。
  詹荣叹道:“即便贵为侍郎,在朝中也是唯唯诺诺处处小心,上有正堂,下有分司主管,侍郎就是摆设。哪有出外镇守一方,一言九鼎一呼百诺来的威风爽快!”
  秦德威被纠缠的没办法,赌气说:“据我所知,北虏各部聚集,有大举南侵之意,让你去做大同巡抚,你敢去吗!”
  詹荣毫不犹豫的答道:“有何不敢?”
  秦德威惊了,大同那种极其要害的地方,你也敢胡乱答应?
  在当今大明北部防线上,大同和宣府经常合称为宣大,距离京师很近又直面北虏最强盛的部分,说是天下第一重要的防区也不为过。
  说实话,他秦德威接下来的重心可能要向北看了,但连他秦德威都不敢去当大同巡抚或者宣大总督。
  而你一个在朝中混日子的人,竟敢说担起大同的担子,谁给你的勇气?
  詹荣傲然道:“我只是嘉靖五年的进士,但嘉靖十三年就已经是四品光禄寺少卿了,你可知为何?”
  秦德威又惊了,区区八年时间从菜鸟进士做到四品,只要不跟他秦德威比较,那简直堪称神速了。
  于是秦德威很懂行又很庸俗的问道:“令尊是谁?你老师又是谁?令堂又是谁的女儿?”
  詹荣忍住了打人冲动,解释说:“嘉靖十二年时,我正做着户部员外郎,负责总理山西大同粮储,但时年大同发生了兵变!
  官军围攻大同叛军百日未能获胜,是我设计策动了叛军反正,擒拿了兵变主犯!”
  秦德威第三次惊了,身边居然还存在这样的猛人。
  他对詹荣过去履历并不了解,也懒得去关注,平常也不太熟。再说朝廷这么多人,哪能关注的过来啊,他秦德威又不是吏部尚书。
  却没想到,詹荣过往居然还有这样的历史。
  对于国家功臣,秦德威还是存有敬意的,说了句:“不想你竟然是因为平叛奇功而超擢。”
  詹荣一边回忆往昔峥嵘岁月,一边感慨道:“是啊,我跟令尊是一样的。”
  秦德威:“……”
  什么叫你跟我爹是一样的?居然分辨不出来,这是想套近乎,还是占自己便宜。
  詹荣还想继续纠缠时,忽然后面有人叫道:“詹少司马你少说几句,别人还在等着!”
  詹荣闻言扭头看去,发现后面好几个人站在左顺门外,排着队想跟秦中堂说几句话……
  前大学士翟銮、吏部天官许瓒、吏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温仁和都在,哪个都比自己来头大。


第七百零六章 做人的格局(中)
  这些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倒不是来求秦德威怎么的,他们各自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想要与秦德威谈谈心!
  就是秦德威站在左顺门门廊下,感觉不是很好。
  他依稀记得在哪本书上看到过,说那九千岁魏忠贤经常在左顺门这里接见和训斥大臣。
  但想换地方已经来不及了,前大学士翟銮已经先走了过来,有点情绪的对秦德威问道:
  “难道老夫就如此不值得你结交?你宁可去举荐死仇霍韬,也不考虑老夫?”
  翟銮就是想不通,明明他才应该是名正言顺入阁的人!起复后官复原职不是应该理所当然吗?
  可官场上哪有理所当然啊,秦德威叹口气道:“听我一句劝,内阁水太深,翟前辈你把握不住。”
  翟銮很不服气的说:“为何要这样说?难道就因为霍韬更有君恩?”
  秦德威还能说什么,在嘉靖朝,有没有这一点点君恩,就足以产生天差地别的待遇了。
  而且不是秦德威看不起翟銮,历史证明过他不行。
  原本历史时空里,有人“好心”主动帮翟銮两个儿子中了进士,然后又莫名其妙的被严嵩抓住了证据实锤。
  最后结果是,本就不被嘉靖皇帝待见的翟銮全家仕途断绝,从此与功名无缘。
  就这战斗力水平,又没有皇帝照应,还不如别回内阁了,在外面挂职晃荡,还能保住功名富贵!
  于是秦德威苦口婆心的劝道:“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欣然,退亦欣然。
  翟前辈不要总盯着内阁了,改变一下格局。你看北边,未来必将吃紧。去当个巡边大臣,勘查边镇,斥劣进贤,亦不失为壮举也!
  再不济,去谋求个左都御史,超然于朝堂,岂不美哉?”
  等心有不甘的翟銮离开后,吏部右侍郎兼温仁和又走了过来,非常不理解的对秦德威说:
  “论起交情,我与你接触更多,你不帮我入阁也就罢了,我知道时运不可强求。
  可其后你为何又独独举荐张璧入直无逸殿?难道我还比不上张璧?
  还是你真的因为张璧肯托病不出,让你代替出席今日廷推,你就偏帮于他?”
