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小学生 >

第367章

大明小学生-第367章

小说: 大明小学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舍人答道:“翟阁老虽然起复入直文渊阁,但称病在家,一天都没有来过文渊阁,所以也就没有特别安排过。”
  秦德威呵斥道:“怎可如此怠慢!准备都是做在前面,哪有人来了再准备公案的道理?”
  方佑毫不在意这批评,随便应声说:“是是。”
  秦德威又叹道:“可是其他阁间又太过于狭窄阴暗,不适宜老年人办公,也真没有合适地方了。”
  方佑听到秦德威这些话,忽然觉得秦中堂还是有几分体贴心的。
  文渊阁当初设计初衷就不是用来当中枢办公的,谁能想到后来的功能演变,但硬件条件实在跟不上了,各个隔间出了名的光线很差。
  然后秦德威又指着东边说:“我看那里有地方,你去收拾出房间,准备好公案,以及各样用具,预备给翟阁老!”
  方舍人:“……”
  他收回刚才的想法,就是“觉得秦中堂还有几分体贴心”这句。
  文渊阁成为内阁办公地后,房间一直不大够用,先是在两侧扩建了诰敕房和制敕房。
  然后嘉靖朝的前几年,又在东诰敕房的南边空地增修了卷棚三间。
  秦德威所指的东边,就是这里,如果要比喻,就相当于是正常人家院落的东厢房。
  让一个前辈大学士离开正中的文渊阁,去东卷棚办公,那真就是直接骑脸羞辱。
  阁臣的官职字面就是“入直文渊阁”,而不是“入直东卷棚”!
  方舍人敢发誓,如果把翟銮公案直接安置在东卷棚,翟銮就更不会来上班了!绝对要愤而辞职,不辞职只会被人笑话,根本没脸留下!
  当然也许这就是秦中堂的意图,反正方舍人不敢问也不敢想,反正一切都是因为翟銮当初自作孽啊。
  这时候,忽然传来消息,嘉靖皇帝下诏让阁部院三品以上大臣、掌科掌道、掌院翰林学士、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等文武大臣廷议增补大学士以及增设军机处之事。
  秦德威收到消息后又回家去了,方舍人将秦中堂送到午门,他感觉秦中堂来上班就是为等这个消息来的。
  又过三日,西内门廊房十分热闹,主要是参加这次廷议人数比较多,大概是体现出一个集思广益的意思。
  渐渐廊房里站不下了,于是廷议地点就移到了户外太液池东岸。正值秋高气爽,算是京城最好的季节了,在户外也舒适。
  廷议还没开始,众人三三两两的站在水边,个个神情严肃。虽然大佬们开会次数不少,但今天的会议内容重要次数仍然能排的上号了。
  增补一个大学士,增设一个专门处理边境、灾情、民变等加急事务的军机处,哪个都是非常重要的政务,更别说两个都要讨论!
  不知谁喊了一声:“秦德威来了!”
  众人齐齐扭头向西内门看去,果然望见秦德威的身影不紧不慢的从西内门里走了出来。
  除了在献俘礼当了次不能自由发挥的配角,算起来秦德威实际已经有两三个月没在朝堂上出现过了。
  今天这个人没有穿那套伯爵冠服,仍然身着四品文官的官服。他的出现,并不在情理之内,但又在意料之中!
  阁部院三品以上、掌科掌道、掌院、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这些条件里,秦德威哪个也不够格,但却偏偏出现在这里,这就叫“不在情理之内”。
  但众人却没有一个感到奇怪的,这就是“又在意料之中”。混朝堂的都知道,秦德威有一百种借口或直接或间接的来参加廷议。
  秦德威走到水边,想了想又往外走了几步,距离水边远一点,这样比较安全。
  这时候有人开口道:“秦学士似乎并无资格,为何能出现在这里?”