  面对这位翰林院老前辈的盘问,秦德威也很苦恼,因为根本解释不清楚。
  想来想去,秦学士只能长叹一声道:“这事儿不能说得太细,老前辈自己想想就明白了。”
  温仁和皱眉想了一下,迟疑着说:“莫非是因为张璧与夏首辅交恶的缘故?所以你秦板桥才肯推举张璧?”
  张璧当初一直是詹事府詹事,在立东宫后,詹事府的地位立刻拔高很多,张璧本可以跟着水涨船高。
  然后夏言却推荐了自己老师陆深做詹事,把张璧赶回了翰林院,从此就结仇交恶了。
  秦德威没想到温仁和居然脑补出了这些,连忙说:“莫须有之!”
  温仁和十分愤慨的说:“圣人云,君子群而不党!莫非时至今日,若想进取,必须要立场鲜明的站队?”
  秦德威只能打着哈哈说:“也不完全如此,老前辈言过矣,不用如此愤世嫉俗。”
  总不能告诉温学士,自己举荐张璧的一大半原因,是因为张璧有个叫张居正的同乡晚辈,而他秦德威将来想收张居正当小弟吧?
  好说歹说,秦德威又劝走了温仁和,但还没完,吏部尚书许瓒还在等着谈心。
  许瓒很不满的说:“这些年总体来说,老夫与你也算合作愉快。在你的事情上,老夫也从未刻意作梗过。为何今日廷推,你却对老夫如此凉薄?”
  秦德威同样很无奈,这许瓒年纪大资历深,仕途又没怎么经受过挫折,如今也是外朝之首的显赫位置。
  如果说出大实话——比如说许瓒进内阁也没用,只能被挤压得边缘化,还不如当吏部尚书。
  那么许瓒根本不会相信这些话,只会认为这是毫无诚意的敷衍,恶意看低了他。
  秦德威想了又想,只能答话说:“今天这事儿也不能怪我,你应该去问首辅!夏阁老对你并不支持,我又能如何?”
  许瓒不禁陷入了沉思,在今天廷推上,自己的主力盟友夏首辅确实不是很给力。
  这一圈圈的谈话连续下来,秦德威只感到心累,比在朝堂上与人大战三百回合还心累。
  身居高位之人就是这样,牵扯愈多,顾忌愈多。
  如何与四面八方、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是个细致活,每次谈话都要仔细斟酌。
  本来秦德威还打算去文渊阁中堂坐一坐,但在左顺门接见完一波人后,就已经临近黄昏,宫门即将落锁了。
  中书舍人方佑与秦德威一起出宫,嘴上称赞道:“中堂有周公之风啊!”
  秦德威十分诧异,这个马屁又是从何拍起?
  方佑继续说:“方才中堂在左顺门接见诸官,宛如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也!”
  “这比喻有点尬了。”秦中堂点评说。
  方舍人连忙应声道:“是,下次改进!”
  临别之前,方舍人又禀报说:“夷务衙门那边今日传话说,日本国使团快要离开了,都在等着中堂发下新勘合。”
  秦德威点头道:“本官早就准备好了,明日亲自去会同馆发放新勘合。”
  方舍人犹豫着说:“日本馆的凌孔目提醒说,发放勘合让别人去就可以了。
  毕竟倭人狡险,对勘合又十分渴盼。而勘合也不可能每人一份,若倭人当场闹起来,伤到中堂大人就不好了。”
  秦德威胸有成竹的说:“无妨,本官叫他们闹无可闹!如果不放心,多带些人手就去了。”
  等秦德威回到家里,就有仆役禀报道:“松江府冯老爷正在书房里等着!”
  冯老爷说得就是冯恩了,如今他巡盐御史任期到了,所以要回京叙职,今天就来拜访秦德威。
  于是秦德威没有回内院,先去了书房,就看到归有光正陪着冯恩说话。
  将归有光打发出去,秦德威寒暄道:“冯老爷这些年巡视两淮盐务,实在辛苦了!”
  冯恩放下茶盅,别有感慨的说:“辛苦谈不上,就是这些年拘束于地方,感觉自己格局都小了许多。”
  秦德威好奇的问:“你说的格局是?”
  冯老爷慷慨激昂的说:“刚才听说今年乃是庙堂多事之秋,又到吾辈奋发作为、铲除权奸的时候了!”
  秦德威:“……”
  他犹豫了一下,为了友情没敢问,你冯恩说的权奸到底指的是谁?
  然后又听到冯恩拍着胸脯表决心说:“这次我要留在朝中,与你并肩作战,与奸佞斗争到底!”
  这种队友让秦德威有点头疼,回应说:“不管冯老爷你信不信,我只想告诉你,朝中没有奸佞。”
  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如果他秦德威是底层小官僚或者读书人,那一眼看去肯定还是满朝奸佞。
  但现在再去骂什么权奸啊奸党啊,那不等于是骂自己吗?所以做人的格局,也会随着地位变化而变化的。
  冯恩叫道:“不可能!黑暗面永远存在,奸佞永远不会消失!