  秦德威诧异的顺着声音看去,是个不认识的老人,在其身上官袍扫了几眼,只能确认是个大佬级别人物。
  然后秦德威答话说:“新朝臣?入朝满有两个月没?听我一句劝,新人就多学多看多听少说啊。”
  兵部尚书王廷相“好心”介绍了一句说:“此乃左都御史屠侨号东洲,刚从南京刑部尚书迁转来的。”
  秦德威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出镇宣大时,接替已故大佬霍韬当左都御史的人。
  然后秦德威就笑道:“原来是屠总宪当面!看来吏部尚书的后人,官运都不差啊!”
  屠侨的叔祖父乃是成化朝名臣、吏部尚书屠滽,秦德威针对的就是这点。
  但秦中堂话音才落,旁边不远处吏部尚书许瓒冷哼一声,表示了不满。
  因为许瓒他爹也是前吏部尚书,一不小心被秦德威的火力无差别覆盖了。
  结果秦德威就没法继续拿这个点去讽刺了,又对屠侨讽刺道:“好叫屠总宪知道,这次温学士生病了,我替他作为翰林院代表,来参加廷议。莫非屠总宪打算纠察翰苑事务了?”
  旁人都有点奇怪,实在看不明白。按道理说,秦德威和屠侨之前都不认识,为何才第一次碰面就针尖对麦芒了?
  就算秦德威自带拉仇恨欠打体质,也不是这么莫名其妙吧?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秦德威很清楚,历史上的宁波人屠侨可能是浙江走私最大的黑后台之一。
  在浙江查走私的官员,很多都被把持都察院十几年的屠侨收拾过,但在史书上屠侨却是“以清正闻名”。
  秦德威还猜测,八成是自己在皇帝面前奏对时,涉及浙江沿海走私情况的某些言论,风传到屠侨耳中了。
  踏马的,在官场真是一点秘密都没有!
  屠侨还想说什么,却被几个浙江官员拖走了。这位左都御史可是浙江帮的支柱大佬了,千万别轻易就栽了。
  秦德威就在后面叫道:“你们几个老人多教新人学学规矩!”
  此后又转头问吏部尚书许瓒:“听说陛下将我的自辩疏下吏部议论,可曾有了结果?我和严世蕃之间只差一品半这个问题,究竟应该如何解决?”
  许天官不想与秦德威说话,快步离开,找首辅夏言去聊天了。
  秦德威环视四周,忽然又看到了低调的翟銮翟阁老,稍稍的感到意外。
  其实别人也挺无语的,这翟銮最近称病不出不去上班,但每到廷议廷推这种会议时,却又能活蹦乱跳的出现。


第七百四十六章 战神归来
  好像又找到了新目标,秦德威皮笑肉不笑的走到翟銮面前,“近日给翟前辈收拾出了新公房,怎得一直不见翟前辈?”
  翟銮很想当众骂街,东卷棚也是大学士能去的地方?
  但他在秦德威面前实在太理亏了,完全抬不起头,而且也不可能会有人帮他出面。
  毕竟翟銮当初闯的祸实在太大了,几乎就构陷出一个“天日昭昭”,差点把大功臣打成罪囚,所以谁敢帮翟銮?
  最后翟銮也只能强自硬气的说:“正欲辞官,故而就不去了!”
  秦德威又恶毒的说:“听说翟前辈辞官都辞了一个多月,怎么还没辞掉?”
  翟大学士辞官辞不掉,这简直就是京师官场的笑柄了。
  翟銮闻言又羞又怒,“杀人不过头点地!秦德威你还想如何?”
  秦德威不紧不慢的问道:“我就是想知道,先前你和严嵩之间,到底有没有勾结串通?”
  旁边偷听的众人齐齐无语,你秦德威大庭广众之下这样问,翟銮怎么可能答的出来?
  再说严嵩本人就在现场不远处,能给阁老一点礼貌吗?
  “绝无此事!”翟銮只能这样回答,政治也有规矩,有的规矩不能坏。
  秦德威摇摇头:“难怪!难怪!”