  吾辈就应该找到并铲除奸佞,当年你我不就是这样并肩协力,一起驱逐了张孚敬、方献夫、汪鋐的吗?”
  都这么多年了,没想到冯老爷对庙堂政治斗争游戏的热爱依然不改,于是秦德威无奈劝道:
  “你这格局还是不够,怎么能只盯着庙堂?要放眼于整个天下!”
  冯恩感觉莫名其妙:“什么天下?我又不想造反,难道你想造反不成?那可不行!”
  但秦德威懒得解释了,“反正你明天跟我走一遭,带你长长见识。”


第七百零七章 做人的格局(下)
  及到次日,秦德威领着冯恩一起往东城而去。两人从南城棋盘街绕到东城,然后继续向北走。
  走着走着,冯恩突然意识到什么,有点惊喜的说:“这似乎是去教坊司胡同的路?我很期待要长什么见识了!”
  秦德威无语,京师一流衙门大部分都在宫城南边,而一大堆杂七杂八的衙门则在东城,比如教坊司,比如会同馆,又比如夷务衙门,彼此离得也不远。
  在会同馆周边,有大量官军值守和巡逻,让秦德威安心不少。
  刚到会同馆,秦德威才走进大门,就看到日本国使团的副使策彦周良匆匆忙忙迎接出来。
  就在大门里,策彦周良拦住了秦德威,让通事翻译说:“大人为何背着我等使节,私下里接洽使团其它人物?这并不符合礼数!”
  秦德威冷哼道:“你想教我做事?”
  策彦周良连忙道:“不敢!”
  然后又请求说:“如果大人要发放多份勘合,还请全部交给使节,等回了我国后再行分配。”
  秦德威呵斥道:“本官如何行事,不用你来教!”
  策彦周良仍然让通事翻译说:“我国人多有贪图小利而不识礼数者,在下唯恐他们冲撞了大人!”
  策彦周良还想说什么时,忽然日本国使团其他几十人涌了出来,将前院堵得水泄不通。
  大部分人看向秦德威的目光,都是极度渴求的。
  甚至还有人对着策彦周良叫骂着什么,显然是对策彦周良极为不满。
  冯恩望着这些身高才及自己肩膀的倭人,不明所以的对秦德威问道:“你让我来见识什么?”
  秦德威笑道:“明年可能就要靠你来与他们打交道了,提前让你熟悉一下。”
  冯恩:“???”
  秦德威解释说:“陛下已经准许,在宁波重建市舶司,由朝廷派官员负责……”
  冯恩扭头就走,边走边说:“朝廷机密,不要随便泄露,我就不听了!”
  认识这么多年了,他还能不明白秦德威的心思?这是又想派他外差,妨碍他在朝堂上发光发热!
  他冯恩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留在能够真正发挥他作用的地方!
  秦德威连忙扯住冯恩,“你听我说,市舶司掌管通贡核验、贸易征税、缉查走私等事项,以后可能还掌管外贸船引发放,是一个不亚于巡盐御史的大肥差,非常适合你!”
  什么肥差不肥差的,对钱不感兴趣的冯恩毫不在意,只是很疑惑的问道:“朝廷忽然让我巡盐御史离任,莫非就是你的手笔?”
  秦德威劝道:“做人格局要大一点,不要总是盯着朝堂这点地方,要放眼天下!世界那么大,你不想去看看吗?”
  冯恩当即反问道:“那你怎么不去?”
  秦德威实话实说的答道:“因为中枢离不开我啊!”
  冯恩:“……”
  正在此时,中书舍人方佑匆忙的跑了过来,对秦德威叫道:“有紧急公文,请中堂速回文渊阁阅看!”
  秦德威便心领神会的问道:“是什么公文?”
  方佑非常规矩的答道:“事关机密,不可在外面说,以免泄密!”
  秦德威“无奈”的对冯恩说:“你也看到了,文渊阁那边真的少不了我!会同馆这边就请你帮个忙,今天你替我把勘合发了吧!”
  冯恩还想说什么,秦德威就在仆从的簇拥下溜之大吉了,然后一群夷务衙门的吏员围住了冯老爷。
  冯恩感觉自己又又又被忽悠了,忽然狞笑着伸手对不远处官军道:“给老爷我拿条棍棒来!”
  既然你秦德威硬要赶鸭子上架,就别怪他把事情办砸了!
  抄近路穿过东华门,回到文渊阁中堂,秦德威坐下后,对方佑道:“你刚才演的还真像,平日里没有少演吧?”
  方舍人拿起一份禀文,呈给了秦德威,“刚才并不是演的,是真有紧急公文!”
  秦德威:“……”
  方舍人继续说着:“中堂吩咐过,但凡看到北虏入寇的公文,必须要禀报。在下就抄了一份副本,请中堂阅过!”
  秦德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