  别人不知道秦德威的“难怪”是什么意思,只有秦德威自己知道,难怪历史上的翟銮被严嵩轻易玩死。
  翟銮也不想跟秦德威说话了,拂袖走到了水边,独自看水景。
  这倒让秦德威不敢再去继续逼迫了,不是每个人都害怕“水太凉”的。
  左右扫视了一圈后,秦德威又走到刑部尚书毛伯温身前,这又引起了别人的兴趣。因为秦德威与毛伯温之间,也是非常有话题性的。
  果不其然,秦德威一开口就很劲爆:“阁下当总督不称职,当大司寇也不称职!”
  毛伯温反驳说:“称职不称职,自有朝廷考核,也不是你秦德威说了算的!”
  秦德威毫不退让的说:“我是就事论事而已,毕竟有些事情,是看在天下人眼里的!我就问你一句,郭勋怎么脱罪的?”
  旁边有人看不过去了,帮毛伯温质问道:“郭勋乃是从锦衣卫诏狱里赦免,与刑部何干?”
  秦德威转头叱道:“谁在此作无知之言!如今边镇武官多有不称职者,我去大同随便就查处了一批,皆原兵部张瓒余毒也!
  而张瓒又是郭勋同党,故而边事败坏,根源还是郭勋!难道尔等不知,郭勋把持戎政多年,罪大恶极?”
  然后秦德威对毛伯温继续说:“本中堂在大同千辛万苦,终有机会将郭勋这个奸邪下狱治罪!
  但押送回京师后,你们刑部竟然不敢担责审判,转手把人推给了锦衣卫!
  又导致郭勋有机会勾结锦衣卫那位姓陆的,得以免罪脱身!如果司法都让给锦衣卫,那要你们刑部有何用处!”
  毛伯温无言以对,在郭勋问题上刑部确实理亏,但这个事不能细说……
  秦德威狂喷刑部和毛伯温时,突然有人在秦德威背后重重咳嗽了几声。
  众人看去,却见陆炳正站在几步远地方,表情有点不爽。
  难道在秦德威心目里的地位,他堂堂陆炳就是一个“锦衣卫那位姓陆的”?你秦德威对人有没有半点尊重?
  秦德威毫不尴尬,对陆炳问道:“你怎么在这里?”
  陆炳只说了两个字:“旁听。”
  别问那么多,问就是厂卫的监视职责,万一有人在朝堂商议造反怎么办?
  秦德威就回应了一句:“看来锦衣卫今天生病的人也不少,竟能让你陆炳来旁听。”
  而后秦德威继续对毛伯温狂喷:“公道不行,正义蒙羞,奸邪逍遥法外,都因为你这大司寇渎职!要不你也学学那翟前辈,请罪辞官!”
  猛然又听到有人提到自己的翟銮回过头来:“???”
  毛伯温一个刑部尚书,被秦德威喷得抬不起头来,辞官是不可能的,被喷又不会少块肉。
  众人虽然同情毛伯温,但同样也不好为毛伯温帮腔,因为秦德威有理啊。
  没理的秦德威都已经是霸王之姿了,有理的秦德威谁还敢去碰?
  而且按照秦德威所说,你毛伯温再有苦衷,事实上就是轻易纵放了郭勋。
  这时候,还是夏首辅站了出来,帮毛伯温架梁子说:“无论刑部和大司寇如何,也轮不到你秦德威指手画脚。
  你秦德威一不是相关事务的该管官员,二不是可以风闻言事的言官!有何道理在此擅自评判别人的公务?”
  从职责角度来说,夏首辅说的非常对。
  官场是有规矩的地方,如果人人都像秦德威一样,对别人的工作肆意胡乱指手画脚,那早乱套了。
  秦德威哈哈一笑,嘲讽说:“路见不平,就不能说话了?刑部这事,有眼睛就能看得见!”
  夏首辅呵斥说:“若你秦德威恃宠而骄,大可以去上奏,请皇上来处置!但仍然没有资格在这里问责!”
  听到这里,突然秦德威又朝着人群喊了一声:“屠总宪哪里去了?”
  众人莫名其妙,不知道秦德威喊左都御史做什么,而且刚才不就是你秦德威把左都御史气跑了吗?
  短时间内,秦德威也没看到左都御史屠侨在哪里,只能对着人群叫道:
  “屠总宪你听着!刚才夏首辅但也说了,我秦德威没资格纠察刑部,但你们都察院总该有这个职责!
  况且都察院和刑部同属三法司,都察院本来就对刑部审案具有纠劾的职责!
  可是这次刑部公然失职,你们都察院竟然毫无作为,那也能说明你屠总宪渎职!”
  众人:“……”
  秦德威真是逻辑鬼才!
  被点名的屠侨想冲出去与秦德威对线,却又被同乡官员死死拉住了。
  屠总宪便忍不住对同乡问道:“他素日在朝中,就是这样的?”
  有个同乡官员很淡定的答道:“今日算是大同战神归来,更恐怖如斯了!”
  这边有动静,终于让秦德威在人群里找到了屠侨,“郭勋未能问罪,总要有人对此负责!
  不是刑部失职,就是都察院纠劾不力!要不然,屠总宪也也学学那翟前辈,请罪辞官?”
  翟銮:“???”
  你秦德威想劝退别人,为什么一定要扯上他翟銮!
  可惜已经到了秋日,水有点凉,不然拼上自身,一定要让秦德威好看!
  其余众人简直不知说什么好了,你秦德威今天一言不合就劝人辞官,也真是够了!
  阁、部、院的正堂大臣加起来,一共也就十来个人,你秦德威刚才已经对三个开口劝退了!
  如果不是吏部尚书许瓒虽然年纪大,但人很警醒,跑得比较快,你秦德威是不是又要说,严世蕃与你仅差一品半,这也是吏部失职,所以吏部尚书也该辞官?
  能站在这里的大臣都不傻,他们想着想着,忽然就不约而同的发现问题所在了。
  秦德威很多行为虽然看着既故意又可气,但其实都是有目的的,今天各种“劝退”也不例外!
  或者与其说是劝退,不如说是一种对别人的威慑!至于在今天这个场合威慑别人的目的,那就不言而喻了!
  众所周知,今天这场廷议有两个议题,一是推举新的大学士,二是讨论设立军机处问题。
  对于第一个议题,众人也都逐渐揣摩到秦德威的心思了。
  现在大家基本都能确定,秦德威目前阶段大概对大学士一点兴趣都没有,从来就没想着让自己人去当大学士!
  秦德威目前看重的是实权,而不是多出一个在秦德威眼里可能毫无用处的中枢傀儡。
  除非秦德威把这件事当成筹码,才会虚张声势的推举一个自己人,假装争夺大学士位置,趁机与别人进行一些利益交换。
  所以可以判断出,今天秦德威真正关注的只是第二个议题,也就是设立军机处的问题。
  关于军机处这个概念,坊间传言最早就是由秦德威在嘉靖皇帝面前鼓吹出来的。
  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可以分析出其中的道理。
  设立军机处这样的部门,就能在现有框架之外,打破秦德威难以进步的困局,对秦德威有很重要的意义。
  而且从军机处这个概念的性质来说,几乎也是针对秦德威的特点量身定做的。
  再看看秦德威今日咄咄逼人的气势,很能感受到秦中堂那种势在必得的决心。
  但有决心不代表一定会成功,如果说秦德威从内阁夺权,以前还是因事而为,一次次都可以视为个例,忍也就忍了。
  但设立军机处,则意味着要从制度上全面切分内阁权力了,夏言、严嵩等内阁强人受得了吗?
  看着人来的差不多了,同时也不愿意看秦德威继续当众嚣张,夏首辅就宣布廷议开始了。
  因为今天来的人多,而且文武兼有,所以就由夏首辅来主持。
  经常按惯例主持廷议的吏部尚书许瓒乐得轻松,而且他也有预感,今天的廷议不会好过,不主持廷议就没责任了。
  没有像众人下意识以为的那样,先讨论大学士再说军机处,夏首辅一开场就抛出了军机处这个议题。
  “圣意玄修精进,欲设军机处分其劳,命我等议论商定,诸君可畅所欲言。”
  夏首辅话音刚落,就看到兵部尚书王廷相排众而出,显然也是有话要说。
  从身份上来说,王廷相先发言似乎也是应该。
  毕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